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很不幸成为了被绑架的一员,他一路被卖到奴隶主师欢的手下。对石勒而言,成为奴隶意味着人生的低谷。
但对于喜欢投资的师欢而言,石勒这个潜力股落到他手中,无疑是刷龙傲天好感的最佳时机。于是师欢见石勒相貌奇特,直接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几经波折后,石勒决定跟随刘明军统帅汲桑一起打游击讨生活。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挟持天子,引得各路诸侯讨伐。
石勒几经思考,与现任上司汲桑一起投奔司马颖的部下公师藩。然而公师藩是个草包,不久之后就被三镇出局,死在了狗西的手中。
汲桑和石勒也只好收拾残兵败将,开始跑逃亡地图。逃亡途中,石勒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一路释放囚犯,吸纳亡命之徒进入军中。
随后领兵支援汲桑,在石勒的鼎力相助下,汲桑打出替司马颖清剿司马越和司马腾的旗号,再次出兵。这次没了猪队友拖后腿,石勒一路势如破竹。
公元307年,他攻入邺城,杀了东瀛公司马腾,狠狠地抢了一波财宝和美女。
这一招让石勒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东海王司马越心有戚戚焉。作为石勒的2号目标,司马越觉得与其等石勒打过来不如主动出击。
为保命,他请来了石勒的老对头苟希。苟希接受防御任务后,将石勒挡在阳平地区,任对方发起30多次决战都无法前进一步。
公元307年7月,司马越也趁势驻军官渡,为苟希加油助威。见此,汲桑想起了前几次被苟希暴揍的经历,赶忙令手下在城墙外设下栅栏加强防卫。
苟希见状却没有立刻强攻,而是选择打心理战,他派人到汲桑镇前连蒙带吓。汲桑本来就对苟希有阴影,被这么一下,扎好的栅栏也不要了,直接退回城里,想要固守。
苟希却趁此时机率兵攻城,汲桑和石勒再次战败,迎来被苟希暴揍的命运。而这次汲桑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公元307年12月,他被禁军所杀,退出争霸赛。
汲桑死后,石勒总结了失败经验,得出结论,想走上人生巅峰,还得找个好老板。此时他看中的老板是汉朝开国皇帝刘渊。
为得到他的赏识,石勒决定献上刘拉来几拨人马做《投名状》。一番考量之后,他选中了张卫都、冯莫突所率的数千人。
石勒先假意投奔他们,随后对张卫都说军中众人受单于的赏赐,已经想要背叛他,跟着柴鱼干了。
但是以残余的实力显然难以夺取天下。如果继续下去,大家都要在乱世当炮灰。张卫都信以为真,赶紧向石勒追问破局之法。
石勒趁机提出,索性大家一起投靠刘渊吧。他有望逐鹿中原,跟着他好歹还能做个王侯将相。就这样,石勒成功为刘渊拉来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
随后石勒又假意投奔了张福力度,趁机架空了他的权利。再次率领张福力度手下的人马投靠了刘渊。这两波操作后,果然在刘渊手下得到重用。
公元308年,石勒又得到谋士张宾的相助。张宾此人才高八斗,和张良、庞统相比都毫不逊色。只可惜西晋是个拼爹的时代,张宾只是太守之子,出身不高,自然屡屡不得志。
但石勒却不拘一格用人才。张宾在他帐下奇谋百出,石勒也因此一路开挂,攻陷无关巨鹿常山,又拿下冀州郡县堡垒百余个,被刘渊立下不世战功。
在此期间胡人杰人也纷纷前来投奔。石勒终于完成了从流寇到枭雄的进阶,他也帮刘渊得到了与西晋对决的资格。
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刘聪继位为汉赵皇帝,而此时的石勒也有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和西晋打擂台,夺取江南地区。
然而西晋名相王导并不是软柿子,他很快就打得石勒军中粮草不济,石勒也因此打起了退堂鼓。
好在张宾及时出手打断了石勒的退堂鼓演奏,他告诉石勒如果此时退兵会给王导可乘之机,不如继续前进,攻克江夏,获得补给后再图谋后路。
石勒听后依计照做,然而他的前进却把留守西晋都城的司马越吓破了胆。为防止石勒打到洛阳,司马越干脆主动出击,率兵20万讨伐石勒。
可司马越一离开中央,西晋皇帝晋怀帝就坐不住了,他对司马越掌权不满已久。此时趁他不在,晋怀帝干脆下诏秦王讨伐司马越。
公元311年4月,内忧外患之下,司马越超负荷运转,很快就暴毙在行军途中了。接任他的统帅是王衍,然而王衍此人除了甩锅别的都一窍不通。
很快他就败在石勒手中,西晋都城洛阳也在两个月后被汉朝皇帝刘聪亲自攻下。
随后石勒又在张宾的帮助下占据相国地区,为自己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刚打好,公元318年,汉朝的皇帝刘聪就因病离世了。
而新任皇帝刘粲竟然被自己的岳父靳准踹下皇位。此时不出手尚待何时?心理刘聪的养子刘曜和石勒同时出手想要诛杀叛贼,借平叛之功登上皇位。
可还没等他们攻下城池,诛灭叛贼,叛贼内部就发生了分裂。靳准被杀,他的堂弟靳明捧着传国玉玺直接投降了刘曜。
刘曜登基改国号为赵,是为前赵。石勒其差一招错失皇位,只能继续向前赵称臣,做千年老二。这时石勒在隐忍蛰伏,那刘曜却坐不住了。
公元319年,石勒遣使臣为刘曜呈送捷报的时候,刘曜竟误以为使臣是来探他虚实的,直接斩杀了使臣。
他这一刀斩断了自己与石勒的君臣之谊,同时也让石勒明白,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公元319年11月,石勒自立为王,建立后赵。自此与前赵相互攻防,王不见王。
公元328年,为争夺洛阳,刘曜和石勒这两个曾经的同事终于在战场上碰面了。可在这场巅峰对决当中,刘曜竟然关键时候掉链子,他饮酒误事,被石勒三面夹击,最终战败被俘。
公元330年,解决外敌后石勒正式称帝,但这位马背上的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忽略了不讲石虎的野心,以至于石勒晚年病重,石虎却封锁了消息,图谋登上皇位。
公元333年,奴隶皇帝石勒就这样死在了病榻之上,而他苦心经营的后赵政权也仅仅存在了32年。
【盘点靖难功臣的一生#历史#朱棣】
众所周知,在明朝当开国功臣是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无论资历多深,功劳多大,都有可能性命不保,甚至株连九族。
但是如果在明朝当靖难功臣,那么回报率却高的惊人,高官厚禄,享300年富贵。跟着朱元璋开国不如跟着朱棣造反,那么明朝的靖难都有哪些功臣?
他们为何比开国功臣的结局要好?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靖难功臣。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登基为帝,随后大封功臣,册封了两位国公,13位侯爵,11位伯爵。此外还追封了已经战死的功臣。
相比于朱元璋对功臣们的血腥清洗,朱棣将主要精力都用来对付建文遗臣,清除反对势力。对跟随自己造反的兄弟们则要宽容许多,因而靖难功臣们大多得以善终。不过也有个别不走运的。
第206章 历史上的清君侧
首先就是齐国公邱福,出生于1343年,号称靖难功臣第一。不过朱棣亲点的靖难功臣第一其实有三位,分别是邱福、姚广孝和张玉。
但邱福相比后两位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并不出彩,由于其资历最深,因而在论功行赏时排在第一位。邱福早年在燕王府打工,是燕山三护卫之一的燕山中卫千户。
按照明初制度,亲王可以统领三支护卫军看家护院,人数少则3000多则19000,这是朱棣造反的核心力量。
邱福在靖难前就已是三护卫的长官之一,在靖难之役时更是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论功行赏时受封齐国公,获赐铁券,子孙世袭。
从中级军官一跃成为明朝的顶级勋贵。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409年,朱棣派齐国公邱福讨伐鞑靼,邱福轻敌冒进,全军覆没,朱棣大怒,追夺爵位,全家流放海南。
第二位陈国公朱能,出生于1370年。在靖难之役开始时,他已经是燕山中尉副千户,因为他的父亲朱亮跟随朱元璋起兵,成为燕王府的护卫军官,在父亲死后就能继承父亲的军职。
年纪轻轻就可以和老资格的邱福平起平坐,除了根正苗红之外,朱能的作战也非常勇猛,曾经带着几十号人冲垮了耿炳文的数千大军。
在靖难之役进行到最后关头时,燕军疲惫不堪,众将士都想撤军休整,只有朱能劝朱棣不要放弃,让朱棣坚定信心。最终等到了朱高煦的援军到来。
朱棣登基后封朱能为陈国公。4年后,朱能奉命出征安南,行军至广西时病逝,年仅36岁。
第三位是追封荣国公张玉,出生于1343年,河南人。
本是元朝枢密院之裔,1385年,张玉带着儿子张辅投奔明朝,曾随蓝玉出征捕鱼儿海,后来被调任到燕王朱棣府上,成为燕王的心腹大将。
英军教士称张玉善谋,朱能善战。靖难之役开始后,张玉作战骁勇,屡立战功,在白沟河之战中大败李景隆。
然而正当燕军士气高昂时,朱棣却在济南受挫,在东昌之战中,朱棣被盛庸围困,张玉为了掩护朱棣撤退而战死,终年58岁。
朱棣非常哀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登基之后追封为荣国公。张玉之子张辅则被封为新城侯。
张辅在父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陈国公朱能病逝之后,他接过兵权继续出征安南,为明朝吞并安南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被封为英国公,子孙世袭。
第四位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法号道衍,本是医家子弟,少年时出家为僧,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对兵法韬略颇有研究。
袁珙曾惊叹道,你这人长得像壁虎一样,以后一定是刘秉忠这样的人。姚广孝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因为他的志向就是要向刘秉忠那样辅佐明主,做出一番大事业。
虽然当时正是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群雄并起,但是没有人对道衍买账。在朱元璋统一天下后,道衍作为通儒僧人参加考试,但是没有被重视。
公元1382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要给儿子们挑选高僧为马皇后祈福,道衍一眼就被燕王朱棣看中,我要送大王一顶白帽子。
李景隆大清见此人谈吐不凡,就将他带回王府。可以说整个靖难之役都离不开道衍的鼓动,但是除了鼓动朱棣造反之外,道衍还是朱棣的军师和定心丸。
在朱棣外出征战时,道衍为后方保证燕军后勤供应。在朱棣苦于被济南城阻挡时,道衍出奇谋让朱棣绕过济南,直击南京。
朱棣登基后分封功臣,但是道衍仅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后晋封为太子少师,教导皇太孙朱瞻基,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
而且本人也非常恭谨,拒绝朱棣赏赐的府邸宫女,平时仍居住在寺庙,穿着僧衣。公元1418年,道衍病逝,终年83岁,追封荣国公。
最后一位就是追封定国公徐增寿。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靖难之役,而且死在朱棣登基之前,但是他的后人却成为靖难之役最大的受益者,受封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朱棣的妻子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而徐增寿就是徐皇后的亲弟弟。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了魏国公爵位,徐增寿作为幼子只能挂一个闲职。
不过徐增寿和姐夫朱棣的关系一直很不错。在建文帝怀疑朱棣会不会造反时,徐增寿向建文帝打保票,姐夫绝对不会造反。但是没过多久,朱棣就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起兵了。
作为朱棣的姻亲,徐家兄弟建文帝信任,贵族为表忠心,与姐夫划清界限,还多次自请率兵阻击燕军。可徐增寿却一直暗中替朱棣传递消息,通风报信。
在靖难之役进行到最后关头时,徐增寿被建文帝抓了个现行,打入天牢。此时燕军即将兵临南京城下,只要燕军进城,那么徐增寿就是朱棣的从容功臣。
然而建文帝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为了泄愤,建文帝将徐增寿亲手杀死,随后在皇宫点燃熊熊大火,从此消失了踪迹。朱棣登基后,囚禁了大舅子徐辉祖,追封小舅子徐增寿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世袭。
徐皇后担心徐景昌年纪太小,骤然受封国公,会恃宠而骄。1420年,朱棣迁都北京,定国公府地也随之北迁。4年后朱棣驾崩,定国公徐景昌在朱棣丧礼上遭到言官弹劾,被明仁宗赦免。
【盘点华夏历史上的清君侧#历史#华夏#帝王#小知识】
清君侧这套组合拳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打过无数遍了,而以这套拳法打赢中央的却寥寥无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华夏历代的清君侧。
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是西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互换的根源其实早在汉初的时候就埋下了。当时刘邦给刘氏子弟升职加薪,让他们当诸侯王保卫中央。
但他的这次分封非但没能守卫汉室江山,反而为未来的叛乱埋下了一个雷。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刚一登基就不得不面对诸侯王逐渐做大的问题。
对此,汉景帝开启艰难困苦的扫雷活动。他和士大夫晁错唱起了双簧,晁错负责挑诸侯王们的刺,而景帝就借此今天是一块藩王的封地,明天再去一块封地。
汉景帝钝刀子割肉的举动,彻底让诸侯王们背后发凉。他们觉得与其等中央的屠刀落到头上,不如主动出击,踹掉boss自己当大王。
就在此时,吴王刘濞向这些诸侯王们伸出了橄榄枝,他秘密遣使,拉来六国诸侯王做队友,静待造反的良机。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下诏从吴王嘴里抢豫章郡和会稽郡的时候,吴王刘濞就冲冠一怒,起兵清君侧了。
他们清君侧轻的就是主张削藩的《头号玩家》晁错。叛军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见此,汉景帝选择将晁错推出去当挡箭牌。
既然诸侯王们恨晁错,那他索性先将晁错诛了,这样诸侯王们要是还不退兵,那就是造反。至此,汉景帝棋高一招,率先占据天下大义,将吴王刘濞从道德制高点上挤了下来。
然而晁错死了,叛乱却远远没有结束。汉景帝只好派周亚夫率兵前去平叛。面对齐国30多万的兵马,周亚夫明白硬碰硬肯定是给叛军送菜。
想要取胜只能出其不意,于是军事鬼才周亚夫决定让梁王刘武先拖住叛军,自己借机切断叛军补给。叛军没米下锅,自然一击必溃。
局势果然如他所料,叛军断粮只能打闪电战。他们连夜向汉军大营东南方杀来,就在此时周亚夫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派兵固守汉营西北。
事实证明周亚夫果然是神级预言家。东南方向的进攻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当叛军集中火力攻打西北的时候,却发现周亚夫早已立在阵前,等他们来送人头了。
经此一役,叛军大败,吴王刘濞也领盒饭下线了。七国之乱也以汉景帝的完胜而告终。
汉初的清君侧中央尚且能胜利收官,而东汉末年的清君侧中央就只能落得个惨淡收场。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承皇位。
然而当时掌握国家大权的却不是这位少帝,而是外戚何进以及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这两拨人互相看不顺眼,怎么都想干掉对方,把对方手里的权利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
其中外戚何进率先动手了,本着打不过就请外援的原则,何进须以重力以上帝的名义颁发圣旨,让董卓进京勤王清君策干掉张让。
这道圣旨,带着近亲掌权的馅饼砸到了董卓。他大喜过望,亲尚书少帝,表示要逐君侧之恶,随后就收拾东西往京城洛阳赶。
没想到他还没到洛阳,何进就被张让一党清离了人间。
此时的张让没想到何进死后马上就有人向他发难了,这个人就是袁术。得知何进离世的消息后,袁术一把火烧了南宫,随后千里迢迢追杀张让,张让不得已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与袁术展开了你追我逃的游戏。
等董卓率军赶到京城的时候,何进和少帝已经逃到了黄河边上,碍于追击张让跳河自尽,董卓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少帝,自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清君策事件中少帝说不上话是局势所迫,而西晋八王之乱中晋惠帝说不上话就是他自身的能力问题了。
公元290年,晋惠帝登基,但这位晋惠帝可谓是西晋皇帝智商低谷。此时掌握朝政的是太后杨芷以及他的哥哥杨骏。
杨家兄妹把持朝政引起了皇后贾南风的不满,这位皇后虽然长得丑,但是想得美,也想尝尝权力的滋味。于是她暗中联系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要他们率兵清君侧诛杨骏。
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让晋惠帝下令给杨骏扣上了一口名为谋反的黑锅,随后楚王司马玮前往杨骏府上,亲自为这位大权臣送上了盒饭。
杨骏死后,贾南风大权在握,升职当太后不过是时间问题。然而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升职加薪路上还有一块绊脚石,太子司马遹,太子的母亲和贾南风势同水火。
如果让太子登基,自己未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好过。
近此贾南风又开始搞事情,她先灌醉太子,随后令太子抄了一份让晋惠帝退位的申请书。申请书递到晋惠帝眼前之后,废太子的旨意也紧随其后,快递到了太子手里。
太子被废,司马伦和孙秀看到了掌权的机会,他们先颤抖贾南风干掉太子以除后患。但太子死后,他们又扯着为太子报仇的大旗继续起兵清君侧。
只不过这次贾南风成了被亲的那个,公元300年贾南风被司马伦所杀,西晋的局势自此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华夏历代清君侧的案例不少,但是堪称历代清君侧模板的海底是靖难之役。
公元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此前朱允炆看各地藩王不爽很久了。这一登机他马上就联合齐泰、黄子澄两位主张削藩的官员收拾自己那帮不听话的叔叔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