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 第212节

  李珲浑浊的双眼突然亮了起来,枯瘦的手指紧紧攥住木椅扶手:“金瑬和金自点二人,他们当年可是……”

  “他们二人正是当年参与废黜殿下的主要功臣。”钟明辉意味深长地笑道:“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朝中已有声音,认为当年废立之事……或有矫诏叛乱之嫌!”

  大厅内突然陷入沉寂。

  李珲的呼吸变得粗重,布满老年斑的手背青筋凸起。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自己,壬辰倭乱时的坚韧勇毅,被废黜时的屈辱,流放岁月的煎熬……

  还有那些死去的忠臣,那些被李倧处死的他的支持者……

  良久,他缓缓抬头:“将军,需要孤做什么?”

  钟明辉闻言,心中立时松了一口气,知道对方已有意动,随即正色道:“三件事。”

  “其一,请殿下亲笔修书给昔日旧属,招揽为你所用。”

  “其二,上表大明朝廷,重申明朝之间的宗藩关系。”

  “其三,签发一份讨逆抗奴檄文,以划清与伪逆李倧的关系。”

  李珲闻言,顿时沉默不语。

  这是要引发我朝鲜内乱呀!

  稍有不慎,整个局势说不定就会陷入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更甚者,很有可能还会造成我朝鲜三千里江山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应?

  还是不应?

  可是,当回想起那场让他至今仍耿耿于怀的宫廷政变,还有他的世子李祬被李倧下旨赐死,让他就此绝嗣,心中的恨意便无法抑制。

  还有,他最心爱的宠妃柳氏,也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毅然绝食而亡,至今思来,仍痛不欲生。

  李倧,罪大恶极!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浑浊的眸子里也有了几分昔日的锐利,缓缓开口说道:“将军,此事重大,可否容我三思。”

  “嗯?……”钟明辉稍怔了一下,但随即露出温和的表情,拱手道:“那是自然。殿下可在岛上休息几日,此事容后再议也不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这位朝鲜废王还是不宜逼迫过甚。

  李珲缓缓起身,突然问道:“将军,若我复位成功,大明……会如何对待我朝鲜?”

  钟明辉想了想,说道:“殿下放心,大明历来视朝鲜为最为亲密的宗藩之国,忠贞的君臣之属。只要你们朝鲜不与建奴勾结,继续奉行事大以礼,永守藩服,恪遵侯度,大明将会如此前那般不会干涉朝鲜内政。”

  “那你们……新华呢?”

  “我们只是想要跟你们朝鲜进行不受任何限制的贸易往来,从而互通有无,彼此受益。”

  李珲听罢,深深地看了一眼对方,默默地点了点头,在两名护卫的搀扶下,朝厅外走去。

  “大帅,我们为何不提白翎岛、耽罗岛以及康翎半岛的割让问题?”白翎岛负责人郑大元望着李珲佝偻的背影,上前低声问道。

  “急什么?”钟明辉笑着回道:“这些地方反正已被我们占领,难道还担心他以后不会将其许给我们?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若是还没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支援和帮助,便大喇喇地向他开口讨要地盘,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警惕。”

  “大帅,我们真的可以帮他复国夺位?”

  “谁知道呢!”

  “呃?……”郑大元愕然地看着他。

  “他能否夺位并不重要。”钟明辉嘴角露出一丝嘲讽,“重要的是,这位朝鲜废王的出现,会引发朝鲜的政局动荡,继而让其整个国内陷入内乱。”

  “建奴彻底征服朝鲜,是想要获得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并能从它身上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但我们要反其道而行,要将朝鲜搞乱,让它陷入不可收拾的乱局之中,让它转变成建奴的负资产,一个持续失血的黑洞。”

  ——

第343章 选边

  海州都护府大堂内,炭盆里的火苗微弱地跳动着。

  差备待令官金大钧面无表情地展开黄绫教旨,尖细的声音在寒冷的大堂内回荡:“……海西都护使崔成言,不思朝廷大计,妄启边衅,致伤大清将士,坏我两国之谊……,着即革除本兼各职,锁拿回京问罪……”

  崔成言跪在地上,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

  革职?

  问罪?

  他从未想到,自己以孤城独抗清奴月余,还毙伤八旗甲骑三百的辉煌战绩,竟然没有换来朝廷的褒奖和勋荣,反而收到了一份罢职免官的敕令。

  因为,我朝鲜王国在一个月前已降了清虏,并“断然”做出叛明附奴之举,成为清虏的藩属之国。

  那么,此前借助新华人抗拒清虏,取得的海州大捷,那就是妥妥的破坏我朝鲜与清虏之间的宗藩关系。

  以小邦而凌宗主,罪莫大焉!

  “……”他机械地转头看了看副使李成焕和判官金相圭,两人也面露惊愕之色。

  我们要接这份敕令吗?

  李、金二人也是面面相觑,跪在地上皆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忠君报国、保境安民怎么还错了?

  奋勇杀敌、坚决抗奴还要遭朝廷贬斥,甚至被治罪?

  我们不过尽了一份臣子应有的本分和义务,就被当做“斥和派”,然后被冠以“国之存亡置之度外,谋占美名,欲使宗国覆没”的罪名?

  臣,冤枉呀!

  宣谕的差备待令官金大钧读完教旨后,见面前跪地的三名官员居然迟迟不来接旨,也不喊谢恩,反而左顾右盼,脸色立时变得阴沉下来。

  “尔等欲抗旨呼?”他合上教旨,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臣……”

  崔成言正要磕头谢恩,大堂门突然被推开,寒风忽卷而入。

  几名身着迥异于朝鲜军服的几名军将大步走了进来,为首的男子三十出头,短发如刺,腰间别着一把造型古怪的火铳。

  “这是做什么呢?”那男子环视大堂,目光在金大钧手中的教旨上停留片刻,嘴角扬起一丝讥讽的笑意,“怎么着,朝廷这是送来褒奖和犒赏了吗?”

  崔成言心头一紧,来人是新华军的陈定远!

  一个月前,这支自称来自新洲华夏的武装突然出现在海州,以协助抗虏为名接管了城防。

  他们作战勇猛,战术诡异,两次击退清军进攻,却也趁机控制了都护府的实际权力。

  “你等何人?”金大钧眯起眼睛,语气中满是不屑。

  “他说什么?”陈定远转头问海州城门令朴昌浩。

  “回将军……”朴昌浩硬着头皮转述道:“这是朝廷宣旨的差备待令官,他在问你们的……身份。”

  “呵呵,我们的身份呀?”陈定远咧嘴一笑,“我们自然是你们朝鲜王国的救命恩人。若无我们新华帮着守御海州,怕是阖城百姓尽遭建奴屠戮。怎么,准备还要来犒赏我们一番?”

  “嘿嘿,我们也不要太多,给个万儿八千的银两,再送些粮食,马马虎虎也就差不多了。”

  “大胆!”那差备待令官轻叱一声,伸手指着陈定远等新华军将,“尔等化为野民,何敢这般张扬无礼!崔都使,还不将这些人等驱逐出境,以免祸乱我朝鲜地方绥靖?”

  “呃……”崔成言嘴巴张了张,脸上顿时显出尴尬而又为难的表情。

  自一个月前,这些自称新华的军兵进入海州后,便立即接管了整个都护府的军事指挥权。

  他们一边动员城中民壮,大肆搬运海州城的府库物资,还频频勒索城中富户乡绅,几乎将阖城财富给掠了个空,其效率可比清虏高多了。

  在这期间,他们两度击退清虏的进攻。

  尤其是第二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数百清虏八旗甲骑给引到了海边,借助停泊于海上的几艘炮船,给予追来的清虏甲骑大量杀伤。

  事后,经过一番清点,都护府戍卫军共获得清虏首级两百八十余记。

  这番耀眼的战绩,在清虏入寇朝鲜以来,全国各道勤王大军没有获得任何一场胜绩的背景下,无疑堪称辉煌大捷。

  海西都护府上下在振奋之余,立即写了数封文书,派人向……南汉山城以及黄海道报捷。

  当然,在报捷文书里也没忘提一嘴新华人的功劳,让其分润一二。

  但赞画运筹的大功自然只能落到他们这些胸有“文韬武略”地方主政官员的头上。

  这些新华人对于能否获得朝廷赏赐和褒奖似乎并不太在意,反而在海西都护府境内搞起了大规模的土建工程。

  他们在几乎搬空了海州城后,立即将数万朝鲜民夫和难民组织起来,在碧城、苔滩两郡大兴土木,将这两座扼守康翎半岛的要津打造成坚固的军事要塞。

  为此,他们还不惜将海州的部分城墙给拆了,然后用船只将一块块厚重的条石、大块的城砖不断地运至建设工地上,并且丝毫不顾冬季寒冷的天气,夜以继日地进行施工。

  不过,那些被征集而来的地方百姓和逃难者却并未就此抱怨哭告,反而兴高采烈地大干快干,热火朝天地加紧修筑城防。

  因为,新华人管饭吃。

  尽管是每天两稀一干,再加零星泡菜和鱼汤,但众多百姓还是对新华人感恩戴德。

  无他,每临冬时,便是普通百姓的鬼门关。

  寒冷、饥饿、病疫,任何一样,都会让身无外物的百姓一脚踏入死亡的阴影。

  更不消说,清虏入寇,各地兵祸连连,败兵、逃卒、土匪,以及清虏游骑,随时都会让他们丢掉自己小命。

  即使,侥幸未被杀死,但被清虏掳去(清军撤兵时,大规模掳掠朝鲜百姓,将其驱赶至辽东为奴),那也将面临生不如死的境地。

  有一处安全庇护所,再有一口吃的,这对于兵荒马乱之中的普通百姓而言,那就足够了。

  至于都护府辖下的六百余地方戍卫军,也被新华人收编,裁撤了部分老弱病残后,留下三百余堪用之兵,再另行征召了两百名青壮,编成海西独立自卫队,置于新华人统一指挥之下。

  尽管,都护使崔成言隐隐觉得此事不妥,有自建藩镇、割据海西的意味。

  这可是谋反!

  但形势比人强,新华人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仅一千余,但人家真的很能打,不仅敢于跟清虏甲骑对阵,而且还能战而胜之。

  于是,崔成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边与新华人虚与委蛇,小心应对,一边急切地等待朝廷谕令。

  他期望朝廷看在他在清虏入寇之时,取得的海州大捷份上,将他拔擢至朝廷中枢,或者另委一处丰裕之地为官,赶紧逃离这片是非之地。

  你说新华人是盗匪吗?

  但又算不上,他们好歹击退了清虏的两次进攻,保全了海西数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你说他们是热心友好的外来强援吗?

  似乎更不像,他们不仅大肆“征集”海州城里的金银、铁料、铜锭、粮食等物资,还一股脑地将都护府境内的工匠、手艺人尽数掠至白翎岛。

  未几,还修筑碧城、苔滩两座小城,大有长期占据康翎半岛的架势。

  更让都护府官员为之心惊的是,数日前,被朝廷流放软禁的光海君突然现身,还发布了一封讨逆抗虏的檄文,号召朝鲜国内所有不甘屈服清虏的官员、士绅、百姓立即行动起来,推翻“伪王”李倧的统治,反抗清虏,重归正统,复属大明。

  谁是正统?

  谁又是伪逆?

  其实,光海君作为被政变推翻的合法君主,其存在本身就是对现任朝鲜王李倧政权合法性的致命打击。

  更不要说,他还高举抗虏保国的道义大旗,这分明要夺国复位。

  朝鲜要乱了!

  而新华人在光海君发布这封檄文后,立即要求都护府上下官员和属吏,以及军中将领签名拥护,表示服从光海君的领导。

首节 上一节 212/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