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说这灵山浩大,诸般玄妙在上。
初秀童儿,只是好奇游走,时而一步踏出,便到了一片新天地。
诸方佛、菩萨自是认出来初秀,乃是初始真如的弟子,怠慢不得,自是一个个都以礼相待,认真招待。
初秀更是得了造化,且叫这‘正寿长生,脱胎换骨’之馔食、珍馐,尽着他受用。
且说这一日,初秀走到一边灵光之下,好奇的走了进去。
下一瞬,便觉得身影一闪,竟是除了灵山,来到一国中,远远望向西方,还能看见那灵山圣地。
“我这是,来到了西土的某一个小国中吗?”
初秀倒也不惊慌,曾经小小孩童,已是在盂兰盆会上闻经百载,又受用了灵山中诸多灵物、造化,如今已是玄妙法力在身,开始修一个降五心的过程。
“这西方风土人情,倒是和东边不……”
初秀四处闲逛,倏然见得一少女自窗边闪过,只说不着寸缕,晶莹浮凸之躯一闪而逝,顿觉心头火热。
“非礼勿视。”
初秀口诵常清静经,冷静了下来,开始寻找回灵山的路。
走出城池,来到一条溪流便,倏然间一女子正在沐浴,且说是浮凸白似银,肌体浑如雪。样貌更似那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
初秀顿时就移不开眼了,痴痴道:“怎有这般女子,怎有这般女子?”
“好个英俊少年人,看人家身子,需得教你好生受罚才是!”
那女子看到初秀,也不恼,笑吟吟的就拉着初秀野合。
初秀这哪忍得住,这般容貌的女子,便是前世今生都不曾得见,真教个摄人心魄。
且说是一阵颠鸾倒凤之后,那绝美女子抚过初秀下颌笑道:“好真人,且看我是谁。”
话音落下,那绝美的仙子,竟是化作白骨之相,根根白骨钩结如锁状,骇得初秀面色大变。
竟是那锁骨菩萨本相矣。
“菩萨?”
初秀认出来这位菩萨,在那盛会之上见过。
且叫下一瞬,锁骨菩萨再化仙女相,初秀心中惊惧散去,看着眼前菩萨的美女子相,心中更是一阵火热。
竟是菩萨!
“啊啊啊!痛杀我也!”
倏然,刚刚起心动念意马奔的初秀,突然捂住腹下,痛得满地打滚,欲念顿散。
“小真人,修成清净收意马,方不受此禁锢矣。”
菩萨抬手抚摸初秀身上,旋即化作一道灵光散去。
“果如师父所言,此西方教化之法,向来如此这般强势。”
初秀回想着刚刚那痛觉,一阵心有余悸。
“还得伏心猿,降金公,才能收意马,不知要过多少载才能脱此禁锢。”
“唉,终究是我起心动念,方有此过,不过……似乎也不亏。”
初秀回味着什么,忽然脸色又是大变,开始满地打滚起来。
第339章 天上弹指一轮回,地上千秋岁
这天上弹指一轮回,地上千秋岁。
灵山胜境,亦是如此。
说不尽的光阴似箭,论道不知岁,转眼半千年,如此方得异象渐歇。
“小僧大有收获,此赖尊者之大智慧也。”
世尊佛老双手合十,赞叹道。
周承笑着摇头道:“佛老自是无量,得见一角大寂灭,在下亦有涨幅,太初指日可待。”
佛老倏然道:“尊者有几分把握,寻得本源流?”
“说十成把握便是十成把握,说没有把握,便是没有把握,说不得,议不得,论不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佛老闻言深思,旋即曰妙。
旋即,周承起身告辞,佛老亲自相送。
待离开灵山之后,周承抬手一捞,便将那游走于红尘中历练的初秀摄在身旁。
“不错,半千年时间,五心降服过半,却让你得了大造化。”
周承笑呵呵的看着初秀。
初秀不好意思道:“此多谢锁骨菩萨造化,方能斩情网,破欲牢。”
锁骨菩萨大功德,看似初秀吃苦不少,但同样这般苦楚,锁骨菩萨更是承担百千万倍,此为度己度人。
“哈哈,且回山去,为师接下来便要闭关,潜灵养真,你若是斩不断自身因果,便去寻你易非师兄。”
见周承如此说,初秀愕然,道:“师父,弟子此世岂有因果缠身?”
周承摇了摇头:“你这是识欲欺心,察觉不到祸乱,那金蝉的因果,你这是忘了?”
“那金蝉,已是修了九世善功,第十世将开,且说佛老要以此布下大局,为师也需要趁着此番天时,寻超脱之妙。”
“故此,此间因果,需要你亲自走上一趟。”
周承一语点破迷障之后,那识欲二神顿时散去,初秀眼神轻鸣,骤然发觉一身因果缠身。
此番西牛贺洲游历,虽是道行大进,却有诸般因果缠身。
不过多是善因善果,只有少数因果,需要初秀偿还,其一则是金蝉身上的因果,其二则是锁骨菩萨点化之恩。
“那金蝉的因果,倒是好说,日后八十一难你且去添上一功,且说你锁骨菩萨的因果,却是麻烦,日后菩萨作佛,须得你去助力。”
一想到当初锁骨菩萨显化本相,竟是委身点化于他,初秀便点了点头:“弟子知矣,此间因果,尽加吾身便是。”
周承满意的颔首,到底是真人主也,此般气魄,颇有故人之姿。
“半千载岁月,当归家矣。”
周承哈哈一笑,一步踏出,带着初秀直接消失在原地。
……
且说此时那灵山之上,待送走周承之后,佛老敲大法鼓,转大法轮。
三界诸世,过往劫难,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尽数汇聚。
“此番论法,多有补益,众等静听,不可轻慢大法。”
佛老开口,众等闻言,尽是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且说那金蝉前车之鉴不远矣。
直到那漫天梵音回荡,无边智慧光照,正是那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古天。
一时讲法毕,佛老顾左右曰:“我观四大部洲,但见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不免发慈悲心。”
只见大势至菩萨出班,合十礼佛曰:“世尊怎说?”
佛老遂道:“且说那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多是真修。”
“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不过愚众。”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唯说那南赡部洲,人道乐土,但却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欲传那南赡部洲。”
众等闻言,尽皆合掌皈依,恭拜佛前,曰:“不知是哪三藏?”
佛老道:“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无上真经,正善之门。”
“我本教送往东土,却恐东土众生轻慢,不知法珍。故须一有法力的佛众,往东土去寻个善信。”
“教他苦历千山,行过万水,到灵山求取真经,方传东土,教化众生,此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
这三藏真经,此前自是无的。待佛老话音落下,便有了。
只见珞珈山上慈悲主出班,近前合掌道:“弟子不才,愿往东土,寻个取经善信。”
佛老顿时赞叹道:“别个无有观音尊者大智慧,合该尊者去得。”
这灵山诸佛、菩萨中,能得佛老一句尊者之称者,少之又少,菩萨中更是唯有这海上菩萨一位。
“善信虽是好寻,但却须得行遍十万八千山路,多番磨难波折,方可取此真经。”
“那人道乐土,少有上真,多是凡胎,故此西行路行不得,须得有护法神助之。”
佛老话音落下,便见观世音菩萨道:“不知何等护法神,方能担当此重任?”
闻言,佛老遂道:“当有翻天覆地之威,与天齐高。担山驾海神通,力抗五岳。气贯九霄之能,神风呼啸。”
且说这佛老话音落下,众等似是想起来一神通惊天之辈。
实则,佛老所言,乃是三人,而且早就布局好了。
翻天覆地之力,与天齐高,这不必多言,必然是猴子。
那身如泰山,神风呼啸,可就是另两位和佛家有渊源的大妖,且都是在西行路开局便能够遇到的妖魔。
当然,若说三者都是形容猴子,倒也说得通。
“如此大妖魔,伏之容易,降之却难,如何做的那取经人的护法神?”观音菩萨合掌问道。
“这般,我与你五件宝贝,助取经人一功。”
如来说罢,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以及三个箍儿,递送菩萨。
旋即,佛老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菩萨合掌道:“不知这三个箍儿作何用?”
佛老遂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有金、紧、禁不同分说。”
三个箍儿,且道这禁者最凶,可化诸般禁锢。金者最坚,无有解脱之法。紧者次之,乃教化之宝,心性无缺者不受此限。
佛老叮嘱道:“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服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此,弟子领命,必不负世尊慈悲。”观世音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径下灵山,直奔那东方而去。
……
且说观音菩萨,离了灵山地界,一路半云半雾观察地势,直至流沙河地界停下。
只说菩萨看向惠岸尊者,道:“徒弟啊,此处确实难过,那取经人肉眼凡胎,如何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