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 第279节

  李二狗闻言,黝黑的面庞顿时咧开了,露出一排不算整齐的牙齿:“是个小子!”

  “恭喜,恭喜啊!”车厢里顿时响起一片道贺声。

  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孩童从兜里掏出一根棒糖,递给李二狗:“给,给弟弟吃!”

  “哎哟,这孩子真乖巧!”李二狗摆摆手,笑着说道:“弟弟还小,可吃不了这棒糖。你自个留着,慢慢吃!”

  蓦的,他想起临来城里时,两个闺女眼巴巴地看着他,嘴里嚷嚷着要买些稀罕东西吃。

  可自己却一门心思要接媳妇出院,连市面都没空去逛,小孩吃的零嘴那也是一个都没买。

  哦,对了,还有春娘屋里几个孩子,总不能啥都没给他们带回来吧?

  说不得,稍后到了马车客运站,寻个空买些吃食回去。

  唉,又要花钱了。

  马车缓缓启动,沿着始兴城宽阔的水泥路行驶。

  五月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照在婴儿的小脸上,春娘连忙用衣袖为他遮挡。

  “当家的。”春娘突然压低声音,“这番生孩子花了快二十块钱,家里……还撑得住吗?再过两月,可就到了夏收时节,可少不了还要花钱。”

  李二狗听了,神秘的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红章的纸:“你看这是啥?”

  春娘凑近一看,是医院的收费明细表,上面密密麻麻用炭笔写着各项费用,最下方用红笔写着“总计:十九块七角四分”。

  “这有啥好看的,看了更心疼。”春娘撇撇嘴。

  “傻婆娘。”李二狗得意地指着表格下方的一行小字,“看见没?‘凭此单据可至当地卫生部门核销30%医疗费用’。也就是说,咱们能从官府那里拿回差不多六块钱!”

  “真的?”春娘眼睛一亮,但仍露出一丝怀疑的神情,“我咋不晓得有这个事?以前生孩子,也没见官府给咱发钱呀?”

  “你以前生孩子,去过医院了吗?”李二狗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将单据重新揣回怀中,“以前到了日子,还不是稍一用劲,孩子就下出来了,哪里还需要在肚皮上划拉一刀!”

  “尽瞎扯!”春娘白了他一眼,“到了你口中,好像生孩子很容易似的!你以为是母鸡下蛋,稍稍用点劲,就将孩子生出来了?我们女人哪次生孩子,不是鬼门关前走一遭!”

  “这次,给你生个儿子,老娘差点死在产床上!若非,卫生所弄来了马车,及时将我送来城里医院,你就等着给我们娘俩收尸吧!”

  “是是……”李二狗闻言,连忙安慰道:“你这番为我老李家立功了,以后我定将你当菩萨供起来,好吃好喝伺候着!”

  “好吃好喝伺候着,也是你应当应分的。”春娘骄傲地将怀中婴儿抱紧了一点,“对了,咱们茅西乡那卫生所,破破烂烂的,能认这个账把钱拿给咱们吗?”

  “放心!”李二狗拍拍胸脯,“我昨日,特地问了医院的账房。他说这是咱们政府两年前发布的政策,全东平县都认。”

  “那就好,那就好!”春娘明显松了一口气。

  六块钱,可是能顶不少事!

  “回去后,得赶紧给孩子登记户籍。”李二狗低声说道:“要不然,到了年底就抵不了农税了。”

  “还有食物补贴可以多领一份了。”春娘眉开眼笑,“对了,这抵农税的话,是抵你家的,还是抵我家的?”

  “什么你家我家?”李二狗不满地横了他一眼,“……都是咱们家的!”

  ——

第431章 岔路

  莫小山站在门口,愣愣地看着屋里的母亲和她怀中的婴儿,一时间僵立当场,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几个弟弟妹妹都围在母亲身边,嬉笑着逗弄那个婴儿。

  可能是感受到太多的陌生气息,婴儿嘴角一瘪,哇哇地大声啼哭起来。

  母亲温柔地轻拍襁褓,嘴里哼着家乡的俚语,安抚着婴儿。

  “小山,给你……”李二狗走了过来,手中握着一支碳水笔递了过来,脸上还隐隐带着一丝讨好的表情,“我也不晓得你想要什么,但琢磨着你在城里读中学,怕是要用到这写字的物什,便在城里顺便买了回来。还别说,这玩意还挺贵的,要四角五分钱呢!”

  “我不需要,我有用的。”莫小山一把推开,转身来到院子里。

  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

  母亲刚刚生产,而且还是在城里的医院做了剖腹产手术,自己逢休学日回家来,可不就是专门看望母亲和……弟弟的吗?

  若是就这么转身离去,怕是伤了母亲的心。

  自去年二月,母亲跟李二狗再婚后,他为了避免相见的尴尬,基本上都待在学校里,很少回家。

  即使,在夏收、秋收以及年节假期间,他也待在“自己”的家中,帮“自己家”地里干活,轻易不会到母亲的“新家”,更不会与这位继父有片言只语。

  莫小山靠在院子里那棵杉树下,粗糙的树皮硌着他的后背,茫然地打量着简陋的小院。

  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他青灰色的学生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屋内婴儿的啼哭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母亲轻柔的哼唱声。

  那调子他熟悉,是家乡的摇篮曲,依稀记得母亲也是这样哄弟弟妹妹入睡的。

  “哥,你吃……”那个六岁的继妹二丫递过来一块烤馒头,眼神中还露出一丝怯意。

  “哦,我不饿。”莫小山摆摆手,没理她。

  “哦……”二丫回头望了一眼继母,脸上露出委屈之色。

  “小山……“

  母亲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莫小山下意识绷直了脊背。

  他慢慢转身,看见母亲扶着门框站在那里。

  她脸色还有些苍白,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皮肤上,宽大的粗布衣裳下是尚未恢复的身形。

  但她的眼睛亮亮的,带着小心翼翼的期盼。

  “……谢谢!”莫小山心中一软,从二丫手中接过了那块烤馒头。

  “小山,进屋坐会吧,外面站着累。”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我煮了绿豆汤,一会跟弟弟妹妹一起喝。”

  莫小山抿了抿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经过母亲身边时,他闻到一股淡淡的奶香气息。

  李二狗不知何时已经出去了,几个弟弟妹妹也不在,多半是跑出去疯玩了,只有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安静地躺在摇篮里。

  莫小山注意到摇篮是用松木做的,边角都打磨得圆润光滑,不像家里角落里摆着的那个粗糙柳条筐。

  “你继父特意找村里唐木匠打的。”母亲顺着他的目光说道,并递给他一碗水:“唐木匠手艺好,还做了张小床给……老七。”

  老七?

  莫小山怔了一下,然后接过碗,指尖碰到母亲粗糙的手掌。

  他低头喝了一口,甜丝丝的,里面放了砂糖,这在乡下可是稀罕物。

  “他对你们……好吗?”话一出口,莫小山就后悔了。

  这问题显得多幼稚可笑!

  母亲却笑了,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还行。知道疼人,也勤快,对你几个弟弟妹妹也很关心。去年秋收后,家里添了一头半岁的牛犊,过两年就可以帮着耕田了。”

  说着她顿了顿:“小山,娘知道你心里有疙瘩,可人得往前看。你继父是真心想对你好,那支笔……”

  “娘!”莫小山突然打断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需要他用小恩小惠收买我。”

  “你这孩子……”母亲叹了口气,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娘有一件正经事跟你商量。”

  她从一口箱子里取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的打开。

  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页,莫小山认出那是他家的户籍册。

  “你已经满十六,上十七了,该到说亲的时候了。”母亲的手指在户籍册上摩挲着,“前些日子,我托人到后屯孙家去说媒,他家二闺女比你小一岁,模样周正,手脚勤快,还在城里一家酱园子做事,每月拿两块四角多钱……”

  莫小山手里的碗“咚”地一声搁在桌上:“娘,我还在上学读书……”

  “我知道,我知道。”母亲笑着说道:“明年不是就毕业了吗?我寻思着,你们可以先定个亲,待你毕业了,就可以马上成亲。你是不晓得,在咱们新华,女子稀少,可金贵着呢!”

  “那孙家瞧过你几眼,觉得你是一个好后生,便许意了你。聘礼也要得不多,我们凑一凑,也能勉强可以定下来。要不然,孙家闺女可就被别人抢走了!”

  “娘,我还不想成亲。”

  “你这孩子尽说傻话!”母亲皱眉,“咱们新华政府有规定,男子成丁就能分四十亩份地。要是去新华湾或者子午河那边,还能多买四十亩。你读了那多么年书,算算这是多大产业?你爹当年在大明的时候,想都不敢想!”

  屋外传来一阵狗吠声,惹得让人心烦。

  莫小山低着头沉默不语,盯着自己磨出茧子的手指,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

  他想起学校图书室里那些厚重的书本,想起老师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想起同学之间激扬的言语,想起了自己曾经许下的理想。

  “娘,我想考大学。”他抬起头,“老师说我的成绩还不错,可以去考大学。我想……试试。”

  母亲的脸色变了:“大学?那可是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可不是我们普通小民能考的!”

  “可以的!”莫小山语气肯定地说道:“在我们新华,不拘任何身份、性别,也不论任何出身,只要能考上大学,皆会获准录取,并且享受一定额度的政府助学津贴。”

  “嗯?”母亲愣住了,“咱们这种普通农人家庭也能去考?”

  “娘,在咱们新华,每一个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概莫除外。”莫小山眼睛闪现出一丝光芒,“而且,读书也是我们普通人获得上升渠道的唯一出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考上了大学,我们全家的命运就将彻底改变!”

  “考上了大学,能做官吗?”母亲小声地问道。

  “……”莫小山迟疑片刻,然后点点头:“能!”

  “可是……”母亲脸上又露出为难的神色,“你要是读大学,又得好几年。那家里……”

  “娘,读大学是有政府津贴补助的,三年下来花不了多少钱。”莫小山说道:“而且,毕业后,每月的薪水至少都有十块钱。”

  “十块钱!”母亲轻声呼道:“那一年下来岂不是有……好几十块?”

  “娘,一年下来有一百多块。”

  “哦,有一百多块呀!”母亲呆住了,“……比我们种几年地还赚得多?小山,你莫不是在诓你娘?”

  “娘,我怎么会诓你……”

  摇篮里的婴儿突然哭了起来,母亲赶紧过去抱起来轻拍安抚。

  “小山,娘不是不信你。”母亲的语气软了下来,“可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要养六个孩子,哦,不,是七个孩子了,你继父再能干也……,你要是成了家,分了地,不仅自己的日子有奔头,对家里多少也能缓解一点。孙家的闺女真的不错……”

  “就像你现在嫁给姓李的一样不错?”莫小山有些不耐地说道。

  母亲的脸色瞬间变了,怀里的婴儿似乎感觉到气氛不对,哭得更厉害了。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李二狗握着镰刀回来了,身后背着一捆刚割的青草,头上汗水淋漓。

  他看到屋里的情形,犹豫着要不要进来。

  一转身,朝牛棚走去。

  “我去菜地摘些菜。”莫小山猛地站起来,凳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音。

  他几乎是逃也似地冲出门,差点撞到跑回屋的二丫。

  菜地在院子后面,被整齐地分成几垄。

  莫小山机械地摘了一把菜,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地垄上。

  “读书,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我们整个国家的面貌。”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

首节 上一节 279/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