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红尘,剑行诸天 第323节

  杨军的脚步,没有停下,反而,见到李长夜他们,冲得更猛了一些,因为,他们的目标本就是两人,众所周知,姜国姜王只娶了一位民女为后,所生,只有龙阳和龙葵两人。

  李长夜不动,他看着他们,看着铁骑碾过的部分稻田,那些刚刚还在风中摇曳的稻谷,此刻被铁蹄践踏,穗粒碎裂,混在泥泞中,他也看着,远处的村落。

  原本炊烟袅袅,此刻传来急促的哭喊与嘶喊,男女老少,拖家带口,仓皇奔逃,老者踉跄,年轻人背着搀扶着他们,妇人怀里抱着婴儿,步履仓促。

  奔逃中有少数人,曾上过战场的,回望中,隐约注意到李长夜两人,一怔,随后,有人继续头也不回的继续奔逃,也有人就此停下,呐喊着些什么。

  接着。

  李长夜动了,抬起了手,一瞬之间,天地如若静止,有气,不是【清气】,从他身上,龙葵身上,那些奔逃农人身上,甚至,从那黑潮般的杨军身上,浮起。

  有剑,不是【桃木剑】,一柄无形的剑,由那无形之气,汇聚,凝结,编织而成的一柄巨剑,剑形于高空之上,悬在天际,横贯云层。

  杨军中有强者,有出自诸子百家的,有世外方士,有山上修行者,他们最先感到了那柄剑的形成,剑还未落下,他们已然呼吸急促,心中生出冰凉。

  他们本可以出手,一齐出手,合力之下,或许能暂阻这柄剑的落下,可,当真正直面时,他们心底生出的,不是斗志,而是惧意,而后,就逃了,背离了冲锋的队列。

  李长夜挥手。

  轰隆——!!!

  天地震颤,剑光无形,却如雷霆骤击,风暴翻涌,尘沙卷天,空气被撕裂,像连山川也要为之折断。

  杨军阵列中,顿时一片混乱。

  铁甲崩裂的声响接连不断,矛戟折断,马匹惊嘶,尘土和血气弥漫天地。

  这一剑。

  如同巨浪拍击,直接将密集如林的军阵劈开,不是竖劈,而是横斩,又因从天而落,亦可说是压。

  杨军一剑覆灭。

  但,并非如【魔剑】形成之际,将人都杀了,倒地的无数军士,大多是重伤,鲜血淋漓,真正死去的,寥寥,比如,逃离的那些。

  风尘渐息。

  巨剑已消,余威未散。

  李长夜缓缓收回了手,出剑后,出口,声音不大,但,所有人,包括暗中的人,都能听到,他开始列,列罪状,践踏庄稼者,毁坏秋成者,惊扰村人者,以甲胄欺凌无辜者,等等,最后。

  【再犯,杀之。】

  这话落下后,无数倒下者呻吟嗷嚎不止的人静默了,重新勉强站立起来的人,不敢再向前一步,暗中看着李长夜出了那一剑后虚弱到极点的人,亦不敢冒头。

  天地间,一片寂然。

  许久。

  杨军中,没死的人,站起的人,里边,同样还有诸子百家的人,他看着李长夜,开口,问道。

  “这是什么气……剑?”

  李长夜则回道。

  “浩然。”

  是的,正是,他在前几个世界中,所创的浩然气,浩然剑。

  他创出后,亦传过给许多人,而他自己,主修的一直是太上感气。

  只是,这次,因意外,他认真修起浩然,现在,这剑已经很强,但,只有他知道,才刚开始。

  他亦曾见识过可说大成的人,是夫子,他的人间之气,现在,他亦打算,在背后桃木剑真正修复前,也试一试,以及,将其传下。

第313章 天下之行结束

  【姜国世子龙阳一剑覆灭杨军】

  这消息,如风般,吹过乡村,吹过市集,吹过城镇,吹过南来北往的旅人,而人言比风更快,很快,便传得天下皆知。

  消息传回杨国。

  杨国,同姜国一样,是小国,在大国夹缝间苟延,可偏生,欲望和恐惧并生。

  世人皆知,当年周天子分封百国,星罗棋布,如棋盘之子,各占方隅,各安其地。可如今,百国早已寥寥,余下者多半被吞并,或覆灭,或沦为附庸。

  大国日益强盛,且皆在变法,魏变而富兵,楚变而广土,……,大国因变法而图久安,亦因变法而虎视四方。

  小国何以自处。

  有人言,小国当自守,以和为上,亦有人言,小国不变,则亡,不进,则溃。

  历史无数例子说明,后者是对的。

  几大强国摸索了很多道路,亦有诸多人材加上底蕴可以试错,小国不行,于是,只能效仿大国。

  杨国学的便是魏国,以兵立国,以武强邦,日夜操练,田中少农而多卒,庙堂少谋而多令,兵甲铸成,锐不可当,然国中百姓喘息维艰,耕织不继,仓廪将空。

  有德望之人,曾谏曰。

  “国小而兵多,此非长策,魏国有地千万,财货可支,故能以兵为本,杨国寸土之地,财赋不足,若穷兵黩武,终将自折其根。”

  君王不听,国中仍然推兵,终至压不住民怨,王室遂将目光转向邻国姜国。

  姜国,虽小,然素以桑蚕锦绣著称,山川肥沃,百姓富足,杨国王以为,若能掠其财富,夺其织工,不仅可解燃眉之急,且可由此翻身,跻身大国之列。

  此念一起,再难自抑,更何况,背后另有大国影子,暗暗推波助澜。

  杨国中,有方士大能,知道姜国不简单,某些底蕴诸强国尚且不及,以此上谏,君王仍不听,见大势不可违,悄然离去,于山水之间结界,开一方灵境,亦是后世著名的【回魂仙境】。

  于是,杨国压兵姜国,又暗中得姜国世子王女落单消息,欲想顺手擒之,纵有方士大能所言底蕴,亦能让姜国投鼠忌器,此战,必将十拿九稳,优势在我。

  可谁料……

  【姜国世子龙阳一剑覆灭杨军!】

  消息传回国都之时,杨国宫阙之中,群臣皆惊,君王听闻,以为荒谬,冷笑。

  “一人可灭万人?笑话,妄语耳!!”

  然而随之而来的,不只是传言,是重伤者带回的惨状。

  杨国国君面色骤白,身子一晃,几乎坠下御座,血气逆流,终是吐出一口血来。

  他悔呀,悔不当初呀,悔未听方士之谏呀,悔未识时势之变呀,也恨呀,恨魏国呀,恨齐国呀,恨国小之命呀……

  朝中无人再敢开口,殿堂之上,烛火摇曳,像随时将熄灭,君王的呻吟,在空旷大殿里,听来如丧钟回荡。

  世人皆知,杨国完了。

  杨国之衰,不止在于一剑,更在于积弊累累,自食其果,只是,那一剑,恰是压下的最后一石,将全局推向深渊。

  ……

  李长夜一剑之威,先震杨国,继而震动列国,此事之大,已非一隅之变,已非一国之事。

  ……

  齐国。

  当李长夜一剑覆灭杨军的消息,传回临淄之都,朝堂之上,群臣皆变色。

  齐王,面色铁青,连执玉圭的手都微微颤抖,强作镇定,他是大国之君,执掌临淄,富甲天下,百家人才尽揽,兵精马壮,岂会惧一人?!

  然,恐惧,仍是不可遏制地自心底涌起,因为,不日前,李长夜就曾来临淄,入稷下学宫,他却将其拒之,亦有后怕,若是那日,李长夜一剑落下。

  临淄宫阙,是否能如杨军般,在瞬息之间,化为齑粉,又或,国中,方士及百家诸子,是否会不顾生死,替他挡这一剑,又能不能挡得住。

  不仅齐国国君在想。

  满堂文武,闻之,心头皆凉,谁都不敢言之,谁都不敢深想,亦不敢出头,只有沉默,沉默得令殿宇都透着几分森冷,无人站出解国之忧。

  朝堂之外,消息同样传入稷下学宫。

  这座天下闻名的学术圣地,云集百家之士,门内弟子上千,本是人声鼎沸之地,此刻,上至学宫祭酒,百家诸子,稷下先生,下至普通学子,都被那一剑震得难以言语。

  特别是对普通学子而言,当日,李长夜在稷下门前之辩还历历在目,他曾言,姜国不会亡,因他在,不知多少人暗自失笑,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知,他则以理而辩。

  【既有此剑,又何必论理?】

  不知多少人暗叹,心中五味杂陈,随之,李长夜在学宫中与祭酒而论的言语被人放出,至此,有人才明他之想,之心,之志,从而,学宫亦开始展开一系列相关的讨论。

  但,有人,直接做了决定,激动高呼。

  【我愿往姜国,辅此龙阳世子,以展所学!】

  ……

  魏国。

  当李长夜一剑覆灭杨军的消息,消息传至大梁。

  杨国学魏,效法魏武,以军力图强,苛政急兵,皆是魏之旧影,魏人本视杨国为笑柄。

  然今日,一剑破军,笑柄之名,反衬魏之局促。

  魏王沉吟不语,手指扣案,昔日,魏国居于强国之列,隐以为首,今虽尚有余威,却渐显疲态,李长夜一剑,如在无声讽刺。

  武力虽锐,若心不正,终为虚壳。

  魏朝中愈发沉重,虽不言,却已在风声中添了几分焦躁。

  ……

  楚国。

  南方楚地,幅员辽阔,后方更有附属南越之国,有着女娲庙宇等诸多上古遗迹,这些不算,亦有武力强大的百万之众,天生力能扛鼎数不胜数。

  楚王得报,先是哂笑。

  “小国小儿,何足道哉?”

  然而,殿中有人进谏。

  “王勿轻视,杨国虽弱,亦非无力,举国之力,凑以万数,却在顷刻崩溃,此非寻常,况姜国以龙姓为氏……”

  只是,提到龙,楚王震怒。

  “龙又如何,便是真龙,我亦屠之!”

  有人,再言。

  “姜旁有杨,有吴,有北越,若其志不止一国,南北相连,终有一日,或成楚患。”

  楚王闻之,眉间笑意稍敛。

  ……

  燕国。

  燕国地处北方,国力原不及中原数国,直至燕王哙行禅让,里边复杂纠葛暂且不提,结果却是因祸得福,成强国之列。

  但,当今,或许亦因继尧舜之后破天荒而显荒唐的禅让之事,燕国便就变得谨慎多疑。

  李长夜一剑破杨军的消息传来,朝中喧哗,各人各言,久久不能定论。

  燕王久坐不语,心中哀叹,燕国疆土辽远,却人心不齐,若真有此剑临门,燕国能否守住,同时考虑起后路,在此之前,要先想个姓。

  燕王想了又想,感觉慕容一词不错,就不知,后世有【大燕遗族】之称的慕容紫英血脉是不是源于此了。

  ……

首节 上一节 323/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