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 第230节

  再一次明确了南进策略后,与会的诸多委员和各部负责人也就子午河流域(哥伦比亚河)和琼江河谷(威拉米特河谷)开发达成一致性意见,随即便对夏威夷是否纳入拓殖计划,展开了一番激烈讨论。

  不论是移民拓殖部,还是海军部,甚至就连工商部,皆一致赞同立即占据夏威夷,并迁移相应数量移民于此拓殖开发。

  这片群岛的战略价值,没有人比穿越众更清楚。

  该群岛地处太平洋心脏地带,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

  它向南,可以辐射广袤的南太平洋群岛,向东则扼守美洲西海岸,向西可经略日本、大明以及南洋,向北可屏护凛州地区(阿拉斯加),而且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岛屿可靠岸停泊。

  因此,夏威夷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

  尤为难得的是,该群岛还拥有众多优良港口,有利于新华移民船队往来的后勤补给保障。

  更重要一点,夏威夷曾为后世美帝最大的蔗糖产地(目前是佛罗里达和路易斯安那州)。

  出于经济考量,新华也有必要将其占据,使其成为新华蔗糖生产基地,继而介入利润丰厚的制糖业。

  不过,由于担心岛上可能存在疟疾、黄热病等热带病的威胁,一直未对其进行拓殖。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华本土的人口数量也很少,根本拿不出多余的人力往这座岛上扔,只能将之记在心里。

  如今,十三年过去了,新华的人口也有一定规模了,埋藏已久的想法也该考虑付诸实施了。

  截止1637年底,经过各地数据汇总统计,新华本土人口数量达到八万二千五百余(包括纳入直接管理范围内的一万八千余原住民)。

  这么一点人搁在欧洲或者大明,可能微不足道,尚不及一邦、一府之人口数量。

  但在地广人稀的美洲大陆,那绝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更不消说,新华政府还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将数量高达十余万的地方土著部落控制在手中。

  若是再与西班牙人进行一场战争,只要新华人不计代价,也是可以征调或动员数千名土著仆从兵参战,驱为炮灰送往前线填壕。

  于是,在去年一月,移民船队在前往大明的时候,顺路捎带了七十多名拓殖人员,送至瓦胡岛檀香山所在的位置。

  这些拓殖人员里包括医生、书办、农人、测绘、动植物专家、厨师、护卫等各类人员,其中半数以上皆为归化土人。

  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建立一个永久定居点,并对几座岛上气候、地理、土质、动植物、水资源进行一番细致调查和记录,为后续的拓殖和开发做好前期铺垫。

  原本以为,该岛所处的热带环境会导致首批拓殖人员出现大量减员情况。

  新华本土甚至还做好了他们全员团灭的心理准备,筹划着再挑选几批“开拓先锋”,花费3-4年时间,尽可能地将檀香山这处基地建设完善后,便对其进行适度地开发。

  却未曾想到,去年九月,移民船队在返回新华本土时,抽出了两艘船顺路过去瞧了一眼,发现这批先遣拓殖人员竟然大部分都活蹦乱跳的。

  当然,人员也是有所折损的。

  但整个团队也就死了五个,而且其中两个还是随同探索人员深入岛内时,不慎从山涧跌落,伤重不治而亡。

  即使那三个病死的拓殖人员,也不是患疟疾、黄热病之类的热带疾病而亡,只是因为水土不服,导致其他病变死去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岛上几乎没有任何对人有致命威胁的毒虫、毒蛇之类的动物。

  也只有在附近海域,有凶猛的鲨鱼和石鱼存在,可能会对人构成一定的威胁。

  当这些调查资料和探索情报汇总至本土后,经各方专家综合研判,初步认定夏威夷群岛并不具有热带疾病的威胁,可以进行拓殖开发。

  “根据部分返回的拓殖人员反馈,我们医学部门判断,由于夏威夷群岛的特殊地理和历史背景,其疾病环境与其他热带地区,如加勒比、东南亚等地区,是截然不同的。”文教卫生部负责人董新平表情轻松地看着在座的诸委员和各部负责人。

  “我们都知道,疟疾的传播依赖按蚊,但夏威夷的原生蚊(即库蚊)并不具有高效疟疾传播的媒介特点。所以,我们可能都想岔了,在这个时候,欧洲殖民者尚未发现并登陆该群岛,自然也没有将疟疾等热带疾病和传播媒介按蚊带过去。”

  “同样的,因为地理位置的隔绝,该群岛上也没有黄热病,以及该病传播的媒介--伊蚊。那么,我们唯一可虑的就是,随着我们新华将众多移民送至岛上,他们所携带的各种隐藏的病原体,可能会导致当地的原住民染上诸多传染疾病而大范围的死亡。”

  “这个时候,夏威夷群岛上的原住民大概有多少?”内阁***李显清问道。

  “估摸在20-40万之间吧。”董新平想了想,给出了一个大致数据,“根据首批拓殖人员的报告来看,檀香山所在的瓦胡岛有不少肥沃平原和谷地,部落人口较多,大概有6-8万人.其他几个岛屿未做详细调查,但加起来十几万人应该是有的。”

  “那我们经过持续移民和开发,会不会带去……疟疾或者黄热病之类的热带疾病?”李显清继续问道。

  “理论上来说……会的。”董新平斟酌了一下语言,“随着外来移民的到来,夏威夷群岛很大概率会出现热带传染疾病。”

  “那如何避免呢?”

  “想要完全禁绝热带疾病的输入,可能很难做到。”董新平苦笑着摇摇头说道:“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尽可能地延缓或者减轻热带疾病的传入和扩展。”

  “比如,像本土这样,设立隔离检疫区和检疫站,对所有抵岸的船员、移民、商人进行健康筛查,避免输入病例。”

  “相应的灭蚊与环境卫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移民聚居区附近排干沼泽、清理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还可以使用天然驱蚊剂,如香茅油、艾草,或杀虫剂,比如硫磺熏蒸。”

  “你们医学部门研究的奎宁怎么样了?”罗振辉突然开口问道。

  “我们通过走私渠道,已经从秘鲁获得了大量金鸡纳树皮,但目前为止,囿于工艺的局限,尚未提取纯度足够高的奎宁。”董新平脸上露出几分无奈,“因为我们暂时无法分离单一生物碱,提取物还含有多种化合物,使得疗效极其不稳定。”

  “能医治疟疾吗?”

  “驻广州商站的人反馈,无法保证百分百治愈疟疾患者。”

  “治愈率大概能达到百分之几?”

  “……百分之五十吧。”

  罗振辉听罢,陷入到短暂的沉默之中。

  “我觉得,在短期之内,夏威夷群岛还不至于有爆发热带疾病的风险。”移民拓殖部负责人张立峰轻声说道:“所以,我们不妨先进行拓殖开发,待几年后,热带传染病出现了,说不定医学部门就已经搞出来疗效稳定的奎宁了。”

  众人闻言,互相看了看,随即微微点了点头。

  天若不予,奈何取之。

  若天予不取,则必受其咎!——

第366章 东疆探索

  “听说了吗?新华湾(今普吉特湾)拓殖区准备一口气又申请设立两个县,加上去年才设的宣汉县(西雅图市),就有三个县份了。瞧这意思,上头这是要在那里搞大开发了吗?”

  “新华湾开拓还不到四年时间,有那么多人口吗?要知道,咱们整个金沙河(今弗雷泽河)地区开发那么早,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才勉强设立了四个县。”

  “人家咋没有人口?仅去年,移民拓殖部就往新华湾输送了两千七百多移民。到了今年开春后,估摸着又要往那边运了三四千人。再加上收纳归化的当地土人,差不多也有万儿八千人的规模了。”

  “唉,上头如此重视新华湾,是不是对我们金川河地区太过忽视了点。”

  “没办法,政府的拓殖重点方向是南方,而不是我们东部地区。要不是咱们这里有一个金矿区,怕是中枢本部都不会多看我们一眼。”

  “这话说的有点过了,咱们这边每年还是能捞到一千五百多移民配额的,也算是中枢政府重点开发地区。”

  “但是,比起后起的南方几个拓殖区而言,咱们属实受到冷落了。你们看,就连新建立的子午河(今哥伦比亚河)专区,都获得一千二百多的移民数量。”

  “确实,听说上头还要开发一片远离新华本土的岛屿,准备送一两百人过去。瞧这事整的……”

  “……”

  1638年4月9日,傍晚,金川(今加拿大温哥华市威斯敏斯特市镇)城逐渐沉寂下来,在夕阳西照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安详。

  经过七八年的开发建设,这座新兴的拓殖据点从一片荒芜的河岸林地逐渐蜕变成一座繁荣的边陲小镇。

  宽阔的主街道上,刚铺设不久的水泥路面泛着冷硬的光泽,几辆满载木材的四轮马车“哒哒”驶过,惊起路边啄食的灰鸽。

  远处的码头开始忙碌起来,十余艘渔船陆续靠岸,渔工们赤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在夕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正将一框框新鲜的鲑鱼卸下,送往附近的鱼产品加工厂。

  腌渍池里腾起的白雾裹着咸腥,与锯木厂飘来的松木清香在半空纠缠,酿成一股专属于金川的独特气息。

  位于小城东侧的菜市,下工的匠人们往来穿梭,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鱼妇人的竹篓里,活蹦乱跳的鲑鱼甩出晶莹的水花。

  角落里,几个归化土人蹲在兽皮摊前,用生硬的官话与汉人商贩比划着价格,他们身上鹿皮袄子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摇晃。

  自八年前(1630年)第一批移民抵达以来,金川城的人口已增长至一千四百余人,成为金川河地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移民们大多来自广东及辽东沿海,以吃苦耐劳著称,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中坚力量。

  靠近金沙河一侧,十几家初级工场鳞次栉比。

  锯木厂的机器在水车的驱动下,轰鸣作响,将一根根巨大的原木切割成板材,飞溅的木屑在阳光里打着旋儿,落在工人们汗湿的肩头。

  家具厂的木匠们正赶制桌椅箱柜木床,供应日益增长的定居需求,刨花堆成的小山旁,学徒正踮着脚给老师傅递工具。

  粮油加工厂的磨盘昼夜不停,将玉米碾磨成玉米粉,扬起的细粉在暮色里宛如金色的轻烟。

  而在城郊的黄金提炼厂,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熔炼金沙河矿区淘来的砂金,铸造成一块块标准的金条,然后运往启明岛本部。

  与最初的简陋木屋相比,如今的金川城已焕然一新。

  部分街道铺设了水泥路面,街区也相继建起了大量砖木结构的商铺和住宅。

  每周一次的集市日,更是热闹非凡。

  周边土人带来了毛皮和草药,游商兜售来自本部的铁器和布匹,而小城商贩们则摆出自制的腌鱼、腊肉和手工小玩意。

  孩童们追逐着滚铁环,笑声清脆。

  客串的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傍晚时分,酒馆、食肆店里人声鼎沸,不同族裔的工人们在此畅饮,分享各自所见所闻的小道消息。

  “张大酒肆”里,几个广东移民正用粤语高唱家乡小调,二胡声呜咽缠绵。

  隔壁桌的辽东汉子拍着桌子起哄,顺手将刚烤好的鲑鱼尾塞进嘴里,油星子溅在粗布围裙上。

  码头上,一艘来自启明岛本部的移民船刚刚靠岸,甲板上挤满了从大明和朝鲜转运而来的百姓。

  他们穿着单薄的麻衣,眼中既有惶恐,也有期待。

  岸上,金川民政司的吏员们正分发着热姜汤和玉米饼,并不时地大声吆喝着:“凡新到移民,皆需服从安排,不得四下奔走乱动!但有违者,将予以严厉惩治!”

  一个抱着襁褓的朝鲜妇人接过姜汤,嘴唇颤抖着说了句生硬的“谢谢”,雾汽模糊了她清秀的眉眼。

  在金川县官署里,几名书吏正忙着收拢今日的文书账册,将其归并入档。

  趁着上官已离开官署之际,这些做着琐碎杂务的书吏们便停下手来,歇一口气,喝一口茶,聊一会国内外的政事,等待晚间吃饭的时辰。

  没一会,众人就聊到了新华湾申请设立两个县份的事情上来,顿时引起大家的好一番抱怨。

  要知道,早在八年前,为了获取急需的移民资金,决策委员会便开始着手对金川河流域进行开发。

  先是在金川河下游中段金沙滩(今奇利瓦克市)的位置,建立金矿采集区,然后又在下游建金川堡,作为金矿区的后勤辅助基地。

  在面对西班牙随时可能发动入侵威胁时,决策委员会担心启明岛本部在战时将面临西班牙舰队封锁,从而危及金沙河矿区的物资补充,遂又在金沙河下游地区陆续建镇江堡(今列治文市)、饶州堡(今素里市)两座农业拓殖点。

  截止到1637年,整个金川河地区共建立三百人以上的城镇九个,其中就有两座人口超过一千人的城市--金川和顺德(温哥华市),村屯拓殖点七十余个,人口规模更是达到一万五千七百余(含纳入直接管辖的归化土人四千二百余)。

  按理说,在短短八年时间,金川河地区发展到这般光景,也算是颇有成效的。

  虽然在人口规模和工农业发展状况上,远远比不上启明岛南部核心地区,但却比地广人稀的启明岛北部,乃至广袤的凛州(今阿拉斯加)地区要强多了。

  但问题是,那个比金川河流域开发还要晚数年的新华湾地区,却是在建立没多久便异军突起,在中枢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每年都能获得大量的移民配额,使其在短短不到四年时间,人口数量便隐隐有超越金川河地区的架势。

  这种情况不免让金川地区的官吏们腹诽不已,觉得受到了中枢政府的忽视。

  我们这里好歹每年为中央政府上缴价值四五十万元的黄金呀!

  新华湾那里有什么?

  除了抚安堡(今塔科马市)附近有一座煤矿外,好像也没啥值钱的玩意。

  若是说那里有丰富的渔获和木材资源,绝对是笑话了。

  我们金川河地区同样也有大量的鲑鱼洄游现象,每年捕捞的渔获数以千吨,可以让辖下民众每天都能吃到荤腥。

  至于木材,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丛林,哪里还会缺木头?

  说白了,新华湾就是吃了南进政策的红利,受到中枢政府的重点照顾,才会在短短时间里,发展得如此迅速,人口规模直追我们金川河地区。

首节 上一节 230/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