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皇帝被曝光,他竟是警队一哥 第151节

  ……

  陈勇还是三合会大佬,手下上万小弟。

  洪兴、和联胜等各大社团,都被他渗透进大量小弟,要不了多久,这些社团都只有一个姓,就是姓陈的!

  统治港岛的日子,指日可待!

  ……

  陈勇打遍港岛无敌手了!

  最后,他将目光放在了内地。

  随着佳视大型节目《舌尖上的华夏》热播,不禁港岛人对华夏大好河山十分向往,连海外华人也思念起祖国。

  陈勇见此,着手成立了大夏旅游公司。

  大夏旅游,专门接待各国华人游客,其0RMB。

  但港岛人和外国友人却是趋之若鹜。

  毕竟,能出来玩的,大多是有点钱的,100多RMB,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可100多块,对80年代的大陆人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毕竟,在当时普通人月收入才100块左右!

  而大夏旅游,平均一天接待的游客,就高达150万!

  这个营业额对陈勇来说不值一提!

  他一个月随随便便都赚几个亿,哪会在乎这点钱。

  陈勇赚钱后,也让李超人和鲍船王看到了大陆的商机和潜力,两人纷纷开始来内地投资。

  但陈勇已经先一步跟内地建立了联系。

  李超人和鲍船王等人来内地投资,也只能跟着陈勇一起玩,陈勇自然乐意之至。

  只有更多大老板加入,内地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更多终归太小了!

  哪怕陈勇现在称霸港岛,却也不过百亿资产,想要更进一步,达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在港岛几乎不可能实现。

  必须将重心转移到内陆来。

  为了加快大陆发展,陈勇先后投资了超过20亿。李超人和鲍船王也各自投资10亿,一起来分食大陆的蛋糕。

  有了陈勇的大力投资和带动,大陆的发展的确加快不少。

  人民的生活水准高了,娱乐节目也要有。

  所以,陈勇的彩电行业趁机大力发展起来。

  此时的大陆彩电市场,日资才刚刚进入,只是在试水推,还没有被日资占领,市场几乎一片空白。

  陈勇在政府扶持下,在大陆建了几个大工厂,直接提供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建工厂的地区政府全都感激不尽。

  每天加班加点生产!

  早在港岛时,力新电子日产就超过30台了!

  成本也控制下来了,彩电成本在400-450块,港岛售价900-1000元,卖给大陆的配置低一些,售价800-900元。

  至于黑白电视机,成本只有两百块,售价400-450块。

  这样的成本和售价,其实与日系差不多。

  但战争刚结束不久,华夏人对岛国人还是恨之入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质量,没有人会抛开力新电子生产的电视,而去选择日系电视。

  这一次,与历史不一样。

  日系电视还没在华夏生根发芽,就被拍死在胎中!

  而力新扩大生产线后,日产直接翻倍,日产超过100台!

  八九十年代的华夏,大部分地区看电视机,都是一个村一台,几百人围在一起看的。

  月产3000多台,很快就普及了不少地区。

  随着彩电成本进一步控制,越来越多人买上了彩电。

  米国和南棒等国,起初瞧不起华夏大陆人,觉得他们太穷,所以没有想过进军华夏内地。可看到力新电子在华夏大陆做得风生水起,都很眼红,也很震惊华夏大陆的消费力,纷纷想抢占一片市场。

  但当他们企图抢占大(吗赵好)陆市场时,发现已经晚了。

  他们花费巨额的代价,也打了水漂!

  随着公司实力增强,力新电子建的工厂越来越多,短短一年时间,先后在大陆各地建了超过15家工厂。

  这些工厂都是当地政府半卖半送的土地。

  只求陈勇去当地建厂,因为一家厂房就提供超过5000人的就业岗位。而且力新工人月薪最低都有300元RMB!

  比大陆平均工资高三倍!

  厂房多了,力新不仅生产电视机,还开始生产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

  由于提前抢占了市场,不管力新生产什么,都能一抢而空。

  力新不仅供应华夏,还开始出口关。

  力新发展好了,大夏集团其他产业也陆续登陆大陆,大夏集团俨然成了华夏第一企业。

  市值高达数百亿!

  本书完!

首节 上一节 151/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