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82节

  设备的事情还真的没吹,确实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2006年的时候,国产化工机械还是不够全面。

  这个时候,他说这种话,领导听了就会信。如果是半年之前,颜辉指着一片空地说这个,就没人会信。

  “孙局长,吴局长,”今天区里的一把手也过来了,招呼了几位领导过来,“一会儿让报社的同志过来好好拍几张照片,记得把公开专利的照片也附在报纸上。”

  “明白明白。”孙局长立刻拿出本子开始记领导讲话。

  这会儿也算是颜辉的高光时刻,市里的领导也在,区里的一二把手都来了,车间里还拉着大红横幅,颜辉和一众领导一起拍照。

  领导们问了产能、招工等问题,颜辉问了各种许可证等问题,沟通得非常顺利。按照预计,8月初,第一批产品就已经能够开始生产了。

  但是,颜辉现在是真的没钱了,他只能等待胶合板一点点地往这里输血。这个时候,他还不敢一下子多要,否则本就脆弱的、没有流动资金的胶合板业务会瞬间出问题。

  因此,颜辉今天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想办法多贷点款。这个厂房建设,从地基开始算,花了接近600万,要是能贷款200万,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按理说是不难,主要是土地抵押的比较高,所以就有点难。

  但是,今天这么多领导都来,颜辉又提了这个事情,就不难了,跟着来的农行行长也是感觉满面红光,当场就表示贷款没问题。

  化工厂工程竣工之后,不能立刻正式生产,必须试生产和验收。

  市建委负责组织工程验收,市规划局负责规划验收,国土资源局负责土地验收,消防支队负责消防验收,环保局和安监局同样需要验收。

  六项验收完毕之后,安监局这边给出试生产备案和许可,就可以试生产了。

  这里的步骤,颜辉很快就走完了,他的项目已经被列入区里的重点项目,在高新区这种地方受到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每个城市发展期间,都会有类似“高新区”这样的地区存在,这种地方最大的好处就是没什么地区冗余势力,更不会有太多的派系,能委派过来的干部都是年轻、要做事的干部,是全新的领导班子,没有那么多复杂问题,对投资者来说,这是绝佳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地区的高新区都能吸引一大堆企业过来的原因。

  8月底,颜辉拿到了银行的220万元贷款,很快也拿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从这一刻起,公司就正式可以进入生产过程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颜辉听说,罗博士等人的专利也已经公开了!

  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罗博士走的那条路一定也能走通,无非是砸多少钱、投多少资源的问题。此刻的颜辉只觉得庆幸,幸亏自己坚定不移地支持陈剑,否则按照罗博士所在的公司的进度,颜辉可能都耗不起。

  当一项专利申请被“公开”后,就意味着其详细的申请文件(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附图等)已经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发布。

  公开的目的,就“以公开换保护”,一般是申请后18个月自动公开,申请人也可以申请提前公开。

  公开虽然不等于授权,但是其他人如果抄这个步骤再来申请,就是一定会被驳回的。这样公开,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其他企业可以了解最新的动态,避免重复研发。

  而如果有同行在这个专利被授权之前临时窃用此公开技术,那并不构成侵权。但是专利法也有规定,如果这个专利后期被授权,专利人可以要求对方支付公开日至授权日期间的适当费用。

  罗博士的专利出来后不久,陈剑就知道二人走的确实不是一条路。

  用大家听得懂的话来解释:陈剑是通过提升工艺水平完成了合成,罗博士是通过提高材料投入完成了合成。前者设备成本高,后者材料成本高。

  也就是说,真正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陈剑的这条路成本更低,罗博士这条路上手更快。

第334章 开工

  罗博士那条路,比较适合未来的大规模扩张生产,虽然成本高,但是普通的化学本科生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就能胜任几个关键步骤。而陈剑这条路,现在来看,高度依赖陈剑这个人,其他人想学,没个一年的时间,很难有什么“火候”,对工艺的要求太高。

  颜辉搞清楚这一点之后,他反而是松了一口气。现在陈剑是股东,那么就让陈剑好好盯着生产就行了,陈剑也说过,12组反应釜,他还是可以盯得下来的。

  现在,低成本是绝对的优势,也是颜辉最擅长的优势。

  贷款的220万,在持续地被消耗。

  前期光是原料就买了上百万,相关的仓储设备、温控设备等又花了大概三十万,再加上试生产、实验的花费,颜辉的资金在迅速缩水。

  好在,220万还算够多,颜辉终于不那么缺钱了。

  “老板,我们终于走到这一步了,”这天,陈剑拿着生产许可证,不禁有些唏嘘。

  “是啊,不容易,从03年年底开始做实验,到今天,也快三年了。”颜辉轻轻把许可证放好。

  现在,实在是没什么地方可以放这个东西,因为现在的公司甚至没有办公楼。

  工地竣工之后,向厂长又送了一套稍微好点的二层移动板楼,这就是颜辉和陈剑的办公室了。

  “我们现在的材料,除了实验消耗的,还有大概价值80万的原料,能生产大概一万四千升,我大概算了算,半个月之内就能生产完毕。到时候大概可以封装两万管。”陈剑拿出了一个管子,给颜辉示范了一下。

  聚氨酯胶水,和现在常见的“玻璃胶”那种容器差不多,有加压的地方,有胶水的出口,让买家可以即买即用。

  颜辉参考了汉高和西卡的产品,决定采取同样款式、同样容量的产品——700ml一管。

  德国汉高和瑞士西卡全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技术上领先恒辉化工起码二十年,同样700ml的聚氨酯胶水,汉高和西卡的价格在120-140元之间。

  这样一管聚氨酯,颜辉这边的成本是…

  45元。

  这里所谓的成本,只是物料成本,不计算电费、人工、厂房等其他费用。不过,其他成本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迅速摊平。

  因为罗博士那边的专利也已经公开了,所以陈剑是可以算的清楚的,他给了颜辉一个大概的判断——罗博士的生产线,同样的700ml产品,物料成本不会低于54元。

  这是一个让颜辉非常满意的数据,对方的成本比自己高20%!

  至于是否能够迅速扩张大规模生产,其实这都是屁话。12组反应釜如果全力生产,公司的短板其实是销路。

  接下来的几天,颜辉还在持续的花钱。之前的建筑工人显然是不能胜任工厂生产的,所以必须招聘相关的技术工人,起码也得有高中学历,而且要有机械操作经验。除此之外,颜辉还招聘了一位外语专业的学生,这个人能看懂大部分的英文说明书,能帮上陈剑的忙。

  颜辉在这里招聘工人,陈剑也在同时招聘技术人员,他准备找4-6位硕士协助自己。

  实验室,对于化工公司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每一批原料都需要实验室进行化验审核。虽然说原料来自于一些大公司,但是大公司也无法保证品控一定没问题。

  颜辉也在到处跑,把所有的准备都做足了,相关的人员也找了差不多,这天,他又来找到了陈剑。

  “现在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一定要做好品控。最近我还买了一台数码相机,你们在生产的过程中,记得拍一些不会泄密、又能证明我们技术水平的照片,我出去谈业务的时候用得到。”颜辉说道。

  “这台数码相机有摄影的功能吗?”

  “有,录像也可以,刻成光盘,我出门需要。”

  “那没问题,我知道怎么拍。”陈剑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现在人手不够,估计招人起码得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所有生产之外的事情,全部都由我负责,生产的事情,交给你负责。”

  “这没问题,我和我老婆,还有小宋,再加上最近找的两个硕士生,目前是够用的。”

  “小宋得跟我走,”颜辉摇了摇头,“我出去谈生意的时候,第一步就要对接人家企业的实验室,我说不清楚。”

  “照你的意思,以后宋致远不跟着我们在实验室了?”陈剑感觉有些遗憾。

  “嗯,他的学历也不够,做实验的基础也不行,实验上帮不了你太大的忙。尤其是以后继续搞科研,靠他肯定也不行。”

  “行吧,你要就给你。”陈剑也没办法说什么。

  “我昨天晚上,考虑过原材料的问题,我们这样的化工厂,原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不准备专门成立采购部门,我们现在的原料非常单一,就这么几种主要原料,其中最重要的聚醚,我来负责谈钱的事情,你来负责谈数量和质量的事情。”颜辉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让供应商管理库存。

  简单地说,就是把供应商主动引入化工厂的车间系统,让供应商直接和车间联系,去除中间的采购等诸多环节。至于采购,也就是颜辉这里,只负责交钱就行了。

  绝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敢这么搞,因为大宗商品的买卖,里面的猫腻很多。但颜辉这个阶段不担心这个问题。

  公司现在百废待兴,陈剑绝对不可能做这种脏事,要知道他本身就是股东。而且,陈剑也不太懂销售,让他来直接对接供应商是最清楚的,颜辉和周平这里,把账目搞清楚了,就乱不了。

  “行,我没问题。”陈剑点了点头,这样确实方便很多。

  “还有一个事情,我必须再强调一遍。一定要做好供货商的原料化验,要是化验不合格直接找他们,要是合格了,但是我们的产品不合格,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颜辉事无巨细地交代着。

  “放心吧。”

  “好,那开工!”颜辉握紧了拳头。

第335章 出差

  (上一章成本计算有点小问题,已经改正,700ml的物料成本是45元。)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颜辉就一直跑前跑后,几乎住在了车间里面。工人、工头、车间主任、采购、销售等等工作,颜辉全部都亲历亲为,除了不管技术,其他方面颜辉已经完全掌握了。

  颜辉其实没什么“有钱人架势”,他是穷苦人出身,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只要别人别惹他。

  时间久了,颜辉已经很熟悉工厂所有的工人了,第一波产品也终于问世了。

  因为还没有完成商标注册R,颜辉现在的产品上面还是标志tm,也就是Trade Mark,这就已经可以上市销售了。

  这批产品造好之后,颜辉联系了洛阳的玻璃厂,按照68元一支的价格,给洛阳送过去1万支。

  这部分是早就许诺好的产品,对方也早就接收到了样品。这也是堂哥的关系,等产品送过去之后,需要经过大概一周的化验,产品要是没问题,就能直接接收。

  洛阳玻璃厂也是长期客户,他们的第一批胶水只是试用,以后的需求量大概是每个月一万支,当然了,如果这批不合格,这批会被退回,以后也不可能再合作。

  颜辉的定价,是经过周密计算的,他的售价大概是瑞士西卡产品的55%,也就是俗称的“一半多一点”。

  这个定价很有诱惑力,大家算一算就觉得大概的半价,只比半价多一点点。

  这个价格,是一万支以上的价格,一千支以上且不到一万支,颜辉的报价是75元,如果零售对不起,颜辉不接受零售。

  真正先进的产品,并没有那么担心销售,早在工厂开建的时候,就已经有行业相关人士过来打听过代理的问题,但是都被颜辉往后推了。

  如果能够直营销售,而且产品供不应求,那么找代理完全没有意义。

  给洛阳那边送货的,是颜辉的司机李鹏飞,他倒不是负责开车,而是全程陪同这批货过去,毕竟这批货的货值也有68万,这年头可不是小数目。

  而颜辉,此刻已经带上了宋致远和业务员姚新,一起前往川省遂宁,这边有一家中型的汽车厂,是宋致远在线上联系到的。

  2006年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得很迅猛了,颜辉却并不了解。

  和很多得到了互联网红利的人不同,颜辉并没有吃到这个年代的互联网红利,他的精力几乎都放到了化工厂方面,偶尔上网,也是看看小说或者看看行业动态。

  现阶段,泉城恒辉化工的品牌影响力还很小,也没什么合作案例,他必须从一家中型汽车公司打开渠道,拿下前期的合作案例。当然了,现在体量还是太小,龙头汽车厂的需求量他们也供应不了,甚至压货都压不起。

  这家汽车厂,是宋致远在全国的各大平台上统计完,选择的最适合恒辉化工的公司之一。国内这个年代,大型汽车公司有十几家,中型汽车厂有起码百家,具体有多少还很难查清楚。

  这些汽车厂,宋致远挨个联系过,遂宁这家对于成本控制的需求很强烈,是为数不多愿意接收样品的公司。

  前阵子,公司已经给遂宁汽车厂和其他四家中型汽车厂邮寄了样品,现在,遂宁汽车厂是第一个愿意谈合作的。

  为了表达诚意,颜辉把宋致远和姚新都带了过去。

  姚新是颜辉近期发掘的一位比较有潜力的业务员,这个人是学机械的大专生,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一直在当销售,卖房子。

  颜辉能认识卖房子的人,这太正常不过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颜辉认识了姚新,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随便说了几句话,结果这个人就跟着他过来了,让颜辉都有些吃惊。

  “颜总,这可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姚新兴奋地在座椅上轻轻用屁股蹦了蹦。

  “我也是第一次。”宋致远紧紧抓着飞机的安全带,“辉哥,我这个安全带系好了吗?”

  “啊?宋总你也是第一次?”姚新有些惊讶。

  “是啊,以前没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啊。”宋致远轻轻拉了拉颜辉的胳膊,“辉哥,我这个安全带,你帮我看看合格吗?”

  三个座椅,颜辉坐在靠近过道的地方,姚新在中间,宋致远靠窗。颜辉和宋致远有些距离,他也懒得管,伸手跟空姐说道:“空姐,过来帮忙看看这个人的安全带。”

  “来了。”空姐热情地走了过来,满脸笑容,在颜辉身边弯下腰,身子往里面探进去惊人的弧度,仔细检查了一下宋致远的安全带,发现确实有些问题,于是帮宋致远整理了一番,重新扣到了一起。

  “好了,先生。”空姐起身,微笑地说道。

  “谢谢。”颜辉轻轻点头,接着闭目养神。

  坐在中间的姚新,被刚刚空姐这个动作整的心跳猛猛加速,空姐走了之后才恢复正常。

  好香啊.

  “好好干吧,不用两年,你们飞机都能坐烦了。”颜辉头都没转,闭着眼睛,“你们可以看看窗外风景,我昨天晚上就睡了三个小时,我睡会儿。”

首节 上一节 182/2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