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跑碎兵王梦,班长我是读书人 第131节

  晨光下,熊力的脸上笑容绽放,仿佛又回到了昨夜的狂喜,班里其他人也都松了口气,互相看了看,心里默想着新连队的征程。

  随着一声轻响,营部的门被推开了。

  教导员李斌大步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清晨露水的微湿痕迹。

  营部里弥漫着一股熟悉的烟草和地图纸混合的气息。

  墙上挂着大幅的作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钉满了坐标点和模拟战线,桌面散落着钢笔、文件堆和一壶凉透的茶水,旁边还放着一套半旧的野战电台,仿佛刚从演习场上挪过来。

  营长王强正俯身看着一张摊开的作战计划草图,闻声抬起头,脸上的严肃瞬间化成了熟稔的笑容。

  “回来了?”

  他的声音沙哑却透着亲近:

  “瞧你这身泥,昨晚又熬到几点?”

  教导员没多说话,只咧嘴一笑,露出一排被烟渍熏黄的牙。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文件,纸页边缘被汗水浸得微皱,啪的一声拍到桌子上。

  “全营所有科目的成绩名单,都在这儿了。”

  李斌的声音带着疲惫后的松懈,他抬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身子微晃地打了个大哈欠,嘴角还挂着涎沫星子:

  “累死老子了,从三点搞到现在。王哥,我得赶紧回窝躺会儿,上午说啥都得补个觉。”

  他一边说,一边弯腰凑近桌边,那动作自然得像兄弟拉家常:

  “这破表格就拜托你了,名单得赶早送到旅部去,旅长那边还等着核呢。”

  王强二话不说,一把接过文件,指关节在纸面上轻轻弹了弹,像掂量老伙计的信物。

  “行了,你快滚吧。”

  他哼笑一声,眼神里透着多年并肩作战的默契——自打八年前他们在新兵连当排长的时候就在一块儿摔跤,这些年从连主管到营部搭档,私下里连烟都是轮着抽的。

  “名单交我办,你去补觉。回头我叫炊事班留碗热粥,别饿着爬床。”

第208章 部队需要新鲜血液

  教导员如释重负,重重拍了下营长的肩膀,转身大步跨出门外,连门都没带上——那习惯性的粗放劲儿,透着铁哥们似的随意。

  营长草草吃完早饭——一个馒头夹咸菜,就着温水吞了下去——便攥着名单大步流星走向旅部。

  旅长办公室在一层楼的尽头,肃静的长廊里只有作战靴踏地的回声。

  他停在门前,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三声。

  “报告!”

  声音干脆利落,透着营级军官的分寸感。

  “进来。”

  门内传来旅长周振国低沉威严的声音。

  王强推门而入。

  旅长办公室宽敞明亮,阳光从大窗斜射进来,照亮了墙上挂着的“精武勋章”和一副全国地图。

  旅长正坐在书桌后,手里端着一杯热茶,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营长迅速立正行礼,将名单摊开在桌上。

  “旅长,全营综合比武情况汇报:所有班级科目考核的前三名名单已汇总完毕,拟编成了新的连队架构。”

  他声音沉稳,指着表格上几个醒目的标记:

  “按照成绩排序,优秀分子全集中起来组成尖刀一连、强敌二连……您看,这是最终编制表。”

  旅长接过名单,指尖划过纸页,眉头微蹙着扫视。

  表格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里,大多数是“一连”和“二连”的老面孔——一营的老兵尖子向来盘踞在前列——可他的目光突然停在“一连一班”的位置,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纹。

  他用钢笔尖重重点了点那几个字:

  “五连三班?这不对啊,王强,我记得五连那个三班,带头的叫陆晨?里头是不是还掺了三个新兵蛋子?”

  旅长想到了之前第一个科目的时候,他们五连三班的那股血性。

  营长立刻挺直腰板,神色坦然。

  “是,旅长!正是陆晨带的那个班。那三个新兵,方辰宇、苏宇泽、常建,一个月前刚从新兵连下来——您还记得吧,我当连长时,陆晨就在我手下。”

  说到这里,王强的声音添了几分由衷的骄傲。

  作为新晋升的营长,他才坐稳这位置两月,但提起陆晨的事就跟提自己亲弟子似的。

  “旅长,陆晨这小子不简单!您是没瞧见他在演习场上的狠劲儿——那次十公里武装奔袭,他是硬生生拖着全队往前冲,战术指挥跟神算子一样准。”

  “这三个新兵都是他亲手从新兵连挑的,他训人有一套:不怕累不死,就怕你不肯练!这成绩,不是撞大运,是实打实拼出来的。”

  王强顿了顿,声音更显热切:

  “要我说,陆晨这能耐,当初在五连就屈才了,现在调上一连才是正道。您放心,他带的班子,准能扛起一连的旗子!”

  旅长默默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接着埋头继续翻阅名单。

  旅长周振国的手指沿着名单缓缓下移,金属钢笔尖在纸面上留下细微的摩擦声。

  窗外晨光清亮,却驱不散他眉宇间凝聚的沉思。

  名单上,“一连”与“二连”下方的名字密密麻麻,几乎清一色是熟悉的老兵代号和一期、二期士官的名字——这些面孔构成了他麾下最锋利的刀锋。

  他微微摇头,指尖在几个中游成绩的班级位置点了点。

  那里散落着零星的新兵名字,像点缀在厚重铁甲上的几粒砂砾,脆弱,却又刺眼地昭示着一个被忽略的现实:

  这一个月来,新兵们连枪械保养和基础战术都没摸透,就硬被塞进了各连队参与综合考核。

  这种赶鸭子上架的结果,就是拖后腿者众,老兵们组成的班组自然凭借经验、默契和体能优势,稳如磐石般霸占了前两席。这本是“优胜劣汰”规则下的常态。

  但这份“常态”带来的名单,却让旅长感到一阵隐忧。

  他想起刚才看到的那个唯一例外——五连三班。

  陆晨的名字赫然在列,后面紧跟着三个刚下连的毛头小子:方辰宇、苏宇泽、常建。

  一个班长带着三个彻头彻尾的新兵蛋子,硬是在这片老兵的“围猎场”里,生生撕开了口子,拿下了第一!

  这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底激起了涟漪。

  “部队要长远地锋利下去,不能光靠老骨头撑着。”

  旅长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他抬起眼,目光穿透镜片,直视站在桌前的营长王强:

  “这名单里前两个连,清汤寡水,全是老兵油子,新血几乎看不见。这不健康。”

  他拿起钢笔,在名单空白处虚虚圈了一个范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改一改。把那些新兵人数偏多、成绩中不溜秋也还过得去的班级,匀几个上来。”

  他顿了顿,指尖落在“五连三班”的名字上,加重了语气:

  “就像陆晨带出来的这几个小子,说明好苗子放对地方,是能盘活、能扛事的!新鲜血液和老兵脊梁放在一块儿‘养’,部队这汪水才真的活起来,才走得远!懂吗?”

  营长王强神情一凛,腰杆挺得更直。

  旅长的话,尤其是对陆晨班组的肯定,与他心底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想起了自己还是连长时,陆晨那股子拼命三郎和带兵的狠劲与巧劲。

  确实,好兵是带出来的,不是光靠老兵堆出来的。

  “是!旅长!”

  王强声音洪亮,带着领悟和坚决:

  “您的意思我完全明白!这份名单确实有点‘偏食’。”

  “我立刻回去调整,保证把有潜力、能带起来的新兵种子,挪到尖刀连队里养着!”

  他对旅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神里满是重新整备名单的干劲。

  旅长微微颔首,眼神恢复了些许温度,只是嘱咐了一句:

  “拿捏好分寸,别把好钢炼废了就行。”

  “明白!”

  王强郑重其事地将那份厚重的名单重新捧在手中,仿佛捧着份重任。

  转身,作战靴踏在地板上发出有力的回响,他迅速离开了旅长办公室,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旅长端起早已凉透的茶杯,目光再次落回到桌面上那份即将被修改的名单,嘴角似乎噙着一丝极淡、却意味深长的弧度。

第209章 即将宣布分班名单

  一营营区,中午时分

  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地面,空气里弥漫着尘埃和柴油尾气混合的味道。

  营区主干道上人声鼎沸,前所未有的热闹。

  五个连队的营房前都堆满了背包、行军囊和各种个人装具,士兵们像蚁群一样穿梭其中,搬运、捆扎、检查,脸上交织着疲惫、兴奋和一丝离别的感慨。

  上午时分还一片死寂的营房,此刻完全活了过来。经历了连续两天两夜残酷考核的二排、三排战士们,在短暂的补觉后,终于被胃袋的抗议和即将到来的分别彻底唤醒。

  他们匆匆扒拉几口午饭,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迎接下午至关重要的全营分连大会。

  每个士兵都在翻检着自己的“家当”,讨论着可能的去处,言语间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和对战友的不舍,嘈杂的人声、背包带的摩擦声、喊叫声响成一片。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略显混乱的景象中,有两个群体显得格外“淡定”,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在一连的营房门口,几个一班的士官正倚着门框抽烟,看着营区里忙碌的场景,嘴角挂着轻松甚至略带优越的笑意。

  他们脚边的背包根本没打开,内务柜也保持着一丝不苟的状态,显然没有半点要收拾的意思。

  有路过的其他连队老兵看到他们的悠闲,忍不住扯着嗓子好奇地问:

  “嘿,老李!你们一班不麻溜收拾行李?等会儿全营集合分连,耽误了怎么办?”

  领头的上士老李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个烟圈,脸上露出那种多年稳坐第一的自信和几乎不加掩饰的傲慢:

  “急啥?”

  他用夹着烟的手朝不远处的黑板努了努嘴,仿佛那里已经写好了结果:

  “就咱一班那考核成绩,稳稳当当头名!有啥可收拾的?收拾完了还得搬回来,费那二遍劲干嘛?不就是从一班把东西搬到二班吗?哥儿几个歇着等下午点名就是了。”

  语气里的笃定,仿佛一连就是他们永久的标签,分连不过是走个过场。

  其他几个一连精锐班级的老兵也纷纷附和着笑起来,那份扎根于无数次胜利中的从容与此刻营区的搬家忙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边,在五连营区的角落里,也有几个人显得颇为懈怠。

  他们动作慢腾腾,甚至干脆坐在背包上聊天,眼神里没什么光彩。

  一个刚打包好背包的下士凑过去:“王哥,你这啥都没动啊?赶紧归置归置吧?”

  被称为“王哥”的二期士官眼皮都没抬,随手抓了块石头在地上随意画着:

首节 上一节 131/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