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96节

  唐昭宗封王建为西川节度使,王建又相继吞并东川、山南西道、黔南思州等地,势力达到全盛。公元903年,唐昭宗册封王建为蜀王。

  次年,朱温杀唐昭宗,立唐哀帝,改元天祐。王建在成都设立行台,拒绝使用天祐年号,依然奉行唐昭宗的天复年号,与朱温公然分庭抗礼。

  公元907年,朱温退位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王建拒绝承认后梁,率领官员百姓为唐天子痛哭3日。随后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定都成都,史称前蜀。这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第一个割据四川的政权.

  唐末战乱,大批世人逃亡入蜀地。王建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是喜欢与书生谈论,重用入蜀的诗人。签署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王建登基时已经60岁,不可避免地要为继承人的问题发愁。曾是宦官养子的王建收养了120个养子干儿子,又生了11个亲儿子。

  新儿子们大多缺少历练,政治经验不足,而养子们大多出身草莽,残暴贪婪。他们占据了前蜀的高官厚禄,导致前蜀内部矛盾日益激烈。

  公元913年,前蜀太子王元膺被杀,王建改立幼子王宗衍为太子。5年后王建病死,王宗衍即位,改名王衍。

  王建临终前命宦官宋光嗣和养子王宗弼辅政,王宗弼主外,宋光嗣主内。然而,王宗弼和宋光嗣只想着结党营私,弄权敛财,把蜀国搞得乌烟瘴气,上下离心。

  作为皇帝的王衍更是奢侈无度,荒淫无道。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出兵攻打前蜀,沿途州县望风而降,不到70日就兵临成都城下。

  王衍开城投降,前蜀灭亡。前蜀宗室在押往洛阳途中被悉数诛杀。

  前蜀灭亡后不久,后唐庄宗李存勖就因兵变被杀,孟知祥趁机割据蜀地,在前蜀的基础上建立了后蜀。孟知祥是邢州邢台人,相比于前蜀王建的市井无赖出身,孟知祥的家境更为显赫。

  他的父祖皆是俊秀,伯父时孟知祥的妹妹嫁给了晋王李克用之弟李克宁为妻,而孟知祥本人则娶了李克用的侄女为妻。

  后唐建立后,后唐庄宗李存勖任命孟知祥为BJ留守,镇守太原。在后唐灭掉前蜀后,52岁的孟知祥受法属主帅郭崇韬推荐镇守西川。

  然而此时在成都却发生了一场兵变,魏王李继岌极其恨郭崇韬独揽灭蜀的功劳。在宦官的挑拨下向父皇李存勖诬告郭崇韬企图自立。

  宦官马彦珪归项岩寺向刘皇后进谗言,拿着皇后写的教令杀掉了郭崇韬。在此期间,孟知祥曾劝后唐庄宗不要杀郭崇韬。

  然而在他赶到成都后为时已晚,属地人心不安,发生了叛乱。孟知祥上任后稳定了局势,不久兴教门之变爆发。

  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孟知祥招兵买马,准备自立,拒绝听从后唐的号令。

  公元930年,东川节度使董璋起兵造反,孟知祥起兵响应。后唐平叛失败,只好默许了孟知祥割据西川的事实。

  不久孟知祥又吞并了东川,东川节度使董璋兵败身亡,孟知祥进得两川之地。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册封孟知祥为蜀王。不久李嗣源死,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然而孟知祥在位仅7个月就病死,庙号高祖。

  儿子孟昶继位,此时中原混战,后蜀利用川蜀之地的地理优势割据一方,并且将版图恢复到了前蜀时期。孟昶在位前期还算英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

  孟昶还特意告诫官员“而奉而露,民高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然而到了孟昶在位后期,沉溺酒色,不理政事,致使吏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孟昶曾有一夜湖上面镶满了宝石,被后世所诟病。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孟昶也是个艺术家皇帝,时常与词人唱和,对花间派的发展颇有贡献。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词集《花间集》即是成书于孟昶时期。孟昶有一贵妃赐号花蕊夫人。面对后蜀的灭亡,感叹到“四十万人同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法属夺得秦城接凤4州。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孟昶开城投降,后蜀灭亡。孟昶在押送到开封后7日暴死,终年四十七岁.

  【历史上最奇葩残暴的南汉皇朝#历史#小知识#南汉】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割据混战的时代。在南方涌现出了众多政权,与中原的五个王朝和一个小国一起合称为五代十国。

  其中,南汉政权是五代十国中最奇特的政权之一,以“只能自宫才能当官”而著称。本期视频将带我们走进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

  南汉政权于917年由刘隐建立,其统治范围涵盖今天的东广、西广和南海三省,为岭南地区带来了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影响。

  南汉政权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经历了多次政治事件的过程。公元904年,唐朝任命刘隐为清海节度使,这标志着南汉政权的雏形。

  当时,唐朝正处于衰落时期,内外战乱频繁,中央政府的威信逐渐瓦解。在这一时期,地方节度使成为了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要角色。

  刘隐作为一位有抱负和才华的军事将领,迅速崭露头角,他在广州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处理军政事务,维护边境安宁。

  唐朝政府对刘隐的战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任命他为清海节度使,这是一个新设立的节度使职位,专门负责南方海防。

  刘隐利用自身在军事上的威望和政治手腕,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与当地豪族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同时,他注重军队的训练和士兵的待遇,提高军纪,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这些举措使得刘隐深受士兵和官民的爱戴与拥护.

  然而,南汉政权的建立之路并不平坦。在刘隐的统治初期,南汉面临着来自多个方向的压力。

  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等中原政权垂涎岭南的繁荣与资源,多次对南汉发动进攻。同时,当地的豪族势力也对刘隐的统治心存不满,试图削弱南汉的影响力。

  刘隐不得不面对内外夹击的困境,同时以巧妙的外交手段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与联合,稳定岭南的局势,通过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刘隐逐渐把南汉政权建立在岭南地区的稳固基础上,他将广州作为南汉政权的首府,并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为南汉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刘隐还注重治理国家,提倡儒学,吸引了许多文化人士前来岭南,为南汉政权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刘隐死后,其弟刘岩继位。公元917年,刘岩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南汉,成为南汉的第二任皇帝。

  刘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南汉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并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在外交方面,刘岩也展现了一定的智慧,他采取联合策略,与吴、越南、唐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抵御北方的侵略。

  这些外交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南汉的独立地位。在经济方面,刘岩致力于发展贸易和农业,加强国家的财政基础。

  。

第227章 郭威和曹植

  他通过对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使得南汉成为一个相对繁荣的国家。

  然而,刘岩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南汉始终处于北方强国的压力之下,时常受到侵扰。

  此外,他强化中央集权的做法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也引起了一些反感,尤其是地方豪族的不满,这些因素最终也为南汉后来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公元942年,刘延死第三子刘芬即位,刘芬。整日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在位一年就被弟弟刘洪锡杀死,刘洪锡自立为帝。

  改名为刘胜,刘胜得位不正担心弟弟会效仿,于是他把自己的弟弟全都杀光了。此外,他还宠幸宦官,大肆搜刮百姓,官吏贪污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烈。

  公元951年,南唐灭楚,南汉趁机南楚10州之地。晋德岭南之地。7年后,刘胜因荒淫过度而病死,终年39岁。

  其子刘继兴继位改名为刘昶,这个刘厂更加奇葩,竟然要求官员必须自宫才能得到任用。刘常宠爱波斯女子不理朝政,把国家大事完全交给女巫打理。

  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在宋军打过来时,刘昶还沾沾自喜的认为宋军攻克昭桂连贺4周后就会停止前进。

  随着宋军逐渐向南汉都城广州逼近,刘长想带着金银财宝跑路。没想到还没出发,船就被宦官和卫兵偷走。

  刘朝只好向宋军投降,南汉灭亡,宋太祖赵匡胤封刘昶为恩射侯。公元980年,刘厂在北宋首都去世。终年39岁

  【被历史遗忘的皇帝#历史#小知识#皇帝】

  郭威是梁山好汉鲁智深的原型之一。他三度娶寡妇为妻,从放荡不羁的武夫到爱民如子的君主,经历颇为传奇。

  那么,郭威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在登基称帝之后,又为何将皇位传给养子柴荣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五代后周太祖郭威的一生。

  郭威,字文仲,行舟尧山人,公元904年出生。其父郭简曾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顺州刺史。

  郭威年幼时父亲遇害,母亲早逝,由姨母抚养长大。长大后的郭威身材魁梧,放荡不羁,因为在脖子上纹了一个飞雀,又被称作“郭雀儿”。

  郭威在18岁那年投奔到潞州节度使李继韬麾下,因勇武过人,好勇斗狠,让李继韬感到十分惊奇。

  有一次,郭威喝醉酒让卖肉的屠夫切肉,切了几次都不满意。屠夫大怒,郭威二话不说就拿刀杀了屠夫。

  众人被惊得目瞪口呆,郭威倒是镇定自若,最后还是李继韬帮他摆平此事。在李继韬被后唐庄宗攻灭后,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

  这样一位好勇斗狠的武夫,若说他日后会成为一位体察百姓疾苦的皇帝,只怕是谁也不相信。

  然而,郭威并不是一个莽夫,相反他十分爱读书,尤其是兵书,善用计谋,得到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知远的赏识。

  刘知远就是日后的后汉高祖,当时是石敬瑭的部下。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对石敬瑭十分猜忌,石敬瑭准备起兵造反,刘知远参与谋划,成为石敬瑭的功臣。

  作为刘知远部下的郭威,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郭威早年曾娶后唐宫里的平玉柴氏为妻,婚后无子。郭威便将柴氏的侄子柴荣收为养子。柴氏死后,郭威又娶寡妇杨氏为妻,杨氏去世后,郭威再娶寡妇张氏为妻。

  公元946年,后晋出帝石重贵与契丹断绝关系,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灭晋,石重贵开城投降,后晋灭亡。耶律德光入主后晋首都汴京,改国号为“大辽”。

  中原百姓纷纷起义反抗契丹人。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后晋诸将纷纷响应。

  耶律德光见自己无法统治中原,就带着后晋宗室百官3000余人北上归国,途经沙河时病逝。

  刘知远为了稳定中原局势,耗费一年时间亲征杜重威。公元948年,刘知远病死,临终前托孤给郭威等一众老臣。

  郭威因此官拜枢密使,掌握了后汉的全国兵权。但是新继位的后汉隐帝刘承祐却根本信不过郭威这些老臣。在郭威灭掉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后,刘承祐对郭威更加猜忌。

  郭威平时在军中衣食用度与士兵没有区别,得到赏赐、战利品也全都分给部下,深得将士拥戴。刘承祐密谋诛杀郭威,没想到事情败露。

  郭威采取“谋事为人普”的计策,伪造诏书向将士们宣称小皇帝刘承祐要让郭威诛杀诸将。众将士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清君侧”。

  公元950年,郭威起兵造反,刘承祐将郭威的家人全部杀死,就连小孩也没放过。

  不久,郭威就兵临城下,刘承祐在出逃途中被杀。刘知远之弟刘崇割据河东12州称帝,仍使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

  郭威占领了汴京后,也不着急当皇帝,而是立了后汉宗室刘赟为帝。但是郭威手下的将士却着了急,想让郭威赶紧正位,论功行赏,一场“黄袍加身”的好戏即将上演。

  不久就传来军报,契丹南下,郭威率军出征,在途经澶州时,士兵们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郭威身上。

  郭威随即回师,逼迫后汉李太后下诏禅让,登基称帝,建立后周。

  郭威登基后,革除了唐末以来的苛政、弊政以及严刑峻法,体恤百姓,生活十分简朴,时常对大臣说道:“我是个穷苦人,德性为帝岂敢后自奉养,以病百姓乎?”

  郭威的一系列政策不仅稳定了政局,也为后周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然而,后周还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后继无人。郭威的亲生儿子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郭威想让养子柴荣继承皇位。

  但是宰相王峻自认跟随郭威多年,居功自傲,反对柴荣当太子,并多次阻挠柴荣入朝,又逼迫郭威换掉另外两位宰相李谷、范质。

  郭威忍无可忍,对着大臣哭诉道:“王峻欺人太甚!”

  将王峻贬官外放,不久,王峻忧惧而死。郭威册封养子柴荣为晋王,确立了继承人的地位。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终年五十一岁。

  ——“此郭威非彼郭威啊,我还以为是速度与激情里边的郭威呢。”

  【最会描写美女的诗人,《洛神赋》真的是千古绝唱吗?#历史#曹植#小知识】

  曹植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之誉。他不仅能七步成诗,还被誉为“天下最会描写美女的诗人”,其笔下的梦中情人至今无人能及。

  他就是“诗家三仙”之一的陈思王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

  曹植出生那年,曹操刚刚在青州收复了百万青州黄巾军,并挑选其中精锐30万组成了青州军,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时间上来说,自从曹植出生以后,曹操方才具备争霸天下的资本。曹植自幼就和哥哥曹丕一起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弓马骑射。

  稍微长大一些之后,曹操就开始带着哥俩一起四方征战了,因此长大后的曹植也经常会自豪地说自己是“生于乱世,长在军营里的孩子”。

  曹植十分聪明,从小就记忆力惊人,能读书万言而不忘,10岁时就言出为论,下笔成章,而且他的文章引经据典,言语犀利。

  以至于曹操看过之后都以为他是找人代笔写的。16岁那年,曹植跟随父亲东征乌桓,意气风发的曹操在途经碣石山的时候,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观沧海》,以表达自己欲进取天下的雄心。

  而曹植也应感慨将士们作战英勇无畏,写下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篇《白马篇》,可以说这时候的曹植在文采方面已经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父亲了。

  儿子的才情,做父亲的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此后曹操但凡出征一定都会带上曹植,从东至东海,西到玉门,北至塞外,曹植几乎参加了曹操时期的所有大战,积累下了丰富的行军和用兵经验。

  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一时兴起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并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

  曹植当仁不让,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辞藻华丽、句句登台的《铜雀台赋》,将曹操立志扫平四海、成就帝业的雄心壮志发挥得淋漓尽致。

  曹操自然喜不自胜,此后对曹植更加偏爱,不久就封他为平原侯。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曹植奉命留守邺城。虽然曹操没有明说,但古往今来,帝王出征留守京都的往往都是太子皇嗣。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了曹操对曹植的重视,而且曹操在临行前还特意嘱咐曹植,说自己当年发迹的时候就是23岁,而曹植今年也正好23岁,所以一定要发愤图强。

  此话很快就传遍了曹魏朝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曹植成为接班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于是大量的名流学士以及世家大族子弟都纷纷前来辅佐曹植,其中以曹操最欣赏的邯郸淳、丁仪、丁廙兄弟以及弘农杨氏出身的汉朝太尉杨彪之子杨修等人最为著名,他们共同组成了名噪一时的“曹植四友”。

  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像曹丕那样有很强的功利心,做事喜欢随心所欲,不仅平日里不爱修边幅,喝起酒来也是毫无节制,经常在自己府中和幕僚饮酒作乐。

首节 上一节 196/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