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第161节

  是锦儿的声音。

  来得真早啊!

  其实昨日约的是辰时点卯,一是念及何厨娘家住得远,通勤不便;二来嘛,卖个早饭而已,用不着这许多人手。

  新员工的积极性很高嘛!

  吴铭打开店门,见师徒二人又要行礼,制止道:“进了吴记的门,便是同道中人,以后不必行这些虚礼。”

  “是。”

  是何双双拘谨了,毕竟面对的可是灶王爷,以往都得对着灶前的肖像祭拜,如今活生生地杵在眼前,哪敢怠慢?

  但见吴掌柜谦恭温和,一如初见,并无半点神仙的架子。

  这大概便是修行的意义吧。

  转念又想:连灶王爷都要下凡历练,求道问艺,何况我一凡夫俗子?

  更坚定了学艺之心。

  事实证明,何双双师徒来这么早,确实没帮上什么忙,只在吃早饭时多添了两副碗筷,顺便同张关索认了个脸熟。

  何双双随口问:“乔家那边可有定论了?”

  吴记扩建之事她自是知道的。

  吴铭摇头称否。

  乔大宝今天又没来买炊饼,他多半也心知肚明,但凡露面,定会被问及此事,索性避开。

  “吴掌柜可想到法子了?”

  “在想法子之前,得先弄清楚大宝的心上人是谁。”

  吴铭只希望乔大宝的心上人是个良家女子,若是像李二郎那样,迷恋上不该迷恋的人,那可完蛋。

  按理讲应该不会,因为乔大宝从不去勾栏瓦舍闲逛,这些年挣得的钱基本都给弟弟治病了,偶尔花三十文买卤肉也是近两个月的事,毕竟吴记川饭五月末才开张。

  上午八点,没了老爷子催促,吴建军恢复了以往的准时作息。

  到店时胳膊间竟夹了本书,显是在地铁上闲得无聊,看书打发时间。

  吴铭对此持怀疑态度:“你来的时候是早高峰吧?这能看进去书?”

  吴建军嘁一声道:“你忘了咱家临近始发站,我上车的时候车里根本没几个人……”

  等老爸吃过早饭,父子俩出门买菜。

  师父一走,谢清欢立刻拿出“师姐”的架势,替何双双和锦儿讲解:“那扇门后连通仙界,师父每日都会去仙界采买食材,这些珍稀的味料也都来自仙界。”

  顿了顿,又说:“师父虽已下凡历练,仍有许多仙人惦记师父的手艺,每日都会来店里光顾,我指的是那边的店。俱是些故交旧友,师父不好拒绝,便做起两边的生意……”

  师徒二人频频点头,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番合理的说辞。

  父子俩买菜归来不久,李二郎忽然推门而入,喜道:“乔大宝又来买卤肉了!”

  ……

  乔大宝将包好的卤肉珍而重之地揣进怀里,挑起担子出了店门,片刻后,锦儿戴上帷帽,不远不近地尾随其后。

  沿着石板路往东走。

  出了麦秸巷继续往东,过了城墙,再转北。

  这条路他闭着眼睛都知道该怎么走,肩头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脚步却格外轻快。

  进了锦绣巷,行不多时,“盛记绸庄”的匾额便跳入眼帘。

  隔着街市里的喧嚣人流,乔大宝一眼便瞧见,在那门旁的石墩子后头,一个穿着竹青色细布衫子的小娘子正屈膝坐在小凳上缝补衣物,是素素。

  一望见素素,大宝的嘴角便不由自主地微微扬起。

  素素是盛家绸庄新来的绣娘,年初才到绸庄做工,眼下只是学徒,平日里只能干点缝补衣物的活儿。

  盛家是大宝的熟客,常请他上门修面,三个月前来时,恰是素素领他进屋,之后的每一次,也都是她领的路。

  一来二去,两人渐渐能言笑几句。

  自那以后,不知怎的,一天不见,大宝便觉着心里空落落的,甚至夜里做梦也惦念着。

第221章 以前明明是我

  无论有无活计,乔大宝每日巳时准要挑了担子打从盛家门前走过,素素也总在这时搬了小凳出来透气。

  盛家的规矩严,不许自家的绣娘同外头的男子闲谈,乔大宝除了上门修面时能同素素悄声说几句话,大多时候只能隔着段距离相望,彼此目光撞见,弯一弯嘴角。

  今日却是为正事而来。

  担子在肩头轻快晃悠,草鞋踩得路面啪嗒作响,乔大宝径朝石墩子后头那瘦瘦小小的人儿走去。

  素素早瞧见了他,和往日一样冲他眨眨眼,抿着嘴笑,见他走过来,反倒低下头去。

  “我来替盛小官人修面,劳烦素素娘子引路。”

  一字不变的开场白。其实早在素素来盛家做工之前,乔大宝便已出入此间不下百回,哪里用得着旁人引路?

  素素轻轻应声“好”,起身收拾衣物和小凳,别在乌鬓间的翠色小簪将她微红的小脸映衬得越发俏丽——这是大宝上回来时偷偷送给她的,他第一眼瞧见这簪子,心里便想,她若戴上一定好看。

  攒了许久钱才买下来,果真好看!

  乔大宝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却不敢表露出来,拿眼四下一瞧,从怀里摸出那一小包卤肉,扔进担子里,小声道:“你最爱的吴记卤肉,还热乎着。”

  素素禁不住咽口唾沫,眼角余光飞快一扫门口,伸手抓起纸包,迅疾塞进怀里。

  “谢谢。”

  声音轻得像微风拂过巷尾。

  两人藏着笑,前后脚进了盛家。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锦儿看在眼里,她在盛家对面的茶水摊饮茶,同卖茶的婆子闲聊几句,随后付了茶钱,沿原路返回吴记川饭,将适才所见如实告知众人。

  “如我所料!”李二郎略显自得,“大宝的心思,我最懂了!”

  “非也,你只懂一半。”吴铭忍不住吐槽,“听锦儿的意思,人家多半是两情相悦,你只懂大宝的相思之苦,却不懂他心中的甜蜜。”

  “我……”

  李二郎梗起脖子试图辩驳,话到嘴边又咽下。

  这份甜蜜他怎会不懂?师师成名之前,也常对他甜甜地笑,她喊他“李二哥”时同唱曲儿一样好听,生生将他的魂儿给勾走了。

  可回忆越是甜蜜,他这心里便越不是滋味,也越发羡慕乔大宝。

  何双双吩咐锦儿:“你去寻个婆子打问下,大宝钟意的这位娘子姓甚名谁,家住何处?”

  “已经打问过了,说是盛家新招的绣娘,名叫素素,是东郊秦樵夫家的小女。”

  众人齐齐看向到吴掌柜,等他拿主意。

  吴铭却说:“待大宝回来再做计较。时辰不早,该备料了。”

  备料仍由谢清欢担任主力。

  何双双师徒昨日只是粗略参观了下现代厨房,并未掌握各种器具的使用方法,对各色菜品的切配要求更是一无所知,入职头几天自是以学习为主。

  好在二人的底子足够扎实,适应起来也快。

  常见菜品的切配,小谢已经很熟练了,吴铭便把这项教学任务交给她。

  教何厨娘切菜!

  放在三个月前,这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谢清欢深吸口气,回忆了下师父是如何教自己的,此时便按同样的方法教师徒二人。

  何双双虽以刀工闻名,却并不以此自矜,更不会因小谢资历浅而轻视她,相反,见小谢落刀稳健利落,她不禁暗暗吃惊。

  谢厨娘学艺时日不长,便有此等刀工,当真了得!

  门外忽然响起一声喊:“快递!”

  吴铭立刻步入川味饭馆。

  何双双和锦儿相顾讶异:“快递?”

  谢清欢笑道:“仙家用语,我等凡人自是无法理解,习惯便好。”

  昨日订购的工作服和两套厨刀都已送到,东西有点多,吴铭先把厨刀分发了,紧跟着和老爸一起发放工作服。

  何双双师徒还没来得及试用仙家刀具,便又忙不迭领取衣物,一套、两套……足足六套!

  二人惊得合不拢嘴!

  她俩今日才来店里做工,一点活计没干,便白领了一套刀具和六套衣物,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饭店!

  “这是你的。”吴铭将三套秋冬装塞进徒弟怀里,“入秋了,自己留意冷暖,增添衣物。”

  “谢谢师父!”

  谢清欢喜不自禁,立刻拉起何双双和锦儿:“去我屋里换罢!”

  李二郎也领到三套衣物,心里那点郁郁霎时烟消云散,又是一通千恩万谢。

  闺房里,师徒二人也和当初的谢清欢一样,摩挲着以仙家术法制成的雪白抹胸,只觉柔软细腻,爱不释手。

  何双双忽然有些疑惑:“店里的一等琉璃杯不计其数,这衣物同样价值不菲,吴掌柜一发便是六套,怎会缺钱?”

  谢清欢正色道:“琉璃杯只用于招待客人,工作服仅吴记的店员穿得,并不市售。师父欲以厨艺证道,岂会假借外物?”

  何双双感慨道:“仙家气量,实非凡俗可比!”

  心里暗暗庆幸:幸而吴掌柜缺钱,给了她拜在灶王爷座下的机会。

  遂褪去旧裳,换上新装。

  这工作服看着朴实无华,穿上后真个温软贴肤,倒比锦缎华服更舒泰三分!

  仙家厨刀在手,师徒二人正式开始干活。

  提前备料的菜品都不复杂,切配方法何双双基本一看即会,锦儿跟着操作一遍,也即刻掌握。

  正因如此,谢清欢的教学重点不在刀工上,而在于介绍各色新奇的食材和调味料。

  何双双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眉州特产和秘制酱料,尽是仙界所产,怪不得她寻遍东京也找不着。

  多两个人备料,效率显著提高。

  有点过于高了,目前只吴铭一个灶头,用不着三个切配师。

  他重新分了下工。

  谢清欢在制作凉菜之余,仍要兼着切配,只把锦儿已学会的菜品分给她做,锦儿的主要任务是打荷。

  至于何厨娘,常见菜品的切配理应掌握,但真让她干这活儿未免大材小用。

  吴铭对她的定位是铛头,自然要发挥其所长。

  既是千年老字号,怎能没有宋时菜肴?

  川味饭馆已推出三道宋菜,肉鲊是谢清欢在做,酒炊白鱼和禁中佳味,以及今后的每一道宋菜(热菜),吴铭都打算交由何双双烹制。

首节 上一节 161/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