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诡人修:我靠嫁接得长生 第92节

  两人一脸疑惑,但还是连忙跟上,雷虎边走边叮嘱,“到了绵城后,先去当地县衙找县令,他那里有那名秽人的详细信息,同时也会调派县衙的衙役配合你们行动。”

  郑杨和王逸连连点头,将叮嘱记在心里。

  不过他们还是好奇,不骑马怎么去?

  穿过两条长廊,三人来到了府衙中央的广场上。

  广场极为宽敞,此刻正中央站着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昨日在大殿中宣布他们入籍的双胞胎女子。

  女子两人穿着与昨日相同,长发用一根玉簪束起,脸上没什么表情,见雷虎带着两人过来,目光只是淡淡扫了过来。

  雷虎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恭敬,“武使大人,这两位便是要去绵城执行任务的镇武卒,郑杨与王逸。”

  双胞胎女子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郑杨和王逸身上,“完成任务后,激活掌心的令牌,到时我会带你们回来。”

  话音未落,两人便抬起双手相互接触到了一起。

  这手势!

  郑杨记得这是女子施展神通的手段。

  果然,在他所想当中,两女子的话音当即响了起来,“神通:咀转轮狱!”

  随后两人只觉得脚下一空,像是突然踩在了棉花上,身体不受控制地向下堕落,眼前的景象开始飞速旋转,广场的青石板,雷虎的身影,双胞胎女子的面容,都在瞬间变得模糊。

  失重感涌来,眼前的广场慢慢变成了一个小小光点。

  砰…………砰……………

  剧烈的坠落感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与坚实大地的猛烈撞击。

  三声闷响,惊起了林间几只飞鸟。

  郑杨只觉得五脏六腑都移了位,眼前金星乱冒,缓了一会随即他站起来,拍打着沾满尘土的镇武卒制服。

  “咳咳……”

  旁边传来王逸压抑的咳嗽声,他本就苍白的脸色此刻更是惨白如纸,这一下传送,显然让他本就有些亏的身体雪上加霜。

  他扶着身边一棵老树的树干,缓了好一会。

  那只大黄狗倒是皮实,在地上滚了一圈,晃了晃脑袋就站了起来。

  “没事吧?”郑杨看他那样子当即问了问。

  王逸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一丝虚弱,“没事。”

  “这是在哪里了?”

  郑杨听闻他没有事,也是打量起周围环境。

  就在这时,一阵隐约的嘈杂声顺着风传入了他们的耳中。有人声,有叫卖声,虽然模糊,却代表着人烟。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循着声音而去。

  这里的密林的植被极为茂密,枝叶交错纵横,遮得阳光只剩下零星的光斑。

  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高处走,脚下的枯枝不时发出咔嚓的断裂声,惊得林间的飞鸟扑棱着翅膀四散而逃。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的树木渐渐稀疏,一阵更清晰的喧闹声扑面而来。

  郑杨加快脚步登上一处山坡,当他拨开最后一片挡眼的藤蔓时,瞳孔微微一缩。

  下方的平地上,一座城池正静静地卧在那里,城门口人影攒动,城墙上还插着几面旗帜,上面隐约能看到绵城二字。

  “竟然直接到了城外。”

  王逸跟了上来,看着下方的城池,眼中满是惊讶。

  他之前还在担心数百里的路程要耗费半月,却没想到这对双胞胎武使的神通竟如此霸道,眨眼间便跨越了千山万水。

  郑杨望着那座与呈都繁华截然不同的城池,轻轻舒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感叹,“虽然传送时让人头晕目眩,但是不得不说,这速度还真是快啊。”

  若是骑马过来,途中不知要遇到多少变数,如今直接抵达城外,倒是省了不少麻烦。

  随后两人一狗不再耽搁,沿着下山的小径,向着绵城走去。

  踏入城内,一股与呈都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没有呈都的恢弘大气,街道狭窄一些,房屋低矮一些,行人的衣着也朴素许多,市井的喧嚣中透着一股边陲小城特有的烟火气。

  论起繁华程度,确与郑杨家长的的遂安城相差无几。

  走进城中,两人倒是没有闲逛,而是直接找到县衙。

  黑漆大门,门口守着两名面带倦色的衙役。

  郑杨和王逸亮出掌心那独特的令牌虚影,沉声道,“镇武司办事,速去通报你们县令。”

  那两名衙役一听镇武司三个字,脸上的倦怠瞬间被惊惧取代,一人更是脚下一软,差点栽倒。

  其中一人连滚带爬地冲进了衙门内,另一人则躬身哈腰,连声说着,“大人稍候,大人稍候…”

  那态度恭敬得近乎卑微。

  郑杨看着这些人的表现,不由疑惑,难道他们知晓镇武司?

  上云道人却是给他传音说道,“”他们认识个屁,就是看到你们手里的令牌而已。”

  郑杨点了点头,难怪不得。

  要知道他当捕头时,可从没听过这个镇武司。

  没过多久,甚至比郑杨预想的还要快,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就从衙门内传来。

  只见一个体态臃肿,穿着歪歪斜斜官袍的胖子,踉踉跄跄地跑了出来。

  他头上戴着的官帽都还没扶正,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也不知是跑出来的,还是吓出来的。

  此人面容与遂安城的刘万事有几分相似,都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官员模样,只是此刻显得格外惊慌。

  “下官……下官绵城县令刘春,参见两位镇武司大人!”

  胖子县令跑到近前,也顾不上官威,连忙拱手作揖,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惶恐,“不知两位大人驾临绵城,有失远迎,罪过,罪过!不知……不知二位上官到此,是有何公干啊?”

  他这话语明显是慌了神了。

  王逸眉头微皱,不喜欢这种虚与委蛇的客套,他直接切入正题,声音冷冽,“刘县令,你的管辖之地,有秽人作乱,残害了三十多条人命,你这父母官,难道不知情?”

第120章 排异反应

  刘春闻言,浑身肥肉一颤,连忙抬起袖子擦拭额头上的冷汗,连忙说道,“知……知情,下官知情!”

  “此事……此事下官早已上报州府,实在是那妖孽凶悍,非我等寻常衙役所能对付,正日夜期盼上峰派人来援啊。却不想惊动了镇武司的大人,实在是下官无能。”

  “不过,有两位大人出手,那区区秽人必定是手到擒来,绵城百姓有救矣!”

  他说着,又习惯性地拍起了马屁。

  郑杨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阿谀奉承,“闲话还是少说了。把相关卷宗,所有关于那秽人的记录,立刻拿来给我们。”

  “是是是,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刘春如蒙大赦,连连点头哈腰,“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还请两位大人先移步后堂稍作休息,喝杯粗茶,下官这就命人去取卷宗,片刻便到,片刻便到。”

  说着,他侧身弯腰,做了一个恭请的手势,亲自在前引路,将郑杨和王逸请进了县衙后堂。

  后堂布置得还算雅致,但此刻郑杨和王逸都无心欣赏。

  侍女奉上茶水,但两人谁都没有去碰。

  大黄狗安静地伏在郑杨脚边,耳朵却不时抖动一下显得惬意。

  那刘春看了一眼,还想夸赞这狗养得是真的好,却不想下一刻,那大黄狗就从嘴里伸出了只手。

  而他也只能在一旁陪着笑脸,显得有些坐立不安,想找些话题。

  但他在看着郑杨和王逸苍白脸色下,最终还是讪讪地闭上了嘴。

  不过片刻,几名衙役便抬着两个沉甸甸的木箱子,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轻轻放在后堂的青石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箱盖上已然落了一层薄灰,显是有些时日未曾开启了。

  “两位大人,这便是所有与那秽人作祟相关的卷宗。”

  刘春陪着小心,一边示意衙役打开箱锁,一边解释道,“下官不敢有丝毫遗漏,只盼能助大人早日擒获凶徒,还绵城一个安宁。”

  郑杨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对王逸使了个眼色。

  两人起身,走到箱子前。

  王逸弯腰,从其中一口箱子里取出一摞用麻线装订整齐的册子。他吹了吹封面的浮尘,与郑杨一同回到桌边,仔细翻阅起来。

  室内一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刘春不敢打扰,垂手恭立在一旁,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只有那双小眼睛时不时偷瞄一下两位镇武司大人的神色,试图从中读出些吉凶祸福来。

  卷宗记录得还算详实,一桩桩血案以冰冷的笔触呈现。

  郑杨的目光快速扫过一行行文字,眉头渐渐锁紧。

  如同来前雷虎所说,这里的受害者已达三十之数,但情况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棘手。

  “郑兄,你看这里。”

  王逸用手指点着一处汇总记录,低声道,“三十名遇害者,年龄下至垂髫稚子,上至古稀老叟,似乎……毫无任何规律可言。”

  郑杨叹息一声,这受害者的身份亦是五花八门,有城外村落老实巴交的农户,有城内街巷经营小本的商贩,甚至有深居简出的妇孺。

  其遇害地点更是分散,覆盖了绵城下辖的多个村镇以及城区本身,毫无地域集中性可言。

  那秽人行事,仿佛全凭一时兴起,杀戮随心,这给排查和追踪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更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卷宗都明确提及,每一位死者的胸膛都被残忍地剖开,体内少了一根肋骨,手法一致。

  “取人肋骨……”

  郑杨放下卷宗,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在这寂静的后堂里格外清晰。

  “看来,此獠所修行的术法,关键便在于此了。”

  就在这时,一个细微如丝,却清晰无比的声音,直接钻入了郑杨的耳中,正是上云道人的传音。

  “小子,趁此机会,索要绵城全部户籍档案,看看当中是否有命格特殊,适宜借命之人。”

  郑杨目光一闪,面上不动声色。

  他抬起头,看向惴惴不安的刘春,沉声道,“刘县令,这些卷宗我们看过了。现在,将绵城所有在册之人的修行档案调出来,我们要查一查,近些年来,绵城境内,可曾记录过有人修行需取人肋骨的术法。”

  “是是是,下官这就命人去取。”刘春连忙应声,转身对门口的衙役低声吩咐了几句。

  很快,又有一批厚厚的册子被送了进来。郑杨和王逸再次埋首其中。

  这些修行档案记录着绵城境内所有登记在册的修士信息,包括其师承,大致境界以及所修功法特性。两人翻阅得极为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线索。

  与此同时,郑杨看似随意地补充道,“还有本县的户籍总册,也一并取来。或许能从人口流动中找到些蛛丝马迹。”

  刘春不疑有他,只当是镇武司办案严谨,立刻照办。

  当厚重的户籍总册摆放在面前时,郑杨一边与王逸继续核对修行档案,一边分出一缕心神,看看是不是有那阴血之命的命格。

  时间一点点过去,修行档案的查阅并未发现明确目标。绵城记录的人修本就不多,且大多修炼的是些粗浅的术法或五行小术,与这诡异的取骨之术格格不入。

首节 上一节 92/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