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忽然想起了这月例之事。
添上了两份月例,二十法钱,总算将所有法引准备齐全。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潜心修习,将这些法术悉数修炼入门了。
……
回到涵虚道场已是午后,彩雀儿不在道场之中。
近来,它似乎在昭光山中交到了朋友,整日兴致勃勃地往外跑,应阐见它欢喜,自然不会加以约束。
寻不到彩雀儿的身影,应阐也不在意,独自回到静室之中,花了半个时辰调息理气,确保精气神皆达到圆满,便把《日君神相绘卷》取出。
太曜真火法的奥妙,完全不在《庚金元符剑气诀要》等几门法术之下,甚至立意还要更高一些,完全可以作为应阐五行之道的根基。
更何况,其还是‘赤明太曜先天神光’的入门法术,在应阐心中的份量自也更重。
因此,依据相生之理,应阐决意先修太曜真火法,再修坤元持法咒、庚金元符剑气……最后修成青木长生符,以全五行。
应阐思定,缓缓打开《日君神相绘卷》。
霎时,一道晃晃如昼的光芒,便从绘卷之中透出。
应阐直面绘卷,被这明光一照,竟真有种如沐大日普照之感,沛然暖煦。
再凝神去观卷中所绘,正是一尊日君神相,作为赤明太曜神尊的显化,气象却与本尊截然不同,独有一种昭昭朗朗、煌赫无俦的威仪。
仿佛日星,又仿佛主宰天地之君。
“这便是‘日君’的神意……”
应阐无暇感慨,连忙屏气凝神,观摩起了绘卷,参悟其中神意,力求能够将其烙印在心神中。
第93章 法成
太曜真火,是取太曜灵华,合以丙火之精祭炼而成。
但这太曜灵华,乃是只存在于那遥远天日之中的灵机,依靠修士自身的法力,是不可能攫取得到的。
因此,玄都派另辟蹊径,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法门。
即于内天地中,开辟一个‘法窍’,并于法窍中观想出‘日君’的神相,借其伟力从那遥远的天日之中,引来太曜灵华……
而想做成此事,参悟日君的神意,自是至关紧要的一节。
若是不得神意,甚至都无法于法窍中,观想出来日君神相,更遑论借其伟力攫取太曜灵华了。
《日君神相绘卷》的用途便在此处。
这绘卷也不知道是谁人摹画,竟真承载着日君的神意,更能将其呈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种神意并非恒存。
绘卷一经打开,其中的神意便会开始消散,因此应阐不得不紧迫起来。
即使不能参透其中神意,也要得其几分精髓。
否则观想不成,便需到赤明山中,再请一幅神相绘卷……耗费道功不说,更难免会拖慢了应阐修炼法术的脚步。
只是观摩着、参悟着,应阐面上却忽露出几分异色。
他沉思了片刻,竟是合起了《日君神相绘卷》,又把双目一闭,心神沉浸到了演天珠中。
“这……”
不过片霎,应阐面上便露出了惊喜之色。
自从炼成演天珠后,他便养成了借此宝观察万象的习惯,即使自己已经修成玄光、得见天地,亦未有所改变。
方才他也是如此,借由演天珠,观摩了这一幅《日君神相绘卷》,却没想到只这片刻功夫,演天珠竟然就已烙印了其中几分神意!
“演天珠,好一件修行之宝,好一件造化之宝!”
应阐长笑一声:“果然无愧此名!”
有了演天珠之助,他再没有参悟日君神意不成之虞。
不仅如此,他还能够将此一关做到完美!在那法窍之中,观想出一尊神意圆满的日君相来,对其修炼太曜真火,乃至赤明太曜先天神光,必然都有莫大好处。
当然,若想做成此事,需下的苦功还是免不了的。
应阐很快定住心神,又把《日君神相绘卷》打开,既以演天珠继续烙印着其中神意,也是不断对照着,开始观摩、参悟,甚至尝试于心神中尝试观想神相……
如是,忽忽间日月疾转,十日飞逝。
一晃眼,应阐拜入本宗都已近第三个月了。
他修成玄光时乃是晚夏,如今时节飞逝,照理早已该近冬了,但是仙府之中依然天朗气清。
这日晨间。
应阐离开静室,登上了昭光山最高的峰顶,在那天池之畔,寻了一块平整岩石坐下,开始闭目养神。
他并没有吞吐灵机、增长法力,也不曾在思考法术、默默运炼,只是静等时间推移,直到正午。
应阐不必抬首去望,感受着天地间的阳气,浓郁到了一个极致,便知大日已至中天。
“时机已至。”
应阐念头一闪,也不见他睁目,却把双手缓缓抬起,一手长伸高举,直指中天,一手收于胸前,结起法印。
伴随着其默默运法,但见内天地中,有一‘法窍’大放光明!
所谓‘法窍’者,便是玄光修士模仿玄窍,于内天地中开辟出来的奇窍,用于蕴藏真火、真水、剑气,又或法器、异宝等等。
而应阐这一法窍,自然是为太曜真火所开。
此时若是返照其中,便可见得,一尊昭昭朗朗、煌赫无俦的威仪神相坐镇其中,如同大日位于天中,统御天地!
这正是应阐观想出来的日君神相。
他耗时十日,终于将那其神意参悟圆满,观想于法窍之中,真如《日君神相绘卷》复现了般。
而随着他运转法门,这尊神相便立即与那天中大日,产生了冥冥中的呼应。
“果然……!”
南座师传授应阐太曜真火法时,早就有言在先,若是观想出的日君神意太浅,攫取太曜灵华便会十分困难,需得一再尝试才有可能做到。
但相反的,应阐观想的日君神意圆满,攫取太曜灵华便也轻松写意。
随着神相与天日呼应,应阐生出一种奇妙的感受,仿佛自己也正在与大日产生的联系。
这种联系玄之又玄,莫名难测,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跨越了无穷尽的空间与距离——
一缕金赤色的气机,在应阐的法窍之中凝聚成形。
这道气机,无比微渺,甚至不能与应阐一念间可吞吐的万分之一灵机相比。
但是这道气机,却又无比浩瀚,仿佛是至精至纯的太阳之气,煌煌显曜。
应阐无需辨别即知,这定然就是太曜灵华了。
其出现在应阐法窍内的瞬间,他便感到身上温温洋洋一片暖意,似乎太曜灵华的光热,已经透过法窍普照上下,使得身躯深处的生机尽皆焕发出来。
“不愧是天日中的菁华之气,不仅能化作焚尽一切的真火,亦能焕发万物生机……”
应阐轻轻舒了一气。
可惜这太曜灵华,只有正午时分可以攫得,而且极易散去,一旦神相与天日的呼应中断,便会开始溃散。
因此,应阐只是略略感受了一番太曜灵华的玄妙,便立马将其调度起来,开始与丙火之精合炼。
丙火者,阳火也。
所谓丙火之精,采集大日精气便可凝成,太曜真火法中亦有妙诀。
应阐早已采足了丙火之精,藏于胸中,祭炼真火的法门也推敲过了无数遍,运转起来,驾轻就熟。
太曜灵华与丙火之精始一相合,立即便有无穷火气迸发出来,应阐身上温温洋洋的暖意,也顷刻间化作熊熊灼炙之感。
不过,南座师早有言在先,修炼太曜真火的过程中,时时刻刻皆如大日真火焚身,应阐自也早有准备。
何况他在阳关道中,早已感受过了真火焚身之苦,如何还会受其侵扰?
应阐岿然不动,只是心分二用,一面运转法力,约束周身火气,一面维系法决,合炼灵华丙火……
如是,不知过了多久,法窍之中终于绽放出了一点焰光。
第94章 云衢天街
一点赤中金,煊赫如天日。
感受着法窍中的焰光诞生,应阐油然生出欣喜。
太曜真火,终于炼成!
他从内视之中退转,睁开双目一望碧宇,兀然掐了个诀,轻轻吐出一字:“焚!”
蓬——
字音方落,半空顿时涌现火光,汹汹起伏,猛烈燃烧,又随应阐之念不断变化。
时分而化之,如百千火蝶,又似成群火鸟,盘旋不休,时聚而变之,如龙蛇起舞,又演刀兵斧钺,变化莫测。
他一时起兴,忽然长身飞入空中,念动引来焰光环于身周,仿佛一团火云,托举着其身形往上遁去,不过须臾便已到了云霄之上。
“好一门太曜真火法!”
应阐不由长声一笑,呼道:“妙哉!”
赤明太曜先天神光这门大道术,进有焚天煮海、荡灭诸有的攻伐之威,退有驻内护体、万法不侵的守御之功,还可裹挟肉身飞遁如虹,堪称神妙无穷。
而太曜真火法,作为赤明太曜先天神光的入门法术,果然承有其几分玄妙。
应阐借火而遁,只觉风驰电掣,比起单纯借乘清浊飞行不知快了几倍。
修成此法,他也总算是有了一门遁术傍身了。
而这,甚至还远不到他的极限。
要知道,应阐真火初成,可舍不得随意挥霍,此时他御使的也并非是太曜真火,只是他从法窍之中,引出来的一缕气机,催化烈火而已。
来日,若他法术大成,窍中积蓄满了真火,俱数施放出来,定然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
应阐纵情在云霄之上飞遁来去,不知为多少云彩染了霞色。
直到日照西移,天色见晚,他才尽了兴。
回到昭光山,却见峰顶之上,有道人影正在等待,不是李玄英又是何人。
“玄英?”
应阐有些意外,落下云头笑道:“你是何时来的?”
“小弟早就到了。”
李玄英道:“我到涵虚道场之上,见到天中火云横纵,猜想是师兄正在演法,因此便在峰顶等候。”
“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