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08节

  专家组的工作很快就开始开展起来,其实调研的方向无非就几个,各个地州的煤炭、水能资源状况,教育程度,交通条件,以及地理情况。

  地,指地区,州,指的是自治州,实际上和地区是一个级别的,黔山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地级行政区划,是自治州。

  高振东在这里跟回家了一样,工作虽然繁忙,但是自在得很。

  “我跟你们讲哈,嘞个高组长不得了哦,克东南州啊边嘞时候,其他人都吐得倒二颠三嘞,只有拉,点事都不得。”

  “你还不要讲,拉在支点像是回家一样,连我们支点嘞话都学会哦。点都听不出来是外地嘞。”对于这个事情,黔山的同志还是很有亲切感的。

  “听说可能是我们支边人,从小闹革命……”话传来传去果然会偏。

  “天天笑眯眯嘞,就是不晓得结婚不得……”小姑娘,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啊。

  “结噢结噢,听拉身边嘞同志说嘞,你就不要想东想西咯。”

  “……”

  关于这个高组长的传说,在本地同志里流传,工作也在一天一天的完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虽然不太需要下到最基础的基层,但是黔山最大问题就是交通,路上走两天,办事可能就一个小时。

  而且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当地的同志为了安全,车开得是又慢又稳。

  这更进一步拉长了工作的时间,没办法,这里现在就这条件。

  好在专家组是分成两个组在跑,时间上能节约一些,要不然高振东高低中途得找个理由回一趟四合院。

  高振东在这里忙活,在黔阳市的其他单位,也有人在惦记他。

  “厂长,你说我们能不能能不能请到高总工过来看看?”黔阳市的一家冶金企业里,几名厂领导在商量。

  “应该可以,他是我们十七机部的人嘛,怎么着自己人他也会照顾照顾,不至于来都不来。”

  “可是我们已经请了很多次,连他面都没见着,这会不会……”

  “没听见他身边的同志说嘛,下地州去了,难道要他飞回来陪你?开玩笑呢,人家身上是有任务的,这个节骨眼上你去搅合,省里的人先把你收拾咯。”厂长心里很清楚,自家厂子有什么事情,也没省里的大事重要。

  那是一个省的发展问题,自己厂子这点小九九,肯定得往后稍稍。

  “那就这么干等着?”

  “你放心吧,我们已经和省里的领导请示过了,我们的心情,省里会转达给高总工的。听说他人很不错的,对我们黔山有感情,应该不会有问题。”厂长消息灵通,这年头冶金厂子吃香得很,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的同志很多。

  “对我们黔山有感情?这可真稀奇哈。诶,厂长,你说会不会我们请他来,结果他搞不懂我们这一摊子的事情?”

  “瞎想些什么,请过来再说,懂不懂的不说,至少能近距离的把我们的想法和希望说给部里的领导听嘛。”厂长其实心里也没底,但是他想得更多、更远一些。

  技术当然重要,但是同时一条便捷的渠道也很重要。

  其实高振东的级别和这位厂长是一样的,不过这“京官高一级”的实际情况,那是一直都没怎么变。

  而且这一次他们最大的诉求,其实是和技术密切相关,那在十七机部久负盛名的高振东,加上他的级别,就更是领导了。

  他们现在都记得烈火科技奖那个独一无二,看起来就牛得不行的特等奖,当时他们也在场,那真是景仰万分,要是自己厂里也能有这么一个人就好了。

  这个事情,平时也只能想想,地理的阻隔实在是太过严重,而现在,托省里工作的福,这个希望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接近的可能。

  其实不只是黔山,三线范围内的各个地域,都在开展类似的工作,最热闹的,其实是蜀省,在三线区域,这里条件是最好的。

  负责制定政策的人不是傻子,一个川蜀盆地,几乎能提供从粮食到工业的所有条件,还有人口,虽然因为地理原因进去容易打出去难,但是至少作为一个后方基地,是绝对合格的,尤其是在交通得到发展之后。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感谢两件事。

  一件是自然的伟力,没有两条母亲河之一的龙江破开盆地边缘,那川蜀盆地估计得改名叫做蜀湖,或者至少是川蜀大泽。

  一件是人民的劳动,位于榕城附近的都江堰,它将蜀中大地彻底变为了千里良田。

  从蜀中大地,能直接辐射支援到西南、正西,同时向中部、东部反哺。

  而周围的高山,将川蜀大地拱卫得非常好,想要单打独斗,差点意思,出路被断,但若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后方基地和退路,那就非常适合。

  运输大队长:此言深得我心。

  对于上面在黔山的动作,川蜀并非一无所知。

  “现在看来,黔山可能是被重点作为电子类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在规划,我们的想法,可能要落空噢。十二机部最重要的专家,现在都在那边开展工作。”一位蜀省的同志和自己的搭档说道。

  “全国一盘棋,这个事情,上级有上级的考虑,按照实际资源分布,黔山的确是有特色优势。”另一位同志点点头,这是事实。

  从能源来看,抛开石油不提,这方面西南几兄弟都是坐小孩那桌的,蜀省能源属于是“水多气丰煤少”,煤那是真没多少,而且开采条件比起黔山,要差一大截。

  进入21世纪,蜀省的煤探明储量大概是150亿吨上下,而黔山大概是750亿吨以上,差距极为明显。再考虑到两者体量和人口差距,蜀省的煤大概就属于是够民用和基础工业用,发电来干别的就有点捉襟见肘。

  “人均指标”的含金量再次再次上升,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算人均,人均没上去,谁特么都别和我们讨论我们到底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事情。

  而另外两种能源,水能和天然气,就更尴尬。

  蜀省水能资源丰富,单个电站的装机容量潜力很大,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上了,这些大装机的水电站选址地,要么在蜀西高原边上,要么在龙江干流。装机容量大,一般意味着规模大,设计和建设难度高。这在60年代,很难搞得起来。而且水电有季节性,作为主能源是不合适的,化石燃料直到21世纪,都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

第942章 眼前一黑

  而天然气这东西,这时候哪儿舍得烧啊,用在化工、肥料上还不够呢,“XX天化”这种厂名,在蜀省遍地都是,别说蜀省了,就连黔山省崇义地区赤溪县,都有一个赤天化,这地儿在滇黔高原边缘,紧贴着川蜀盆地,算是蹭了点儿光。

  燃煤发电,是现在最为成熟的电力来源,从这一点上看,黔山比起自己蜀省,的确是优势明显。

  就算抛开还没探明的煤,只是现在已经探明的,两者之间差距就极为巨大,煤山地区那三个特区在这方面简直就是姜维打鸡。屁大点地方能搞出三个煤炭特区来,这意味着什么简直不用多说。

  “在这方面,如果事情不能改变,那我们就要考虑另辟蹊径。”一位同志道。

  “你的意思是,短时间内,不去深度考虑电子工业方面的事情了?”另一位皱了皱眉头,这可不是好抉择,在他看来,电子工业绝对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方向。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黔山生产原材料,我们更进一步!”

  “什么意思?他们的原材料都要从别的地方运来,也就是电子元件原材料运量小,要是原材料运量大的话,还不一定能放到黔山去呢。”

  如果运量大,黔山省那看着都着急的交通条件就能把这个事情卡死,还别说,上级还真是给黔山选了一条好路。

  “我的意思,是电子产品的原材料!他们生产元器件、芯片等电子产品原材料,我们接过来,利用这些原材料生产整机!”

  嗯?未曾设想的道路啊!另一位同志眼睛越来越亮,越想越觉得这事情靠谱。

  “对对对,黔山只能生产这种价值高、体积小的,一旦体积重量大了,他们的运输就很成问题,相比电子元器件,整机对于黔山来说就成了烫手山芋,他们的铁路,运煤还运不过来呢。”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他们的优势是能源,但是劣势是交通、人才,这决定了他们只能完成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但是对于后续的东西,黔山的同志无论是从生产能力还是运输能力,都有所不足。还是你考虑得周到,哈哈哈。”另一名同志哈哈大笑。

  “对嘛,必要的话,我们能向他们提供教育上的支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大家庭的优势。”虽然是上头一盘棋安排,但是具体到哪个棋子走哪步,相互之间的合作意愿和合作内容还是能起到一定做作用的。

  要说教育,蜀省在整个西部都是首屈一指的,运输大队长偏安一隅的时候,还是带了不少的好资源过来的。

  “嗯嗯,这个办法好,黔山的同志现在最头疼的,应该是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资源,很难消化这么大一摊子事情,我们互补一下。”

  “就这么定了,这样,你辛苦一下,带队跑一下黔山,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方面的事,我呢,进一趟京,把我们的想法也向上级汇报汇报,这种事情,手快有手慢无啊,等到别人都回过神来,那就晚咯,哈哈哈。”

  两人说笑之间,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

  世界不是围着一两个人绕的,西南的同志在为了地区群众的发展忙活,更西的地方,战后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社会的工作自然不用说,已经在高原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们来到这里,继续上演着“金珠玛米”的传说,太阳终于照到了巍巍高原的南麓。

  小型农机化身工程机械,在工程战士的努力下,硬生生将原本修不出来的路,修出来几条,虽然时断时续,但是至少比起原本的运输条件还是有大大改善,只要能想办法跨过那条5000米的山脊,同志们就有办法将各种各样的物资运送到它们的目的地。

  路断了,驻守在易毁路段附近的战士们就会开着哒哒作响的小型机械,奋力将路抢通,那些道路在一次次的滑坡又一次次的疏通之后,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已经不大看得出是一条条的道路,但我们的汽车兵战士们,就是能从这不是路的路上,将一车车的物资运送过去。

  而在一线地带,一个个哨所在山麓星星点点,逐渐成型。

  战士们建设热情高涨,小心的使用着每一件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来之不易,除了能薅山上的枯木烧一点砖、就地取材弄一些石材、土袋之外,其他的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北麓的运输。

  一名战士将肩膀上的土袋摆放到工事上,坐了下来,他得休息一下,这里虽然海拔已经只有不到1000米,但还是重体力劳动。

  他摸出一支烟,美美的点上,看着下方的那一片平原。

  从这里,已经可以直接通视脏三东北邦的那片平原,从高处看去,视野通透,一片绿色的大地尽收眼前。

  战士没有文人骚客吟诗作赋的本事,但是好看的东西就是好看,说不出来,可心里就是感觉舒服。

  “嘿嘿,真好看。”

  高原西线一处制高点上,几名战士正在往自己的哨所墙上喷泡沫。

  “喷了再贴一层薄木板,就算齐活儿了。我在旁边哨所试过,这东西喷上去弄好了,温度能高好多度,燃料消耗就少多了,原本要省着用的燃料,压根不用省,绝对够!晚上再烫个热水袋,比原来舒服多了。”

  那点燃料自然没法让哨所温暖如春,但是战士们有了新玩意和新办法。

  能送过来的燃料还是有限的,总不能天天薅林子取暖,而且这儿也没多少林子可以薅。

  “嘿,班长,你说这都怎么弄的,就这么一个小罐罐,喷出来有这么老多?”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科学。”

  就在他们身后的一个瞭望窗口里,一名战士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下面的脏三自己干起来了,打得还挺热闹,哈哈哈。”

  “哪儿呢哪儿呢,我怎么看不见?”班长一下子来了兴致。

  “远着呢,你能听见点声儿就不错咯,来,班长,看这里看。”窗边的战士从望远镜旁离开,将望远镜让给旁边的同志。这要搁几十年后景区里,高低得整个二维码,扫码观看,20块一次。

  “嘿,还真是,诶,打得太臭,那么大个空档,就没人穿插绕后一下?两边是拉起人排队枪毙来了。”班长一边看,一边拼命吐槽,这就叫厌蠢症。

  “班长,他们能排队枪毙的,都已经是不错的咯。”他们都是亲自参加过战斗的,对脏三的战斗力心里有数。

  “我看也是,这帮人,就算是当学生都没学好啊。”

  “时间到了,班长,可以听广播啦!”广播虽然不是全天的,但是定时会有,也算是给这些在偏远边疆驻守的战士,带来一些欢乐。

  哨所背后,好几片黑乎乎的板子在闪着光。

  相比积极乐观的战士们,脏三的心情可就没有这么好。

  “东北邦的情况,更加恶劣了,我们在那里的部队,正在被各地的游击队分头攻击,损失很大,再这么下去,我们在那里剩不下一个人。”已经撤离到班吉鲁的脏三头人,皱着眉头听着手下的报告。

  “增兵,想办法增兵,空运!请白熊派运输机来帮助我们!”

  “他们的能力也有限,这是要绕过整个东大才能将飞机派过来,而且现在白熊和东大关系有些……有些暧昧。”

  “不,我不相信他们敢彻底抛弃我们。”头人有些歇斯底里,他感觉自己心脏快要不行了。

  “头人,其实最主要的,是东大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如果在谈判完成前我们向巍南地区附近派遣任何军队,都将被他们视作改变谈判基础的行为,他们将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原来这才是最大的原因,运不过去不说,而且还不敢运。

  他们现在才真切的认识到,原来东大人第一次提条件的时候,往往才是最优厚的,他们的习惯原来是武力讲价,反向拉扯。

  脏三头人觉得眼前一黑(生理),倒下了(物理)。

  ——

  高振东带着一组人,从崇义地区返回黔阳,崇义是他负责的最后一个地区。

  一回到状元楼边没多久,黔山的同志就闻讯赶来。

  “高组长辛苦,这次调研收获如何?”他们很是热情。

  高振东笑了起来:“收获很大,但是也有一点问题,最大问题就是教育,你们想靠自己的力量,在建设期内完成工人同志的教育和储备,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啊。”

  有问题说问题,黔山的同志很高兴,知道问题才好解决,满口好好好的,面子上倒是好看了,但里子上那反而不见得是好事,要真的什么都好好好了,还调研干啥,直接指定不就完事儿了。

  而且高组长说的这个问题,正好,他还真不担心。

  “哈哈哈,巧了么不是,这个问题啊,现在不用担心了。蜀省的同志来过,和我们也沟通过,教育问题,他们会出手。”

首节 上一节 608/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