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正拿着电话,在联系边防哨所,准备给边防哨所送补给。
看到邵晓峰走进门,左正轩连忙挂掉电话,笑呵呵的就迎了上来:
“邵组长,你来得正好,刚刚又和上面的领导聊了一下,他让我带着你们出去,先溜达一圈,然后再开始测试。”
“我这里正好要去送物资,你要不要带上你们的人一起?”
听到这话,邵晓峰拿着测试计划的手一拍大腿,同样尖叫道:“那就巧了!”
“我刚刚才把测试计划拟定好,里面正好有一条就是从日常部署的区域,通过尚未完成的道路,快速前往边境。”
“左站长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们正好可以一起测试。”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对于邵晓峰的话,左正轩下意识瞥向邵晓峰手中的那张纸,有这么巧吗?
在疑惑之中,他扭头瞥一眼墙上的时间,早上10点。
“一个小时后吧,我让人把物资装好,然后您看一下您的那些车,需要带哪些维修工具,能不能扛住这高原的气候。”
“好,我现在就去做准备。”回了一句话,邵晓峰果断转身离开,去让测试组的人员做准备。
一个小时后,兵站运输物资的车,还有来自莱茵钢铁的测试团队,浩浩荡荡的20多辆车,开出大路,沿着小路一路朝着边境线前进。
沿途全是爬坡。
道路在巍峨的群山上蜿蜒起伏,一边是高大的群山,让人生不出翻越的想法。
而另一边,都是悬崖峭壁,一眼望不到底,让邵晓峰很是怀疑,如果一个人从这悬崖上滚落,那滚到悬崖底部的时候,还有没有好。
在脑海中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又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抓住方向盘的手,在不经意间用上了力道。
踩油门的脚,也在这一刻稍稍收回。
很快,前方带队的车突然停下,正当邵晓峰以为已经到点的时候,左正轩从车上跳下,乐呵呵的来到他面前,抬手指向远处的群山:
“邵组长,测试可能要中断了,前面的道路上有塌方,落石埋了大约300米的道路,更前方的位置不太清楚,我们没有带工具,也没有清理的设备,只能用人工把物资补给背过去了。”
“你们刚来这高原上面,身体还没有适应,所以你们就原路返回,回到日土镇。”
“如果你们要测试,可以在兵站外面那片平地上测试。”
“我们把粮食送完之后,再回来和你们汇合,然后再和你们一起测试。”
说完,不等邵晓峰回应,左正轩直接转头,往前方走去。
邵晓峰也跟了上去,同时也看清楚了这一次塌方的情况。
被冰川融蚀的碎石,在岁月的作用下,从上方的山坡滑落,堆在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上。
延绵出去大约两三百米的距离。
但这并不是落石堆的极限,而是他们视线的极限,因为在更前方的地方,是一个转弯。
转弯的位置,也堆满了碎石。
不知道弯道后面,是个什么样子。
站在原地踌躇片刻,邵晓峰走到后面的一辆火力支援车旁边,看着这辆车副驾驶那个因为高原反应,已经开始呕吐的年轻人问道:
“研究生,你的无人机在这种地方,能不能飞起来?”
副驾驶,一阵剧烈的呕吐过后,魏崇斌慢慢抬起头,伸手扶了一下眼镜,眼睛扫一下前方,平静的回应道:
“使用燃料的装备在高原地区,会因为氧气不足,发动机吸入的氧气无法满足燃烧需要,会造成动力短缺。”
“但是无人机用的是电池,动力使用不会受氧气影响。”
“我们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根据我们的理论计算,高原气候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我也不敢保证。”
“现在正好遇上了,那就测试吧,测试出结果,我们心里的石头才能落地,后续无人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听到他的话,邵晓峰果断转身,让另外几辆车上的人下车:
“全体都有,现在架设无人机地面天线,把无人机展开,进行起飞测试和吊装测试。”
在他的指挥下,车上下来的几个人将魏崇斌所在的那辆车上的无人机取下,装上桨叶。
几分钟过后,一架展开尺寸2米×2米的四旋翼无人机,出现在众人面前。
魏崇斌取出遥控器,将遥控器和天线连接,检查完连接后,他按下了飞机的起重机。
四旋翼无人机马达转动,发出如同蜜蜂一般的嗡嗡声。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这架无人机慢慢起飞,然后又在魏崇斌的控制下,悬停在众人面前。
姿态很稳,即便是时不时吹过的山风,也无法干扰到这架无人机。
就这样悬停了一会儿,魏崇斌又操控着无人机,飞向对面的山谷,然后,停在山谷中央。
这一刻,他的额头开始不停的冒汗。
无人机技术,有两个拦路虎,一个,是信号连接。
而另外一个,就是飞行控制。
信号连接方面,莱茵钢铁发射的9颗卫星,已经勉强可以做到信号覆盖,小型化的定位模块,也装到了无人机上。
在这个定位信号模块,还有信号天线的控制下,这台无人机在平原地区,控制范围达到了恐怖的15公里。
而飞行控制,却是一个一直都需要突破的难题,因为飞在天上,有可能会遇到鸟,有可能会遇到电线,更大的可能是遇到突然的风。
在这雪域高原之上,山谷间的风,就是无人机最大的敌人。
好在,山风呼啸,那巨大的无人机扛住了考验。
虽然姿态不是很稳,但是,没有因为姿态的调整而坠机,就是最大的进步。
就这样保持了一会儿,魏崇斌将无人机飞到左正轩几人面前落下。
随后,他走过去,轻声说道:“左站长,我可以用这些无人机帮你们把物资到落石堆对面去,如果哨所在10公里以内,无人机甚至可以直接运过去。”
第376章 雪域高原的考验 下!
落石堆面前,听见魏崇斌的话,左正轩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那台无人机。
他见过各种飞机大炮装甲车,却唯独没有见过面前这种无人机。
十几天前,上级传来了总后勤处直接下发的命令,让他配合一个即将到来的武器测试小组,测试新型的装备。
主要是一些全地形火力支援车。
一开始,他还对这个命令很觉得奇怪,因为他是一个边防兵站的站长,他的任务,主要就是给各个边防哨所运送物资,接送人员。
武器装备测试,应该是附近的一些驻军优先测试,毕竟术业有专攻,新出的武器装备在这些人手里,才能测试出更好的性能。
至于他这边,不太好说。
但是现在,看到面前这个大家伙,他有一点点明白,为什么总后勤处要让他们,来测试这些武器装备。
因为他们这里,最容易碰到各种极端情况!
就像现在这一次的塌方,如果是按照以往的习惯,那他们会将物资先人工背过落石堆。
然后运送物资的人分成两帮,一部分人带着一些物资前往哨所,让哨所分出一些人手转运物资。
剩下的人回到兵站,召集人手,再次来到这一处的落石堆,将落石堆搬走。
但是现在,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说,如果哨所在10公里范围内,他们可以直接用无人机将物资运过去。
盯着无人机看了一会儿,左正轩回过头,隔着落石堆,看向远处。
在视线的尽头,在对面的山梁上,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建筑。
那是一个圆形的,用砖石砌成的堡垒,也是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哨所。
看了一会儿那个孤独的建筑,左正轩回过头,再次看向面前的无人机。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对面的山梁,和他们现在的距离,大约是7公里左右。
但是想要走完这直线7公里,需要绕行24.2公里的盘山路。
需要3个小时左右。
如果这个无人机可以帮他们运送物资,那他们就能省下这三个小时的时间。
可是……万一这个无人机有问题呢?
万一这个无人机飞出去之后,在半路突然坠毁了呢?
万一……
犹豫许久,左正轩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让无人机帮忙,把这些物资全部调运到对面的安全区域,最后,再让无人机运一小袋物资,前往哨所,联系哨所,让哨所派人接应。
想出了这个办法,他以最快的速度,将方案说了出来,然后,他就得到了这台无人机的载重参数。
200公斤。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
在这雪域高原之上,因为氧气含量的原因,除了有高原之舟称呼的牦牛,其他的生物,基本上不可能携带200公斤的物资。
就像他们这一次,运送的补给总共是12吨,是目标哨所接下来三个月的物资。
为了安全,这一次总共出动了4辆卡车,一辆卡车3吨,就算有一辆卡车,因为道路原因出现事故,其他卡车也能将物资送到。
但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tnd会有塌方。
淦!
稍微犹豫一下,左正轩抬手拍在魏崇斌肩头,小声说道:
“那我就交给你了!”
说完,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人大声喊道:“全体都有,将物资卸下来,然后按照这位魏崇斌魏教授的指点,把物资全部绑到无人机上,让无人机先把物资运到落石堆对面的安全区。”
“然后,一班,你们先穿过落石堆,先到对面,帮助无人机卸货。”
“二班,你们配合一班。”
“三班,伱们回兵站,多叫一点人,带上工具来清理道路。”
随着左正轩的一声令下,三个班的人快速行动起来。
4辆运输车的篷布被掀开,露出了里面的物资。
一袋袋的大米,面粉,一桶桶的食用油,还有一袋袋的洋芋,辣椒,胡萝卜,西红柿。
除了这些可以食用的物资,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牙膏,毛巾,肥皂,洗衣粉。
和燃料。
物资全部卸下,一班的人带上对讲机,小心翼翼的踩着松软的落石堆,一点一点往前挪,不大一会儿,就消失在了落石堆上。
消失在了前方的弯道里。
大米和面粉打包最简单,双手抱住包装袋,用力一抖,大米和面粉袋的中间就空了出来,将绳子在中间环绕一圈,固定住,就打包完成。
第1次起飞,魏崇斌没敢多装,50千克一袋的大米,他装了两袋,确认绳索固定牢固,他这才小心翼翼的控制着飞机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