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苦笑:“金卿,孤非惧死,只是……孤不忍见满城百姓,因孤一人之志,尽数葬送。”
众人听罢,哀声一片。
第340章 借势
崇祯十年,正月三十日(1637年2月24日)。
寒风卷着雪粒在枯黄的野草间肆虐,咸镜道的山野间,一支衣甲破旧却杀气腾腾的军队正缓缓行进。
一名身形粗壮将领披着一袭玄色氅,腰挎长刀,勒住那匹枣红马的缰绳,停在一处高坡上,眯眼望向远处镜城高耸的城墙,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耿兄,朝人在建奴面前果然不堪一击。”孔有德转头对身旁的耿仲明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咱们在此蛰伏数年,今日总算等到机会了!”
耿仲明搓了搓冻僵的手,呼出一口白气,目光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建奴大军南下,朝鲜朝廷和地方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管我们?现在,正是吞并镜城都护府的好时机。”
“嘿嘿……,要是建奴就此灭亡了朝鲜,咱们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将整个咸镜道彻底吃下!”
“哈哈……”孔有德大笑起来,握着马鞭指着耿仲明点了点,“想不到,耿兄的胃口比我还要大,竟然要图谋吞下整个咸镜道。”
“建奴已破汉城,朝鲜君臣逃至南汉山城,覆灭估计也是早晚的事。”耿仲明淡淡地说道:“此时,正值朝鲜大乱之际,咱们若是没有一个大胃口,以后如何能在此地割据自立,称霸一方?”
“不错!”孔有德收起笑容,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夺下镜城这座重镇,咱们也就有了一块物资较为丰裕的基地。而后,我们再将更南边的渔郎、化成、明川、吉州、端川尽数拿下,如此,便有了一片可转圜的地盘。”
“要是朝鲜当真为建奴所灭,咱们便可进一步攻占咸兴,进而全吞整个咸镜道。到了那时,咱们拥兵自立,建奴也好,朝鲜也罢,谁还敢轻视我们?”
“说得好!”耿仲明击掌赞道:“登州虽然败了,可咱们没败!朝人软弱无能,建奴攻掠朝鲜后,必然转头再与大明相争,这便是我们积蓄实力,积极扩张的机会!”
两年前,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残部辗转逃至清津后,以数百登州叛军为基,广纳朝鲜降卒和地方民壮,利用熟悉的火器优势,设伏、突袭,接连数次击败咸镜道地方政府的征剿,初步站稳了脚跟。
随后,孔、耿等叛军趁着最后一波胜势,主动请求咸镜道地方政府招安纳降,言辞卑膝,表示愿为朝廷效力,戍守边疆安全。
尽管,咸镜道观察使李景奭看穿了他们的野心,知道这伙“强人”招安为假,实为寻立脚之地。
但是,地方府卫军大败亏输,无力再剿,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他们。
若是,请援朝廷协助,督请大王派遣五卫军来攻,怕是又要惹来朝中非议,斥责他作为观察使治理不善,导致地方不靖,或为政敌攻讦迫害。
于是,李景奭捏着鼻子准予孔、耿等原登州叛军受抚招安。
在经过一番运作后,咸镜道从朝廷那里讨了一个五品“清津安抚使”的官职,授予孔有德,命其镇守清津,戍卫地方。
于是,这群登莱叛军摇身一变,竟然成为朝鲜地方戍卫,于该地暂时落了脚。
在这两年时间里,他们一边极尽征集民力,拉夫入伍,扩充军队,一边利用登莱抢掠而来的财物购买各种物资,私蓄军械。
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统治,他们甚至还搞出了一套类似建奴八旗制度的政治体系,建立起以孔、耿为核心、层层统辖的金字塔治理架构。
除了征召朝鲜人为己所用外,孔有德等人还大力招揽山林深处的女真瓦尔喀人,许以重利,将其编练为伍,增强自身军力。
不过,这些小动作根本无法瞒过咸镜道地方军政官员,并从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就在朝鲜地方官员连续上书朝廷,请调大军,欲图征伐这股野心勃勃的明人武装时,建奴却突然发动了入侵战争。
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后,于腊月十七日颁布敕令,号召诸道郡县士民要对国王尽君臣之义,起兵勤王救驾。
于是,咸镜道观察使闵圣徽(前任李景奭已入朝中枢)便将辖境内所有府卫军尽皆征召,集齐七千余兵马,千里迢迢地奔向南汉山城,往援国王李倧。
在征调境内府卫军时,闵圣徽还不忘向清津安抚使孔有德发了一封调令,要求他率领麾下三百兵马(受抚招安后核定的兵力)前往咸兴汇合。
孔有德自然是没理会这封调令,以各种借口拖延不动,表面上称清津防务空虚,海盗、野人频频犯境,实则暗中派人密切监视闵圣徽军队的动向。
待闵圣徽匆匆领兵南下后,使得整个咸镜道顿时兵力空虚,他又以勤王救驾的名义,大肆“征调”周边郡县村镇的物资,收编地方逃兵、差役及丁壮。
短短十余日事件,就将军队扩充到一千五百余人。
当得知建奴大军连续击败十余波诸道勤王军队,并开始围困攻打南汉山城,孔有德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
他立时集结所有兵力,开始四掠地方。
他先是轻松拿下了北方的茂山、会宁、富宁等郡,巩固了清津的后路。
随后,便于两日前,率兵南下,直奔镜城这座咸镜道最为重要的军镇而来。
是日,下午三时,孔有德兵不血刃的方式轻取镜城。
接下来的日子里,孔有德的军队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席卷周边郡县。
二月初二,陷渔郎郡。
二月初三,破化成郡。
二月初四,占吉州。
二月初六,据虚川郡。
每到一处,他还严明军纪,约束士兵不得滥杀无辜,反而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赢得了不少民心。
二月初八,探马飞报:朝鲜王出南汉山城投降,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孔有德闻讯,放声大笑:“天助我也!传令下去,即日起,我等于此建‘靖东镇’,本将自请为‘靖东将军’,抗虏安民!”
耿仲明、曹绍中、李继玉等人齐声高呼:“愿随将军,成就大业!”
“李继玉,你带几个人,拿点金银之物走一趟平壤,拜会一下建奴,哦,不是,大清贝勒杜度,以示恭顺。”
“嗯?”
“啊!……”
众人闻言,顿时错愕地看着孔有德,皆露出一脸的震惊。
不是抗虏安民吗?
怎生又要勾连建奴?
“大将军……”曹绍中皱眉说道。
“诸位兄弟。”孔有德笑了笑,轻声说道:“就算我们此时全据咸镜,可能挡得住朝鲜举国而征?”
“……”众人默然。
虽然,他们在不到半个月时间,趁着咸镜道境内军队尽数南下勤王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北部广大领土。
但毕竟皆为新附之地,尚未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
若是朝鲜缓过神来,待建奴大军北撤后,朝鲜必然会调集各道军队前来剿杀他们。
当然,经过建奴一番肆虐,朝鲜上下几乎被打了个稀巴烂,军队更是损失半数。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一旦集全国之力,数路大军从四面八方地围过来,就算己方战力再高,也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
“所以,登州之事,我等需引以为戒!”孔有德沉声说道:“要想在此站稳脚跟,要想成就我等大业,只能从外引援,以抗朝鲜。”
“建奴会接纳我们吗?”李继玉低声问道。
“他们要想更好的挟制朝鲜,将其引为己用,那么扶持一个与朝鲜对立的地方割据势力,将会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孔有德一副笃定的表情。
——
第341章 “异相搅论”
“这些马儿的质量都不高呀!”
1637年2月28日,在耽罗岛(即济州岛)汉拿山附近的一处马场内,北瀛岛拓殖队负责人齐永泽带着一队军政人员视察该地的战马存栏情况。
这处马场饲养了超过两千七百匹所谓战马,还有一千四百余牛羊,由五十余牧胡负责管理,散布在一片广阔的山坡上,悠然自得地啃食着青草。
这里靠近汉拿山东麓,气候相对温和,冬季受海风影响较小,而且水草丰美,极为适合马匹越冬。
不过,在马场转了一圈后,齐永泽的脸色却是越来越难看,失望的表情也是无法抑制。
这些马匹确定都是战马?
所有马儿平均肩高不过100-110厘米,骑上后纵马飞奔,不到十余分钟,速度便降了下来,无论马鞭如何抽打,都无法驱使它再次快速奔驰。
这耐力明显是严重不足!
更糟糕的是,马匹普遍瘦弱不堪,毛色枯黄,在增加一人骑乘后,马儿便几乎跑不起来了,只能慢慢地踱步向前。
就算是对战马没有做过多地深入研究,齐永泽也知道,这些马绝大部分都不适合用于骑兵奔袭作战。
它们充其量只能当做行军用的骑乘马。
或者,用于马车运输和农田耕作。
“回大人……”陪同在一旁的夫世昌小心地回道:“济州岛上的诸多马场皆为官营,但朝廷马政长期管理混乱,使得牧马监和牧马都的官人们也是极为懈怠,专事营私贪渎,心思自然也没放在马场经营上。”
“岛上的其他马场皆如此吗?”齐永泽微微叹了一口气。
这些马匹就跟驴子差不多,恐怕很难用于骑兵征战。
更不要说置于辽东战场,跟精锐的八旗甲骑对阵。
“呃……”夫世昌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大人,岛上的所有马场应该皆如此般情形。不过,若是细细挑拣一番,还是能凑几百匹堪用的战马。毕竟,此前大明也常常向我朝鲜征调战马以为军中所用。”
“哦,大明曾经常向朝鲜征调战马?”齐永泽露出好奇的目光。
“确实如此,大人。”夫世昌点头说道:“早在永乐年间,大明便频繁向我朝鲜征调战马,用于北征蒙古。最多的时候,济州岛曾一次性提供过三千匹优良战马,辗转送往大明天朝。不过,自万历年间后,济州岛的马匹质量和饲养规模便有所下降,很少再往大明输送战马了。”
“不瞒大人,济州岛上诸多马场面临此番窘境,大明天朝频繁征调优良马种也是有几分干系的。这马场没了好的马种,后续繁衍生产的马匹自然是越来越差。以至于到了现在,岛上所产马匹主要用于运输和地方戍卫军,而非朝廷精锐骑兵。”
“可惜了!”齐永泽听罢,脸上显出几分惋惜的神色,“若是想要恢复此间马场,再度培育出大量可堪一用的战马,能做到吗?”
夫世昌一时语塞,目光慌乱地四处张望,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思索片刻,伸手指向远处一名正在喂马的牧胡,说道:“大人,小人也说不准。不过,我们可以问问这些世代养马的牧胡,他们或许更清楚。”
“嗯,唤他过来。”齐永泽点了点头。
“阿木尔……”夫世昌立时小跑几步,朝那名牧胡大声呼道:“贱种的,赶紧过来,大人要问你话!”
那名牧胡听到呼唤,立即丢下手中的缰绳和马鞭,忙不迭地迎了过来,还不忘整理一下自己破旧的衣衫,讨好地朝夫世昌露出一脸的谄媚。
“阿木尔,你给这位大人说一下,岛上的马场想要恢复数百年前那般鼎盛局面,养出成千上万匹良驹,可还能做到?”夫世昌带着这名牧胡回到齐永泽面前,用朝语大声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不耐和厌憎。
“%……%#*¥……”那牧胡畏惧地看了一眼齐永泽以及他身后的几名武装民兵,立时低下头来,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
“大人……”夫世昌听罢,脸色抽了几下,神色为难地转述道:“大人,这牧胡说,要恢复岛上马场良种繁育,也不是不能做到。不过,需要……需要多花费些周折和……时间。”
“嗯,都要花费什么周折,耗用多少时间?”
“大人,至少需要从外面引进数十匹良驹好马,以增强马匹育种数量。另外……”夫世昌声音稍稍低了下来,“另外,想要培育一批骑兵可堪所用的战马,需要八到十年之久……”
“十年?……需要这么长时间?”
“大人,那牧胡说,要想获得一批质量优异、性能稳定的良马,马匹繁育至少要经过3-4代的选育,方可达到目的。而每代马匹的更迭,就在……五年时间。”夫世昌解释道。
“八到十年时间,培育出一批可堪能用的战马,那也只是权宜之计。若是马政管理未能延续,或者稍有懈怠疏忽,甚至良马育种还会有反复。”
“哦……”齐永泽微微点了点头。
八到十年时间,才培育出一批能上战场的良马,那差不多正好是在建奴入关的时候。
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我们是否拥有硬刚建奴大规模骑兵军团的军事能力。
想要挽甲申天变,仅仅依靠舟船便利而采取袭扰沿海的游击方式,是根本无法撼动汹涌的历史洪流。
那么,这就必须将自身军队打造成“机械化”模式,在陆地上跟建奴拼战场机动性,再加上据有的海上优势,方能在未来神州巨变之中,获得一点战略主动。
“十年就十年吧!”齐永泽看向那名牧胡,温和地说道:“阿木尔,你可愿意为我新华效力,对岛上诸多马场进行一番彻底地整顿和改良,培育出更多的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