时空过客4251 第307节

“帝国如今就好比一只陷入泥沼的巨人,若不尽快脱身离开,最后落得个力竭人亡的下场,也并非不可能。

现在无论是西进还是北上,都已证明不可行了,陆军那群马鹿,耗费帝国无数资材,到最后却一无所得,简直就是大日本皇军的耻辱!

为今之计,只有南下这一条出路,才能给帝国带来看得见的利益!

海军,唯有海军,才是帝国的未来!”

第五百八十五章 海军来摘桃子咯!

要说日本海军就真是什么铁杆的南进派,那也不尽然,甚至在某些阶段,IJN还乐得促成陆军北上。

因为只有在真正面对敌人时,才会知道对手究竟有多么恐怖,双方之间的差距是多么悬殊。

所以有时反倒是海军作为北进派,主张向北进攻西伯利亚,让陆军和赤露开战。

相应的,陆军则作为南进派,主张向南进攻南洋诸岛,让海军与英米较量。

毕竟众所周知的是,远东地区苏联陆军强大而海军弱小,港口几乎全是一战前的老式战舰,连一艘航母都没有,比日本海军要低好几个档次。

这样只要陆军能够胜利,无论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海军肯定是可以轻松得到海参崴这处至关重要的远东港口,并且独享整个西太平洋北部海域。

而南洋地区的欧美势力则恰好相反,是海军强大、陆军弱小,整个东南亚的欧美陆军号称30万,但绝大多数都是在当地招募的雇佣兵,正规军仅仅只有数千人,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那么只要海军能够挡住米国人的攻势,陆军攻略诸岛开疆拓土就很简单了。

总结起来一句话,送死你去,功劳我拿,仔细想想,似乎也灰常合理的样子。

当然了,政治对抗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化,实际情况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虽说陆军希望避免与赤露交战,海军也不愿和与英米对抗,两派都想把对方推到战争的第一线。

但战略方向一经确定,就意味着庞大的资源必须倾向其中一方,以小鬼子的国力,根本没法做到二者兼顾。

所以更多时候为了争抢资源各方派系又不得不“迎难而上”,也就是陆军强调北上,这样他们就会得到资源倾斜,而海军更加主张南进,如此他们才能成为直接受益者。

换而言之,在日军内部,不仅有海陆之争,就连二者阵营内部也存在大量分歧。

如此内斗之下,就不要指望小鬼子能有什么清晰的战略目标了,更多的还是仅凭惯性使然。

在过去的三十年代里,因为关东军刚开始时在满洲的进展实在太过顺利,于是陆军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军队规模一年比一年膨胀,间接导致海军造舰计划大受影响。

这么一来,自觉受了太多委屈的海军,又哪里还会顾得上考虑英米舰队的威胁,只能不断强调南进战略,以提高自身地位。

而且从35年对上共党开始,陆军又一直流年不利,这自然给海军提供了更多的把柄,能够忍到现在才发难,已经算是后者顾及大局的操作了。

至于实施南进战略到底能不能缓解帝国的燃眉之急,重要么?

反正只要能见到陆军那群马鹿失势,海军这边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什么闲工夫去操心未来。

更何况在海军看来,陆军的受挫无非是他们太过软弱且愚蠢的缘故,而强大的帝国海军,断没有失败的可能。

因为天赐良机已经到来了:40年过后,盟友德军横扫西欧,结果就是将欧洲诸国的大部分殖民地,都变成了一片真空地带。

上面就提到过,原本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武力就相当稀薄,平日里无非是靠着旧时的威势才勉强维持住统治。

可是光凭那些殖民地军队,用来镇压内部反抗力量自然没什么问题,想要挡住日军的攻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不用说英国和法国在德军的威胁之下,要么选择从东南亚往本土抽调资源,要么干脆直接群龙无首。

在日本海军看来,所谓“天予弗取难辞其咎”,大概就是指的这个吧。

此时南进无异于下山摘桃捡便宜,而且东南亚的物产资源也要比贫瘠赤露远东地区更加丰富。

这么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怎能放过?

至于夏国战场,反正已经糜烂至此了,后面哪怕有什么更大的黑锅出现,也是由陆军承担,又与我海军有何干系?

更进一步讲,正是因为始终未能在东亚大陆占到便宜,日本人才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可行的路线。

所谓南进,不过是他们再一次的“赌国运”罢了。

既然已经决定下注,日本很快就做起了战争准备,首先是外交阵线上的进展,想要拿下东南亚,就势必会和英米为敌,那么站位也不可避免了。

于是乎,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终于在40年9月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由此宣告轴心国军事同盟同正式建立。

其次,为了消除赤露对满洲的威胁,日本也主动调整对露关系,并在莫斯科半推半就之下,于40年底促成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只不过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可能是顾及到土共的意见,在苏联人的坚持下,这份条约并未出现涉及外蒙、伪满的条款。

而且苏方给出的承诺,也仅仅只是不出兵、不借道,至于在禁止物资流入东北方面,却一直没有松口。

毕竟由于土共的竭力影响,这份中立条约大约提前了半年问世,那时德军还未入侵苏联,莫斯科的态度自然要更为强势。

对此日本人也没有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形势比人强,能够保证赤露不出兵就已经不错了。

若是再拖上几个月,等到苏联军队在东欧节节败退的消息传来,说不得小鬼子还要犹豫几把,到时问题无疑会更加复杂。

幸好现在并不存在这些麻烦,和德意结盟并与苏联中立之后,日军算是减轻了大半负担,唯一只剩下土共这个威胁。

其实对于土共这一夏国势力,日本的态度也是相当模糊或者说暧昧,既恨之入骨,巴不得对方早点消失,又忌惮不已,只希望两边不再对耗。

实在不行,对日本而言姑且维持现状也是可以接受的,暂时相安无事,等到帝国在南洋获得更多资源后,再回头教训这些可恶的支那赤党,也未尝不可。

但现实情况是主动权并不在日本人之手,无论军事还是外交,土共在面对这群侵略者时,立场总是超乎寻常的强硬。

不仅坚决不肯签订任何意义上的和谈或停战条约,就连口头约定都不行。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这种铜豌豆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最后实在把日本人逼急了,只能选择从满洲调兵,将关东军调入华北、华中、华南等地,以维持现有局面。

只是东京大本营的那群参谋,压根就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

他们把军队调过去了,物资却很难补充到位,以目前的情况,就地补给可是要死人的!

不过也有可能小鬼子已经对夏国战场不抱希望,所以上头选择得过且过,下面也开始八仙过海,大家都是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从这点来看,现在的夏国其实已经通过铁与血的战争,证明了自身的存在感,使其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日本的一大独立势力。

接下来无论哪一方想要涉足西太平洋战局,都势必绕不开夏国土共,光是这份待遇,就已经是东亚其他国家可遇而不求的了。

对于那些一直处在殖民统治下的国家而言,凭借自身的力量反抗帝国主义,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各国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了对日本的幻想之上,妄图借助日军的力量摆脱困境,而这又恰好给后者提供了一个足够合理的借口。

41年1月,就在苏日签订条约后不久,日本政坛完成新一轮的重组,东条内阁取代近卫内阁,风向开始转变。

随后日军打着“帮助亚洲国家脱离英米统治”的旗号尝试涉足东南亚,将远东战场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第五百八十六章 论领袖的重要性

日本人愿意当狗么?

想必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在招核之前,若是有哪个政客或将领宣称,咱们只要老老实实给英米当狗,就能吃到主人赏赐的残羹冷炙。

那么迎接他的恐怕不是子弹,就是武士刀了……

在这个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杂糅的奇葩年代,在日本还没被敌人彻底打成死狗之前,这群铁杆的法西斯分子是不会知道什么叫分寸的。

虽然他们已经在中国战场吃足了苦头,但越是如此,急于挽回脸面的小鬼子,就越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正如之前所预料的一般,自从发现日本人没法打赢夏国红军,然后还被苏联欺凌了一顿之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对于日本的态度就变得相当暧昧。

——他们想给这只恶犬栓条锁链,从而牢牢把持住东亚的现在和未来。

要知道,从战争资源的流向来看,从战前就一直给日本提供工业原料和技术设备的美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幕后黑手。

前后操盘数十年,他们所图的,自然不仅仅是从日本国库中榨取的那点黄金白银,而是整个东亚市场。

在日军侵华之前,美国虽然也在夏国占有一定利益,但大头基本都被英国把持。

包括东南亚等地,他们也不过只控制了一个菲律宾而已,这与美国愈发强盛的国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所以日本的向外侵略,一方面引起了美国人警惕,另一方面又帮助后者将传统帝国势力驱逐了出去,使其有机会成为最后的渔翁。

显而易见,既然美国人都做了这么大一个局,除非日本人接下来肯老老实实当美国的狗,否则卸磨杀驴就是必定发生的事情。

除非在其中冒出另外一个不受控制的变数,历史上这个变数并未出现,所以美国人很轻松地就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并霸占到了最为丰美的蛋糕。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数,只不过是稍微晚了几年而已,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斥巨资扶持起来的果党从此一败涂地,先前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而放在本时空,变数可就不仅是提前几年那么简单了,如今的时间线,基本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异军突起的土共会不会引起美国的警惕,从而使后者选择继续支持日军加大侵华力度,让夏国和日本在东亚斗得死去活来,最后再由美利坚坐享渔翁之利。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说十年前,反正在土共中央顺利北上陕南,并就此站稳脚跟之后,知情的高层大佬——其中的核心肯定就是李润石了,便一直在为此做着筹划。

所以不要看这时的土共好像轻轻松松就稳住了半壁江山,驱逐日寇也指日可待,但在了解实情的大佬眼里,最近几年压根就是如履薄冰,仿佛走钢丝一般,生怕哪一步走岔了,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因为对“未来”知道得太多了,就难免有些“吹毛求疵”的毛病,总希望能够在无穷的选择中,尽力找到最优解。

所以李主席为此承担的压力,其实要比历史同期沉重得多,至少那时还有更多同志能够支持他理解他。

而现在,由于很多真相没法公开,许多人对中央的一些决策都不能完全理解,比如为何这时候已经有实力攻打大城市了,却一直踌躇不前。

就连知情的同志当中,也有个别对决策的细节提出了异议,只是大家争到最后,还是选择了无条件相信主席而已。

唯一一个始终站在李润石身边的,大概就只有程刚了吧,但要说他就能够完全领会主席的意图,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只是有两个时空作为参考,让程刚对这位的信心基本达到了迷信的程度。

反过来说,也正是由于程刚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才让李润石得以将一些暂时并不被认可的决策继续推进了下去。

41年新年刚过,程刚就急急忙忙地拿着一份报告找到了李润石,后者默默地看完报告之后,仿佛心口卸了一块巨石般地说了一句话:

“日本人要对美国下手了。”

程刚也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是啊,世界线终于被我们收束回来了,不容易啊……"

只有真正和主席相处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位的不易。

近几年,准确来说是近一年来,在土共的敌后根据地日益稳固的情况下,想要强行稳住基层的反攻热情,实在不是件讨人喜欢的事情。

历史上的百团大战,是要避免被日军看出根据地的虚实,从而将进攻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

而本时空的百团大战,则是要防范各部队打队得太过火,直接攻下几座大城市,最后产生连带效应,生生把小鬼子给推下海。

虽然这个概率并不算高,而且即便推下海了,以日军的实力也不是没有反攻回来的可能,但实力若是暴露得太多,真把小鬼子给唬住,导致对方转去给英美老老实实当狗,然后再来跟红军死磕,那可就闹笑话了。

好在李润石的战略水平摆在这里,此时的土共既站稳了抗日紫金梁的位置,又没有显出过多的实力,还给将来的战事留足了余地,已经是当前情况下的最优解。

倘若换一个操盘手过来,估计要么就是退得太多,导致下一步的反攻后继无力,要么就是进得过火,使外界对土共产生不期望的警惕。

这些都势必要留下大量难以弥补的隐患,甚至将局面引到完全不受控制的方向。

由此可见,真不是随便一个穿越者过来,就一定可以创造一番伟业的,拥有超出一个时代的技术,却不代表就能拥有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

“……而后者,才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珍贵的东西!主席,我是真的没法想象,如果没有你的话,这个世界将会怎么发展!”

松了一口气之后,最近一直紧绷着神经的李润石和程刚,终于有心情坐下来闲聊了。

算是偶有所得,又恰好只有两人在场,程刚便忍不住将内心的想法,全盘跟李润石说了出来。

不过听完之后,李主席却是哈哈一笑:“你啊!这拍马屁的功夫,是越来越见长咯!老是提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论断,还嫌我批判得不够呢?”

“哪有,我是真这么想的好不好,而且这哪算是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你看就我这水平,要是真去当个劳什子领袖,估计靠着金手指在国内搞搞内斗还成,到了国外,怕是就只能当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咯。”程刚摸着脑袋傻笑道。

“不,你说错了!”李润石轻轻摇头,然后抬手点了点程刚:

首节 上一节 307/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