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境内各个修道院还有低级僧侣出逃来投奔,每个月都有十几二十个。”阿尔芒跟着说道。
马德兰跟着开口道:“至于那些助理的职位,找不到工作的会计和小市民会自动将其填满的,前几天公证人行会的会首锡德还在向我抱怨找不到工作呢。”
如此一来,人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只剩下钱的问题了。
“那这样的话,这就要说到咱们的新税收该如何收的问题了。”
听到霍恩的话,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连打盹的军官们都抬起了脑袋。
这意味着他们下一年的军费,可一点都马虎不得。
“新的税收制度将完全推翻旧有的税收体系,废除所有贡赋与苛捐杂税,统称虔诚税。”霍恩翻开手中的小册子,“请大家把《方案》翻到29页。”
所谓的虔诚税,就是根据田亩统一收取25%的税。
这25%中有10%要转化成货币税款上缴到御前枢机会议,剩下的15%则存入乡修会的仓库。
在缴税之前,御前枢机会议会给出一个粮食指导价,然后按粮食指导价统购一批粮食。
此后的粮商购买粮食时,不得低于此指导价。
在理想情况下,假设每个司铎修会有75个百户区,每个百户区有4000亩地,能产出36万磅的谷物。
那么每个百户长就要向司铎修会上缴9万磅粮食,其中有36000磅要变成货币税收。
此时的粮食指导价是一加仑(9磅)半个第纳尔,那就是2000第纳尔。
一个司铎修会75个百户区就是15万第纳尔,也就是1250金镑。
那么御前枢机会议就会找红枫乡司铎长索要7个司铎修会的税款,总计8750金镑现金。
至于剩下的税款与粮食,就全部是乡修会自己的小金库。
要是乡修会运作得好,收取的谷物变成了更多的货币,那么多余的部分就是乡修会自己的。
换句话说,御前枢机会议只要货币税款,不要实物税款。
“这只是粮食税相关的部分吧?”茜茜扶了扶金丝的水晶眼镜,接过了凯瑟琳递过来的,在画了红圈的部分上扫了一眼,“那像果林、鱼塘、经济作物、小型矿等等如何收税呢?”
看到茜茜与凯瑟琳的小动作,霍恩忍不住一笑,也没有揭穿。
他知道凯瑟琳目前刚刚加入,虽然地位高于茜茜,但话语权实则还不如茜茜。
有些话茜茜可以直接开口说,她却不可以。
哪怕她说的是对的,可有多少人愿意听是个大问题。
在她做出实际的成就前,只能多表决少说话。
凯瑟琳与其说是商人,不如说是财阀,对一些政治上的沟壑看得相当清楚。
“很简单,收取这些税的成本抵不上咱们的行政成本,所以放给地方作为圣库。”霍恩笑着解释道。
“圣库?”茜茜愕然抬起头,这个词汇他好久没听到了。
当初的圣库制度只是战时制度,强行消除了私有财富,并将所有战利品不分你我地收集起来。
这在他们的逃亡之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等到秋暮岛建制后,这套制度就被大家默契地给抛弃了。
事实上,除了出现在《圣孙远征记》里起一个宣传的作用,基本就没有别的作用了。
但现在,霍恩准备传承圣洁基因,重拾圣库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但凡中央难以监管的地方税种,假如收益还抵不上中央行政成本,那就放给地方。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对于这些税,修士长和百户长收起来可比御前枢机会议收起来简单多了。
毕竟都算作自己的可支配财政收入,收起来肯定是更加积极的。
中央难以监管的税收,包括本地经济作物产出、乡间小作坊、果林鱼塘等百户区的税,抽十分之一进入圣库。
毕竟百户长修士长们对百户区内有什么产出,谁搞了什么产业是一清二楚。
此外,由于这部分由地方直接收取的税款来自于非农矿之外的产业,修士长们肯定是乐意去发展的,毕竟能给自己增加财政收入,何乐不为呢?
“可是这样的话,御前枢机会议的收入会不会太少了一点?”刚刚加入的米特涅忍不住发问道。
相对于古拉格出身对军事方面的关注,这些来自美格第商会势力出身的对经济方面更加热心。
第487章 这套行政体制的本质
“其实并不少,我们除了农业税,还有消费税以及种种关税。”
关于御前枢机的收入,圣库部其实有过估算。
教皇国中央必须要有每年5万金镑的收入,才能保证财政的收支平衡。
尽管霍恩一直在宣扬良性赤字的概念,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观念都只认为应该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教皇的权力虽然是无限的,但霍恩还是尽量少用这种权威去强行压服。
每一次他使用个人权威,都是对政府权威的损耗。
在关键的时刻可以用,不关键的地方还是少用为好。
至于中央的收入除了农业税之外,还来自于其他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宫营工坊,对于之前富商以及领主们遗留下来的工坊产业,霍恩采取了两种策略。
要么就是按照原先的上贡体系,每年给救世军一部分利润,但救世军会参与运营。
要么就是赎买,一次性凑一笔钱给救世军,买断这间工坊的所有权。
两者的主要目的都是筹集军费。
尤其是后面那一点,让不少领主的城市管事人成为了工坊主,同时也让不少乡间的小地主变成了工坊主。
第二个就是关税、印花税、消费税。
这就不得不提到即将实行的对集市和城市商业区的监管。
这个时候的人们进行物资交换,并不像后世那样有专门的商人去乡下收,收完了放到菜市场或者超市里卖。
但在乡村的某个区域有专门的集市,甚至不是每天召开而是每隔十天召开一次。
来往的小商小贩以及农夫都会带着粮食、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到集市上售卖。
原先的集市基本就是被教士与无赖混混所掌控,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交保护费。
就算是私下里的交易,第一是跑那么远卖俩鸡蛋不划算,第二是害怕被诈骗或者偷奸耍滑比较少。
霍恩就是要利用这一点。
司铎修会必须派出守夜人和护教军监管集市,带着公称维持秩序,但必须根据入场货物缴纳消费税和摊位费。
而市镇地区则划有专门的菜市街与商业区,通过对原材料的监管来收取消费税与关税。
也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治安,给商户、农夫、菜贩们上保险,以换取他们上缴消费税。
至于大宗货物交易,霍恩会在贞德堡等郡一级的首府城市设立交易所。
交易所内同样要向双方收取印花税,并在交易达成中收取
霍恩相信商人们会很容易接受印花税,这属于花小钱办大事。
因为救世军政府即将立法确认,任何契约上无印花,法庭不受理,只能由公证人庭外调解。
当然,还有一笔来自炼金产品的洗礼开光税。
洗礼税本质就是把黑市的玩意儿洗白,教皇冕下开个光,就能自由售卖了。
由于目前霍恩仅在几个大市镇,例如贞德堡、酸瓜镇、圣械廷进行了城市消费税的收取。
所以他们还不知道在所有市镇与乡村都实行大概能获得多少税,但根据茜茜的保守估计,带上农业税,一年大约能收取1万金镑以上。
“那百户区该如何运作呢?我是说,百户区的圣库我们仍旧不懂。”此时,一名百户长代表站起身,忍不住询问道。
百户长对这件事糊涂是有理由的。
霍恩在进行土地划分的时候,对山林湖泊无主荒地等都进行了划分。
但这些土地的使用权一直是归百户区所有,归百户区内的所有信民们自由使用。
照理来说,如果村民们在土地上赚了钱,应该归他们自己所有啊。
“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来打个比方……你叫什么名字?”
那百户长紧张地捏着自己的帽子:“我叫贡塔雷,冕下,来自于莫托涅百户区。”
“很好,你那里有什么特产的土地资源吗?”霍恩打了个响指问道。
“我们百户区内有一个树林,能产出很好的硬木,很多家具木工都会来购买我们百户区内的硬木。”贡塔雷磕磕巴巴地说道。
“那您是否想过在百户区内开设一个锯木场呢?”霍恩见贡塔雷满头大汗不知道说什么,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假设,我们在您的百户区土地上开设一个锯木场,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
那就是向司铎修会申请租用或购买该土地的使用权,用来建造锯木场,这笔钱由修会和你们共享。
不要惊讶,因为在那个地区修建一个锯木场,可能不是你们一个百户区的事情,而是整个司铎修会的事情。
好了,锯木场开好了,准备找木头去锯了,那是不是得承包一片林场?
找谁承包呢?那不就是你们吗?你们百户区的所有人。
承包费多少由你们自己决定,这就是第二笔资金,完全归你们所有。
那么这笔资金归谁呢?平分以后发下去吗?
那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这笔钱对有些人是杯水车薪,并不需要,对有些人却是救命稻草。
这笔钱应该放入圣库之中,由大家共有,主要用于接济贫苦人家、兴修水利、开垦田地、修建道路等等能分润到所有人的地方上。”
看着贡塔雷恍然大悟的神色,霍恩微笑起来。
这只是这套方案在微观层面的行动,这套方案既赋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又保证了中央的权威。
至于为什么要建立这种制度,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外部的军事压力下,符合目前时代的邦联或联邦制是走不通的了。
霍恩需要快速调集资源,集中发展产业,配备职业官僚与常备军,用来防备潜在的战争威胁。
这就意味着代议机构(元老院)的权力,不允许压过教皇的权力,霍恩需要同时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
那么如果救世军正式建制,就必须得是绝对主义官僚制的国家,那就意味着这必然是一个大政府。
但大政府的通病就是官僚主义,而且官僚们僵化和腐化起来比八旗子弟还快。
霍恩并不奢望他们能够不僵化不腐化,那是官僚制先天的缺陷。
他只求不要僵化和腐化得那么快,先保证存活再说。
所以霍恩必须引入竞争与类市场环境,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同时,把政府变成一个个行政包工头。
要说灵活性和不死板,谁能比得上包工头?
各个司铎修会和乡修会之间就变成了类似大公司带着子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只不过他们竞争的指标叫政绩,得到的利润叫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