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83节

  “啊?那颜总你好好休息。”姚新立刻说道。

  左右看了看,姚新一动不动地过了十几秒,最终忍不住,凑到宋致远耳边聊起了一些脸红的事情。

  二人窃窃私语了半天,颜辉也不管这些,他太累了,坐飞机算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外人可能总是不懂,为什么当老板的能这么忙?

  实际上,颜辉早上六点就起床了,从早上开工,颜辉就在工厂监工,这期间,原料和人力方面的事情,以及销售方面,方方面面的电话都不停。一直到工人下班,到产品封装入库,颜辉都闲不下来,到了晚上,几个部分的负责人都得过来跟颜辉汇报进展和明天的工作,等工厂彻底停下,汇报和沟通都结束,基本上就凌晨一点了。

  接着,就是颜辉自己的复盘和计划,这个同样非常细致,他现在经不起一点的错误,必须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在计划里,不能真的出现问题。

第336章 遂宁

  因为知道今天要出差,所以颜辉已经布置好了接下来的工作。

  现在公司的员工大概有30人,每个月公司的固定成本就好几万了,生产必须要继续。颜辉已经从化工厂定了一些物料,把公司的资金全用上了。等洛阳那边回款,生产还要加速。

  每个反应釜,完成一次化学反应,需要的时间综合在4小时左右,考虑到清理等问题,每天理论上能完成两次反应。平均一个反应釜的容量是600L,6个反应釜,每天的产能是7200L,也就是大概1万管。

  但是,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一半也达不到。反应釜对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不是说每个反应釜在任何时期都能进行施工,有时候温度达不到就得等。颜辉亏不起,他的原则就是不行就等,一个反应釜一天能生产一次就算不错了。

  而且,公司现在的封装能力有限,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天3000管是没问题的。为了保证良好的工厂环境,每隔三天还得停工一天,做一次彻底的清洁和规整,进行工业除尘处理。也就是说,公司目前的产能大概是一个月7万管。

  只要是小学的毕业生,就应该能算出来,每个月需要的物料成本是315万,销售额可以达到476万,毛利润161万,净利润120万以上。

  遂宁汽车厂的需求量,起码也在一个月一万管左右,拿下这个订单之后颜辉就没货了,但现在形势一片大好。

  颜辉在生产安全方面下了死命令,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风险,把问题留在投料之前。

  别人的车间里,往往都贴着“安全生产大于一切”,颜辉不一样,他的车间里,除了安全生产的内容外,格外挂号的大字就是“把问题留在投料之前”。

  每个大字的宽度都超过两米,所有的技术工人时时刻刻都能看到。

  一反应釜的料子,价值就接近四万,颜辉要尽量保证一次都不出问题。

  闭目养神,颜辉思索着他出差前的一系列布置,确定没什么遗漏,这才安心地准备睡下。

  眼看就要睡着了,颜辉突然伸手拉了一下姚新。

  “什么事啊老板?”飞机还没起飞,姚新还在和宋致远聊着天,被拉了一下,吓了一大跳。

  “一会儿落地,提醒我给周平打个电话。”颜辉闭着眼睛说道。

  “老板,这会儿还没起飞,现在还能打电话。”姚新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自己窃窃私语打扰到老板了。

  “不急,三小时后打正好。”颜辉轻轻点了点头,睡了过去。

  等颜辉醒来,飞机已经要落地了,他的耳朵有些不舒服,咽下几口唾沫才舒缓了些。

  宋致远和姚新全程都没睡觉,他们非常兴奋。

  很快地,飞机落了地,这俩人既兴奋又松了一口气。

  “把东西带好。”飞机停稳之后,颜辉说道。

  他这次来,还带了20支样品。国内对于飞机上禁运液体的规定,始于2008年,这个阶段倒是还方便。

  “老板,你起飞前提醒过,说要给周总打电话。”姚新说道。

  “恩,等出去吧,这里面太吵了。”颜辉要布置的事情,是关于原料付款时间的问题,倒是也不急。

  对宋致远二人来说,这里什么都新鲜。大家落地的地方,是双流机场,也就是没有相机,不然宋致远二人肯定要多拍点照片的。

  出去之后,颜辉看了看时间,给周平打了个电话,接着打车带二人去了市区。

  颜辉也是第一次来蓉城,一切也都是新鲜的,他们打车先去找了个地方吃串串,给几个人辣爽了。这边距离遂宁还有接近200公里,颜辉吃饭的时候,问了问饭店的老板,吃完饭之后,一起去了长途汽车站。

  买了汽车票,三人在天黑之前,坐了三个多小时大巴车,到达了遂宁。

  刚到,颜辉就给之前电话里联系过的公司经理打了个电话。

  “颜总你们到了吗?在哪住啊?我们给安排!”这位经理非常客气。

  “没有,我们明天一早到,今天不用麻烦您了。”颜辉拒绝道。

  “明天早上到?”这经理愣了一下,但是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这样,明天早上你们到哪里?我派车去接。我们工厂在郊区,不太好找。”

  “明天早上,在市政府门口附近吧。实在是麻烦了。”

  “市政府?”经理思考了一秒钟,“行,明天早上8点半,司机过去接你们。”

  “非常感谢!”颜辉再次感谢,接着就把电话挂了。

  “颜总,为啥不就近住下啊?”宋致远指了指周围,“这边住宿不是方便一些吗?”

  “这个问题挺简单,也挺复杂,晚上你们俩好好琢磨一下原因吧。”颜辉哈哈笑道,接着拦了个车,打车去市政府附近的旅店。

  客运站距离市政府大概六七公里,司机也很熟悉这段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颜辉随便找了个旅店,开了两个最便宜的房间,就带着大家办了入住,接着带二人出去吃了晚饭。

  晚饭后,颜辉又陆陆续续打了七八个电话,忙完十点多,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颜辉给宋致远二人要求的起床时间是七点半,出去吃早餐,然后八点一刻左右,就到了市政府门口,等司机来接他们。

  “辉哥,昨天我们讨论了,咱们在这里等司机,是不是为了让人家高看我们一眼啊?”宋致远说道。

  “还有呢?”颜辉问道。

  “啊?还有?”宋致远一愣。

  “主要是我们对遂宁不熟,也不知道人家工厂的具体位置,我们选市政府,这地方肯定是市中心,距离哪边都不会太远,这是其一;其二,你们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们并不是靠此狐假虎威,我们也千万不能吹牛,实事求是就是,如果人家问过来,咱们就说第一个原因就是了;其三,这地方不需要解释,每个司机都知道这是什么位置。”颜辉笑着说道,“总之,我们以后会是大公司,我们要讲诚信,人家不问,我们就当蹭了这个龙威,人家问起,咱们就说实话,可不能搞任何虚假宣传。”

第337章 谈单子

  能直接跟着颜辉出来,对姚新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听完颜辉的话,他频频点头。

  他总觉得颜辉身上有一股特殊的气质,那种气质很多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他能看出来,所以当初就义无反顾地跟着颜辉过来了,甚至前两个月的工资还不如卖房的工资。

  这个时候,能跟着过来的优秀业务员,基本上都是有点野心和期许的,都不希望在原本的领域碌碌无为。

  颜辉的招聘标准还是比较高的,要么有丰富的经验,要么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总得有一样优秀才行。化工的业务员入门比较高,可不是只识字就行,起码也得能看懂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才有后续学习的基础。

  这两个人听完颜辉讲的东西,频频点头。

  这个时候,接三人的车子就到了,司机给颜辉打了个电话,三人很快上了车。

  司机只是司机,路上颜辉也没聊工作,主要聊了聊本地的风土人情,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这里。

  这个时期,颜辉的产品还是没有拿到专利授权,出门谈项目没办法带着专利授权书,去找一些龙头企业谈非常困难,第一关都过不去。

  这次来遂宁,也是因为这家汽车厂不算太大,产值一年应该有10亿左右,这个是颜辉估测的数字,具体不太清楚。

  普通小汽车,生产一台汽车需要的聚氨酯大概是2-3公斤,大型客车需要5-20公斤。(未来的电动汽车,尤其是那种装一大堆小电池的,可能单台用20公斤胶)

  车子一路走,出了城区,到了一个工业小镇,路上的车越来越多,颜辉也看到了汽车厂的产品,路上停着不少中型客车,看着大概是19座的那种。

  到底是汽车厂,厂子面积还是很大的,门口还停着一些拉钢材的大卡车,颜辉乘坐的这辆小车一点都不起眼,很快到了工厂内部,停到了办公楼下面。

  “这位是颜总吧?欢迎欢迎!”有两个人出来迎接颜辉。

  “这位是昨天联系过的王经理吧,您好您好,非常感谢您派人来接我们。”颜辉连忙过去握手。

  “这点小事,应该的!我们老板说了,你们远道而来,生意谈得成与否,都得接待好了!”王经理说着,就招呼着大家进办公楼。

  一路进了办公室,大家客套了几句,很快聊到了聚氨酯。

  “你们之前给我们寄的样品,我们化验过了,也试过了,效果还是可以的,不然也不会让你们今天跑过来。我们老板现在有两个问题,让我问一下,第一个当然是价格,第二个就是产品合格证之类的东西。”王经理说道。

  “相关的证明和资质,我们都带了,”颜辉说着,就把各种证明复印件拿了出来,接着又摆出来5支产品,放在了桌上。

  王经理简单地看了看资质,也没问专利授权的事情,点了点头:“这个价格,是有具体的定价,还是比较灵活?”

  “我们主要是有三个定价区间,按照单月用量来计算,1000支以上、1万支以上、10万支以上,是三个不同梯度的价格,这个您也应该能理解。”颜辉虽然没有10万支的产能,但是他现在并不担心产能。

  “我们这边.”王经理沉思了一会儿,“不瞒您说,我们单月的聚氨酯消耗量,大概是3000支。”

  “我刚刚看了看您这边工厂的规模,感觉每个月的需求量应该有1万支吧?”颜辉并非毫无经验,这几年他也对市场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调研。之前参观过很多大型汽车厂,知道这个大概的需求量。这次来之前,也是大概判断这里的用量是一月一万支。

  今天来的这一家,他简单地看了看规模,就知道已经不算是小汽车厂了,看样子每年大概能生产1万台中型客车。

  “颜总对我们汽车行业,看样子还挺了解?”王经理微微一愣,“也不瞒您说,如果全用聚氨酯的话,一个月一万支,确实也需要。但是聚氨酯实在是太贵了。”

  “我懂了,”颜辉点了点头,“咱们应该还用了不少硅酮胶吧?”

  “嗯嗯,您是内行,是这样的。”王经理也实话实说。

  颜辉一听这个话,就了然了。这个年代,“环保”这个词还比较偏向于书本化,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环保都还不是第一位的东西,甚至第二位第三位都排不上。

  政府当然追求环保,但是处罚力度和规章制度非常不完善。

  比如说汽车产业,2010年之前,大量汽车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硅酮胶。硅酮胶技术非常成熟,价格也低,是很多低端车的首选。

  和脲醛树脂不同,硅酮胶本身不含有甲醛,但是由于工艺问题,很多助剂和原材料里不可避免地含有甲醛,而且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成分是醋酸。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东西可能见光分解,所以就算是用在车上,也只能用到背阴面。所以,车厂就是节约成本,也必须要使用部分聚氨酯。

  “那我们的车间里是什么味道,估计不难想象了,”颜辉叹了口气,“这马上就进入冬季,车间里通风困难,这个味道.”

  “那是有点大,不过我们的工人有这个专项补贴的。”王经理笑着说道。

  仿佛有点补贴,呼吸道长期吸入醋酸就没事一样。

  “嗯,那我们还是算成本吧。”颜辉说道,“我们公司对外是这样计算的,您这个需求量,单支700ml的销售价格是75元,如果单月使用1万支,那么单支价格是68元。”

  “啊?差这么多?7块钱!这个差价有10%了!”王经理一惊。

  之前电话里大概聊过价格,他知道颜辉这边的聚氨酯很有价格优势,只是没想到差距这么大!而且,是否单月过万支,价格居然能差出来10%!

  “嗯,这是我们几个股东统一商定的,”颜辉解释道,“这个价格是绝对不会更改的,除非单月达到10万支,10万支以上的企业,可以单独议价。或者也可以灵活一点,要是单月能超过5万支,我们同样也可以谈价格。”

第338章 顺利谈成

  颜辉和陈剑沟通定完了价格,就不打算更改,恒辉化工是先进聚氨酯生产公司,其实是拥有市场话语权的,现在的定价是进口产品的55%,已经很有竞争力了,继续打折没有意义。

  之前做胶合板业务的时候,颜辉曾经涨了一次价,仅仅涨了5%-10%,就立刻感受到了压力,后来不得不再降回来。

  现在,今非昔比了。

  “如果质量能够保障,68元的价格我都可以做主答应,但是75元.”王经理面露难色。

  “王经理,你们之前买3000支聚氨酯的花销,用我们的产品,起码能买5000支。您可以回去好好计算一下,如果全部采用聚氨酯,一来成本也没有特别贵,二来还可以省下这笔补贴。至于价格,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公司还比较新,还在创立品牌,我们不会出这么便宜的价格的。毕竟您也知道汉高和西卡的价格。”颜辉无奈地摇了摇头。

  讲价是不可能讲价的,但是其他方面可以给增值服务。比如说派人过来指导,比如说己方包全程运费等等,这些都可以谈,唯独价格绝对不能谈。

  这就是领先产品的魅力。

  “颜总,您这个价格,是真的一点余地都没有吗?”王经理没想到颜辉报价就是交易价,看样子一点都不准备松口。

  “不瞒您说,我们用的炭黑都是进口的,相关的原材料也都是一流公司的产品,他们给我们的价格也都是死的。我始终认可一句话:好货不便宜。如果您这边从我们的质量上找问题,我们一定虚心接受、积极改正,但是要是谈价格,那就实在是抱歉了。”颜辉在价格方面的沟通非常强硬。

  “那这样,我们每三个月定一次,一次定一万支,这样能拿到68元的价格吗?”王经理再次问道。

  “王经理,我们要拿产能,去找原料商谈成本,我们现在是不赚钱的,必须靠更高的产能,才能把原料的成本压下来,然后才有利润。”颜辉摇了摇头。

  他要的不是一次性大量的订单,而是长期、大量的订单。

  “那如果我们一个月定一万支,您这边还能有什么优惠?”王经理不信邪了。

  颜辉的价格,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优惠了,哪怕是3000支按照75元计算,也比西卡的产品便宜一大截!假设每支便宜40块钱,一个月光是聚氨酯就能省下12万!

  12万什么概念?这是大概80个工人的工资。

  所以,谈判的一开始,颜辉就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这和以往的谈判完全不一样。

首节 上一节 183/2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