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对主流舆论影响最大的阶层,同时也是掌控资产和人力最多的阶层,换句话说,只要赢得了舆论的支持,那么便在无形之中占据了优势。
而随着这几年民族矛盾的日益凸显,不止民间出现了不少抗日情绪,许多军阀派系为了争取人心,也跟着喊起了口号。
就连常凯申这个一直嚷嚷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家伙,也不敢随便将攘外二字丢掉。
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因为土共在抗日一事上其实早就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其他军阀又没有国党那般敢于直接和抗日口号对着干的底气,只要共党不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让一让便过去了。
这才是华南局敢于派出部队从军阀地盘上通过的原因之一,如果这时候桂军真敢下手的话,那就是平白给土共提供出兵理由。
这与抗战时期的皖南事变不同,红军是真有教训桂军的实力,所以李宗人不仅得给共军让道,甚至还得小心提防下头突然冒出个不听话的小弟,故意和共军搞点摩擦给他惹来麻烦。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要知道李宗人对于手下的掌控水平,别说和土共相提并论了,就连和常凯申比都略有不足。
这些年里桂军可没少有军头被后者的银弹攻势策反,假若常凯申真的有意挑起桂、共双方的矛盾,还真有可能派人挑唆沿途桂军,故意引发冲突。
事实上常凯申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不仅是常凯申,包括日本人也有参与,甚至连特务都不用派,只需让几个桂军军官的熟人,带着真金白银过去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渡江之前还好,毕竟东侧还有铁路与共党的地盘相连,这些人肯定不敢做得太过分,等红军大部队完成渡江往西北方向行军时,各种大大小小的摩擦就层出不穷了。
好在桂军这边虽然小动作不断,却少有军头敢把事情闹大,红军一万多人的大部队,哪怕其中有两成非战斗人员,也不是随便一个团乃至一个师的桂军能够撼动的。
真要把红军惹急的话,重装备没有,轻火力可是管够,更不用说东边的红三和西北边的红二都有部队随时接应,若遇到紧急情况还能出动飞机支援。
中途有个不长眼的桂军团长在一处山头设立埋伏,红军大部队还没过来,先头的侦察兵就已经发觉了不对。
于是紧随而来的三个团分兵包围上去,干脆利落地全歼了这个团,顺带再绑走了那个不知道拿了哪家钱的团长,只给李宗人留了一封信,让他派人过来把人领走。
说来土共此行也着实算是给桂军面子了,整个赶路过程没有半点拖拉,沿途有些老百姓听说了红军名号,主动过来投奔,对此战士们也只是简单宣传一下抗日政策,不在当地做过多活动。
如此大约只花了三天时间,先头红军就连续急行军了两百多公里,成功与红二方面军派来的接应部队碰上头。
从渡河之日算起,到全员抵达作为中继点的安化县,拢共也就一周左右的时间,这速度快得连敌人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红军大部队就已经过境啦。
当然了,这种急行军也差不多接近红军能力的极限了,中间没有半点补给,也没再任何一处城镇停留,全靠出发时携带的干粮,若非知道终点会有兄弟部队接应,换了谁都不敢搞出如此大胆的操作。
另外这次行动也从侧面说明了,红军对于湘省各地情况的了解也要超出桂军的预料,整条线路在三年多前就有地下党的同志暗中活动并收集情报,只差没有亮出旗号公开行事了。
湘省本来就是山多地少,除去几条流入洞庭湖的干流沿线之外,其他地区基本都以山地丘陵为主,潭州省政府对当地的影响力也根据交通远近逐渐衰减。
对于桂军而言,能够掌握住几座中心城市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不会分出太多精力去管辖别的细枝末节。
本来这些地盘应该由本地的地头蛇瓜分,但土共偏偏反其道而行,就盯上了这些桂军不要的边角,在这两年里迅速扩张根据地。
最初的湘鄂西根据地,还只是开辟了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少量地盘,后来就主要往洪湖和鄂西方向发展。
但近两年里趁着湘军群龙无首,桂军立足未稳的机会,红二方面军又往西南方向的湘西地区更进了一步,将根据地扩展到了鹤峰、桑植、大庸一带。
此次作为中继点的安化县,虽然严格来说并不算在红色根据地的范围之内,但土共在当地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只是考虑到沅水和资水的阻隔,红二方面军没有在此多作深入而已。
进入安化一带之后,就实实在在地来到了丛山峻岭之间,不过山路固然难行,却又多了几分安全。
红军从诞生之日就一直在山区作战,不少指战员反而是在平地行军的时候,可能还会觉得有点不适应。
接下来的旅程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从安化到大庸一共需要跨越三道山脉、两条大江,这是纯粹与自然环境做斗争,沿途的土匪、民团偶尔也能带来些麻烦,但很难构成多大威胁。
和过去两次大规模北上行动相比,这次北上的队伍算不上最大,但路线绝对算是最为复杂且艰险的。
之前为了渡过长江,不得不调动几乎全部的兵力牵制住敌人,最后还是靠了点运气加金手指才安全到达对岸,总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干一场,所以必须寻找一条更加稳定可靠的路线。
没有人质疑北上的理由,在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宣传中,即便是南方根据地也普遍认可了中央提出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并不影响大家对那些胆敢发动围剿的敌军进行反击,却能够有效地提升战士们心中的正义感。
红军是一支抗日的正义之师,既为了工农的利益而战,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过去是北方同志和侵略者进行斗争,现在又轮到我们南方人了,这是当仁不让的义务。
如果有被俘虏的中国士兵不理解抗日的意义,那么只需把这几年在东北拍摄的纪录片播放给他们看,就足以对其造成强烈的冲击,很多战士正是因此加入的红军。
很多时候人民就是需要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道理,只有把道理跟自己人讲清楚了,大家行动起来才有动力。
否则一个领导人嘴上随便嚷嚷几句,就指望手下都能言听计从,跟着他出生入死远征千里,这大概只能出现在个人臆想之中。
要知道,现在的南方红军处境要远好于历史同期,甚至比历史上的全盛期还要强。
那么如何让同志们心甘情愿地丢下已经看得见的美好生活,去奔赴未知且危险的战场,这其实才是最大的考验。
所以和长征不同的是,在华南局真正把队伍拉出来的时候,最大的难关便已经迈过去了,至于剩下的困难,就算再多再麻烦也能得到解决。
所有参与行军的指战员,包括那些随行的地方干部乃至学生,心中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脚步前进,这已然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类似的,从陕南到关中,从关中到晋南,再到晋北、草原乃至东北,各条道路上都广泛流动着饱含理想主义的队伍。
在他们这里,行军不再是军头的一声令下,士兵们便浑浑噩噩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通过糟蹋、欺凌当地百姓来勉强恢复士气,再进入毫无意义的战场上白白送命。
这才是伟大征途之所以伟大的意义。
第五百三十四章 家人
“好小子,还真让你们走过来了,不错不错,有点小男子汉的样子。”
6月1日,由华南局派来的北上抗日先锋队,终于在石首、公安一带渡过长江来到北岸,随即继续向北沿汉江流域往陕南方向移动。
而程刚便是在此碰上了这支队伍,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他例行去东北转了一圈,再经过一轮穿越,接着马不停蹄地回到大西北,最后又赶来了湘鄂西。
整个行程确实相当紧张,但程刚也算是适应了这种超快节奏的生活,刚刚下飞机的他,脸上虽略带疲惫,可眼睛却始终炯炯有神。
至于这时候正围着程刚打转的两个小子,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皮肤晒得黝黑,身子精瘦精瘦的,看起来就像是普普通通的南方农村伢子。
只不过旁人很难想到,他们居然能够跟随着大部队,一路从赣南走到了鄂西,要知道,光是这一个月里他们走过的路程至少就有1000公里,这还不算上山下山的损耗。
总共算下来,除去中间少数休整之外,这支队伍的每日行军速度大概在30-35公里之间,紧急情况下甚至得走50-60公里。
对于接受过专门训练的红军战士而言,这个速度其实不算太快,一个月下来大家累虽累,但身体大多无碍,也少有掉队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出发时华南局那边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挑选出来的战士和干部本身体能素质就相当不错,又提前安排了适应性训练,所以中途才没出什么岔子。
倒是程刚还真没有想到,眼前两个尚未成年,才刚刚初中毕业的伢子,居然也能咬着牙跟上队伍。
原本他的想法是出动运-1飞机,由自己坐镇,带着华南局那边不便随军行动的家属,直接飞到陕南或者关中,这样只需几个小时就能走完全程,安全又轻松。
但是当程刚把这个提议说给李润石听的时候,却遭到了对方的强烈反对,话说程刚其实也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毕竟主席向来是不喜欢搞什么特殊待遇的,他的孩子也不应该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三年前土共中央北上时,因为部队需要首先应对那场大规模的湘赣鄂会战,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干部的家属都没有随行,而是留在了赣南。
接着中央进驻陕南,和湘赣闽粤根据地之间一直没能形成稳定安全的交通线,所以这些家属便一直由华南局统一安置,他们中成年的大多也是革命干部,在哪工作都是工作,而未成年的则逐步接收教育,倒也没什么大碍。
本来瑞金就是土共发展的第一座中心城市,数年的经营下来,软硬件条件肯定不差,至少比当时还有些一穷二白的略阳要好点,所以把家属留在那里,反倒更放心些。
再进一步地说,32年中央带着大批主力离开根据地,难免会在基层造成一定恐慌,留守的同志还有群众都可能产生担忧,这是不是组织上要放弃他们了。
所以土共中央便决定将高层干部的家属全部留在瑞金,尤其是乔杨同志以及她的四个孩子都没有离开,大伙看到之后,多少也能够安心一些。
而且当时乔杨刚生下女儿不久,剩下的三兄弟里面最小的安隆才刚满五岁,确实不适合远行。
不过现在时过境迁,原来老中央苏区的干部和群众,大多已经接受了中央转移至北方的现实,而经历了数次围剿依然屹立不倒的华南局,又给大家提供了更充足的信心,所以也不需要让高层的家属来安定人心了。
另外现在中央已经离开瑞金三年多了,许多同志不得不与亲人天各一方,期间仅能通过珍贵的无线电报互相道个平安,就连一般的通邮通信都很难办到,这种滋味着实难受。
程刚对此便深有深体会,每次他到其他根据地一趟,离开时飞机上总得塞进满满好几摞的书信,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各根据地里之间的通信工作,至少有八成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
当然了,至少天各一方总好过天人两别,能够定期知道亲人平安的消息,在这个充斥着血与火的革命年代,本就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相比于最初几年大家不得不把亲人留在老家,互相之间连个生死大概都无从得知,只能在忐忑不安中艰难度日,近些年来留守的生活已经相当不错了。
通邮通信都只能靠金手指完成,人员流动就更不用说,除去少量背负着特殊任务的同志会进入白区活动,进而转移到其他根据地外,其他人最好的选择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原地待着。
否则中间若是发生个万一,最后大概率会出现大家不期望的结果,那才是最可惜的事情。
这回若不是华南局要派遣部队和地方干部支援北方根据地抗日,在安全性上能有一定保障,也不会选择安排一部分家属随行北上。
不过说是安全,那也只是相对而言罢了,哪怕一路通畅无阻,漫长的路线依然可能出现各种未曾预料的问题,不算作战,其他情况下的伤亡率能够控制在10%以下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且一旦出发就没法停下脚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决心踏上第一步的,但换个角度来看,眼前这两个分别只有13岁和14岁的少年也确实值得程刚点上个赞。
当时程刚出动飞机运输家属的提议被李润石否决之后,再次见到乔杨时,他也将此事告诉了对方。
如果没有飞机的话,从瑞金走到陕南或关中,以目前规划的路线,起码得走上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这还得建立在中途一切顺利的基础之上,不然真要有个什么事耽误了,那还不知道需要多久。
而乔杨毕竟已经三十多了,又带着两个不大不小的孩子,真要仔细算下来,风险还挺大的。
但乔杨和李润石之间的默契也不是程刚能够想象的,她很快就领会到了丈夫的用意,然后和即将毕业的老大老三商议了一番,第二天便决定选择步行北上。
最后这一家子中,3岁的女儿和8岁的老三都不适合长距离行军,所以还是被留在了瑞金,交给其他同志代为照顾,乔杨则带着老大和老二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再说回来,听到程刚的夸赞之后,两个小子都非常开心,接着又不好意思地摸着脑袋哈哈直笑。
他们临时之前可是被派到部队里专门搞了一个月的集训,好不容易适应过来之后,又开始了漫长的行军,对于十几岁的少年而言,要说不辛苦那肯定是骗人的,但在程刚面前,两兄弟却丝毫没有抱怨。
程刚和他们的关系自然是极好的,这几年安尹几人都没少受程叔叔的照顾,尤其是父亲离开的三年里,每次见到程叔叔,就意味着他们又能收到父亲的消息了。
这次在半途中碰上程刚,两人的喜悦之情可以想象,少年特有的活力让他们都顾不上休息,叽叽喳喳地跟程叔叔说着这几个月以来的见闻,特别是他们在行军途中的经历。
“好啊,都很不错,你们都是好孩子,以后也要继续努力啊!”耐心听着两个小子的叙述,程刚再次欣慰地拍了拍他们的脑袋。
安尹、安擎还有安隆三兄弟,可以说是程刚自穿越以来,首次大幅改变命运的对象之一,这种特殊经历让他对这几个孩子寄托了别样的情感,用言语实在难以形容,甚至用偏爱来描述也不过分。
每次看到他们几个小伢子活蹦乱跳的样子,程刚总有一种老怀宽慰的感觉,甚至可能比见到自己的孩子还要愉快。
当然,程刚现在还没有结婚生子,所以暂时也不确定后者是怎样一种感受,又或许这就是此番情感的转移也说不定。
因为身具可以在三个时空穿越的特殊能力,程刚的个人生活其实还略有些尴尬。
不仅现代的父母总是会在他回家后用各种方式催婚,甚至直接安排好几场相亲。
就连在这边,组织上也有不少同志关心他的婚恋问题,明着暗着介绍的情况更是不少,那些年龄、学历、出身、样貌各有千秋的女孩子,只要程刚肯点头,轻轻松松就能娶回家。
程刚第一次穿越时的年龄是26岁,来到27年的51位面,所以算下来他也可以说是01年生,妥妥的00后,和乔杨一般的年纪,现在都是34岁。
在土共高层的同级干部中,比程刚还小的同志已经不多了,而且他们或是早已结婚,或是在这几年逐渐成家,于是程刚这个老大难就愈发凸显了出来。
好在李润石等人都能理解程刚的情况,首先他从小的生活经历与本时空的同志大不一样,参加革命工作时还好,一旦涉及到个人生活领域,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
当然这问题说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年代大家对于另一半的要求都很低,许多伴侣之间的经历差距可能比程刚还要大,但他们依旧生活在了一起。
只能说这种观念本身也是程刚与其他同志的代沟之一,来自后世的他对于婚姻有更加严格且理性的需求,绝对不能是搭伙过日子那么简单。
尤其考虑到程刚的身份,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就得更高了,否则遇人不淑的话,遭殃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已。
在这方面,程刚其实很羡慕现在的李润石,乔杨同志绝对能算上上之选,各方面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顺道一提,毕竟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七八年了,和乔杨还有孩子们的接触,让程刚逐渐忘却了历史上的那些伤痛。
或者说他之所以特别喜欢亲近安尹三兄弟,也有点想要确定自己给这个时空带来了多少变化的意思。
至于代沟之外的因素,如样貌、学识之类的考量,换做刚过来的那几年程刚或许还会比较在乎,但到了这时候,他已经不会像之前那样过多在意了。
剩下的顾虑,程刚并没有与李润石等人细谈,但大家或多或少也猜出了一些,要知道,程刚在现代还有自己的家庭,这既是他的优势,又是他的羁绊。
每隔一段时间,程刚便能回到现代和家人相处一会,虽然不过是短短数日而已,但相比于其他同志,要么父母早已逝去,要么有家也不能回,短暂的相伴已经相当不错了。
可问题是两个时空肯定没法融合在一起,所以程刚现在可以两头跑,以后还是得要两头跑,而且除了他本人之外,别人都无法实现两边的穿梭,这便是麻烦的地方。
受到父母的影响,程刚多少也带着点传统的乡土情结,与家人的情感联系相当紧密,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结婚生子之后,还得一直将这些事瞒着他们。
一想到父母没法参加自己的婚礼,也没法见证孙子孙女的诞生和成长,程刚的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难受的,所以相较之下,虽说一直单身确实有点故意装鸵鸟的意思,但起码可以暂时拖延那么一会。
话说这问题想要解决也不是很难,反正两个位面不可能连通,那么程刚分别在两边成家也根本不会违背法律,只是道德的那道坎让他不愿去做罢了,何况这边知情的同志不少,自己的行为也不可能瞒着他们。
现在这种单身汉的生活程刚倒也挺满意的,如果仅仅只是生理需求的话,一个人也可以丰衣足食,而且有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之后,他似乎也没什么情感需求吧?
至于将来的事情,那就留到将来再去考虑吧,这时候的程刚只要看着安尹他们平安长大,心里就已经很满足了。
和两兄弟聊了好一会儿,又答应了他们提出来的几个不算过分的要求,程刚这才起身把孩子交到乔杨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