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42节

第843章 等等!我可能有办法

  这次汇报的效果也算是达到了,唐少辉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笑:“明白。还别说,这个办法做出来的,那个绒面做出来真漂亮,黑得发亮,比照相平板印刷搞出来的蓝面深邃很多。”

  颜色发黑,说明反光率低,陷光性好,前提是黑色不是通过其他手段弄上去的。

  成本低的工艺,不见得就比成本高的差,前提是走对路子。

  黑得发亮?!嗯??

  高振东听见这个形容词,一下子就想起来一点什么了。

  黑绒板?

  你要早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我记得哪儿看到过这东西来着。

  高振东在意识中马上开动了搜索,诶,就是它!

  唐少辉还没走出高振东办公室的门,就听见高振东叫住了他。

  “等等,你们这个工艺有什么问题?说来听听。”

  嗯?

  唐少辉马上兴奋的转过身,高总工拉住自己,必有原因,没准儿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至于高振东连问题都不知道,是怎么想出办法的,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高总工的事,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唐少辉兴冲冲的走回来坐下,拿出了另外一些准备带到实验室去工作的资料,这些材料,他本来是没准备汇报的。

  “现在的问题是,反应速度太快了!速度一快,就很难控制,这个快,在开孔和扩孔两个阶段都存在。同时我们观察之下,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气泡,在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会附着在硅片上,影响反应的进行,以及反应的均匀程度。”

  高振东听完,手一伸:“把你现在的工艺给我看看。”

  唐少辉连忙找出工艺文件交给高振东。

  高振东拿着工艺文件看着,没有说话,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但是也没叫唐少辉走。

  在唐少辉看来,此时的高总工一定是在脑袋里飞速思考,想招儿呢。

  他猜对了一半,高振东是在想招,但是没有飞速思考,他在看文件,那是一份黑绒面制绒的工艺文件,工艺步骤高达20步以上,是完整的那种。

  良久过去,高振东看向唐少辉。

  “挖孔阶段,你们在氢氟酸里,加入25%左右的双氧水,以及1%左右的可溶性硅酸盐。”

  工艺文件里,其实这些添加剂配方不止一种,不过有的配方太过复杂,就现在的条件获取有困难,生物酶、脂肪酸酰胺、酸醇化合物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条件来说有些超纲。

  而高振东选的这个配方,就简单多了,双氧水和可溶性硅酸盐都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一抓一大把,效果也不差。

  双氧水?可溶性硅酸盐?

  唐少辉虽然发现了这个现象,可是他不是学化学的,可没能力研究这些现象,研究工作都是化学专业的老师教授配合着搞的,对高振东提出来的方案,听是听清楚了,但是离听懂,就很远。

  “高总工,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您给我说说,我自己是不太懂这方面的,我记下来,到时候我转述给搞化学的同志们的时候,他们也能及早掌握您的思路,工作做起来也顺畅一些。”不懂就问。

  此时的唐少辉,对高振东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就听了听,想了想,就给了一个方案,别管能不能用,但是那份自信是假不了的。

  唐少辉有种预感,高总工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多多少少都是有效的。

  “先说硅酸盐吧,加它的原因,主要是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硅酸,以此抑制腐蚀反应的速度,解决你们说的反应速度过快的问题。”

  唐少辉一边记,一边笑道:“啊,明白了,就是和反应抢原料嘛,懂了懂了。”高总工说得简单明了,很容易懂,大道至简啊。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对,就是这么个道理,至于双氧水,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促进反应,增加孔洞的深度,二是利用双氧水易分解的特性,促进气泡从硅片表面脱离,解决你们说的气泡问题。”

  唐少辉连忙记下来,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的样子,也不知道高总工就这么想一小会儿是怎么想到的。

  不过想起他刚才在高总工桌上看到的一本有机化学的书,他好像明白过来,高总工那是一直在不停的学习啊,至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有多少联系,那不管,反正都是化学就对了。

  “至于扩孔的反应速度问题,先放一边,你们不是有个除银工序嘛,也加双氧水!”

  高振东把唐少辉整得有些蒙蔽,什么都加双氧水是吧?

  “这一步,双氧水的易分解特性,产生的气泡对硅片起到漂洗作用,能够更干净的除掉银单质和银离子,同时银离子和双氧水生成的氢氧化银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银,也能有助于沉积的银离子的去除。”

  这么短的时间里,唐少辉和搞化学的同志,考虑不到这么深远,所以高振东干脆把他们这个短板补上。

  唐少辉麻了,好吧,听起来好像也很有道理的样子。

  “你刚才提到的扩孔阶段反应速度过快,容易造成凹孔过大,反而反射率会上升,这个问题啊,你们还是加双氧水,因为这一步不只是氢氟酸这种弱酸,还有硝酸这种强酸,此时,过氧化氢能抑制反应速度。”

  又是双氧水!唐少辉彻底麻了。

  双氧水是万应灵丹是吧?

  高振东补充了一句:“不过你们要注意一点,反射率太小也不是好事,会有热斑效应,反而就把事情办坏了。”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来一个事情:“对了,如果除泡效果还是不好,你们可以用数万Hz的超声波,每隔一段时间,比如几十秒的样子,去冲击一下硅片,冲几秒就行,具体的时间你们在试验中调整。但是切记,不能连续冲击,会对挖孔和扩孔反应产生影响的。”

  这个好理解,用超声波把硅片抖一抖,把气泡抖下来,唐少辉在冲击中唯唯诺诺,如实记录。

  至于其他的,高振东没有多干涉,自己手上的工艺文件不见得放到现在是最合适的,解决核心问题就行,其他的还是让同志们在现有环境下自行摸索比较好。

  唐少辉被高振东的双氧水三连给整懵逼了,直到回到实验室,还有点昏戳戳的。

  一位高校支援到课题组来的化学专业的同志,见他回来,兴冲冲的凑上去。

  “唐工,汇报得怎么样?高总工同意我们走沉银这条路子了么?”

  唐少辉点点头:“同意了,并且还给了我几个解决当前工艺问题的办法。来,苟老师,你给看看。”

  这话让苟老师惊喜不已,汇报就汇报嘛,居然还能有意外之喜,说实话,他们就压根没想起高总工还能在化工工艺上给解决问题这个事情,毕竟看起来和高总工的专业差太远,不指望。

  战鼓-2导弹:你猜我的偏二甲肼燃料是谁搞的量产工艺?

  “真的?快给我看看。”苟老师没有因为高振东不是搞化学就小瞧高振东的想法,不到三十岁的技术三级,在技术上干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还在被高振东的一记三连一脑袋圈圈的唐少辉将自己记下来的内容交给苟老师。

  苟老师扫的第一眼,和唐少辉一样,傻了。

  “双氧水?又是双氧水?还是双氧水?噢,第一步有点儿硅酸盐。”

  但是当他仔细阅读和分析起唐少辉记下来的其他事情,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到最后嘴角那个笑容,简直包不住。

  别看高总工这个双氧水三连看起来有点离谱,但是细看下来,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至少看起来没毛病。

  最后的那个超声波冲击除气泡的操作,更是让他眼前一亮,化学和物理方法两手一起抓,总有一个起效的嘛。

  “唉呀唐工,太感谢你了,你汇报这一趟,没准儿可以省我们很多事啊。”苟老师乐呵呵的道。

  “你觉得真能行?”

  “我觉得真能行,有可行性,不说全部有效,至少其中部分是有效的,这就很了不得了。”苟老师道。

  说完,他转头招呼自己的学生:“来来来,去弄点双氧水,按照这个工艺要求,我们试一试!把试验做起来。”

  实验室虽然没有双氧水,但是这东西并不少见,曾经经常拿来当消毒剂使的。

  而且幸运的是,沉银扩孔的反应时间,并不太长,每个工序都是最多几分钟的样子

  两个小时之后,苟老师和唐少辉两人,看着眼前一张乌漆抹黑的硅片,面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别管成不成功,至少看起来没有更差。

  一批不止一张硅片,其他的被送去做检测去了。

  两人将硅片放到显微镜下,苟老师将眼睛凑了上去。

  过了一分钟,他满脸喜色,招呼唐少辉:“唐工,快来看快来看!”

  唐少辉把眼睛凑上去,显微镜下,一个个的小坑,尺度看起来和要求的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均匀。

  “老师老师,反射率符合要求!”苟老师的学生的声音,也在此时响了起来。

第844章 我们整点儿新货

  就在唐少辉他们这边欢庆制绒工艺成功,对高总工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的同时,1218厂的同志已经来到了三分厂的会客室。

  走进这里,1218厂的潘厂长心情甚至有点儿小激动。

  可算是能进这里了,1274来得多了,俺1218就没怎么来过,哪怕LED技术是高总工这里提供的,可是也只是把生产全套资料送过来,那东西已经被港岛那边完善好了,根本不需要再麻烦高总工。

  所以别看1218厂和高振东,各自在十二机部名气都大,但是潘厂长除了开会见过高振东,这种正式的碰头,还是第一次。

  他们一边带着点儿好奇的打量着这个身处十七机部,但是在十二机部内部却大名鼎鼎的地方,其实会客室的陈设很简单,以工作为主,其他什么有效信息都没有。

  这让潘厂长和1218的崔总工不由得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文章,写得那是真好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潘厂长和崔总工没等多久,就看见高振东进来了,他们都站了起来。

  “高总工好。”两人带着同志和高振东打招呼。

  不说谁求谁的事情,就算是行政级别,高振东也是和自己差不多是一个档次的,甚至崔总工的技术级别,离高振东还很有一点距离呢,作为客人,客气点总没错。

  高振东一边招呼,一边一屁股坐下来。

  “坐坐坐,大家都坐,要你们跑这一趟,辛苦了。”高振东笑道。

  众人寒暄几句,高振东也没多啰嗦,直接进入了正题。

  “这一次请部里惊动各位过来,想来原因大家都知道了吧?”高振东现在也没怎么分十七和十二了,反正都是部里。

  十七:这味儿不对啊。

  十二:这就对咯。

  潘厂长点点头:“部里说了,准备搞一种高速电子开关。”

  他把这几天准备的1218现装资料递给高振东,后者接过来,边看边说。

  “是,但也不全是,这个电子开关只是一个引子,你们的任务,在我看来,如果顺利的话,可能重得很呐,不比1274轻松。”

  嗯,1218的现状还是不错的,应该是最合适搞这个工作的。

  高振东笑着,给潘厂长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任务重?

  好消息:任务重!

  辩证看待事物了属于是。

  这话听到1218厂的耳朵里,大喜!

  在他们理解来看,不比1274轻松,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和1274一样重要,什么任务重不重的?不存在。

  反过来说,要是任务不重,那反而就没意思。

  “高总工,难道和数字集成电路有关?”崔总工小心翼翼的的打听道。

  高振东摇摇手:“到后期可能有一些关系,但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你们可能要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和数字集成电路同等重要的,半导体技术的另外一个分支,功率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

  半导体技术的两个核心分支,一个是以1274现在所做的工作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功率小,集成度高,主要用于信息的处理。

  另外一个,就是高振东把1218厂叫过来,准备搞的另外一个分支了,电力电子器件。

  简单来说,微电子是处理信息的,电力电子是处理能量的。这类器件,在需要处理和变换电能的时候,是最核心的器件,应用极为广泛,四大应用方向关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电机调速传动、工业供电电源、电力输配电和照明。

  如果用高振东日后最为常见的几样东西来举例的话,新能源电动车、高铁,没它不行。

  当然,这东西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是电动车和高铁能概括得完的,一个比较亲民的例子是计算机的电源,不只是那个开关电源,还包括主板供电。垃圾佬和DIYer天天念叨的主板多少多少相供电,每一相里面都至少有一个电力电子器件在里面。其实这些人嘴里的“相”,和发输变专业里面的“相”是两码事,称之为“路”更合适一些。

首节 上一节 542/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