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57节

  一开始两人都没有说话,直到远离了太极殿,汪中直突然说道:“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上奏过关于靖安侯买粮的事情吧!”

  秘武卫内部分为四个司,即东南西北四司,每司设一名提督,两名指挥使,四名副指挥使,以及诸多千户百户。

  而在四司之上,还有镇抚司,掌问理秘武卫刑名,监察四司。

  另外秘武卫还有皇卫司,即皇城暗卫,而暗卫之中又有血刃,血刃才是秘武卫中最神秘的存在,连吕华这个镇北司提督对其都知之甚少。

  汪中直作为秘武卫督主,吕华上奏的奏折,他是可以查看的。

  “没错!”吕华看向汪中直。

  汪中直眉头皱起,尔后回头看了一眼太极殿。

  “南盛想要做什么?”

  吕华心思微沉。

  秘武卫的奏折是不需要司礼监查验抄录的,甚至司礼监是不能查看的。

  而他的奏折只有三个人可以查看,一个是延平帝,一个是汪中直,最后一个就是南盛。

  南盛之所以能查看,不是因为他是司礼监掌印,而是因为他还挂着秘武卫行走的皇命。

  显然,他的奏折应该是被南盛截留了。

  “他这是蒙蔽圣上!”吕华沉声说道。

  汪中直微微摇头,“没有那么简单!”

  南盛可是延平帝最信任的太监,而杨正山又与南盛没有任何交集,南盛完全没有理由为此蒙蔽延平帝。

  “那~”吕华欲言又止。

  他其实是想说要不要盯住南盛,不过这话不该由他说。

  想要盯住南盛,只能靠皇卫司的暗卫,显然这不是他该插手的事情。

  汪中直沉吟了稍许,但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说道:“过几天把你之前上奏的奏折再上奏一次。”

  吕华点点头,也没有再多说。

  两人就这样忧心忡忡的走出了皇城。

  ……

  几天之后,杨正山收到了来自京都的问询。

  所谓问询就是朝堂给被弹劾的官员一个自辩的机会。

  朝堂官员遭到弹劾后,一般会出现三种结果。第一,皇帝二话不说把你撸了。也不管弹劾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皇帝觉得你不顺眼你就有罪。

  第二,皇帝会让人去查证弹劾内容的真实性,有可能会交给秘武卫查证,也有可能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去查证。

  第三,就是先给被弹劾的官员一个自辩的机会。

  第三种结果无意是最好的结果,这说明皇帝没有看你不顺眼,也不想搞死你,愿意给你机会。

  总兵府书房中,杨正山看着京都送来的抄送后的奏折。

  延平帝既然愿意给机会,杨正山自然要为自己辩护一番。

  只是他有些犹豫要不要讲明辽东旱灾的事情。

  现在讲明应该不算是诅咒新皇无德吧!

  辽东的旱情已经显现,这是事实,不是诅咒。

  杨正山想了想,觉得还是讲明比较好,也好让延平帝提前做准备,不至于当辽东旱情彻底爆发之后手忙脚乱。

  随即他洋洋洒洒将这些年做过的事情说了一遍,大体内容就是这都是承平帝允许的,臣做这些都是为了大荣,为了陛下,没有半点私心。

  自辩嘛,自然要给自己吹嘘一波。

  最后,他才讲明预测辽东旱情的事情,并且还将他打算迁移难民去北地的计划详细的讲述了一遍。

  事到如今,也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而且杨正山觉得自己做这些都是为了辽东的百姓,都是为了大荣,那是真的一点私心都没有。

  如果延平帝因此降罪与他,那他可是会寒心的!

  将自辩折子送去京都之后,杨正山就将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现在重山镇还有很多事情瞪着他来做,他可没有精力浪费在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上。

第444章 我们只是想让靖安侯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绝

  时间来到六月二十二。

  黑云山下,建造一年多的黑云城终于完成了。

  杨正山和庞棠亲自来到黑云城,查验黑云城的建造。

  黑云城同重山关一样,分为南城和北城,北城比较小,大概止战全城的三分之一,将作为黑云卫的驻地,南城则作为商户和百姓的住所。

  而其中南城有四座城门,东西、南北两条主街贯穿全城,城内又细分为居住区,商业区,集市区等不同的区域。

  黑云城城周八里三百一十二步,城内可居住人口三万,不包含北城的卫所。

  城外,西方三十余里为黑云卫的屯田,分布着诸多千户所、百户所和屯堡。

  东方则会围绕着黑云山和即将修建的官道开建大量的村镇。

  而南方也将建立一些村镇,不过其中会建造不少农庄或马场,作为大地主和商户置办田地。

  巡抚衙门已经将南方的农庄和马场卖出去不少了,现在那边已有很多大地主和商户在开垦荒地。

  杨正山和庞棠骑马围着黑云城转了一圈,望着一座还在建造的村庄。

  “入冬前我们能建造多少村落?”杨正山问道。

  庞棠朝着身后的书吏招招手,书吏立即上前说道:“回侯爷的话,按照之前的规划,我们大概会在黑云城周围建造七座镇子,一百二十座村庄!”

  现在北地就是一片大工地,巡抚衙门负责黑云山周围的建造,刚刚建立的黑云卫则负责城外千户所、百户所和屯堡的建造。

  北路复州城负责修建通往黑云城的官道以及沿途的村镇。

  中路建宁卫负责修建重山关通往黑云城的官道以及沿途的村镇。

  东路松州卫负责修建松州城通往复州城的官道和沿途的村镇。

  杨正山心里默默算了一下。

  一个镇子可以安置三百户百姓,一座村庄可以安置五十户百姓,那总计就是八千一百户,如果算上城内,那黑云卫周围大概可以安置六到八万人左右。

  与百万难民相比,这个数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不过这是合理的规划。

  一座村庄能住下多少人,不在于村庄内有多少房屋,而在于村庄周围有多少可以开垦的田地。

  村庄中农户的田地不能距离村庄太远,你不能让农户走上十几里的路去下地干活。

  黑云城安置的百姓少点无所谓,因为三条官道上可以安置大量的难民。

  除此之外,复州城周围也能安置大量的难民,甚至复州城能安置的难民比黑云城这边还多。

  只要能按照杨正山的计划完成,那北地安置百万难民还是没有问题的。

  “庞大人,接下来可能还需你们巡抚衙门帮忙修盖村镇才行!”杨正山向庞棠说道。

  黑云城建造完成了,而巡抚衙门手底下还有很多民夫和擅长盖房屋的工匠,人尽其用,正好可以让他们沿着官道建造村镇。

  “放心吧,本官已经安排好了,等他们盖完黑云城周围的村镇之后,就会沿着官道修建村镇。”庞棠笑道。

  杨正山点点头,随后便与庞棠一起回了重山关。

  重山关距离黑云城足足由四百多里,而且两城之间的官道还没有修建完成,只有一条踩出来的道路,道路颠簸,来回一趟最少也要三四天的时间。

  杨正山难得抽出这么多时间跑一趟黑云城,沿路上他顺便也巡视了一下官道的修建,等他回到重山关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底了。

  他刚回到家中,丁秋就找了上了。

  “侯爷,宁东升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丁秋说道。

  杨正山走进前院的书房,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有,我们发现宁东升与平远的很多盐商和粮商走的很近,这些盐商和粮商大多都是侯爷心怀不满。”丁秋说道。

  杨正山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不满?

  果然跟他猜测的差不多。

  宁东升不是傻子,虽然当初在腾龙卫杨正山折了他的面子,但那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宁东升不可能现在才想着报复杨正山。

  而能让宁东升如此的冒险的弹劾杨正山,那背后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利益纠缠。

  盐商不满杨正山,这很正常。

  因为如今辽远省的盐价已经降到十二文一斤,当初为了将盐价压下了,杨正山可是费了不少劲。

  一边给盐运使司衙门施压,一边打压辽远的盐商,再加上罗家以及诸多与腾龙卫有生意往来的商户的配合,最终才将盐价从三十文一斤压到十二文一斤。

  他不止降低了盐的销售价,还提高了灶户卖盐的价格,致使盐商的利润大减。

  以前盐业无疑是辽东最赚钱的买卖,而如今盐业在辽远几乎跟寻常买卖一样,主要讲究一个薄利多销。

  虽然杨正山对盐业买卖的定价只针对辽远省,但实际上平远省的盐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平远北部地区,大部分食盐都来自辽远省,致使平远的盐商也不得不降价,不得不食盐的利润。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杨正山没有断了他们的财路,但却把他们的财路打了个骨折。

  原本一年能赚数十万,上百万两银子,而现在一年只能赚几万两或十几万两的辛苦钱。

  那些盐商不怨恨杨正山才是怪事。

  至于粮商会对杨正山不满也很正常,总兵府虽然没有在平远收购粮食,但是却在江南大肆收购粮食,这相当于抢了他们的货源。

  若是放在往年,平远的粮商或许不会在意,可现在平远的旱情已经显现,明眼人都知道,未来一年辽东的粮价将会飞涨。

  按照杨正山的估计,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将会是辽东粮价最高的时期。

  粮价涨个六七倍都不是问题。

  而且这段时间,平远粮商手中的粮食也不会有太多,毕竟平远大部分地区的粮食都会因为旱灾减产或绝产,粮商根本不可能在平远收到足够的粮食。

  他们想要收购粮食,只能去江南或东南购买。

  可现在腾龙卫霸占了辽东大部分海商,重山镇大肆从江南收购粮食,这几乎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货源和运输渠道。

  没有货源和运输渠道,他们面对粮食价格飞涨就如同眼看着一块大肥肉摆在眼前,他们却只能闻闻味。

  为了能够从江南等地收到粮食,也为了接下来他们的发财大计,他们必须要阻止重山镇继续收粮。

  所以给杨正山添点麻烦,就成了他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了。

  一群粮商和盐商联合起来,以庞大的财富敲动官场,这在大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457/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