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353节

  第一批单筒千里镜交给了水师,大福船上,余通海和薛平拿着单筒望远镜望着周围的战船和商船。

  “居然能看这么远?”

  “千丈之外,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薛平惊奇的说道。

  余通海也是满脸的震惊,“有此千里镜,我等不但能料敌于先机,还能让后方的战船紧跟旗舰的命令!”

  “这绝对是海战的利器!”

  他想的要比薛平深远的多,薛平只是惊奇于千里镜的功能,而他想到了千里镜在海战中的用处。

  三年多来,腾龙卫水师越发的精锐,到如今腾龙卫水师已经满编,五千六百将士皆是敢于拼命搏杀的精锐。

  事实上,他们这三年经历了不少战斗,腾龙卫如今有这么多商船出海,水师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保证每一艘商船都不遇到海盗。

  差不多两年前,从腾龙卫出海的商船就时不时被海盗劫船,为此腾龙卫水师接连出击,接连剿灭了十几支海盗。

  到现在,腾龙卫水师已经在大荣辽海海域和东海海域闯下了不小的名气,很少有海盗敢主动招惹腾龙卫水师。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荣辽海海域和东海海域海盗较少的原因,若是放在东南海域,腾龙卫还不一定能挡住那些海盗的袭击。

  毕竟东南海域的海盗实在太多了,而且其中还有很多实力强大的海盗。

  不过不管如何,如今的腾龙卫水师已经算是精锐水师了。

  “大人送来多少支?”余通海向身后的随从问道。

  “一共二十八支!”随从说道。

  余通海皱了皱眉头,“不够,太少了,这样的好东西必须多配备才行,鹰船和子母船可以不配置,但其他战船必须配备,而且每艘船最少要配备四支才行!”

  按照他的想法,腾龙卫最少要配置百支千里镜,这样才能将千里镜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呃,刚才听制器坊同僚说,这一支要三十两银子!而且每天最多只能制作三支!”随从有些为难的说道。

  余通海不满的神色一僵,“一支要三十两银子?”

  “嗯!制器坊的人是这么说的!”随从肯定的说道。

  余通海沉默了下来。

  如今的腾龙卫水师装备十分的精良,该配备的武器装备一样不缺,战船更是年年维护,甚至为了保证战船的战斗力,杨正山还特意给水师修建了一座造船厂,专门用来维护战船。

  目前腾龙卫的造船厂能制造一些小型战船,如鹰船、子母船都是可以制造的,不过只能维修中型和大型战船,却不能制造中型和大型战船。

  可就算是如此,杨正山也投入了不少银子。

  现在的腾龙卫可谓是财大气粗,但是面对水师和五军营这两头吞金巨兽,杨正山也不得不省着点花。

  三十两银子一支,一百支就是三千两银子。

  三千两看起来似乎不多,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余通海沉默了稍许,才开口说道:“我们今年的预算还有不少,先定一百支再说!”

  他还是觉得这笔银子必须要花,因为千里镜对水师来说太重要了。

  “喏!”

  随从应了一声,便离开了大福船,准备去卫司衙门。

第345章 局势诡秘

  而此时卫司衙门内,杨正山与谢渊商量着卫城扩建的事宜。

  卫城扩建已经迫在眉睫了,再不扩建,城内怕是要被人给挤爆了。

  工程科已经将规划图做出来了,杨正山看了一遍,并没有提出异议。

  如今卫司衙门的工程科也十分专业了,科内的文吏对修路、造桥、城建都有着不错的造诣。

  术业有专攻,虽然之前这些文吏都只是一些读书人,但几年下来他们学会了不少关于工程的专业知识。

  特别是规划图和建筑图,画的像模像样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杨正山的功劳,杨正山前世的专业可是工程造价,对于规划和建筑都有所涉猎。

  “就按这份规划图建吧,预算是多少?”杨正山问道。

  “大概需要五万两银子!主要是石料的成本有些高!”谢渊说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腾龙卫内山林较少,想要开采石料,只能从南边的几座小山头上开采。

  那几座小山头位于腾龙卫的最南端,处于与辽安府接壤的边界上,距离卫城大概有三十多里的距离。

  石料开采运输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所以成本会很高。

  “那工期呢?”

  “只是城墙的话,大概需要六个月,年前应该能完成,如果包含城内的建设,明年应该能完成!”谢渊说道。

  杨正山沉思了片刻,“再招募一批工人吧,嗯,临时工,不入编,但月钱跟正式工相同!”

  现在的工程队已经有两千人,这两千人并不是单纯的建筑工人,杨正山是将他们当成工程兵培养的。

  两千工程兵不但能够修路搭桥,还能制作大型战争器械,如座弩、云梯、临冲等等。

  两千工程兵已经不少了,而以后腾龙卫的修建工程也不会有那么多,所以没有必要继续扩编。

  “好!”谢渊应道。

  就在这时,吴展急匆匆的来到了书房。

  “老爷!”

  杨正山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了?”

  吴展看了谢渊一眼,杨正山微微摇头,“谢大人不是外人,有话直说就行。”

  吴展是杨家的护卫,自从丁秋去了庆华府,武铮一直待在京都,吴展就是杨家的护卫首领。

  杨家的人是很少来衙门的,杨正山身边有亲随,也不需要杨家护卫随时跟着。

  现在吴展既然来了,那肯定是出事了。

  不过杨正山不觉得杨家有什么事要瞒着外人,再说谢渊也不算是外人,谢渊、乌重辙、周仁等人都是他最忠诚的属下,杨正山对他们还是十分信任的。

  吴展沉声说道:“老爷,京都传信,陛下病重,已陷入昏睡之中,朝堂目前由太子监国,诚王和恭王临朝观政。”

  杨正山闻言,双眸微眯,神色骤然变得凝重起来。

  谢渊也是一脸凝重。

  “送信的人呢?”杨正山问道。

  “我已经让他们去休息了,他们目前只知道这些,并没有更多的消息!”吴展说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然后就陷入了沉思。

  如果皇帝老儿驾崩对他有没有影响?

  这个问题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有。

  如今他在腾龙卫的一切都是来自皇帝老儿的支持。

  若是皇帝老儿驾崩了,他还能安心的呆在腾龙卫吗?

  他与太子可没有任何的瓜葛,反而有一点小小的恩怨。

  当初太子有意让清安伯府与常平侯府联姻,结果杨正山却与常平侯府达成了联姻。

  还有靖远侯,靖远侯一直都是太子的人,虽然靖远侯失去了奋武营都督的官职,但这些年靖远侯一直都在给太子办事。

  杨家和靖远侯府的恩怨可就深了,杨正山杀了靖远侯苏乾的二子苏善宇,而四年前苏乾也曾派人在新平镇截杀过杨明诚。

  一代天子一代臣。

  如果太子登基,靖远侯必然水涨船高,到时候免不了会找杨家的麻烦。

  还有太子登基后,还会像皇帝老儿那般支持杨正山吗?

  想到这里,杨正山感觉有些头疼。

  他好像有些不希望太子登基,可是太子是储君,早晚都会登基的,他根本就无法阻挡太子。

  至于能不能得到太子的好感,获得太子的支持?

  杨正山心里没底。

  他对太子有些了解,太子的性情与皇帝老儿差别很大,或许是因为在东宫坐的太久了,太子的性情有些急躁和暴戾。

  这几年朝堂可不是风平浪静,太子、诚王和恭王的争斗从未停止,甚至因为皇帝老儿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们的争斗愈发的激烈。

  朝堂上都出现了太子党、诚王党和恭王党,争斗几乎是摆在了明面。

  想到皇帝老儿驾崩后,朝堂会是一个什么局面,杨正山就感觉脑袋有些大。

  不过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来看向吴展,“你刚才说诚王和恭王临朝观政?”

  “是的!陛下下旨让太子监国,两位王爷临朝观政。”吴展道。

  杨正山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刚才他只顾着皇帝老儿病重,随时可能会驾崩,都忽略了这个信息。

  为什么要让诚王和恭王临朝观政?

  如果只是太子监国,这没有任何问题,皇帝病重,自然是太子主理朝政,可是让诚王和恭王临朝观政这不是相当于给诚王和恭王机会吗?

  皇帝老儿可不是一个昏庸之人,他一直都在为皇位更替做准备,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应该坚定的扶持太子,以保证自己驾崩后,皇权能够平稳的过度到新皇手中。

  让诚王和恭王就藩才是正途,为何却让他们临朝观政?

  这不是逼着太子对他们下杀手吗?逼着他们与太子争权吗?

  杨正山感觉有些不对劲,难道是皇帝老儿老糊涂了?

  也有这种可能。

  “你有什么看法?”杨正山看向谢渊。

  谢渊摇摇头,“下官没有任何看法!”

  他是真的没有看法,虽然他也觉得皇帝老儿驾崩可能会对腾龙卫不利,但是在他心里感觉朝堂上的事情距离他很遥远。

  他几乎很少关注朝堂上的事情,更不杨正山那般安排人待在京都收集朝堂上的消息。

  杨正山也知道谢渊对朝堂上的事情不了解,便没有再多问,只是对吴展吩咐道:“你再安排一批人去京都,让武铮多收集一些朝堂上的消息,如果有其他变故,尽快将消息送回来!”

  “对了,等下你带人去找薛平,让他安排船将人送去津海镇,以后若是再送信,可以通过津海镇坐船回来!”

  薛平是海昌伯之子,而海昌伯又是津海卫指挥使,这几年海昌伯府也利用薛平的关系加入了腾龙卫的海贸。

  不过海昌伯府并不是组建船队与李盛王朝和德盛王朝进行贸易,而是从腾龙卫这么采购货物运到京都去售卖。

  虽然这样做的利润很单薄,但胜在稳定。

  ……

首节 上一节 353/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