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65节

最关键的是那次战斗还不止晋察冀一方参与,听说北平那边也提供了不少帮助,整个过程遮遮掩掩的就连自己人都很少了解全貌。

听到董振唐说起这些困惑,伍忠豪和刘之丹相视一笑,同时想到了一个人物,不得不说,这种事如果是那位干出来的话,那就当真没什么好意外的了。

不过这都只是些许细节而已,红军为了对日作战可没少准备,像是他们这些中高层指挥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安排集中学习,日本的现役编制、战术特点、轻重装备,不说倒背如流,起码都能有个基本印象。

既然学了这么久,肯定希望能够早点派上用场,现在红军在国内战场上已经几乎成了常胜将军,组织上就总喜欢用日军来告诫同志们一定要戒躁戒躁,这无疑更加增添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再说回来,和日军对抗是预期中必将发生的事情,但对付军阀联军却是眼下首要面对的问题,所以闲聊完之后,红军还是把注意力重新转回了晋中战场。

寿阳一战结束,陈诚残部无疑再次沦为了红军的瓮中之鳖,这回他可就再也不敢坐大了,还没等常凯申发来指示,便抢先一步挪到了晋阳附近,至于正太路什么的,暂且晾在一边吧,保命要紧。

于是乎小小的一座晋阳城就变得更加拥挤了,十余万人堆在这里,光是每天的吃喝拉撒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开销已经大到连日本人都要心疼的地步。

顺带一提,这时土共需要面对的敌人,到底不同于历史上的十年之后,那时的国军包括晋军都经过了抗战洗礼,战斗力谈不上飞跃,至少也能像模像样了。

而且国府还有美援支撑,又在事实上统治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更关键的是晋阳周围还有大量日军修筑的堡垒阵地,绝对算是实打实的硬骨头。

可抗战之前的国内军阀到底是个什么鸟样,只要看看日军是怎么打下晋阳的就行了。

当然,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见到国军和晋军都纷纷摆起了守势,将兵力全部集中到了晋阳防线,红军也没有急于去肯这块硬骨头,甚至没有尽全力断掉北同蒲的交通线,而是继续慢条斯理地不断蚕食。

要知道,和红军作战部队一同进入晋省的,还有从各个根据地抽调而来的干部,这才是土共真正的杀手锏。

据初步统计,仅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临近的陕甘宁苏区和中央苏区,就共计向晋南派出了干部1622人,其中地级以上干部13人,县级干部94人,区级以下干部1515人。

随着吕梁、阳泉乃至忻县部分地区纳入红军掌控,中央又从陕北、陕南抽调了八百多名干部渡过黄河,进入晋省。

这些同志离开故土告别亲人,奔赴陌生的地界,有力地支援了新区的开辟和建设,同时也为新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再加上共同且坚定的信念,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所以红军对晋省的控制速度之快,也绝对远超敌人的想象。

与此同时,后方根据地的扩军速度同样惊人,由于土改的普遍深入进行,加上土共对地方建设不计成本的投入,广大翻身农民的参军拥军热情完全超出了最初的预计。

在各级组织的动员之下,光是中央根据就在这两个月内实现了扩红2万的目标,若不是上面有意控制,实际报名参军人数只会更多。

新招募的战士尚需一段时间的训练,但之前半脱产的地方武装已经可以派上战场了。

经过升编之后,陕甘分区、汉中分区、川北区的民兵先后编成了3个纵队共8个旅,整编完毕后便从正规军中接手了一部分防线,使得后方的红军主力得以从防御战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加紧要的战事中去。

实际上,早在12月3日,土共中央就再次派出了四万人的大部队,不过这回没有像上次那样,全部走风陵渡和同蒲线北上,而是从凤翔直接拐到了北边,由甘泉、延安进入陕北。

因为途径的地区要么是土共自家的根据地,要么土共在当地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交通条件虽差,红军的行军速度却一点都没拉下。

为了晋省战役,陕南、陕北、关中各地的老百姓都担负了繁重而浩大的战勤任务,成为了红军在对岸进行攻势作战的坚强后盾。

除了在后方参与运输工作之外,各级政府还动员了大量民工、民兵支前参战,陕北到晋西的这段山路,如果不是支前民工的肩挑身扛,红军在前线还真没法得到充分供应,说不得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后勤枯竭了。

就以陕北为例,延安人口不过三四十万,但在紧急动员之下,2个月内就有59万人次执行战勤任务,整个陕北根据地共计为前线部队赶制了棉衣1.8万套、棉鞋2万双、棉被1800床,解决了部队过冬的困难。

正是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红军才能够始终保持好整以暇的作战风格,由南向北步步蚕食,即便敌人仍然卡住了北同蒲,红军在晋北的战事也丝毫没有拉下。

只是这些体量上的差距,躲在晋阳城内的阎西山也好,远在洪城做噩梦的常凯申也罢,都不可能对此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人民战争对抗三座大山,未来这种较量无疑还会继续上演,这时的土共虽稍显稚嫩,但已然露出獠牙,待到大功告成之日,便是天下无敌之时。

当然了,这种略显中二的台词,肯定不是现在的同志想出来的,事实上,这是刚刚从延长机场起飞的程刚,在看到沿途一路蔓延到天际的运输线之后,脑海里忽然冒出来的想法。

“独轮车加上飞机大炮,这还让我怎么输!?”充满信心地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之后,程刚按下油门,又加速了一把。

第五百一十七章 打破思想钢印的战士

“看!五角星,是我们的飞机!”

加满油的机群从延长机场出发,一路往东北方向,先是沿着黄河北上,然后再进入晋省,途中除了能够看见那些支前的民工队伍之外,自然也能碰上不少正在赶往前线的战士。

他们其实就是从中央苏区出发的第二波部队,在沿线老百姓的迎来接往之下,一路风雨兼程,如今马上就要渡过黄河了。

这时的黄河对岸已经基本由土共接管,甚至再往西边走个一百多里,都不一定能碰上敌人,战士们疲惫归疲惫,倒不至于太过紧张。

数万人的大队伍渡河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晋陕大峡谷之间的河流异常湍急,远非下游风陵渡可比。

哪怕是红军为了缓解压力,将队伍分散到了南北上下大大小小十余处渡口,从空中望过去,依然能够看到各个渡口处驻留了不少等待过河的人员。

当然了,以土共的组织水平,哪怕是在自家后方,都不可能把队伍搞得乱七八糟的,更不会让大量人员挤在一处制造混乱。

这些作战部队连带着少部分被派往晋省的非战斗人员,都被井然有序地组织了起来,从未出现什么你争我抢的场面,甚至各渡口的管理部门还专门设计了一套防空疏散流程。

只不过这么多天过去,大家都针对空袭进行了好几次演练,却一直没有等来敌人的飞机,倒是等来了自家的飞机,也难怪会有人感到兴奋。

看着呼啸而过的机群,甚至有个年轻的战士猛地窜到旁边的山坡上,双手合成喇叭状大喊道:

“嘿!飞行员同志,再飞快点,去把那些反动派,还有小鬼子,都给炸翻咯!”

严格来说这种突然脱离队伍的行为稍稍有点违背纪律了,若在平时少不了挨一顿训,但这时候却没人出面批评那名小战士,相反,就连他们连队里的干部,也都开心地找不到边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好家伙,飞太快了,数不清咯。”个子高高的排长,左手抬在额前遮阳,右手朝着天空点点划划,似乎是想搞清楚,自己这边到底出动了多少架飞机。

虽然在场的人都没有能够数清楚,但脸但上的笑容却怎么都掩盖不住,就连向来一本正经的指导员,也不由地感慨了一声:“真好啊,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我们出动这么多飞机。”

旁边的连长则略显得意地说道:“嘿,那我可是第二回见到咯,记得是在去年全军大演习的时候吧,那可是一口气飞了好几十架,好家伙,那叫一个遮天蔽日啊。”

参加全军大演习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指导员和连长之前还不是搭档,而是竞争对手,直到今年年初才被安排到一起,平日里两人合作得也挺好,但或许是现在的气氛所致,连长一不留神便把自己的小心思流露了出来。

好在这倒也无伤大雅,指导员笑笑也就过去了,结果刚才正数着数的排长却突然跳出来提了一句:

“连长,那不一样,去年的飞机可比今天飞过去的小多咯,这肯定是咱们新生产出来的,能带更多的炸弹,说不定一口气就能炸翻一个碉堡!”

说到最后一句,排长还特地张开双臂,似乎要模拟一下炸弹爆炸的威力,大伙都被他夸张的动作给逗笑了。

连长的脸上有点挂不住,板着表情说道:“王大个子,说得好像你亲眼见过一样,飞机在天上,那么高,你还分清楚大小?”

王排长是北方人,早年参加了冯遇祥的西北军,打了好几年的仗,最后稀里糊涂跟了常凯申,接着又在与红军的作战中被俘虏。

因为个子比南方战士高出了一截,所以被起了这个一个外号,后来即便到了北边,这称呼也没被丢掉。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平时的生活中各级干部包括战士之间, 并没有多少隔阂,像是这样互相说上几句其实算不上什么,王排长也没跟连长客气,直接梗着脖子说道:

“笑话,连长,你当我这个防空标兵是吃干饭的么?别说飞这么点高了,就是躲到那云里头,我也能认出来!”

“吹牛,净吹牛!”这时在旁边看戏的战士们也跟着起哄起来,人群中顿时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见到场面稍微有点杂乱,指导员赶紧开口提醒了一下:“好咯,马上就到我们了,大家先把队伍整好,不要交头接耳了。”

很快所有人都老实了,放松归放松,该做的正事大家可时刻都要牢记,肯定不能因为无组织无纪律耽误了作战任务。

等各级指挥员把队伍整好之后,指导员再次走到王排长的身边,悄悄地笑道:“怎么样,克敌同志,现在对咱们的军队有信心了吧?”

王克敌听到之后面色一囧,不好意思地说道:“指导员,你就不要拿这个来笑我咯,现在我的心里头,可都是实打实的信心哩。”

闻言指导员哈哈一笑,想起当初头一回见到王克敌的时候,对方还是一个国军俘虏,而他也只是连队里的文书,这么一算,两人已经有两三年的交情了。

最开始指导员所在的部队只是一个刚刚成立的地方师,由附近几个县的赤卫队整编而成,加上鄂豫皖根据地的条件有限,所以武器装备以及人员的战斗素质都很一般。

而王克敌虽是西北军出身,但阴差阳错之下,居然加入了遭殃军嫡系师,见识和经历到底要超出地方赤卫队出身的二线红军。

其实真要说起来,王克敌和指导员相遇时,还不是他头一回当红军的俘虏,30年底的时候,王克敌随国军参加了对鄂豫陕根据地的进剿,然后就被红四军团俘虏过。

当时红四军团根据优待俘虏的政策,对王克敌这些国军士兵都很不错,还给他讲了阶级斗争的道理,接着就把他放了回去。

正是有了这段经历,让王克敌对土共的不杀之恩一直念念不忘,所以32年时,随着他所在的嫡系师全军覆没,而他也被红军再次俘虏之后,王克敌就坚决要求加入红军。

这其实源自于王克敌从小被家里教导,做人要知恩图报,既然土共饶了自己两次性命,恩情就不能不报答,只是这种朴素的恩怨理论,并不代表着王克敌的思想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加入红军之后,王克敌偶尔也会说点丧气话,其中在指导员的印象里最深刻的那句就是:

“真是天晓得我怎么又被俘虏过来了,土共的军队算个啥?几支破汉阳造,一个连才两三挺轻机枪,一个营才两三挺重机关枪,兵又少,居然还把国党的嫡系师给吃了,真叫我有些不服气。你看这些兵,浑身穿得破破烂烂的,哪像当兵的样子……”

这话说得很伤士气,但却又是当时鄂豫皖红军的现实情况,赣南那边还好,毕竟在程刚的参与下建立了一个勉强能够运行的军工体系。

可鄂豫皖就只能因地制宜搞点小作坊小工厂,尽量保证部队的作战需求,至于细节方面就没法强求太多了。

当然,随着各根据地核心地区的稳定以及这些年的大力投入,各地红军的后勤体系又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这就暂且不提了。

其实王克敌的想法,恰恰反映出了此时一些人的普遍认知,绝大部分国军士兵,乃至于绝大部分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他们选择追随国党政府的唯一原因,就是觉得反动派强大到了似乎永远也无法战胜的地步。

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只能默默地接受现实,用王克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描述:‘虽然你们都是好人,但你们一定会输,这就是命,就跟我自己一样,命不好呗’。

“命不好呗”就是这个年代穷苦人常有的自暴自弃的观念,谁让你生是中国人?谁让你生在穷人家?反正我的一生就是受尽欺压,饥寒交迫,就算反抗也毫无意义,一定会失败。

用后世的流行语来说,这其实是反动派们强加在底层民众脑海中的思想钢印,通过极其血腥的镇压,彻底灭除人们的反抗意志。

但是,一旦让人民意识到反动派其实是脆弱的,是可以战胜的,幸福的生活是有指望的,那么星星之火也必将成燎原之势,而红军一直以来做的便是这件事。

现在王克敌已经从钢印中摆脱出来了,不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甚至因为在机枪射击上表现出了极佳的天赋,他在随部队从鄂北来到陕南之后,就被选拔出来参加防空兵集训,后来更是屡立战功,前不久刚刚被提升为排长。

不过再说回来,这时指导员找王克敌谈话,肯定不是为了翻人家的黑历史,而是他敏锐感觉到了战士们心中的焦躁情绪,所以想让老王出面做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不行不行,我懂啥子思想工作,让我带头冲锋倒是没问题,上台讲话,太臊人咯。”听到指导员的请求,王克敌急得直摇头,他一个刚刚上任的排长,私底下吹个牛还行,正经在大伙面前显摆还真有点害臊了。

而指导员却耐心地劝说道:“就是让你讲讲之前的故事,还记得么,当年你第一次参加红军战斗的时候?”

这时王克敌沉默了,脸上的神情略显低落,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伤心的事情,又过了一会,他才抬头说道:“好,那我就跟大伙讲讲。”

夜里,已经渡过黄河的部队在吕梁分区同志的安排下,进入早已建好的营地休整,按照计划,接下来王克敌所在的团就要进行急行军,一路直插晋西北,在敌人的腹地作战。

想到马上就要面临的未知战场,战士们的情绪开始出现明显的波动,有兴奋也有低落,加上他们连的新兵比例相对较高,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指导员才会想到进行一次战前思想教育,若是太早的话,战士们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太晚又担心时间上来不及,而这次教育的重头戏,自然就是王克敌自述的切身经历。

“我在国军的时候,那边的军官经常对我们宣传说,土共的军队起初对俘虏都很好,但到了打仗的时候,肯定会把俘虏放在前面当炮灰。

后来我加入了红军,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跟着部队参加了第一次战斗,记得是在去汉中的路上被敌人给堵着了,当时冲锋号一响起,我的老连长,现在是我们团的团长,就大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上!”,然后第一个跃出战壕。

接着各班排的干部和党员也带头站了出来发起冲锋,当时我一下子呆住了,军官干部带头冲锋,打从当兵起我就从来没有见过。

不管在西北军,还是在遭殃军,那里的长官就只会喊着“弟兄们,给我上!”,然后把我们像赶羊往前线推,不肯上的就让督战队拿刺刀逼着上去。

所以那次我是真呆住了,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敌人的机枪就已经开火了,冲在前面的干部和党员有的负伤,有的牺牲,但更多的同志仍然在不要命地往前冲。

说实话,在那次战斗以前,我还一直在胡思乱想,想起那些反动派说过的话,什么共军打仗全靠俘虏挡头阵。

可到了战场上,我却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全是造谣,枪一响,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都领头往前冲,我看了心都跳,其他军队里从来没有这么打仗的,只有红军才有!

后来我就在想,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团结的军队,或许他们真的能赢,哪怕敌人枪多炮多人多,如果我也冲上去了,然后有更多的同志也冲上去了,说不定就能打胜仗。

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现在我们飞机也有了,大炮也有了,但是同志们,最重要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

讲到这里,王克敌突然地停顿下来,随即微微哽咽地说道:“我……我对不起当年在我前头冲锋的同志,对不起他们……

同志们,等这次仗打起来了,我一定要第一个冲出阵地,只要我退后了一步,你们随便哪个,都可以开枪把我毙了。

老子说到做到!”

话一说完,王克敌拿起头上的帽子,猛地往地上一甩,也没顾上擦擦脸上的泪水,便头也不会地走开了。

“老王,冲锋的时候,我肯定要站在你的前头,我是指导员,这个第一你可不能跟我抢。”

望着王克敌的背景,指导员大喊了一声,那些什么大道理他一时半会也讲不出来,但是王克敌刚才的这番话却让他感触良多,直觉告诉他,这次的动员的效果只怕会比之前预计高得多。

“那可不行,你指导员归指导员,论起打仗来,我这个连长肯定得在排头。”被前者抢了风头,连长也没生气,只是态度强硬地表示了反对,而随着几名干部的带头,连里头很快就掀起了一波求战浪潮。

他们当中有些是在参加红军从没当过兵的战士,也有从西北军、东北军跑出来的老兵,这几年在陕南的时候总是训练多于战斗,面对首次离开根据地的作战,心里不发憷是不可能的。

但红军就是这么一支特别的队伍,王克敌只是数十万红军指战员中的不起眼的一个,在他之前,还有更多先驱者,而在他之后,也从来不会缺少后继人。

现在红军手里的飞机大炮,只是用来增加己方信心的工具,更加重要的还是存在于人民心中的反抗意志,两者相辅相成,就能获得最大的胜利。

新的援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等到他们真正参与战争的时候,便是整个晋省彻底一锤定音之时,而在这之前,还需要给敌人来一次深刻的教训。

眼下各国空军的航空技术仍然非常落后,远距离航行完全依赖于山川地形导航,在这方面,已经在全国各地跑了六七年的程刚无疑最有经验。

所以这次才会由他带队,出动整个北方红军小半的航空力量,并集中当前空军的所有精锐飞行员,先后分成三个批次,共计12架轰炸机,24架战斗机,组成前所未有的集群。

首节 上一节 265/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