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封神,千古一帝有什么用 第102节

  帝辛的神色微微有一丝变化。

  他的脑海中,再一次响起沉重而玄奥的石门开启声。

  图书馆再一次主动打开了。

  帝辛意识瞬间进入图书馆中,有些惊讶地看向那放着功法的巨大书架。

  第八本功法,居然开启了。

  “这么快?第七本功法刚刚开启,第八本功法就开启了?”

  图书馆中的功法,是以国运增长而出现,虽然现在成汤国运成长迅速。

  但短短几日,怎么第八本功法又开启了?

  帝辛上前来到书架前,看着第八本功法,突然心念一劫,

  目光转向另个架子上的祖龙珠。

  原来如此!

  帝辛略一思索,微微一笑明白过来。

  “第七本功法,是因为祖龙珠而额外新增,而第八本功法,才是本应该开启的功法。”

  图书馆对祖龙珠的标记,是“增加功法”,这个增加本身就是“额外增加”的意思。

  他满意了笑了笑。

  收服东海龙族的收获,比他一开始的预计还要巨大。

  这收获,他相当满意。

  第八本功法在帝辛手中翻开。

  上书一行大字。

  《群英苍穹录》!

第107章 凡日月所照,皆为王土

  成汤国运又一次震荡,让诸天仙神再一次侧目。

  然而,此时量劫正式开启,劫气降下,天数更加模糊难测。

  就算是几位圣人,也没能推演出任何变化来。

  玉虚宫中。

  元始天尊在静静看朝歌,推演片刻后,才喃喃开口道:

  “量劫已启,成汤的任何变化,都没有意义了。”

  “真正掌握量劫命运的是天道,是道祖。”

  他的目光转向紫霄宫的方向。

  那里,什么也没有发生。

  “洪荒的命运,终归是掌握在那一位手中,紫霄宫没有动静,那么一切都还没变。”

  ……

  三十三天外天之外。

  紫霄宫中。

  高卧云床的鸿钧又睁开了双眼,淡漠的双眼中,再一次出现一丝疑惑。

  “封神量劫的天数大势,又偏了一分?”

  新持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改变量劫天数大势?贫道居然完全无法推演。”

  鸿钧以审视的目光看着洪荒,以天道之力展开推演。

  然而,什么也没发现。

  那股改变正在缓缓改变封神量劫天数大势的力量,一如既往的完美隐藏了起来。

  “是混沌中的力量主动进入了洪荒,还是洪荒中有谁引入了混沌中的这股力量?”

  洪荒中,唯一能引导混沌中的力量进入洪荒的存在,只有那几位圣人。

  鸿钧收回了审视人间的目光,扫过几位圣人。

  但最终,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地闭上双眼。

  身为道祖,他以身合道,那么在天道有所反应之前,他什么也不会做。

  现在仅仅是天命大数在慢慢改变,根本引不起天道真正的警惕。

  “天数难测,天命难改。若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贫道何须以身合道?”

  ……

  鸿运图书馆中。

  帝辛手中第八本功法展开,无数符篆飞入他的脑海之中。

  眨眼间,他已经将这第八本功法给完全掌握。

  他神色微动,若有所思。

  群英苍穹录:国运庇护,英灵不灭。

  可将拥有大气运的人族死后之魂魄,收入苍穹录中,化为一名完全听命于执掌者的神将。

  英灵神将可以修行,初始能力与其的气运大小相关。

  神将不死,死后会在苍穹录中缓慢重生。

  “这群英苍穹录,似乎与穿越者记忆里的封神榜有近似的能力。”

  帝辛记得在穿越者的记忆里,封神榜镇压封锁所有入榜者的真灵魂魄。

  在拥有绝对控制力的同时,也变相的榜中之人不死不灭。

  不管在外战死多少次,都可以在封神榜中复活。

  帝辛双手展开,一册虚幻的苍穹录出现在他的手中。

  此时名录之中,尚无人名。

  只有一个个玄奥无比,充满道韵的文字在其上闪烁。

  帝辛微微一笑。

  “气运封神术,可以敕封人间神灵。”

  “群英苍穹录,可以敕封人族英灵。”

  “两者相辅相成,正好契合。”

  他双手一合,那虚幻的苍穹录随之化为点点金色光粒消散,融入他的体内。

  他再看了一眼祖龙珠,这件承载气运的宝物,真真切切地给图书馆中增加了一本功法。

  “图书馆为祖龙珠准备的架子上,明显可以摆上其他宝物。”

  “也就是说,如果孤找到其他承载气运的宝物,那么就可以继续增加图书馆中的功法了?”

  帝辛回忆了一下穿越者的记忆,发现能承载气运的宝物极少。

  龙族的祖龙珠,凤凰的凤凰杖,麒麟的麒麟印,妖族的上古妖庭,巫族的盘古遗物,以及人族的气运九鼎。

  可以说,自洪荒开天辟地,诞生众生以来,只有曾经成为天地主角的种族,才拥有承载气运的宝物。

  就连现在圣人大教用来镇压气运的至宝,也并非承载气运的宝物。

  可见这种宝物之稀少。

  帝辛看着那巨大架子上的空格,喃喃道:“几件宝物中,只有九鼎在孤手中。”

  “可惜,已经没有承载镇压气运的能力了。”

  人族的气运九鼎,又名为禹王九鼎。

  乃是三皇五帝中最后一位,帝禹平息人间水患,手持人族数件至宝。

  最后在涂山会盟之后,号令万国,集天下之铜,打造出承载人族气运的社稷至宝:禹王九鼎。

  然而,这九鼎至宝,却在禹帝仙去之后,就失去承载镇压气运的效果。

  他心念一动,回到九间殿中。

  “老太师。”

  大王一开口。

  整个九间殿立刻安静下来。

  闻仲执礼出列,道:“请大王吩咐。”

  帝辛淡然道:“孤号令四境八百诸侯废分封已有不知时间,如今只有北境已归服。”

  “东南西三境,却不曾有回应。”

  “西境如今有西方仙人介入,孤可以先放一放,东境和南境,孤已经给他们足够时间了。”

  满朝文武神色顿时严肃起来。

  废分封,立郡县,是大王国策中的重中之重。

  北伯侯崇侯虎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响应。

  如今北境已经成立崇州郡,下辖一百余县。

  因为北海七十二方国叛乱一日平定,北海七十二方国所有国民被打成罪民一事。

  北境废分封,立郡县的阻止最小。

  但其他三境却不一样。

  西境不提,满朝文武都知道西伯侯之野心。

  大王当朝,却自称西方圣贤,真当满朝文武都是傻子吗?

  但东境和南境的态度,就有些不明了。

  尤其是东境。

  东伯侯姜恒楚,是姜王后之父,大王的国丈。

  这层关系,让群臣都不太好提及东境。

  帝辛很清楚群臣在想什么,他淡然道:“既然东海已归,海陆一统。”

  “那么就从东境开始吧。”

  “老太师,把孤的这句话,一字不落告诉东伯侯。”

首节 上一节 102/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