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97节

  有一次,醉酒的曹植竟私自驾车闯进了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司马门。曹操得知后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

  第二年又找理由杀掉了曹植的心腹杨修。这标志着曹植已经完全失宠了,再也无力争夺世子之位。

  可曹植此后非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杨修死后不久,便发生了樊城之战,曹仁被关羽所困,曹操紧急下令让曹植带兵前往救援。

  可没想到军令送到曹植府上的时候却发现曹植喝得酩酊大醉,甚至都不能起身奉诏。这下曹植不仅世子当不成,就连父亲的宠爱也没有了。

  当年曹丕就被曹操立为世子,曹操去世后,曹丕即王位,同年又废汉称帝,改国号为大魏。

  曹植的命运从此开始发生巨大转变,先是好友丁仪、丁廙被曹丕处死,紧接着自己的爵位也是一降再降,两年之内数次起风。此时的曹植参与国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保命才是当务之急。

  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又被封为东阿王。

  他在东归封地鄄城途中与洛川之边停车饮马,恍惚间曹植仿佛看到了洛神宓妃,于是他便在伤感之际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洛神赋》。

  《洛神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形式隽永,想象极其丰富,将文字对女性的刻画发挥到了极致。

  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更是被称为“神来之笔”,非人力所能及。

  《洛神赋》上承风骚汉乐府,下启南北朝形式美之风,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有人说《洛神赋》是曹植为嫂子甄宓所作,但经考证此事为唐代李善杜撰,在唐以前400多年并无此说。

  但无论是曹植为谁而作,一定都掺杂了曹植对人生百态和世间冷暖的领悟。《洛神赋》的影响遍及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

  东晋画家顾恺之反复阅读后画出《洛神赋图》,成为其代表作。

  元代书法家赵孟畹目椤堵迳窀场犯窃谑榉ㄊ飞嫌涤胁豢珊扯牡匚弧G宄д咄跏快跛担骸�2000余年间所好为仙才者为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虽然《洛神赋》如此震世骇俗,但也难掩曹植后半生的坎坷。公元232年,曹植因病去世,年仅41岁。

  ——“大家都对谢灵运独占一斗的事有所怀疑,却始终没有人怀疑曹植独占八斗的含金量。”

第228章 猛人王猛

  【早发白帝城,同样的景色,不同的心境,一口气看懂早发白帝城#历史#李白#小知识】

  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下江陵》。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几乎都没有怎么正经工作过,一直都在游山玩水,求仙访道。

  连他自己都在诗中说自己一生好入名山游。很多人起初都会误以为这首诗是李白畅游神州,借三峡美景来抒发自己兴奋愉悦的心情。

  那么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又为什么叫《下江陵》呢?其实这首诗的背后还隐藏着诗仙一生中最狼狈的一段故事。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一行逃出长安城。在行至马嵬驿时,太子李亨策划并发动了马嵬驿兵变,杀死丞相杨国忠,逼死了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

  父子从此分道扬镳。李隆基逃亡四川,李亨则逃到了朔方。不久,李亨在灵武擅自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隆基闻讯,马上将自己的其他儿子封为各地节度使,其中第16子永王李璘的实力最为强劲,他一人独领4道节度使,坐镇江陵。

  李璘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的想法是坐拥4道重兵,像东晋王朝一样割据江东。所以他在到达江陵后马上就开始招募士兵,私自设立郎官、御史等官职。

  李白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李璘幕府。而唐肃宗方面则任命李白的好友高适为淮南节度使,专门前往讨伐李璘。结果李璘不战而走,最终被擒杀。

  李白也被以从逆罪被判流放夜郎,夜郎位于现在的贵州遵义附近。

  公元758年,已经58岁的李白自旬阳出发,从九江一路逆流而上,过江夏入江陵,终于到达了三峡。三峡地势险峻,水深陆行船十分困难,尤其是黄牛滩地区。

  自古以来就有“高发黄牛,木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说法,意思就是在这地方行船即便是走3天3夜,回头一看,船还仍然在原地打转。

  逆水行船走了好多天却又不能寸进,这不正是李白人生的真实写照吗?而多年之后的一个重阳节,诗圣杜甫也在夔州见到了和李白同样的景象。

  感慨山河破败,年老多病,就写下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句,同样是盘旋不前,杜甫用猿的叫声来表达自己的哀伤。

  于是李白便将自己逆境煎熬、郁闷难受的心情寄于纸上,挥笔写下了一首《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真是太难了,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可抬头看看天,感觉永远也到不了。这个黄牛滩也太难过了吧,走了3天3夜,熬得我头发都白了,还是在原地打转。

  看着高耸入云的巫山,此时已经年近60的李白感觉自己的余生可能也就交代在那个走也走不到的荒僻之地了。

  不过就在这时,反转来了。此时的李白已经走了快一年时间了。这一年里,关中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大旱,唐肃宗于是下了一道大赦令,释放全国在押的政治犯。

  刚到达白帝城的李白也接到了赦免令。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欣喜若狂的李白当即调转船头,直奔江陵。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同样的景色,完全迥然不同的两种心境。

  此时李白的内心既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激动,也有对未来旅程的期待。那个刚刚还让自己苦闷抑郁,甚至夹住了青天的三峡,现在忽然就变得流光溢彩,光芒万丈。

  因为顺流而下的原因,船也快了很多,真是畅快啊。从白帝城到江陵,1000多里的路程,仿佛眨眼之间就结束了。

  李白抵达江陵后,立即就将自己的心情付诸笔尖,写下了这首《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现在读起来是不是能感觉到李白当时的心情呢?

  【功盖诸葛第一人,却没有诸葛的名声#历史#小知识#五胡十六国】

  古往今来,华夏大地上能做到出将入相者不乏其人。前有齐国始祖姜太公,助周武王开创周朝八百年江山;后有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六出祁山,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猛人,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智谋更是不输诸葛丞相。

  谁敢说他坏话,皇帝就拿鞭子抽谁,就连周XX都评价他“文石清谈惊四座,十下酒话当年”,他就是人如其名的前秦猛人王猛。

  王猛出生于兵荒马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八王之乱后,鲜卑、匈奴等五个少数民族趁乱进入中原,分别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

  王猛的老家青州也被族人建立的后赵政权攻占。王猛出身寒微,但却心怀大志。他极为博学,思虑深远,尤其爱读兵法。

  他的很多想法非常超前,但当时的浮华之士却都因为王猛出身贫寒而瞧不起他,不愿意和他结交。但王猛却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依旧我行我素,整日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长大后,王猛到后赵国都邺城游学。当时的后赵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石虎,他杀人如麻,荒淫暴虐,肆意屠杀,朝廷里人人自危。

  校尉许统想征召王猛做他的功曹,王猛果断拒绝了邀请,随后便跑到华山隐居,静待时事变化。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军桓温北伐。他在击败前秦军队之后,却没有立刻攻占长安,而是在距离长安城不远的灞上按兵不动。

  关中父老们都争相带着酒肉来慰劳军队,可地方的豪强却一个也没出现。桓温感到很纳闷。王猛听说后,便穿着粗麻布衣前往桓温大营求见。

  只见他一边从容淡定地抓身上的虱子,一边和桓温谈论天下大事。在场众人无不感到惊奇。桓温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征讨逆贼,为百姓除害。

  可为什么关中的豪杰却不来我这里慰劳呢?”王猛说:“您率领十万大军北伐,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去把他拿下,大家都摸不透你的心思,所以也不会来了。”

  原来北伐对桓温来说只是图个虚名,打下来的地盘也都要交给朝廷。而且留着敌人在,他就一直可以拥兵自重,保存实力,等将来有朝一日和东晋朝廷一较高下。

  王猛看透了他的心思,但又没当众说出来。桓温沉默了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半天才慢慢抬头说道:“阁下的才华冠绝江东。不如随我一起南下,给你高官厚禄。”

  桓温当时在东晋朝堂说一不二,没有人不怕他,随时都有可能篡位自立,但王猛依然没有选择追随桓温,又回到山中继续隐居读书。

  不得不说,王猛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当时的东晋完全被门阀世家掌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非常普遍。

  仅仅是因为琅琊王氏的出身,文人王羲之就能当将军,而他王猛一个毫无背景的寒门弟子去了东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而退一万步说,如果他真的能辅佐桓温篡位成功,那乱臣贼子的污名也是跑不掉的。

  没过多久,王猛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前秦皇帝苻健驾崩,新继位的苻生是个不亚于后赵石虎的暴君,苻健的侄子苻坚打算发动政变除掉苻生,于是他便开始到处网罗人才。

  王猛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苻坚的视线里。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

  王猛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句句都说在了苻坚的心坎上,让苻坚觉得自己就像当年刘备遇见了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当即决定把王猛留在身边,从此便开启了前秦第一猛人王猛的政治生涯。

  公元357年,苻坚政变成功,自立为大秦天王,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掌管国家机密。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因此很多氐族官吏已经对鱼肉百姓、横行乡里习以为常。

  当时京城的西北门户茌平县情况尤为严重。于是苻坚便让王猛去治理茌平县。王猛一开始的风格有点像曹魏的满宠。

  他到任之后,执法严明,雷厉风行,收拾了不少当地豪强,因此引起了氐族贵族们的强烈不满。后来有一次,有个氐族官吏作乱,王猛竟直接当众将其处死。

  苻坚听说后吓了一跳,赶紧将王猛召回朝廷,并为此责怪他说:“你们汉人不是想要以德服人吗?你怎么刚到任就开始杀人?这不是酷吏是什么?”

  而王猛却说:“我只听说国家安定时可以用德治国,而治理乱邦,则必须要用严刑峻法。陛下信任我,才让我担任乱地的长官。

  如果是因为我不能除尽乱党而惩罚我,那我认罚。但要是因我使用酷刑就要受到责罚,那我不认。”

  苻坚本来就对王猛极其信任,之所以责问他,就是为了要给那些氐族的权贵释放改革的信号。有了皇帝给撑腰,氐族贵族们便不再敢公开攻击王猛,转而开始在暗中向苻坚进谗言陷害王猛。

  可没想到,苻坚根本不允许有人诽谤王猛。凡有人敢说王猛不好的,苻坚甚至当堂用鞭子抽,嫌不过瘾还要上去再补几脚。但总有一些人是苻坚也无法下手的,比如皇亲国戚。

  有一次,强太后的弟弟强德,也就是苻坚的舅舅,因酗酒行凶,别人听说后都敢怒不敢言,而王猛却不管那套。

  他直接采取雷霆手段,将强德逮捕下狱,并赶在强太后的求情信送达之前就把强德给处死了。此后,王猛一鼓作气,相继处死了20多个氐族权贵。

  这下再也没有权贵敢不守法了。京城内外百官镇肃,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大为好转,整个前秦呈现出一片安定清平的气象。

  苻坚感慨地说:“现在我终于知道法治的好处了,即便是姜太公在世,也不见得比王猛强啊!”

  苻坚不仅将一切军国大事全部交给王猛,还经常对太子说:“你们对待王猛要像对待我一样。”王猛在前秦的地位仅次于苻坚,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王猛不仅是治世能臣,征战沙场也是不遑多让。他先后亲自率大军击败前凉,平定国内贵族叛乱,为前秦进军中原扫平了障碍。

  又于公元370年以6万精兵一举击败前燕太傅慕容评30万大军,吞并了前燕。从加入前秦到灭亡前燕,王猛出将入相,鞠躬尽瘁,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帮助苻坚统一了北方。

  照这样下去,或许再给他10年时间,实践“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的愿望将指日可待。但天不遂人愿,王猛由于过度操劳,最终还是病倒了。

  当他看着苻坚每天都亲自为他祈祷,病情稍有好转时便大赦天下庆祝,王猛感到非常欣慰。他告诉苻坚:“如今天下九州百郡,前秦已经十居其七,但善作者未必善终。

  臣唯一放不下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投降过来的鲜卑和西羌贵族,是心腹大患,不能对他们仁慈,应当尽快铲除掉,以绝后患。

  另外,东晋虽然偏安江东,但他毕竟是华夏正统,别看他们现在行将就木,可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必定会上下一心,臣死之后千万不可进兵进朝。”

  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年五十一岁。苻坚痛哭不已,全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但王猛的遗言,苻坚却一条也没做到。

  苻坚不顾群臣劝阻,与东晋淝水决战,结果大败而归,前燕降将慕容垂又叛乱,天王苻坚功败垂成。

  后世对王猛的评价极高,唐朝追封古代64名将,宋代的武庙72名将,抚琴丞相王猛皆位列其中,后世更是将他称为“功盖诸葛”的人。

第229章 程昱的一生

  【比贾诩还狠的“狼人”#程昱#历史#三国】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以为程昱是个智谋深远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形象,而历史上的程昱却是个比狠人还要狠那么一点的“狼人”。

  他的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命如草芥,不管是对平民百姓还是对自己,他都狠厉决绝;二是在审时度势方面有着非同常人的决断力。

  众所周知,曹操之所以能够在群雄争霸的年代迅速站稳脚跟,这和他能够轻松驾驭集团内部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以曹氏、夏侯氏为代表的谯沛武将集团,以荀彧、荀攸为代表的颍川荀氏集团,以及平定河北之后,以崔琰为代表的河北集团之外,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就是兖州集团。

  如果说谯沛武将集团是曹操的基本盘,那兖州集团就是曹操争夺天下的第一根据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程昱就是兖州集团的重要代表人物。

  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人,在没投靠曹操之前,他在兖州就是个传奇人物。黄巾起义爆发后,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东阿。

  东阿县衙的反应是十分的拉胯,县令第一时间就跑了,而县城王度则干脆打不过就加入了黄巾军。当时的官员和老百姓只能扶老携幼地逃到大山里躲起来。

  程昱发现王度在攻占县城之后并没有聚城固守,而是跑到城外屯兵,于是他便明白了,王度不过是想趁火打劫,根本就没有攻城略地的想法。

  于是他便劝说大家不如我们一起回城,城里既有充足的粮食,也有高墙壁垒,到时候再找回县令一起坚守城池,肯定能击退王度。

  但除了当地的大户薛房认同他以外,老百姓们根本就不愿意跟从。程昱气得大骂“愚民不可共计大事”,于是他便派人假装贼兵,在山上高举旗帜,又让薛房大喊“贼兵来了,快随我攻进城去”。

  不明真相的百姓吓得一股脑都冲进了城。同时程昱又找回了县令,等王度带兵来攻的时候,程昱又亲自率领大伙开城出击,果然打跑了贼兵,自此成为名震兖州的人物。

  但程昱在择主方面非常谨慎,兖州刺史刘岱三番五次征召他,他都拒绝接受。即便是刘岱表奏程昱做骑都尉,他也装病请辞,大家都以为他已不在仕途。

  可等刘岱一死,曹操入主兖州,程昱马上就投到了曹操帐下。乡里人都纳闷,说程昱“你这反差也太大了吧?”

  程昱却只是笑而不语。笑话区区一周四十哪能满足程昱杀伐天下之志,程昱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公元194年,曹操东征徐州,令程昱和荀彧守鄄城。陈留太守张邈和陈宫反叛,迎吕布入兖州。陈宫本来也是曹操兖州集团的干将,曹操能入主兖州主要靠的就是他成功的四方奔走以及他的声望。

  他这一反水,兖州各县立马纷纷响应,几天的时间,整个兖州就只剩下鄄城、范县和东阿三个县还在。

  而与鄄城近在咫尺的范县县令靳允的家人已被吕布抓走挟持,东阿也正面临陈宫的围攻,形势岌岌可危。一旦三县沦陷,曹操轻则像刘备一样流离失所,重则彻底失去争霸天下的机会。

  关键时刻程昱出手了,他先是来到范县,竟然几句话就说服了县令靳允,宁可舍弃家人,也要坚守范县。随后又赶在陈宫到达东阿之前,占据要冲仓津,为东阿做好防御争取了时间。

首节 上一节 197/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