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27节

  即使杨秀清为江宁一战的稳妥考虑,执意要让北殿南下。

  彭刚执意不想随杨秀清东下,杨秀清也拿彭刚没办法。

  杨秀清在武昌盘桓三月,一为裹挟湖北人口,二为等秋收割一茬稻子再走。

  眼下各殿控制区内能编入馆带走的人口,能割的稻田都割得差不多了。

  继续滞留武昌,对于杨秀清等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徒耗钱粮而已。

  要想养活太平天国的百万男女老幼,杨秀清只能带大军尽早东下就食,不可能能彭刚僵在武昌耗。

  只是看杨秀清现在的态度,杨秀清似乎不反对由彭刚的北殿负责留守巴陵-武汉三镇防线。

  “若是七弟愿率北殿的兄弟留守武汉三镇,何惧清妖尾随我天军圣兵,又何愁江宁不下。”杨秀清表现出一副十分痛快的模样,让彭刚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七弟的事便是我的事,七弟有何难处,但说无妨。”

  韦昌辉对辅殿留守巴陵-武汉三镇防线持消极态度,辅殿不会全力守武汉三镇。

  这一点,杨秀清是心知肚明的,也有心理准备。

  北殿军力本就强于辅殿,北殿独自对抗清军取得的战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由北殿留守武巴陵-武汉三镇一线的防线,胜算确实会更大一些。

  况且北殿留守巴陵-武汉三镇防线的要求是彭刚自己提出来的,主动留守的北殿作战意志肯定要比奉天父旨意留守的辅殿高。

  再者,彭刚带北殿留守武汉三镇,远离太平天国权力中枢。

  意味着他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中枢少了一位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种局面是杨秀清乐于见到的。

  更何况彭刚留镇武汉三镇,控扼长江航运中枢,能阻上游湖南、川黔滇地区的清军兵勇南下。

  可为欲取江南为基业之地的太平天国分担很大一部分防御压力。

  至于北殿在武汉三镇坐大,继而出现控荆襄以威慑江宁的情况。

  杨秀清并不担心,至少现在不担心。

  一来江宁未下,现在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为时尚早。

  二来武昌四战之地,又少险可守,武昌府的大部分人口都已经被其他殿给带走了,北殿能否长久地立足于此,都还是未知数。

  当然,北殿守巴陵-武汉三镇防线会比辅殿守得更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话杨秀清说得虽然漂亮,至于具体能不能帮得上,还是要看彭刚的这个难处大不大。

  彭刚留守武汉三镇,所要的东西无非是丁口和物资。

  盘桓武汉三镇的三个月来,除了不热衷于裹挟当地民众编入馆中,不追求盲目扩大队伍规模,对入伍人员依然保持较高要求的北殿。

  其他殿的人员在武昌直接实现了翻倍的壮举。

  打到江西九江府境内的东殿杨辅清所部,甚至已经开始吸纳裹挟江西人编入东殿各馆。

  丁口是各殿的基本盘,能否下江宁,立足江南的关键。

  如果彭刚要的是丁口,这个忙杨秀清帮不了多少,顶多忍痛给北殿留一些妇孺老弱。

  青壮是不可能划拨给北殿的,各殿都指望着这些青壮作为辅兵和后备力量打江南。

  物资方面,只要彭刚要的不是太多,杨秀清倒是愿意予以彭刚一定的物质支持。

  “四哥,我要四万青壮,各殿的牛、农具、湖北军器局的工匠。守城御敌,封江滞敌,重炮必不可少,四十门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五百担红粉也是必要的。”彭刚盯着杨秀清的脸,开口说出了他想要的东西。

  “如果四哥给我留下这些,北殿若守不住巴陵-武汉三镇防线,我任凭四哥处置。”

  彭刚敏锐地捕捉到了杨秀清的并不明显的表情变化。

  当他说到四万青壮,四十门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五百担红粉(火药)时。

  杨秀清脸上的表情有轻微,不易察觉的波动变化。

  杨秀清的反应说明牛、农具、湖北军器局的工匠杨秀清能够满足彭刚的要求。

  青壮、红夷大炮和火药,杨秀清则不是很愿意给,至少不可能按照彭刚提出的数量来给。

  当然,彭刚所提出的数量确实也有狮子大开口之嫌。

  但彭刚也没指望能从杨秀清这里要来这么多青壮、牛、农具、红夷大炮和火药。

  只要杨秀清给北殿留足了恢复武昌生产秩序所迫切需要的牛和农具,青壮、红夷大炮、火药的数量可以谈。

  “尚未宰杀的牛都留给七弟,农具只要是还没熔炼成铁水,打制成兵器的,也都留给七弟。”杨秀清皱着眉头,一脸为难地说道。

  “七弟要如此之多的青壮、红夷大炮、红粉,我要从各殿协济不说。

  我天军一路沿江东下,沿途的城池要攻略,江宁江南也得打,要用到许多兵和火器,四哥哪里去给七弟筹如此之多的青壮、红夷大炮、红粉?”

  此番太平军主力乘船东下,各殿的牛主要作为肉食储备携带,而非用于拉车。

  赶牛随军颇为费事,不仅费人手,还要提供草料喂养牛。

  反正这些时日他们已经宰杀了不少牛制成肉粮,剩下的牛留给北殿也无妨。

  农具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武昌扩军之后太平军武器的缺口很大,光靠缴获已经满足不了太平军对武器巨大的需求。

  大部分农具已经被熔炼成铁,打制成兵器,用于解决湖北新兵武器有无的问题。

  至于军器局的工匠,沿途的南昌、安庆、江宁这些省垣,也有军器局。

  他们可以从昌、安庆、江宁的省垣获得工匠,湖北军器局的工匠留给北殿也无妨。

  其他的东西,杨秀清就不好给了。

  “清妖的二三十万大军尽在湖南,不日即发兵东下武昌,武昌府的百姓几乎尽数被各殿编入馆中带走。”彭刚向杨秀清诉苦道。

  “若无足够的青壮,红夷大炮和红粉,北殿如何能守得住武昌空城?”

  杨秀清起身来回踱步数圈,似乎是在心里清点盘算着各殿圣库里的那些家当。

  思忖良久,杨秀清终于顿住脚步,说道:“青壮是各殿的命根子,四哥没法给你调,红夷大炮四哥让每殿给你凑四门,红粉给你凑四百担,如何?”

  索要青壮本意是用来和杨秀清讨价还价的筹码。

  彭刚此次来找杨秀清,主要目的是索要牛,农具,以及红夷大炮和火药。

  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这种重器,太平军保有量比较少。

  各殿有多少红夷大炮,彭刚心里有个大概的数。

  饶是得了吴三桂吴周大军埋藏在岳州府的百年老炮,攻占武昌又缴了武昌的红夷大炮。

  北殿之外的太平军,全军所持有的千斤以上红夷大炮数量也只有七十余门。

  彭刚一口气要走全军超过半数以上的千斤红夷大炮。

  即使杨秀清口头许诺愿给,其他殿也未必愿出。

  让每殿各出四门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给北殿,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至于杨秀清从湖北裹挟走的人口。

  这些湖北人对太平天国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不高,只能中午裹挟,早晚会有湖北人跑回湖北桑梓地。

  彭刚也没必要一直盯着他殿的青壮不放,他见好就收:“多谢四哥,我一定为四哥把守住天国的西大门。”

  “兄弟之间说什么谢不谢的,你留守武汉三镇,往后咱们兄弟之间见面的机会就少了,陪我一起吃个茶点吧。”

  想到往后见面的机会不多,杨秀清引彭刚到内宅,留彭刚吃茶点。

  彭刚和杨秀清堪堪落座,早有婢女为他们递上了两杯已经泡好的本地通山茶,另有婢女紧随其后,端上了两盘麻色黄亮、起锣弦鼓边的合意饼。

  啃了一口又甜又酥的合意饼,饮下一口通山茶,彭刚随口问道:“四哥,补天侯在九江那边进展如何?”

  补天侯即杨辅清,杨秀清和洪秀全在武昌封了四个侯。

  胡以晃以武昌一战的先登之功,受封护天侯。

  杨辅清以阵斩湖广提督双福,攻陷黄州府府城之功,受封补天侯。

  秦日纲以克沅江、湘阴,迟滞清妖大军之功,受封顶天侯。

  罗大纲积功受封冬官正丞相,以克江陵、毁荆州满城之功,受封奋天侯。

  此时太平天国尚未设义、安、福、燕、豫、侯,六爵,也还没有滥封官爵,赏罚还算分明。

  首批封赏的四个天侯都有大功可循,含金量很高。

  “这会儿辅清应该已经拿下了九江府府城。”杨秀清不假思索地说道。

  “辅清说黄州府、九江府的清妖都很不堪,打府城比在广西、湖南容易得多。过几天,我就能收到辅清请我和天王移架九江的好消息了。”

  “下游的清妖若是如此不堪,四哥可以考虑留些牌尾守沿江的大城,一来可就地征粮,以充圣库。二来可混淆清妖视听,分散清妖兵力。三来万一武汉三镇有失,赛尚阿、骆秉章、周天爵、向荣这些在湖南的清妖,一时半儿也威胁不到打江宁的主力,四哥可安心攻打江宁。”彭刚说道。

  出了湖南之后遇到的清军兵勇表现愈发不堪早在彭刚的意料之中。

  江浙地区的清军在九年前就已经被英国佬打了一遍,连乍浦满城都被虏掠焚毁一空。

  这些地方的清军表现比起黄州府、九江府的清军只会更糟糕。

  彭刚希望杨秀清能够留些二线兵力暂时守一守江西,安徽沿江的大城。

  如此一来他在湖北境内的防御压也会轻松一些,不必在湖北与江西、安徽两省的交界处留太多的兵力驻防,防备江西、安徽的清军西犯。

  继而集中更多的兵力戒备、对付湖南境内的清廷大军。

  “有七弟坐镇武汉三镇,我放心,没有万一。”杨秀清笑道。

  “若是只需留少许牌尾便能守住沿江的大城,也不失为良策,七弟的建议,我回头会好好考虑。”

  喝过茶点,又聊了会儿军务,彭刚辞别杨秀清,沿着前街望忠孝门方向东行,拜访了其他几位神仙小家庭兄弟,同他们通气。

  韦昌辉得知彭刚愿率北殿代辅殿守巴陵-武汉三镇防线,非常高兴,表示马上就可以同北殿交割沿线防务,巴不得让辅殿兵马立刻从巴陵-武汉三镇防线抽身。

  彭刚亦有此心。

  若等太平军主力撤出岳州府之际再接防,难免手忙脚乱,给予敌人可乘之机。

  倒不如乘着现在驻守岳州府的太平军主力还没撤,直接进驻岳州。即使长沙府的清军主力发现了也无可奈何。

  回到汉阳城后,彭刚让彭毅、彭勇前往武昌城,暂住武昌城内的江夏县衙署,负责接收太平军主力交割的物资。

  旋即,彭刚召集参谋部、在汉阳城团以上的正职军官来汉阳的北王府大殿召开军事会议,着手布置接管湖北防务。

  无多时,北殿的高级军官陆陆续续来到北王府,步入正堂。

  彭刚扫了一眼到场的高级军官,见人已经来齐了,便开口说道:“太平军不日就会撤出湖北,巴陵到武汉三镇一线防务将由我们全权接管负责,当前敌我之间的态势,诸位有什么看法?”

  参谋部的报告彭刚每天都会看。

  敌我之间的总体态势,彭刚心里有底。

  之所以让这些军官们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为了给他们表现锻炼的机会。

  留守武汉三镇的决定是今天刚刚做出的,知道此事的军官还不多。

  有些驻地离汉阳城稍远的军官听到原本辅殿负责巴陵-武汉三镇防线由北殿全权接管负责,表现得十分惊讶,显然是没有什么心理准备。

  参谋部的副参谋长张泽率先举手看向彭刚,请求发言,在获得彭刚的点头许可后。张泽走到大殿的地图架悬挂的大地图前,略略打了打腹稿,组织好语言后,拿起指挥杆对着地图指点江山。

首节 上一节 227/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