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601节

  这个传送,包括网络传送和人工运输存储介质。

  纸质文件是很难加解密的,但是数字文件就不同,对于重要文件,扫描、加密,即使被截获或遗失,别人也很难获得什么实际内容。

  “明白了,那就是黑白、256阶灰阶、50像素/cm,是这个意思吧?”高副所道。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是核心参数。还有一个参数是扫描速度,这个我不作规定,你们尽量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快。具体采用什么技术手段,你们自己想一想,形成个方案,我们再来讨论。”

  这个扫描仪注定便宜不了,和自己上辈子扫描仪烂大街,价格非常便宜不同,这时候的扫描仪,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要用足够好的计算机装在里面,才能处理好。

  不过这东西在这年头本来就不是烂大街的,而是给重要部门使用的。

  “行,我们明白了。”高副所听懂了高所长的意思,这些东西,他不会过早、过快的提供技术,而是要同志们自己努力,自己成长,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高振东现在不想花代价去系统里取,他希望仅凭自己的记忆加上同志们的努力,就把这东西给搞好。

  而且前世的技术不见得就合适现在,常常有过于先进的可能,还别说,扫描仪这破玩意,那几个商店里从来没刷出来过,属于是小众设备。

  拿到新课题,同志们兴高采烈,剩下的事情就不用高大所长去关心了,高副所长根据同志们的专业和特长,已经迅速的分了两个组,都干起来。

  这可是1201厂计算机外设研究所的头一炮,一定要打好咯。

  十二机部领导拿到外设研究所的报告的时候,仔细一看,笑了起来。

  “看来高振东对这个所期望很大啊,都不当保姆了,逼着同志们自己上。”

  和高振东沾边的事情,他是必然要过手的,那小子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我也觉得,可能这两个东西一个基础很好,一个用途较窄,都不急迫的背景下,他就让同志们自己多锻炼锻炼了,和JP-59、XS-59这些外设有点像。”十二机部总工也笑了起来。

  “嗯,他的这个考虑还是有道理的,还是要培养人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嘛。”

  领导很爽快的大笔一挥,在课题申请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

  “X老总啊,你们这个会什么时候开啊?这一仗打下来,我们有可多的话想说了。人,我们也都调齐了,就等着这一天呢。”

  部队的同志性子有点急,这仗都打完这么些天了,总结会还没开,万一同志们把经验忘记了怎么办?

  防工委总工笑了:“别急啊,你们调人倒是快,可是我们调集相关人员可没那么快,相关单位厂所的同志,都是有重要任务在身,再急也要等人家有空嘛,就算是分批分系统的开,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开的起来的。这样,明天,明天就开一个。”

  “哪个?”

  “把陆军的先开起来吧,他们事儿多,呵呵呵。”陆军是主力,作战行动最多,自然事情也多。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坐在会议室里,坐着听同志们说战斗过程和经验,感觉特别过瘾。

  自己是肯定上不了战场了,听听也好。这敌啊,只好让同志们替自己杀咯。

  “……我说一说战斗里,同志们反映上来的最大的问题吧……”一名陆军的同志发言道。

  既然是总结,那就是好的坏的都要说,好的保持,坏的改进,而其中重中之重,还得是坏事。

  几千年的老习惯了,占了便宜一笔带过,吃点小亏怒写三页。

  与会的同志最看重的,也是这一块。

  “这次作战,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火力问题。”

  好多同志有点不淡定了,你还要多强的火力?这一次可以说,改变最多的就是火力,你那帮步兵就只差人手一门小炮,还想怎么样?

  不过没有人质疑,这个病大家都有点,可能最近有缓解,但治是治不好的,一辈子都治不好的。

  再强的火力,也总能找出火力不足的地方来。

  “机枪!最大的问题是机枪,重机枪太重了!根本跟不上部队,要不是有61班机顶着,突击步枪也都能连发,还有枪挂榴弹、61火、赤剑-61作为攻坚武器补充的话,很多时候跟地堡里的重机枪对射起来很吃亏。”

  人言否,要不要听听你说的都特么是啥?

第931章 老毛子的又咋样?我再改!

  你手上都这么多火力了,还要啥自行车?

  没有重机枪,你还没有别的?

  看看脏三都被打成什么样了,你开阔地和地堡对射本来就吃亏,这是肯定的事情啊。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火力不足这个毛病大家都有点,即便觉得这话好像有点不太地道,但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追求火力有错?

  这话部队上的人绝对不认,就算是搞研究的,也觉得没法喷。

  那绝对没错啊。

  而且现在打7.62*54R的重机枪,分量的确是有些夸张,不算子弹,枪身加枪架,重达40公斤出头,有同志的评价是,还不如再增加点负重,直接扛一门82迫击炮算了。

  虽然这是开玩笑,迫击炮也的确和机枪不能相互取代,但是重机枪太重这个问题,是的确存在的。

  “连队里不是还有仿制RP-46的58式7.62*54R连用机枪么?”有同志问道。

  重机枪是营级的,连里现在配备的是防RP-46的58式连用机枪。

  “那东西啊……这么说吧,射程和重机枪太重合了,而且重量重,又不能在战场上快速更换枪管,一般情况下被61轻机枪替代,高不高低不低的。还要占连队一个排的编制才能伺候得起来3挺,连队编制很臃肿,现在我们的一线部队宁愿拿这一个排,去多扛几十发火箭弹或者帮反坦克小组背导弹,对敌人火力点的效果绝对超过3挺机枪。”

  61火不超过4kg的全重,一人背3发也不过10公斤出头,还能带点别的,部队爱不释手。

  赤剑-61弹重10kg左右,虽然重,但是打得远精度高,一人帮忙背上一发,用处大得很。

  但是大家都知道,机枪还是有用处的,不是这两个东西能完全替代,别的不说,火力持续性,这玩意要好得多,而且射程比61火要远。

  这可咋整?

  就在此时,大家听见有人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转头一看,嚯!高大炮!

  有好戏看咯,这些新家伙,都是高大炮搞的,你说还感觉火力不足,那是不是在否定高大炮的工作啊?

  那就好办了,我们不好喷,高大炮喷起来绝对带劲儿。

  没想到高振东一开口,却和普通人想的完全不同。

  “嗯嗯嗯,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儿……”

  他也觉得火力不足?

  搞研究的同志一脸懵,你也这么想,太宠着部队的同志了嘛。

  有人捅了捅旁边一脸不可思议的同志,悄声笑道:“正常,你别忘了高大炮的出身,还是在敌人火力绝对优势的战场上出生入死下来的。他的那毛病,比起现在部队的同志来,绝对只高不低。”

  “诶,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就不奇怪了。”

  高振东此言一出,部队的同志眼睛就亮了,是吧,你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儿吧?你应该是有办法的吧?

  大家都看着高振东,想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要说提出一个具体的武器,大家可能都有想法,但是高振东的特点和大家不太一样的是,他能拿出一个恰好能放到这个体系里的东西来,正好把整个体系补充完善,这份本事,别人就不见得有了。

  一是不一定能找到体系里的弱点,二是不一定能拿出恰到好处的家伙事儿来。恰到好处非常重要,性能不足那不用说,性能太好也是问题,那是要付出其他代价的。

  高大炮果然不让人失望,他开口就是大手笔。

  “这个问题啊,我倒是考虑分成两步来解决。高机放平,重机下放。高机放平,也就是高射机枪主要任务不再是防空,而是用于对地射击,考虑像现在的重机枪一样,伴随部队前进。重机下放,把重机搞轻一点,考虑下放一级,当然,想不下放,就放在原来那一级也行,轻了总比重的强嘛。不过这两种东西,都是要搞新的,现在的不行。”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没别的原因,基本就两字——我信你个鬼!

  高振东战绩再是彪炳,大家也一样不信,包括对他信心最足的防工委,主要是反常理。

  这话听起来就不靠谱,高机那玩意的分量想伴随?想屁吃呢。

  12.7毫米高机重量高达88公斤,就算减重,能减到哪里去?

  “高总工,12.7高机伴随?这个是不是有点太激进了?”一位也是搞武器的同志道。

  “是啊,而且12.7不防空,对空火力就显得有些薄弱。”

  “12.7的那个重量,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吧?”

  考虑到高振东从来不放空炮的习惯,同志们的意见提得很是委婉。

  只有陆军的关注点不太一样:“振东同志,多久能搞好?”

  事情是真是假先不管,振东同志都这么说了,必然就有有他的道理,我只关心什么时候能用上。

  高振东摇了摇手:“高机的事情,我们放到后面说,这东西比重机要复杂些,我们先说重机的事情。”

  这位同志不地道,还卖关子。

  高振东没有停顿,直接道:“重机枪的问题,其实我想有的同志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轻重两用机枪,我们现在在搞吧?”

  轻重两用机枪,通用机枪在我国最早的名称。

  他这句话是明知故问,但是不能不问。

  “嗯,对。60年开始搞的,现在还在搞。”防工委总工直接把话接过去,这话别人不敢回答。

  与这个轻重两用机枪有关的人,都知道这事情对高振东来说不会成为秘密,但是按照规定自己不能说。

  “就用那个嘛,轻机枪下连,加上三脚架留在营里。”有更好的选择,但是高振东不好一上来就掀桌子。

  自己搞的那挺轻重两用机枪他很清楚,不是不能用,但是要说多好,那是真说不上。

  他没多说什么,但是部队上的同志不太愿意。

  “振东同志啊,我看那个不行,现在看起来,轻机枪构型的重量,没比58式好到哪里去,也是10多公斤。”

  58式空枪13公斤,而那个轻重两用,据高振东所知,搞到最后也有11公斤,枪架13公斤,总重25公斤左右,属于是有进步,但是很有限。

  所以在部队看来,这东西替代58式,好像属于是半斤八两,如换。

  如果说只是重一点,也就算了,但恰好高振东知道,这个枪定型以后,毛病那是大大滴,容易过热、缓冲器磨损精度下降、故障率高、初速降低等等,真的是属于凑合用的那种,改了2版,才算是真正的能用,可那都已经是80年代的事情了。

  所以部队的同志一提起来,他就趁热打铁。

  “真的?那的确是不太理想。我倒是知道有一种是现成的,枪重不超过9kg,用的是一样的子弹,同样是轻重两用设计,枪架8kg。”

  部队的同志大喜,这比起现在这个还在研制的东西来,那不是妥妥的心头好?

  轻机枪轻2公斤,重机枪轻8公斤,这能多带多少子弹啊?而且伴随性能好得多,又是打同样的子弹,不影响后勤。

  “是什么?”

  “老毛子的PK!61年定型的,这东西对于你们来说,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在防工委的科技情报通报上面看到过,可能你们没注意吧。”

  估计是相互关系的变化,我们才能看到这东西的材料,按照高振东前世,我们搞轻重两用的时候,是没看到这东西的,等到看到已经晚了。

  其实其他同志不是完全没注意这东西,至于原因,挺复杂。还是那句话,有些话,高振东说起来方便,别人不太方便。

  “真有这个?那太好了,仿制一点仿制一点。”陆军的同志很是高兴,居然能捡现成的,嗨,早说嘛。

  有搞枪械的同志提出了疑问:“高总工,这是北方的武器……”

  这时候,有些想法已经在抬头,出发点倒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至少因噎废食就不好了。

  高振东装没听懂:“这就对了嘛,我们仿制北方武器经验丰富,从地上到天上,从天上到海里,甚至还有太空,这活儿我们熟,更容易仿制,成本更低嘛。”

  嘿嘿,这小子,该装糊涂他倒也挺会的,防工委领导没有制止。

  高振东加上了最后一颗砝码:“而且,我看过PK的大致情况,我有把握,能在保证基本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把重量减到7.5公斤。老毛子的设计不错,但是我们能够改得更优秀!”

  PK是9公斤,69年改的PKM就只有7.5公斤了,虽然付出了一点代价,但是综合性能上来说,通用机枪在20世纪之内就是PKM最好,没有之一。

  至于花旗佬那个从汉斯的几挺机枪上这抄一点那抄一点的M60,纯纯的就是一个废物,别的缺陷不说,稍微过热,不需要勾扳机能自动把一个弹链全打光的货,真.全自动机枪。

首节 上一节 601/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