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灵宝铸长生 第69节

  随后,应阐又跟着南道人,去往另外一座小殿录名。

  如此一来,他便算是得了赤明山的传承了。

  其实仙府中的诸多法脉,皆是一般,只要能够通过考验,便可得到传承,所以本宗弟子或多或少,都涉猎过各种法门。

  正因如此,本宗各类博才辈出,又常有人能够推陈出新,使得各大法脉皆能生生不息,积厚流光。

  这也是应阐这旬月光景以来,才渐渐了解到的。

  在赤明山录名之后,应阐才又随着南道人,来到一间静室之中,正式开始授法。

  “应阐。”

  南道人道:“你应知晓,这世间灵机总有一元之数。”

  “而我们平常修行时,所能采摄到的灵机,不过是其千、万分之一。”

  “是。”

  应阐自然知晓这些常识,如那灵精、石乳归根到底,便是平日难以采摄到的罕见灵机。

  南道人又道:“那你可知,若想采得某种特殊的灵机为用,有何法门?”

  “采得某种特殊的灵机?”

  应阐若有所思道:“观想?”

  “正是。”南道人微微一笑:“修习‘赤明太曜先天神光’第一步,便是炼出‘太曜真火’。”

  “而欲炼太曜真火,首先,便是观想日君神相,借用日君之神力,从那遥远的天日中攫得太曜灵华,合以丙火之精祭炼……”

  赤明太曜先天神光,自己心驰已久的大道术,终于为其敞开大门。

  应阐听得极为认真,生怕错过一字一眼,心中的轮廓渐渐完善起来。

  南道人仔细将太曜真火的炼法讲过一遍,又问道:“你可知晓入赤明山,为何会有阳关道这一考验?”

  “弟子不知。”

  “便是因为,修炼太曜真火的过程中,时时刻刻皆如大日真火焚身。”

  “无论你是修为高深也好,火法造诣深厚也好,资质惊人也好……哪怕是先天火德之体,不惧任何真火侵扰也好,唯有经受得住这一考验,才能有望修成太曜真火。”

  “虽然你已过得此关,但在修炼之时,仍不可以轻怠分毫。”

  “是。”应阐忙道:“弟子谨遵座师教诲。”

  南道人点点头,又道:“太曜真火的修炼之法,可还有不解之处?”

  应阐认真想了想,道:“当无不解。”

  “哦?”南道人有些意外,“此话当真?”

  “弟子不敢妄言。”

  南道人哑然一笑。

  虽然炼成太曜真火,也才入了赤明太曜先天神光的修习之门,但这并不代表太曜真火浅薄。

  这门真火,即使单取出来,也已是门深奥法术,若是应阐真一次听明白了,那也可算悟性奇佳了。

  “既如此……”

  他抚着颔下短须,缓缓道:“待你成功炼出真火,并且将之填满‘法窍’,再到赤明山中来吧。”

  “是。”应阐忙道:“谢座师传法。”

  “去吧。”

  应阐礼别南道人,出了静室,外间已入夜了。

  今日晴朗云疏,可见繁星璀璨,一挂天河倒悬其中,好不壮观。

  入赤明山,若是不经阳关道,便要有太曜真火为引,不过离去倒是无碍。

  因此应阐瞧了片刻星河,也觉胸中意气昂扬,便欲乘风而起,遁入其中。

  但他才只是飞起,便忽惊鸿一瞥,瞧见那阳关道下,竟然还有一道人影。

  应阐眉目微动,乘风降落下去一看,阳关道下的人影,果然正是云有风。

  “应师弟!”

  云有风见应阐飞来,精神一振,正唤了一声,忽然见他身上羽衣飘飘,仿佛一道赤光摇曳,心中顿时一震。

  “云师兄。”应阐落下身形,一拱手道:“师兄怎么还在此处?”

  “我正是在此处等你……”

  云有风定了定神:“我从阳关道中脱身而出,却未见到师弟身影,猜想你是渡过阳关道去了。”

  “如今见这赤明羽衣,便知道我所料果然无差了。”

  “原来如此。”应阐道:“那师兄是专在此处等我了?”

  “正是。”云有风说起来,仍是不免窘然:“枉我竟还指点师弟什么诀窍,实在是眼拙了……”

  应阐正要说话,他便忙摆摆手:“师弟不必谦辞,无论如何,你也渡过阳关道了,为兄只有一个请求。”

  “师弟如何渡过的阳关道,能否指点指点为兄?”

  “这……”

  应阐才听南座师说过这阳关道一关,其实并无什么取巧之处。

  虽然他的修为不算高深,火法造诣也不深厚,更不是什么火德之体,但凭法力控制的精妙,生生降服了真火为用,也算堂堂正正过了关的。

  因此他沉吟许久,还是只能说道:“想要渡过阳关道,还是唯有增长修为、精进火法乃是正途。”

  “什么?”

  云有风怔愣片刻,才苦笑道:“果然如此……”

第92章 法引,月例,参悟神相

  “应阐,应师弟?”

  “是。”

  都务院中,当值道人一边动笔,一边笑道:“师弟倒是有定气的,入门两个多月了,才第一次来领取月例。”

  柜台前,应阐只是笑笑。

  确实在他入门之时,就已听闻卫云说过,本宗弟子每月都有月例可领。

  但他拖了这么久才来领取月例,倒也不全是因为沉得住气。

  只是应阐这两个多月忙碌充实的很,便把这事给暂时抛到了脑后而已。

  至于今日为何忽又想起,则是另有缘由。

  赤明山一行至今已有兼旬。

  这段时日,应阐窝在涵虚道场,潜心钻研法术,除了太曜真火法以外,沧溟洞天选来的四门法术,他也不曾落下,多少有了些成果。

  不过,若想正式开始修炼,却还缺了一些‘法引’。

  如那《庚金元符剑气诀要》,没有庚金精气作为法引,纵使参悟地再透彻,也无法凝炼出来那一道元符,更无从运炼剑气了。

  其它几门法术也多如此,唯有《元微寒炼法》一门不需法引,但是修炼起来便更繁复许多,需取庞然水气凝炼菁华,再于内天地中来回游走,划分清浊,如炼汞铅……

  总之,这些法术若真修炼起来,实在没有轻松简易之说。

  应阐正是为了准备法引,才想起来这月例之事。

  “好叫师弟知晓。”

  当值道人登记完毕,便唤童子取来一堆物什,皆以托盘盛着。

  道人说道:“玄光弟子,每月分例三转金丹一枚……”

  应阐讶道:“三转金丹?”

  道人点点头道:“这三转金丹,乃是本宗独有的一种灵丹,能助玄光修士快速增长法力,珍贵非常。”

  “所以师弟莫要嫌少,每月便能有一枚三转金丹助长修为,已是宗门福泽了。”

  “是。”

  三转金丹,其实应阐玄光初成之时,便得院主道爷赠了一枚。

  只是如今他才知晓,三转金丹原来竟有这般妙用。

  而且瞧这月例中的三转金丹,不过龙眼大小,道爷所赠那枚,却似拳头一般……

  “好了。”道人说道:“除三转金丹之外,玄光弟子每月还有浑成灵精一斛,本宗法钱十枚。”

  “此处正是两份,师弟可以瞧瞧,有无谬误。”

  浑成灵精,应阐倒是听过,是一种较常见的灵精,据说是某种浊气集成,对于修为增长本无助益。

  但也不知谁人,发现若以法力包裹此灵精运转,便能将法力炼得轻盈、灵动,因此便又成了玄光修士的好物。

  法钱便不消说了。

  应阐瞧过无误,却发觉那托盘上,还有一尊小小的铜炉,是三足双耳制式,铭有云纹,精巧非常。

  “敢问师兄,这是?”

  “哦。”道人瞧了铜炉一眼,便道:“三转金丹是金石丹药,不宜直接吞服,师弟应该知晓吧。”

  应阐点了点头,虽然三转金丹之用,他也是才知晓,但是金石丹药的忌宜,他还是了解过的。

  通常而言,金石丹药的用法,是握在手中或含于舌下,慢慢炼化其中丹气,而不是直接吞服入腹——

  虽然修道者的体魄强大,不至于被金石之毒重创,但也没有什么益处可言。

  “这是‘炼炉’,便是炼化金石丹药之用。”

  道人说道:“有此炉在,便可省却一些苦功,直接汲取丹气修行……算是本宗方便弟子所赠。”

  “原来如此。”

  应阐将诸物事收入太初石子,才一拱手:“有劳师兄,小弟告辞。”

  道人点了点头,应阐便一折身,出了大门而去。

  离开都务院,他又往琳琅院跑了一趟,将刚到手的法钱,换了庚金精英、青木灵精等物。

  进入仙府之后,应阐渐渐发现在本宗之中,道功的价值远远高于法钱。

  虽然如琳琅院、丹霞院等院司,依然收受法钱,但似沧溟洞天中的上乘道书、高深法术,赤明山中的神相绘卷等等,都只能以道功兑取。

  而且道功的获得,也远难于赚取法钱。

  道功唯有得到宗门嘉许,或为宗门作出贡献才能获得,但是赚取法钱的门路却实不少。

  玄光弟子的月例中,没有道功,只有法钱,便是此理。

  因此,应阐开始有意识的节省道功,准备法引之时,也更倾向于用法钱。

  只是他身上的法钱本就不多,修成玄光之后,还交还了道院免的束脩,囊中空荡零落,购置法引都不足数。

首节 上一节 69/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