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70节

  “你们打算接收多少?”

  “三到五万!”

  罗仁双眸一亮,现在东阳府城南边的官道上差不多就汇聚了四五万的难民,若是能把这些难民迁移到重山镇去,那也算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你们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在重山镇南部的官道上设立了难民接收点,只要难民抵达接收点,我们会给他们分发口粮和水,并且会立即送他们前往北地的安置点!”

  “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下官希望平远和辽远的同僚能够护送难民前往重山镇!”

  “在抵达接收点之前,难民由两省的同僚负责,抵达接收点之后,难民由我们负责!”

  宋英简单的讲述了一下难民迁移的程序。

  罗仁点点头,对于这样的安排他自然没有意见。

  只要将难民送到重山镇的接收点,那就相当于让平远和辽远两省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本官知道了,本官会尽快安排官差护送难民前往重山镇!”

  尔后,宋英又跟罗仁身边的幕僚和官吏详谈了一些细节。

  为了尽快解决掉官道上的难民,罗仁第二天就催促布政使司的官吏开始驱赶难民往北走。

  没错,就是驱赶!

  虽然其中也有劝说的意思,但事实上就是驱赶。

  一群兵丁,一手拿着兵刃,一手发放救济粮,逼着难民往北走,前往重山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眼下这种情况,想要引导难民主动迁往重山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在大多数百姓眼中,重山镇就是一处苦寒之地。

  重山镇比辽东还要寒冷,比辽东还要穷苦,而且还经常爆发战争。

  百姓们既然迁移一次,自然是想迁移到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地方。

  显然,重山镇并不是他们眼中适宜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也只是一时之策,在东阳府这边驱赶难民前往重山镇的同时,庞棠还在重山镇巡抚衙门安排了大量的差役和文吏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宣传重山镇对难民安置的政策。

  重山镇对难民安置的政策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物资方面,难民抵达安置点后,会按照人口数量发放三个月的口粮以及食盐、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加上已经建成的房屋,可以短时间内解决难民的衣食住三方面的问题。

  之后每个月都会发放一次粮食和食盐,保障的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直发放到明年的八月份。

  简单来说,重山镇就是要养这些难民将近一年的时间。

  第二则是开荒,难民迁移到重山镇后,每户按照人口数量可以得到三十亩到一百亩的荒地,荒地开垦前两年免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只需要缴纳一般的粮税。

  开垦荒地需要时间,可能还会耽误明年的春耕,但只要有一块荒地,难民明年就不至于颗粒无收。

  同时为了开垦荒地,重山镇还会发放农具和种子,甚至给一个村庄分配几头耕牛。

  至于第三方面,则是户籍政策,即愿意成为军户的难民,可以编入重山镇已有的卫所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资,青壮可以立即入伍领取粮饷。

  重山镇各卫所的军户其实存在很大的缺额,有些千户所和百户所的军户甚至不足满编的一半。

  再加上杨正山去年还从诸多卫所中抽调了一批军户新编了黑云卫,这让重山镇的卫所缺额更加严重。

  而且未来杨正山还打算再新编几个卫所。

  单单是黑云山周围,杨正山就打算设立黑云前后左右中五个卫。

  除了黑云山外,北地靠近兀良胡族的区域,杨正山也准备布置一些卫所和屯堡,不过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短时间内,杨正山只打算设立黑云五卫。

  而对难民来说,军户肯定比不是农户,若不是经历了大灾,肯定没有人愿意成为军户。

  所以为了吸引难民主动成为军户,杨正山只能在安置政策上有所偏向。

  其实这三个方面对难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荒地开垦,分配荒地,两年免税,三年半税,这样的政策对难民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

  特别是那些没有田地的佃户,他们做梦都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田地。

  所以在重山镇的官吏和差役宣传之后,立即就有不少佃户心动了。

  本来就山穷水尽的佃户听说重山镇有这样的政策,很多人直接选择拖家带口的前往重山。

  一时间大量的难民涌入重山镇。

  而重山镇在官道上设立的难民接收点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重山镇东路张河县城外的官道两侧早已搭设起一排长长的木棚,一个个难民衣衫褴褛的沿着官道艰难的走来,官道上大量的差役和兵丁维持着秩序。

  “这边,这边,不要乱跑!”

  “说的就是你,给我老实点,再敢乱跑,别怪差爷心狠手辣!”

  “那个小孩是谁家的,怎么能扔在地上不管?”

  “我娘晕倒了,谁来救救我娘!”

  “大夫,大夫呢!快去请大夫过来看看!”

  整个难民接收点比菜市场还要嘈杂,差役们和兵丁们不停的呵斥着,大夫们忙前忙后为生病的难民医治。

  一些难民还没有走到重山镇就已经饿死在半路上,也有不少难民来到重山镇时已经油尽灯枯,只剩下一口气吊着。

  不过更多的是瘦骨嶙峋的难民,一个个有气无力,双目无神的等着官差的安排。

  场面即嘈杂又让人感到怜悯。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从北方传来,一支骑兵从张河县城内飞奔过来。

  来到接收点后,骑兵们纷纷停下。

  张承志骑在马背上,望着乱糟糟的场面,微微皱眉。

  在他旁边,张河县知县面色有些发苦。

  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麻烦,现在仅仅只是数千难民来到张河县这边,就让他有种难以招架的感觉。

  水、粮食等各种物资他们都不缺,早在半月前上面就给他们运来了大量的粮食。

  真正让他感到麻烦的地方是人手不足,哪怕他已经尽力催促官差们办事了,可接收难民的速度依然很慢。

第455章 全力施展先天真气

  “张将军,不是下官不想尽快把这些难民送去复州,实在是没办法啊!”

  “你看看,我们县衙的差役就这么多,下官已经将县衙的差役全部调过来了,就连下官家中的仆从都调来了!”

  “还有大夫,这些难民中生病的人太多了,我们不但却药材,还缺大夫!”

  “哎……”

  张河知县十分无奈的叹息一声。

  他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虽然他也不是什么好官,但这次是巡抚衙门、布政使司同时下令,且态度十分坚决,他这个县令也不敢有半点懈怠。

  特别是巡抚衙门发下了的照会,上面直接表明出了岔子主官就地免职。

  现在整个重山镇,所有官衙都在盯着难民的接收和安置工作,又有哪个官员敢阳奉阴违,胡作非为。

  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为了不受到处罚,各地主官都在拼了命的维持秩序,保证难民的接收任务。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承志拿出千里镜顺着官道望去,这长长的队伍足有四五里,按照现在的速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么多百姓安排好。

  而且现在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大量的难民正在往这边赶。

  若是不能尽快让这些难民通过接收点,那后面的难民将会越来越多,难民一多,难免会发生一些骚乱。

  张承志想了想,尔后对身边的亲随纷纷道:“你们立即去附近的卫所,让他们调集兵丁过来帮忙!”

  “另外还有大夫,把所有能调遣的大夫全部带过来!”

  “至于药材!”

  张承志皱了皱眉头,又道:“传令回去,让人把幕府储备的药材运一批过来!”

  虽然各卫所都有储备药材,但卫所储备的药材并不多,根本无力支援难民。

  参将幕府也储备了一些药材,但同样不多,分到各个难民接收点,只能应应急。

  “本将军将周围卫所的兵丁全部交给你管理,你必须要保证这些难民能够尽快穿过张河县!”张承志面色沉凝的对张河知县说道。

  张河知县闻言,顿时大喜,“将军放心,下官定当全力而为。”

  ……

  重山关,总兵府内。

  杨正山坐在书房中,面色也是有些凝重。

  情况同样超出了他的预料。

  本来他觉得重山镇接收第一批难民应该很轻松,毕竟当初腾龙卫都能轻易的接纳两万难民,而现在重山镇只是接收五六万难民而已,没道理会有困难才对。

  可事实就是这一开始,各处接收点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其实是杨正山忽略了一些问题。

  首先当初迁移到腾龙卫的那批难民是由各地官府不断护送到腾龙卫的,这一路走下了,大半难民不是逃脱了官差的看管,就是直接死在了路上,只有一小部分抵达了腾龙卫。

  其次当时腾龙卫只负责接收和安置难民,难民进入腾龙卫的地界之后,立即被各卫所领走,一个百户所安排几十户人家,军户们互相照应一下,也就完成安置了。

  可现在难民进入重山镇之后,还要跋涉数百里前往北地,这一路上的吃喝拉撒都要重山镇的负责,其中的麻烦事可想而知。

  最后则是当初杨正山几乎给所有难民都分配了一份灵泉水,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却让那些油尽灯枯的难民得到了一个修养的机会。

  而现在杨正山显然是无法照顾到所有的难民。

  “不对!”

  “我依然可以照顾到每一个难民!”

  杨正山突然想到了什么。

  现在各个接收点都在请求药材,不过总兵府储备的药材也远远不够。

  其实那些病倒的难民大多都是累的,饿的,并不是什么大病。

  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灵泉水,就能让他们缓过劲来。

  杨正山现在无法拿出足够的药材,虽然他的空间内种下了很多药材,但就算是他把那些药材全部拿出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同样他也无法给每个难民分发灵泉水,现在只是几万难民,接下来可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难民。

首节 上一节 470/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