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这个东西,谁都会有,高振东也不免俗,就在他对庞水仙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时,娄晓娥的话解开了他的疑惑。
“她居然是来向我请教,想认字的,哈哈哈。”娄晓娥知道的事情少,性格也天真娇憨,反倒更能享受更纯粹的成就感和快乐。
能在另外一种意义上成为四合院里大姑娘小媳妇里的特殊存在,对她来说是一种非常享受的体验。
秦姐读夜校,我帮过忙,给她复习过功课。
现在又有人想学习,还是来找我。
这个事,让娄晓娥美得鼻涕泡儿都出来了。
高振东这才了然,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看来庞水仙是真的想改变自己一点什么。
“诶,我记得我们放到聋老太那儿那台电视,有扫盲节目的吧?也在教认字的。”高振东笑道,这种事情是好事,他也不至于那么敏感,非要挖个深层原因出来,有的事情,其实起因就那么简单,一般情况下,他还是比较倾向论迹不论心。
“速度太慢,跟不上她的进度,而且她问的有些字儿,那个扫盲节目里应该不会提到,有点偏。”娄晓娥笑道。
高振东明白了,庞水仙估计是有些基础,而且脑瓜子不笨,时间又多,扫盲节目那种今日五字,明日十字的进度,估计是喂不饱她。
毕竟扫盲节目那是面对真正的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文盲的,这种普及型节目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而是要尽可能的照顾更多的人。
“噢噢噢,这样啊。不错不错,我家晓娥成老师了,哈哈哈。”高振东开启了“夸夸群”模式,疯狂吹捧。
娄晓娥也高兴得不行,教师、医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不管穷不穷,但是在人们的心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而现在,她一人就占了两样,身兼两职。
“对了,她还说,想在街道找点零活干。她家都惨成这样式儿了?”两口子生活长了,正常情况下说话的一些习惯会逐渐无限趋同,娄晓娥也学会高振东的“这样式儿”这些习惯。
高振东一想,那不至于,许大茂的工资就算是已经被一撸到底,已经和刚进厂的学徒工坐一桌了,但是养两口人还是大概没问题的。
不过庞水仙的情况特殊,高振东也没深究的心思。
“你回头可以告诉她,去街道或者派出所问问,想来问题不大。”高振东抓了抓娄晓娥的头发,笑道。
“好嘞。别抓别抓,阿姨刚给我梳好的,讨厌~~~~”娄晓娥像只小猫一样,甩了甩自己的头,带着几分慵懒。
要说庞水仙这家庭条件吧,正常情况下想在街道找到零活干,那估计是没戏的。
但是庞水仙的情况,她就不正常。
对于改造、教育、挽救的对象,街道也好,派出所也好,只要庞水仙去了,估摸着能有戏,她都愿意自力更生,做工养活自己了,在政策层面来看,这是大好事啊。
估计街道、派出所怎么都会给她提供一点便利了,至于庞水仙自己敢不敢去这些地方,那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这一步得她自己走出去。
第二天就是傻柱的婚礼,高振东早早就起来帮忙,娄晓娥也跟着爬起来凑热闹,但是活儿她是不能干的,也没人敢请她干,人们又不是瞎子,那么大个肚子呢。
傻柱戴着大红花,还是时不时的到灶台那边看看,把食堂的几位大师傅烦得特么不行。
高振东看不下去,一把就把傻柱给薅走了,添什么乱呐这是。
“诶,不是,他那炒法真不行,下料顺序下错了,别薅我啊……诶……诶……”高振东的力气,就算是曾经的四合院第一战神,天生神力,有点儿功夫在身的傻柱也是跟个小鸡仔一样动弹不得,只好猛放嘴炮。
高振东笑了:“你今儿就干好你自己那点事儿就行了,请师师作主是什么意思懂不?闲得你。”
把傻柱这个“熊孩子”给收拾停当之后,高振东把他往自家房里一塞,转头回到院子里,这里有一堆真正的熊孩子。
棒梗带着小当,自己背着贾蓁蓁,都穿着一身新衣服,正满院子的疯窜,伙着刘家小的两个孩子,还有其他一群小孩子去拿还没上桌的东西吃。
虽然和老刘家的孩子发生过矛盾,不过小孩子的事情,哪儿有过夜的,大部分小孩子自己都扔到天边去了。
看见高振东,一群小孩子停下脚步,恭恭敬敬的叫一声“高叔叔好”,高振东这不是孩子王胜似孩子王的样子,把娄晓娥乐得够呛。
说起来,她才是真正的孩子王,没别的原因,就一个,她那儿零食多啊,现在怀着孕呢,身上揣的零食就更多了。
客人也陆陆续续的来了,除了院子里的人,厂里也来了一些,工人不多,傻柱在食堂的同事还是不少的,关系过得去的,都会赶过来。
要说席面的专业程度,别人真就比不上傻柱这个,没办法,他们是专门干这个的。
食堂主任也过来了,这算是除了高振东这些院子里的人之外,来的最大的“官”,科长也是长嘛,没毛病,这年头,他下面还有一堆股长呢。
有高振东经常揪着傻柱掌勺请客,三轧厂食堂的“会做川菜和鲁菜的何师傅”也算是在系统内外小有名气,都吃过嘛。
来了三轧厂出差,哪怕不是高振东请客的同志,也经常会慕名请傻柱掌勺,一来二去,傻柱还就成了食堂的台柱子。
对于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他自然是要给面子的,而且这得力干将背后还矗着一尊真神。
“哟,主任,您来了,坐坐坐。”傻柱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个怼天怼地的德性,自己结婚呢,来者都是客,而且和电视剧里不同,他在食堂主任手上,现在又不受气,食堂主任也不会算计他,关系还不错。
“你大喜的日子,我一定要来道贺的嘛,哈哈。对了,这是我们处长和李副厂长托我带来的,他们工作忙,没法亲自过来。”食堂主任拿出三份份子钱,在闫埠贵那儿交了。
连李副厂长都惊动了?傻柱顿时觉得自己胸膛更挺,这是个面子问题。
虽然知道李副厂长能被惊动到,是因为高振东的原因,和自己没啥关系,但是自家哥们儿的本事,也算是自己的本事,没毛病。
还别说,听见李副厂长的名头,连登簿子的闫埠贵手都抖了抖,旁边那些厂里的人,更是把这事儿悄悄的记在心里。
以傻柱这种不是孤儿但和孤儿没啥两样的身世,加上又是在厂里这个半封闭环境工作,除了这些,也就没什么客人了,不过秦怀茹在厂里倒是有一些小姐妹,也来参加,七七八八加起来,还是挺热闹。
吉时一到,易中海操持之下,这婚礼也就算是像模像样的办了起来,看易中海那样子,就算是傻柱爹在这里,估计都没他笑得开心。
高振东是证婚人,为了这事儿,他甚至专门花了两次机会,在系统里搜了一篇证婚致辞,傻柱同志,我老高这回可算是够仗义了吧?这玩意儿老特么金贵了。
也幸亏他当年下资料,有的是打包下载的,否则还真不见得能找到这玩意。
本来食堂主任想着自己给傻柱撑个面儿,当证婚人的,一看是高振东,得,不用了,这一位比自己那是强多了。
还别说,听着他的致辞,周围的邻居和厂里人就觉得大不一样。
“诶,高总工这话,听着喜庆,内容也实诚,难得的是不讨人嫌。”这句“不讨嫌”,那就说明高振东说话那是真有水平。
“开玩笑,高总工那是什么人?水平高着呢。这种小事,那不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就是就是,人高总工是文曲星下凡,这还能差了?”
这尼玛越说越离谱了属于是。
不过高振东很明白自己今天不是主角,而且大家都盼着开席呢,高振东的致辞质量虽高,时间却短,他也算是过了一把宣布“你们正式结为革命夫妻”的瘾。
傻柱大方得很,有了高振东的票据支持,他也挺舍得下本儿的。
自己不容易啊,摊上那么个爹,你拉帮套就拉吧,好歹你把人弄过来在本地拉也好啊,特么的把儿女丢下跑出去拉算个什么鸟事儿?
在这个事情上有些憋屈的傻柱,办起婚礼来颇有些报复性的想法,就是想要院子里的人明白,如今我傻柱,过得那是好着呢!
这个心思之下,那席面儿丰富得,在这个年头算是很好的了,比不上高振东的婚礼,但是和其他邻居比起来,强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么说吧,大部分邻居的份子钱,还不见得能贴补得上他们吃下去的东西,别人收份子钱是能结余不少,傻柱这一台,没准儿害得亏点儿。
这个事情秦怀茹没有制止他,她能理解傻柱的心情,善解人意这一点,至少现在秦怀茹是做到了。
第842章 高总工的技术路线被改了
随着高振东致辞完毕,易中海宣布礼成,院子里欢声笑语,吃!喝!
对于吃这个事情,高振东总觉得用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支出)来判定是否贫困这事儿,在我们身上就不那么很靠谱,当然我们现在很穷,但是我们没那么穷的时候,还是一样爱吃嘛,这特么就很难评价。
尤其是恩格尔系数这个概念,是汉斯佬提出来的时候,这事情的说服力高振东就总觉得要打个折扣,当然,如果是约翰牛提出来的,那就更难绷一些。
就约翰牛那些东西,换成谁都不愿意在吃的上面多花钱,恩格尔系数太高,那说明真的是没办法,不吃不行,的确是穷。至于汉斯佬,五十万马克的面包证明,有时候这个指数的确真实。
不过这都是高振东自己的胡思乱想,做不得数。
敬酒的时候,秦怀茹拉着傻柱,一反一桌一杯的态度,专门敬了高振东两口子一杯。
“高总工,这一杯酒,我谢谢您。没有您帮忙,我们家日子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秦怀茹自己心里有数,别看高振东除了正事儿,很少和她打交道,有些交流,也是因为傻柱带着出来的。
但是如果没有高振东在多次要害的时候伸手拉一把,孩子被欺负就不说了,就说最根本的工作和吃饭问题,就不知道会被许大茂给坑成什么样子。还有高振东在自己和师父之间那几次神来之笔的建议,不说是救她家于水火,至少也是解她于倒悬。
对于这些事情,邻里也多有所知,所以对于秦怀茹拉着傻柱单敬高振东两口子一杯这个事情,也没什么看法,并不觉得秦怀茹是在拍高振东马屁。
在她大喜的时候,这杯酒要是不敬,反而让人有些看不起了。
高振东两口子一个喝酒一个喝水,和傻柱两口子干了这一杯,高振东笑道:“那都是小事,你们接下来能把日子过好,那就比什么都强。”
傻柱不甘寂寞:“诶,这你放心,绝对过好。”
——
高振东正在办公室里,等约好的1218厂的同志过来,1218的同志动作非常麻利,心情也很急迫,收到部里通知没多久,就把准备都搞好了,忙不迭的约高振东的时间,都知道,高总工忙得很,要约就趁早。
1218厂的同志还没到,唐少辉先拿着最新的太阳能板进度过来找他了。
“高总工,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有些问题。”他说的改进,指的是在高振东的技术路线上的改进,他说这个的时候,已经没有当初提单晶多晶一起齐头并进想法时的忐忑,高总工不是那样的人,在他指导下做事儿,舒坦。
果然,听见他的话,高振东一脸的喜色,非常高兴:“太好了!说说看说说看。”
“您说的在多晶硅表面做织构体的时候,可以用照相平板印刷、激光雕刻的技术,我们发现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多晶硅是多晶,表面有多个晶向,没法用单晶硅常用的NaOH溶液制绒,要复杂得多,所以在制绒这一块上,多晶硅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单晶硅反而直接照抄高振东给的技术就完事儿了。
多晶硅他们也抄,只是在抄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
唐少辉拿出一份资料,非常高兴的向高振东汇报。
“您看看,这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统计,照相平板印刷的成本很高,积累起来不得了。我们也想解决这个问题,在反复研究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我们无意中把用于硅片蚀刻的氢氟酸、含银离子的某些种类胶片定影液废液掺到一块了,还泼到了多晶硅片上,等到发现,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激光雕刻,那更不是唐少辉能考虑的,直接被他跳过去了。
他提到的这几样东西,都是他们做这些试验常用的。说到试验小组失误的时候,唐少辉非但没有沮丧,甚至还眼里发光,高振东就知道,估计“一次失误趟出一条新路”这种科研中喜闻乐见的经典桥段发生了。
不出他所料,唐少辉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想:“本着你说的什么路子都要试一试看一看的想法,反正都泼上去了,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些硅片的表面,发现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现象,在这硅片被蚀刻出了一个一个的小孔,非常小的那种,虽然分布和总体质量、均匀性什么的达不到要求,但是尺度大概和工艺需要的尺度量级范围差不多。”
嗯?氢氟酸本来就是蚀刻硅片的,理论上除了多晶晶界不均匀造成的不均匀蚀刻,其他地方应该反应速度是基本一致的,为什么含银离子的硅片会出现一个个尺度极小的小孔?
高振东非常敏锐的意识到了唐少辉所说的现象,正好,最近他在研究最多的,就是有机物的合成,虽然是有机化学,唐少辉说的这事儿是无机化学,但是其中有些东西,却是相通的。
高振东那个被强化过的脑子那多好使啊,马上就结合自己最近的工作,都会抢答了:“是一个个尺度极小的小孔?催化反应?”
高振东这两句话极为简短,但是却让唐少辉惊为天人。
“啊?你这就猜到了?高总工,你真是太厉害了!”
唐少辉这话,和拍马屁没有半毛钱关系,他是真的打心底里佩服高振东,人家过程不知道,结果不知道,但是就靠自己一点点描述,就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而且还是在一个理论上说起来,他的陌生领域。
某化工院的向总:其实吧,他对这个也不太陌生。
“您说对了,就是催化!我们也找相关专业的老师研究过,有现象,他们倒推原理就方便很多。在这个情况下银离子是氢氟酸与硅片反应的催化剂,银离子形成与硅的电解通道,还原得到银,并且将硅氧化得到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比硅与氢氟酸的反应要快得多,就形成了孔。并且此时,被还原的银会在硅片表面下沉,进一步挖出孔来!就成了一个个小孔!虽然尺度还有些不足,但是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目标了。”
唐少辉说起来有些复杂,但是高振东是听懂了的,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在冰面上撒一大堆炽热的铁球,那这些铁球就会向下沉在冰面上烧出一个个孔来,只是铁球下沉的原因,是物理原因,而这些银下沉的原因,是化学原因,或者说是电化学原因。
“太好了!你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工艺方向。”高振东非常高兴。虽然孔的尺度有问题,但是至少这是一个方向。
见高振东高度评价这个发现,唐少辉也很高兴:“我们和学校搞化学的教授一起,想办法先在硅片上均匀沉积银离子,在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去除这些银离子和单质银,再用氢氟酸加硝酸的混合液去腐蚀扩大这些孔,最终基本上算是得到了我们需要的织构体,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工艺也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也低。”
如此一来,蚀刻的孔洞的尺寸,是由反应时间控制的,简单得多。
照相平板印刷是要考虑对织构体的尺寸控制的,对设备要求不低,但是唐少辉说的这种办法,原则上孔的尺寸是由化学工艺控制,和设备的关系就不大了。
高振东忍不住拍了拍唐少辉的肩膀:“干得漂亮!你们这个办法,理论上只需要反应槽就行,都不需要什么太特殊的设备。对设备、工艺的要求简直是压缩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唐少辉也笑,高总工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这种办法的核心设备,还真是简单到一个反应槽就行,当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过比起照相平板印刷和激光雕刻,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他没有笑太久。
“不过现在依然有问题,理论上是走通了,但是作为量产不行,我们也在考虑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还没能解决,制作出来的绒面,质量不稳定,有批次的好有的批次坏,有的区域好有的区域坏,总之就是没法稳定的量产。”
对于这个,高振东就没那么担心,慢慢来呗,相信同志,至少他们大方向找对了。
“没关系,原理走通了就好办了,总有办法的。多晶硅制绒这个事情,就按照你们找到的这条路子去改,这个路子的前景要好得多,不要怕慢,有什么问题我担着。”高振东马上胸脯一拍,肩膀一挺,把责任给扛住了,多晶硅不上天,是普及型用的,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磨,成本越低越好。
高振东拍着胸脯扛责任的做法,让唐少辉非常舒服,带头人拿来干嘛的?解决问题、扛住问题,而高总工在这两方面,做得让他们课题组的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