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么重,铣削机匣的概率很大,不过冲锋枪嘛,自由枪机的概率大一点。”高振东解释了一句,那你们就不知道咯,我上辈子至少见过分解图,网站是个好东西。
说完,高振东笑道:“其实不用那么麻烦,建议你们用管状机匣,击发组件弄个钢板盒子装一下就行,同时简化一下结构,精简零件,自由枪机就是为了结构简单,整太复杂还不如用别的自动原理。”
这个冲锋枪的问题就是参考了一堆已有的自动武器,甚至包括ZB-26,结果把结构搞得很复杂,重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你说得有道理,可是管状机匣强度扛得住不?”
“管状是强度最好的形状了,不用太担心,枪机、枪膛、枪管结实一点就行,机匣的强度没那么重要,特别是冲锋枪威力又不大,花旗佬约翰牛都用的。万一怕强度不够,你找京城工大搞61枪族柳教授他们问一问,他们手上有新枪钢,实在都还不行,你找我。估计你们用上这些之后,大概能把重量减轻到空枪2公斤左右。”
微声冲锋枪刚开搞的时候,还没搞刘教授他们用的那几种枪钢,估计搞微声的同志,也没用上这些东西,所以高振东提了一嘴。
而冲锋枪用的7.62*25弹在手枪弹里面算是威力不俗,但是放到长枪里就是小弟弟。
其实高振东挺喜欢前世看到的那把85冲的,没别的原因,就是轻小,普通版空枪不到2公斤,火力还不差,30发子弹还是很爽的,至于毛病嘛,其实对于这些部队来说问题不大,而且这些毛病也能一定程度上的改进。
搞材料的就是豪横!听听人家说的什么话。
“那就太感谢你了,高总工。”能搞得更好,谁不愿意。
而部队这边,听到空枪2公斤,满意得不得了,大概是两把满弹TT33的重量,还要什么自行车。
“振东同志,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个事情,你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下。”
同志啊,你当我是机器猫啊,想啥有啥是吧?
“你说说看。”
“我们知道你对火工品是很有研究的,所以就想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DNTF这种东西一般人是不知道的,那货刚提出来,而且保密级别太高,不过黑混60还是有人知道和高振东有关系。
能炸的都是火工品,没毛病。
“掩体!我们在追击过程中,偶尔碰见敌人反击,需要就地构筑阵地的情况,但是这种时候,往往来不及构筑,只能就地寻找有利地形。实际上除了敌人反击,需要快速构筑掩体的情况很多,比如空降兵,他们是完全没有机会提前构筑工事的,非常急需。但是现在在这方面,实际上是空白的。”
高振东在系统里一阵倒腾,才问道:“你们需要在什么地形上构筑阵地?冻土够不?”
“中硬土壤就可以,冻土……是不是要求太高?”
“也不至于,不过冻土的速度会慢点。”
不是,听你这意思,你就这一分钟,就已经想好怎么做了?
“慢没关系,能短时间弄出来就行啊。冻土挖坑,老问题了,北……白雪皑皑的西面到了冬天,也的确是土地冻得梆硬,我们还是要考虑身毒人蠢蠢欲动或者是进一步的打击。如果能有这个,我们的机动打击能力会更强一些。”
不是大东西,但是真能解决的话,也是一件相当好的事情。
“你要说起这个事情,我的想法倒是不少……不过那些先不说了,我们还是先解决你说的这个问题吧。”高振东脑袋里面无数个想法闪过,这些想法不用他亲自搞,主意是最重要的,实现反而没有那么难。
“嗯,好好好,其他的我们后面再交流,你就先说这个。”部队的同志开心得一批,嘿嘿,还有意外收获。
“既然你提到了火工品,想来你也想到了,用炸药炸,对吧?呵呵呵。”高振东笑道。
“诶,对对对,但是怎么才能炸好,就要靠你想办法了。总不能先挖个坑把炸药放进去吧?那实际上效果也不大行。”
没这装备,我要挖坑,有了这装备,我特么还要挖坑?那这装备不是白搞了么?
还别说,我们在冻土上用的这类装备,一开始还真就是要先在冻土上人工打孔,然后灌液体炸药炸开。
高振东自然不会选那种方式。
“嗯,这样吧,3分钟内,在中硬土壤上构筑直径1米、底径和深度0.5米左右的单人掩体,6分钟内,在冻土上构筑同等大小的单人掩体,如何?”
“3分钟中硬土,6分钟冻土?行行行!”部队的同志高兴得不得了,6分钟在冻土上,正常情况下刨个浅坑都困难,3分钟想在中硬土上刨那么大个坑也根本不可能。
“中硬土型重1.5kg,冻土型重4kg,能不能接受?”高振东手上的炸药比前世他看到的那些前辈要优越一些,所以他敢提出更轻的指标来。
第934章 整个大活儿
“能!能!太能了!”这和带把工兵铲有什么区别?部队的同志很是开心。
“先别高兴,落回工事里的浮土还是要自己清理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实际上要3分钟,主要就是干这个事情去了。”高振东还是先把话说清楚,方便同志们评估。
“那多大个事儿,你的意思是,即使不清除落土,实际上这个散兵坑也能用?就是浅点儿。”没想到部队的同志,看待事情的方向完全相反。
你说炸完还要清,他看到的是没清也能用。
如此乐观的同志,让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同时也在佩服高振东的速度之快,这种小东西,对他来说真是手拿把攥。
“可以这么考虑。”
“不过,是不是太占用你时间了?这么个小东西。”部队的同志有些犹豫,部队的领导很清楚,高振东真正的工作,比这东西意义大得多。
高振东摇摇头:“这是能救命的东西,不存在。而且花不了我多少时间,我恰好知道有位同志,搞这种稀奇古怪的火工品很在行,回头我花点时间和她交流一下就行,主要是她搞,我自己用不了多少时间。”
空降兵啊,他们可能是落地就要就地投入战斗的,而且战场环境极为恶劣,没有多少选择阵地的时间。
看看约翰牛那位“元帅”在S2为了露个大脸组织的“市场花园行动”,还有汉斯佬添油空降克里特岛的损失,就知道空降兵的环境有多恶劣。能出点力是肯定要出力的。
京城工大的章讲师,爆震弹、催泪弹都是她搞出来的,这种有点稀奇古怪,对爆炸细节有特殊要求的东西,她搞起来正好。
听见高振东的话,其他同志才放下心来,这事儿稳了!
会议一直开到晚饭前,才宣布休会。
高振东刚回到家,电话就响了起来。
是京城工大的一位副校长:“高教授,这怎么好意思,我们没给你提供课题,反倒是你开个会就给我们找来了不少。”
看来防工委的速度极快,已经把一些决定透露到京城工大去了,组织人手,搞起来。
高振东笑了起来:“哪里哪里,也不全是我的功劳,也是组织上的决定嘛。”实际上,放到京城工大的,也不止高振东参加的那几件事,这么大个系统,这么多事情,不可能都围着高振东在转。
“那我不管,这里面,你居功至伟是跑不了的。等你来上课的时候,我们可要好好感谢感谢你,顺便定一下人选。这些课题,你熟悉,你的意见很重要。”
其实课题不止那几个,不过听副校长的意思,是要高振东都参与人员的规划选择里去。
对京城工大来说,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这么大个人在这里,不让他更多的参与工作骨头里都攥出二两油来,那才是傻子,高振东有自己的路线,又不会对京城工大的同志造成什么挤占,反倒是他能带来的东西,那是大把大把的。
放下电话,高振东接过娄晓娥端过来的茶,喝了一口。
接下来做什么?
防工委的会议上,那些都是小事情,要交给别人做的,而他自己前一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是定海神针的重要拼图——GAP推进剂又已经提交,最核心的已经完成。
电子、计算机这些,不论软硬,都有同志在分别负责,那高振东自己就显得无所事事起来。
这话说出去都没人信,高总工会无所事事?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想着想着,高振东突然想起来前不久防工委领导提起的三线建设。
这是个大事情,应该怎么在里面发挥一下作用?
高振东摸着茶杯,静静的思考,娄晓娥笑呵呵的逗着孩子,没有打扰他。
可选太多,反而不知道怎么选了。
高振东转头看向南屋,里面有好多奖章奖状陈列在一个玻璃柜里。
有闪电科技的,有烈火科技的,有军功章,有防工委的,还有外商部的等等,也还有一些具体项目,比如SZ61配套计划,也有6011会战……
等等!
高振东放下茶杯走进了南屋,仔细端详了一下6011会战的奖章奖状这些东西,再想想三线建设……
他想起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了,这件事情虽然是炒冷饭,但是这个冷饭是到了该炒的时候了!
其他事情同志们先办,我要把精力,放在材料上面!
大建设,不论是建设本身,还是建设后新产品的研究、生产、使用,有一样东西是缺不得的。
那就是材料。
看看一句“我是搞材料的”,让同志们在“上当机枪”上面打消疑虑就知道这事情有多重要。
而高振东那本钢铁材料手册,他倒也不是没往外拿里面的内容,但是相比全部内容,已经拿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高振东的动作很克制。
而现在,可以让它们全部现世!
怎么做出来的?我理论推算的!
时间太短?不短了,从6011会战结束到现在,已经一年了,一年还不够我倒腾的?
推算的东西怎么那么细节?成功率那么高?我牛逼呗!信不信我给你现推(×)抄(√)一个?
想来现在的高振东这么说,同志们应该不会有什么疑虑。
如果说在这之前,那本大部头他还只能拿出一点点的话,那现在就可以大批量现世了。
抄不抄的无所谓,我就抄,咋滴了?重要的是我们能用上这些东西!那才是最主要的。
想到这里,高振东甚至等不及把防工委的会开完,直接抓起电话打向三分厂的厂办,这里随时有人值班。
“这几天,组织几个搞材料的同志,再加一名速记员,有事情要做。”
这和高振东写那几本教材的时候不同,速记员其实不是很用得上,那玩意光靠念,一年都不见得念得完,表格你还不太好念,但是先备着总没错。
放下高振东的电话,三分厂厂办的人马上通知了三分厂技术处。
技术处副处长梁发明同志,接报之后很是激动。
一看就是高总有大动作,而且是很大的那种,要知道上一次他要速记员,还是他坐着光靠嘴就写了一本大部头的经典《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出来。
这次要了速记员和材料方面的同志,明显就是要在材料上搞大动作。
高振东放下电话有些担心,这么一搞,会不会对金属材料研究这个产生重大打击?别人是在锅里舀饭,你是直接过来把近期内的锅都端了!
再想想,应该问题不大,这玩意有了旧的,别人就能在旧的基础上搞新的,好像也还行。
再说了,也不可能什么鸟玩意都往外倒,有一些还是要压一压,自己人还好说,让敌人弄去了就乐子大了,而且有的东西也不见得用得上。
终于找到事情干的高振东,放下心思,跑去对着两个娃就是一阵rua,搞得娄晓娥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他:“刚哄睡着,你又来添乱!”
“嘿嘿,逗孩子要趁早,大了就没这么好玩了。”高振东腆着个批脸,振振有词,东东安安。东东安安,西南部分地方俗语,有点疯疯癫癫带点傻气的意思。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还在去防工委的路上,他要搞大动作这个消息,已经传到了十七机部和防工委。
十七机部领导美滋滋的:“你看,我就说嘛,高振东同志的工作,我们不用过问,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节奏,别添乱。”
总工笑道:“不知道他这次是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出来,看起来动作不小啊。”
“不好说,但是看这样子,可能是这一年有了什么新的心得,而且规模庞大,需要同志协助他完成。”
像是高氏高炉操作线那种,虽然研究时间可能要很长,但是成果可能就几页纸,然而研究时间很长,又需要大量人手整理的,那多半是大部头。
“嗯,我们就等着就好了,哈哈哈。不过我看啊,现在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防工委,他们就怕振东这里直接把什么不该放的放出去。”领导笑道。
“对对对,我看他们在三分厂的同志,估计最近有得忙,哈哈哈。”总工也大笑起来。
而防工委这边,则是一看见高振东就开玩笑。
“又有大动作了?”防工委领导笑道。
“嗯,这一年在材料方面有点心得,总结总结。”防工委能知道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奇怪,他们在三分厂的人,甚至比三分厂内保自己的人还多,这些正常工作安排肯定要过防工委同志的手的。
“嗯,我已经让在三分厂的同志,参与参加工作的同志的选拔任务了,同时会对选定的同志提升保密级别。东西做出来了,先别急着放出去,给我们看看啊。”
不知道高振东要做什么,但是动作不小,先叮嘱一句总没错。
“好嘞,这个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