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司令这次离开后要去做什么,大伙都是心知肚明,但没人会想哪壶不开提哪壶,反正之前在北平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已经差不多习惯了。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似乎陕北就是赤匪的薄弱之处了吧?”
短暂的沉默之后,还是有比较机灵的人士发话了,接着又是一堆七嘴八舌的讨论,会场里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没错,汉中等地有秦岭关要,赤匪又是出了名的擅长山地游击作战,相较之下,还是北边更好对付一些。”
“对嘛,柿子先挑软的捏,等清缴了陕北了,我们还可继续触及甘宁,届时大半个西北便掌握到手咯。”
“就是,如果真对上赤匪所谓的一方面军,说不得咱们还得谨慎些个,可是现在陕北能有什么?一群懒汉么?”
“欸,不能这么说嘛,人家林彪的五军团还是挺能打,前不久刚揍了阎老西一顿呢。““哼,依我看,现在的晋军怕是早已不如当年咯,才会给人找着机会占了一把便宜。”
“就算如此,那也值得稍微重视一下了,不过我有一点始终看不大懂。
就那一个五军团能有多少人马?现在他们的主力似乎又跑到了晋察一带作乱,这陕北岂不就是空了?”
“还是有个第三师守着的,再加上其他一些杂牌部队,兵力勉强能到一万吧,师长好像是叫刘之丹,学生出身,当初在冯司令手下干过一阵。”
“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咯?估计我军一个加强营的机枪火炮都能抵得上他们的一个师。
这种队伍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对手,以十几倍兵力打这样的部队,就算胜了也是胜之不武吧?”
“所以重点还是防范南边的威胁吧,别剿得好好的,那支一方面军突然窜出来骚扰我们后方咯。”
“那岂不是更好?一并缴了便是,如果是在山里,我们可能还得小心一二,但到了平地上,不就是上门来送菜的么?”
“你看,轻敌了是不是?从过往的战绩上看,这赤匪的主力还是颇有些文章的,不然常委员长的嫡系部队,也不至于被打得那么惨吧。”
“话是这么所没错,若是真对上当时的那些主力部队,咱们确实得捏把汗,可这一年下来,就光看着他们四处流窜,再强的军队,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就是,哪怕他们在南方弄到了不少重火炮,又能有多少可以带到这边来的,我们好歹还有铁路可以依靠,对方有什么?人拉肩扛么?笑话!”
“如此看来,南守北攻似乎就是最合适的战略咯?为了保守起见,我们还是多派些兵力吧,争取毕其功于一役,不要给对方任何反应过来的机会。”
随着一众将领达成共识,并由张汉卿点头确认,蛰伏数月的东北军终于开始了行动,兵峰直指陕北红军的中心地带——延安。
而在另一边,早在半年之前,陕北这里就已经知道敌人极有可能北上进犯。
若是在五军团主力渡过黄河之后,也就是三到四月之间,东北军就立即采取行动,那么刘之丹说不得还要焦头烂额一番。
可眼下虽然才过去一个季度,局面却是完全不同了。
顺道一提,东北军获得情报早已过时,如今刘之丹的第三师,已经与其余的游击队一同,整编为了红二十六军,如此红五军团便有了三个军的编制。
即便撇开已经东渡的另外两军不提,现在的红二十六军也远非昔日的第三师和陕北游击队可比。
装备方面,过去刘之丹仅仅只能依靠程刚的少量支援和部队的战争缴获,能够做到战斗员人手一枪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基本谈不上什么重火力。
而从去年底开始,程刚就给第三师再次补充了一批机枪和轻型火炮,同时还借着延长油田的开发,援助了少量的军工器械。
这次林彪教训完晋军之后,也将一部分缴获以及自己在战斗中使用的火炮,转交给了刘之丹。
包括晋阳招募到的工人,同样送了不少过来,按照穆司令的话,这些都算作给红二十六军的成军贺礼。
虽说还算不上鸟枪换炮,但也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这半年里除了策应东征战役和必要的建设任务之外,刘之丹的重心基本都放在部队整训上面,确实下了极大的功夫。
此外,自打到了陕省,中央就一直在有意识地加强陕北这一处战略支点。
先是将原本的省委进行了重组,剔除了杜衡这种只会捣乱的不可靠分子,后面更是向陕北派出了大量的中下层军政干部。
这些各级指挥员使得红二十六军在短短半年里,迅速向一支正规的红军部队靠拢,而经过专门培训的政工干部,则帮助陕北根据地迅速稳固了现有的地盘。
所以等到东北军正式踏进这片土地时,立马就感受到了别样的滋味。
第四百三十五章 经典战法,永不过时
虽然没有秦岭地势,但陕北的大多地方都是黄土山地,尤其从关中一路向北,两片山脉夹着中间以北洛河为核心的那么一条通道,自然是最适合打伏击战的了。
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有不少土匪出没,历朝官府数百年里都无法将其剿灭,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他们可以凭借山地和官军纠缠,对于红军而言也是如此。
如今红军的实控地盘便是放开了沿途的洛川、鄜(fu)县、甘泉等县城,专心深耕山区,这都是那些军阀将领所无法想象的操作。
而且刘之丹部已在陕北活动了数年,很早在各地都发展了大量基层组织,一旦开战,东北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
反观东北军这边自然就差得远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陕北红军的行动,甚至连对方现有的兵力和装备是个什么情况都无从得知。
所以早在开战之前,结果就已经基本定下了。
这是本时空东北军与红军的首次交战,为了保险起见,张汉卿一共派出了两路大军。
中路三个师由第67军军长王以哲指挥,从关中出发,西路的五个师则是51军军长于学忠任司令,沿陕甘边界进犯。
败退热河后的东北军如今兵力尚有二十余万,现已改编为了五个军和两个独立师。
同时将旅番号改为师番号,但编制人数基本不变,仍为六千人,当然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约莫在五千左右,如此算来,参加此次进剿的东北军总数,至少有三万余人。
七月初,中路军抢先动身,立功心切的王以哲率领主力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占领洛川、甘泉等地,只遭遇了少量游击队的象征性阻挠。
见到抵抗轻微,自己轻而易举就占领两百多公里的红军地盘,王以哲随即认为陕北红军没有什么战斗力,大喜过望。
可实际上,这却是一个相当经典的诱敌深入之策,东北军将领大部分都是传统军校出身,具有一定的战术素养,行军途中肯定会预防红军伏击。
但是论起伏击战,红军才是行家,像是以延安为中心的核心地带,本就属于极适合埋伏的地域,东北军自然会相当小心警惕。
但是再往南去到了甘泉和鄜县一带,按照刘之丹的预计,敌人并不知道红军在此的深耕细作,反而认为只要占领了县城,此地便是后方,所以大概率会变得松懈,不会对红军有什么提防。
同时,通过放弃这段河谷地区,让东北军分散在这条漫长的补给线上,便使得对方上万的兵力根本无法集中,由此创造出歼其一部的条件。
于是就在东北军一路北上的同时,红二十六军主力尽出,沿着山路连续数天急行军,全部抵达了甘泉和延安之间的劳山山区,静待战机。
这时坐镇长安的张汉卿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连番提醒王以哲要放慢速度,让其等西路部队主力上来以后,再考虑攻占陕北重镇延安。
这样东北军不仅兵力雄厚,而且各部相邻极近,完全不用担心红军的伏击。
但王以哲眼见延安唾手可得,战争马上就能结束,自己还能占得全功,哪能忍住原地不动,于是他命令先头部队继续前进,尽快占领延安,好抢个头功。
所以没等后续部队上来,67军一个师就开始火速北上,到了7月15日,先头的110师已经抵近延安,顺道还在此碰上了从榆林赶来的井岳秀部。
夹击之下,留守的红军部队没有做过多抵抗,直接退出县城,接着向东转移到了延长一带,那里以延长油田为核心的地区,是目前陕北的工业重地。
若是这时110师不顾一切地离开延安往东进军,说不得还能给红军带来点麻烦。
但是留守部队的装备让师长何立中产生了误判,认为这就是一支赤匪主力,并立即向上汇报,自己已经将这股匪徒尽数击溃,随即便留在延安不再动弹。
仗到了这里,在东北军众将们看来,已经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剩下的工作不过是以县城为中心,不断清缴周边的匪患,然后就能把控住陕北的数百里河山,这是他们在东北时惯用的套路,简直熟的不能再熟。
但这时志得意满的王以哲却遇到了麻烦,陕北一带向来贫穷荒凉人丁稀少,而且先前灾情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散去,结果就是东北军在当地难以收到粮食。
开战后半个月,别说远在延安的110师了,就是后方的军部,出征时携带的粮食都快差不多吃光,前方自然是更惨。
到了7月20号之后,各处的东北军在当地已经根本征不到粮食了,尤其在延安的110师,周围的农村地区还在‘大闹匪患’,失去后勤补给的他们则是战斗力锐减,完全无力清缴。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王以哲只得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同时让110师一个营回头,到甘泉县城接送后方运来的粮食。
眼下中路军的布置,是个颇有些突兀的杠铃形,北边的延安和南边的洛川都布置了重兵,可中间的甘泉县城,却只放了一个加强营。
这自然是王以哲大意轻敌了,这位军长固执地认为从延安到北洛河一带都是自己地盘,没有必要在中间驻扎多少兵力。
结果他就被红军给掐了正着,最先遭重的便是那支负责运送给养的部队。
这时的红二十六军已经在劳山地区设下了重重埋伏,得知110师一部南下之后,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轻松吃掉了这个营。
25日,该营少数残兵慌忙逃入甘泉县城,红军部队随即将甘泉包围。
这时的甘泉县,实际兵力总共就只有一个加强营,约莫五个连,依靠县城的土墙进行防守,勉强挡住了红军的进攻。
但实际上,刘之丹只是在围城打援,并没有全力进攻甘泉,否则都不用派出山炮,就光是突击队加炸药包,也足以将甘泉拿下。
红军的主要目的,还是借此诱导110师的主力南下解围,好让其进入劳山的伏击圈。
而在得知甘泉被围之后,王以哲也不认为情况有多严重,只觉得可能是赤匪的一次小规模反攻,试图切断东北军的后方补给线,当即命令110师主力南下,为甘泉解围。
整个战局似乎一直在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发展,110师师长何立中亲自率领三个主力团从延安出发,然后便钻进了红军早已布置妥当的口袋阵里。
要说何立中在东北军少壮派中,也算是个不错的人物,作战勇猛而且颇有番头脑。
在接到军部的命令之后,何立中就已经察觉了赤匪的此番动向,似乎存在着不少疑点。
毕竟以那一个加强营守甘泉,实在是太过薄弱了,哪怕赤匪主力已经被他打散,但其留在山里的余部,怎么说也能凑个三四千人,若是对方肯全部出动,那么甘泉八成已经落入了赤匪手中。
所以出于谨慎考虑,何立中让628团在前面打头阵,另外两个团和师部在后面跟着,一路小心行军,40里的路愣是走了好几天。
沿途何立中也曾看到一些地区的地形极为复杂,惊惧之下,还让628团爬上山区反复搜索,结果辛苦侦查下来,却连个一个游击队员都没有发现。
时间一长,东北军上下便松懈了下来,628团的侦查也开始应付命令,不再把人派到山上做无用功。
紧接着前一后二的阵型,也逐渐变成了前二后一,然后整个110师一路平无事地来到了劳山一带。
这里距离甘泉已经只有十几里路了,而且地形地貌也远好于之前所走的山路,出了山口便是一片开阔的地域。
但是,就在何立中认为龙潭虎穴已过,自己马上就可解甘泉之围时,战斗打响了。
先是一阵猛烈的炮火打来,激烈程度甚至让不少东北军将士误以为回到了东北战场,当即慌了手脚。
炮击结束之后,110师先头的两个团已经彻底乱成一锅粥,同时又被在此埋伏的红军部队给团团围住。
眼下这处山谷地形狭窄,红军又控制了全部有利地形,甚至还用炸药将前后通道完全封堵。
所以那两个团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一颗手榴弹就能炸倒好几个,机枪子弹也像镰刀一般,将一排排东北军士兵割倒。
虽然参战的红军战士并没有多少大战的经验,过往对阵的敌人,也都是陕北的土匪和周边的军阀,火力和素养远不如东北军。
但这时的红二十六军,已经被中央和程刚奶过不知多少遍,无论是人员还是军备,都有了长足的提升,哪怕基层战士尚有一定不足,可也无伤大雅。
红军的人员、火力、地形均占优势,加之又是伏击战,从东北军的视角看去,不知有多少敌人从高向低朝着他们猛烈攻击,而且火力还异常猛烈,哪还有士气可言。
当然,东北军的装备不错,军官素质也还行,所以刚开始仍在拼死抵抗,向山上猛烈还击,并且曾试图占据高地,扭转局势。
但这一切努力终将白费,持续激战了1个多小时之后,所有反击全部失败,被围住的两个团损失惨重,山口间散布着各种行李物资以及东北军士兵的武器和尸体。
期间位于后方的630团,也试图前去解救友军,但均被红军的阻援部队依靠地形优势全部击退。
630团连续进攻了两次,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团长李东坡听见伏击圈里面枪声已经相当零落,自己也知道大势已去,便当即撤回了延安。
何立中看到后方援军被击退,手底剩下的部队也越来越少,只得命令各部全力突围,但都被红军的机枪和手榴弹打了回来。
最后红军向包围圈内喊话:“何师长,别打了,你们跑不掉的,缴枪不杀,我们是工农红军,优待俘虏。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家一致对外,打回东北去,赶跑小鬼子,难道不好吗?”
在此之前,东北军从未与红军正面交战过,而对方在此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战力,则是彻底超出了东北军将士的想象。
所以,虽然并不了解红军的优待政策,但被围困住的东北军,已经基本丧失了反抗的意志。
是夜,何立中率部再次突围,失败,余部全员投降。
由此,东北军第一战就在甘泉劳山口惨败。
这场战斗总计持续了不到半天,其中双方激战约3个小时,东北军两个主力团几乎全军覆没,伤亡一千多人,被俘两千多人,红军损失不足百人。
同时,红军共计缴获山炮4门,迫击炮10门,重机枪30挺,轻机枪186挺,长短枪约3000支,军马300多匹,哪怕是现在已经不愁军火的刘之丹,也觉得此趟收获颇为丰厚。
第四百三十六章 恍如隔世
“师长,师长,你醒啦?!”迷迷糊糊之中,何立中似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好不容易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景象,就是帐篷、白布、红十字还有吊瓶,让何立中意识到,他似乎是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