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295节

  杨正山站在海岸上,望着广阔无比的大海,感受着来自大海的气息,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气,想要赋诗一首。

  不过他挖空脑袋也没有想出什么好词来,脑海中只有一句,“大海啊,伱都是水啊!”

  咳咳~~

  杨正山轻咳一声,觉得作诗这种事还是算了吧,不适合他。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从未研究过这个世界的诗词歌赋,至于前世的,该还的都还的,该忘的也都忘了,虽然还能记起一两句,但没头没尾的,他也不好意思念出来。

  感受一下大海的气息就够了,杨正山可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

  他朝着南北两方望了望,腾龙卫的地形比较平坦,除了南边有几座小山丘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马平川。

  “这里有没有合适建码头的地方?”杨正山向身边的姜贺问道。

  姜贺指了指南方,说道:“往南十里,那边的海岸比较适合建造码头。”

  “走过去看看!”杨正山翻身上马,又朝着南方奔去。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姜贺所说的位置,这里有一块陆地延伸至海中,不算大,大概也就三百丈左右,应该算是一座山,只是这座山并不高,只比其他位置的海岸高出两丈多。

  杨正山看了看,又试了试岸边的水深,发现这里根本不需要建造就可以当成码头使用。

  “不错!”

  “大人,其实这里以前就是一个码头,前朝的时候,这里还有一个小渔村,只是后来因为战乱消失了!”姜贺说道。

  他口中的前朝是指大荣之前的大盛皇朝,大盛皇朝最强盛的时期远超现在的大荣,这一点从海外的几个海岛王朝上就能看出来。

  李盛王朝,德盛王朝,吕盛王朝都曾是大盛皇朝的附属王朝,他们的国号还是大盛皇朝赐予的。

  只是再强盛的皇朝也有衰败的一天,如今大荣皇朝已经建朝三百多年,而曾经强盛无比的大盛皇朝已经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杨正山自然不会关心什么大盛皇城,他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合适建码头的地方。

  而他此次来海边的目的除了寻找建造码头的地方外,还想要找一处适合建造盐场的地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腾龙卫靠海自然要吃海。

  那如何吃海呢?

  打渔?

  不,打渔能赚几个钱啊!

  比起打渔来,晒盐才是真正的大金矿。

  建盐场,做盐商,自产自销,这才是真正的财路。

  只要能把这条财路打通,不管是腾龙卫还是杨家,未来都将不会缺银子。

  不过想要打通这条财路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杨正山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从海边回到卫城之后,杨正山便在书房中琢磨起来。

  琢磨了好久,杨正山心里还是没底,就将刘哲请了过来。

  别看刘哲既无官身,也无功名,但在很多事上,他看的比杨正山还要透彻,特别是关于朝政,刘哲整日受刘元府熏陶,自然也有几分见底。

  书房中,杨正山与刘哲相对而坐。

  茶几上摆着一套青白釉花型茶具,杨正山亲自为刘哲斟上一杯茶,笑道:“尝尝这茶水如何?”

  刘哲端起茶水轻抿一口,尔后细细品味了一番,双眸猛地亮了起来。

  “这是什么茶?”

  “茶香浓郁,回甘悠长,清爽之气缠绵不绝,有点像吴中的碧螺春,不过回甘比碧螺春更加悠长,清爽之气也更加细腻!”

  刘哲很喜欢喝茶,他熟知大荣的每一种茶叶,可是眼前这壶茶却是他从未喝过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杨正山笑了笑,说道:“此茶名为洞灵春!”

  “洞灵春!”刘哲露出了迷茫的神色。

  杨正山却是偷笑不已。

  所谓的洞灵春就是出自灵泉空间的茶叶,取自‘洞虚内观,内有灵府’之意。

  说灵泉空间是灵府一点也没错,而出自灵府的茶叶,叫洞灵春也很贴切。

  “哈哈哈~~”杨正山突然大笑起来,“刘兄就别费脑筋了,这只是长青山上的野山茶而已!”

  “野山茶!”

  刘哲有些不相信。

  杨正山自然不能跟他说这是灵泉空间内的茶叶,只能用野山茶来糊弄他。

  其实长青山上是真的有野山茶的,只不过辽东的冬季严寒且漫长,并不适合茶树生长,所以长青山上的野山茶并不多。

  不过长青山野山茶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因为春夏短暂的原因,长青山野山茶的茶叶嫩小叶厚,生长周期长,吸收的营养物质更多,冲泡出来香气高、滋味浓。

  虽然没有南方茶叶的清冽,但偶尔尝尝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与灵泉空间的茶叶相比,那野山茶就该扔掉。

  “没想到长青山上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刘哲心里虽然有些不相信,但并没有怀疑杨正山在骗他。

  他只是觉得这样的茶叶不应该寂寂无闻。

  “刘兄若是喜欢,过段时间我送刘兄一些!”杨正山笑道。

  灵泉空间的茶树今年是第一次产茶,虽然产量不高,但拿出个几十斤送人还是没问题的。

  “会不会太麻烦了?”

  “不麻烦,一点点家乡特产而已。”杨正山随意的说道。

第288章 春闱

  闲话说完,杨正山也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对了,我有一事想请教刘兄!”

  “杨兄请说!”

  “如果我想在腾龙卫建一座盐场,不知道朝堂能不能允许?”

  “建盐场!”刘哲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朝廷的盐场数量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变动了!”

  “嗯!”杨正山面色平静的端起茶水。

  刘哲稍微沉思后,又说道:“也不是不行,不过需要中军都督府同意才行!而如果杨兄想靠盐场赚钱,那最好去辽东盐运司走走关系。”

  大荣的盐场都在地方上,但并不是由地方官府管辖,而是由户部都转运盐使司管辖,每个盐场设司令,司丞负责管理。

  但是盐场也有特例,那就是军管盐场,亦或者说是属于五军都督府的盐场。

  五军都督府的盐场主要是为禁军和部分营兵建立的,军队的将士众多,且比较聚集,日常所需的盐很多,如果有条件的话,自然是建个盐场更加方便。

  就比如京都的禁军,其在京都东边的海津镇就有盐场。

  另外一些靠海的卫所和水师也是有盐场的。

  只不过五军都督府的盐场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盐场的产出是不能卖给盐商。

  当然,朝廷有朝廷的规定,卫所有卫所的办法,他们不能把盐场生产的盐卖给盐商,但是可以卖给其他盐场。

  而且此事已经成了默许的事情,无论是五军都督府还是盐运司都默许了此事。

  原因很简单,五军都督府肯定不介意下面的卫所多赚点钱,而盐运司重视的也不是谁晒盐煮盐,而是谁运盐销盐,也就是盐引。

  盐引代表着巨大的利益,盐运司的大老爷们可以借着盐引大捞特捞,他们可不会去从那些苦哈哈的灶户手中抢食吃。

  但如果杨正山想要将盐卖给其他的盐场,那自然需要走通辽东盐运司的关系。

  中军都督府这边问题不大,但盐运司那边,杨正山可没有门路。

  “刘兄可认识辽东盐运司的人?”杨正山请教刘哲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刘哲有没有盐运司的关系。

  刘哲闻言笑了笑,低头抿了抿茶水。

  杨正山有些无奈的看着他,“刘兄,有话直说即可!”

  刘哲又不是傻子,岂能看不出杨正山的目的。

  “可惜我不并不认识盐运司的官员!”刘哲笑呵呵的说道。

  “真不认识?”杨正山望着他。

  “真不认识!”刘哲肯定的说道。

  杨正山皱起眉头,“那就要想别的办法了!”

  刘哲大笑起来,“杨兄,我不认识盐运司的官员,但我认识辽东的巡盐御史!”

  杨正山一愣,随即猛地一拍额头,他光想着盐运司了,却忘了盐运司头顶上还有个巡盐御史。

  别看巡盐御史的品级不高,但其实际地位、职权要凌驾于都盐运司之上。

  “刘兄,我在跟你谈正事,你就不要跟我开玩笑了!”杨正山有些怨念的看着刘哲,这家伙刚才显然是在逗他。

  “这可怪不得我,只能怪杨兄对官场上的事情关注太少了,难道杨兄不知道新任辽东巡盐御史是郑晓吗?”刘哲笑道。

  “郑晓!这个名字似乎有点耳熟!”杨正山捋着胡须陷入了沉思,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是刘老爷子的学生!”

  当初刘元府进京的时候,郑晓正好去重山镇负责监督通敌案的抄家事宜,当时郑晓还代表刘元府登门看望过他。

  他对郑晓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只是两人只见过一次,且时间有点长了,一时间没有想起来。

  “那我是不是应该派人去祝贺一下!”杨正山脸上再次绽开笑容。

  刘哲没有说话,只是随意的品着茶水。

  他只是一介书生,提点一下杨正山就行了,至于其他,他不适合出面。

  杨正山也不强求,他了解刘哲的性子,也了解刘元府的性格。

  刘元府是個倔强的老头,但并非本不同人情世故,他的倔强主要体现在原则性比较强上,而对于亲朋好友,他还是很热诚的。

  这些年刘元府对杨家多有照顾,一是因为在迎河堡时两家结下了不浅的情谊,二是因为刘元府对杨正山的认同。在刘元府眼中,杨正山无疑是一个好官,能帮军户们过上好日子的好官。

  ……

  大荣东北有两个布政使司,分别是辽远布政使司和平远布政使司,而辽远布政使司也就是常说的辽东地区。

  不过辽东盐运司管辖的范围不仅限于辽远布政使司的盐业,包含平远布政使司以及南边的山河布政使司,只不过这三个布政使司的盐业大多都集中在辽东地区,所以盐运司才以辽东命名。

  而盐运司的衙门驻于辽安府,即辽远布政使司的驻地。

  辽安府距离腾龙卫并不远,庆华府南边就是辽安府,腾龙卫距离辽安府城大概也有三百里的距离,不过这条道路不是很好走,因为腾龙卫与辽安府城之间并没有官道可走。

  与刘哲谈完之后,杨正山又琢磨了一番,便先写了一封公文让人送去了中军都督府。

  想要建造盐场,首先要获得中军都督府的同意,然后才能去走盐运司的门路,这是流程,若是先跑去走盐运司的同意,那就有点不把中军都督府放在眼里的意思了。

  至于中军都督府会不会同意,杨正山心里也有些捉摸不透。

  虽然他在中军都督府有宁国公做靠山,但他实际上根本没有跟这位老国公见过面,之前他办得那些事情都算是合情合理,不算出格,可这次建造盐场就多少有些出格了,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295/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