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63节

  果不然不出他所料,总师瞪大了眼睛:“这个?不可能吧?这两种东西能是一个人搞出来的?”

  蔡总点点头:“不止,我们的高性能石墨喉衬材料,他也出了很大的力气,给了碳研院那边不少的指导。”

  总师忍住了爆粗的冲动:“完全想不到,完全想不到。”

  蔡总道:“我在想一个事情,我记得我们是在DJS-59上进行过计算机导航的仿真试验的。”

  他不负责导航,但是这些事情还是知道的。

  总师点点头:“是的,而且效果很好,只可惜DJS-59虽然已经非常小巧了,可是用在这上面,体积还是有一点大,耗电也高,对总体设计影响非常大,只好暂时搁置。”

  其实这个事情他也觉得很遗憾,DJS-59想上弹,不论是体积还是耗电,刚好卡在倒大不小的程度上,有希望,但是又有难度,就让人很难受。

  现在导弹的导航,用的是平台式惯性导航,简单来说就是用以陀螺仪为核心的惯性平台,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得到物体的姿态和航向,然后通过计算机解算或者比较输出导航控制信号。

  说人话就是,一路计算导弹已经飞了多远,然后根据飞行距离和目标距离输出控制信号。

  精度主要取决于惯性平台,但是和计算机也脱不了关系。

  在这里的计算机,可能是模拟的,也可能是数字的。而DJS-59这种数字计算机,无疑大部分特性都更加优秀,奈何,用不了。

  蔡总道:“所以我在想,我们能不能申请一个许可,和这位同志交流一下相关的事情,比如改进一下或者缩小一下DJS-59,让它更符合我们的要求。毕竟有好东西用不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就算不用在这个仿制型号上,那用在后续自研型号上也是好的。”

  总师对这个倒是没什么疑虑,只有一个问题:“这个倒是好办,我打个报告上去试一试,应该没问题。”

  蔡总却笑道:“那可不见得,我们的东西想要向他透露,需要许可,同时我们想找他商量这类事情,也是需要申请许可的。”

  说完,就把碳研院向自己公开高振东相关信息之前,也先向防工委做了请示一事说了一遍。

  总师瞪大了眼睛,这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事儿?看来这位同志很不简单啊。”

  转头看见桌上的钨钼合金资料,再想想旁边机房里的DJS-59,不由笑了,这不废话,这样的人,能简单得了?自己这边不也差不多一样的待遇,凭什么人家就不能有了。

第266章 空气舵 陀螺舵与燃气舵

  高振东并不知道远方发生的事情,他现在正在和俞允成一起,接收数天前段工说的那批石墨构件。

  现在离单晶炉正式拉制目标硅晶体,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就是指这批来自碳研院的石墨构件,要用他们替换和补充单晶炉的部分石墨构件,就能进行了。

  两人验证清点完石墨构件,都没有问题。

  俞允成一边和高振东一起在交接手续上签字,一边高兴的道:“高主任,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把石墨构件替换上,并做好新构件的焙烧等最后准备,估计星期六就能开展正式试验了。”

  高振东也很兴奋,不过还是叮嘱他:“注意试验制度和相关要求,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多的时间都过来了,别在最后一哆嗦上给坑了。”

  俞允成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嗯,我会注意的,已经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了。”

  他也是经验丰富的老研究人员了,高振东提一句这个事情,主要也是为了更加保险而已。

  高振东拿着碳研院发回来的带石墨背衬的钨钼合金喉衬,包括试验过后的试验件以及多出来的全新件,回到了自己办公室。

  除了这些,还有段工随着构件一起送过来的一个包裹,虽然发件的时候他还不知道高振东结婚,但是以他的习惯,照例是送了些东西过来的。

  这老哥心该细的时候,细得很。

  还别说,这些东西加起来,还真不轻,要不是高振东力气大,还真就弄不走。

  拆开段工送过来的包裹,主要是食材,腌制品和干制品都有,倒不是老段送东西没新意,而是这年头这玩意最实在,别的都是扯的。

  自己留了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下来之后,高振东把最实在的诸如大坨的肉干这种,重新打成一包,给老陈送了过去。

  这时候,物资供应对于老陈这个级别的人,都已经渐渐开始产生影响了,好在总体情况并没有前世听说的那么厉害。

  陈总看着高振东拿过来的包裹,笑道:“你这是准备给我打糖衣炮弹来了?”

  高振东把东西往他柜子里一放:“孝敬自家师父的,不至于,不至于,只有糖衣,没有炮弹,哈哈。”

  老陈也知道高振东的心思,对于他的孝敬,还是非常欣慰的,他给自己远方工作的儿子写家书的时候,都经常会写上一句:“师弟甚为孝敬,有他在此,你在远方工作,勿念家中二老。”

  回到自己办公室,高振东看着剩下的几个全新钨钼合金喉衬,想起个事情来,于是给导研院的同学林连伟打了个电话。

  这个电话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毕竟林连伟不像高振东,办公室就有电话,折腾了好一会儿,才联系上了他。

  林连伟还是那个带点儿跳脱的语气:“哈哈,老高,有好事儿?”

  他知道没正事的话,高振东不会打电话找他,这年头可不时兴煲电话粥。

  高振东也被他的语气感染了:“是啊,有好事儿,你尽快过来一趟吧,我这里给伱个新鲜玩意儿。”

  高振东主动说有新鲜玩意儿?林连伟一听,二话没说:“行,我马上过来。”

  挂了电话,他马上跑到陆工那儿请假:“陆工,我们院的高顾问找我有事情,我请个假,过去一趟。”

  “高顾问?”陆工被他话中这个正式的称谓给搞得有点懵。

  “高振东,我同学。”

  “嗨,你说高主任不就得了,拽什么文啊,去吧去吧。”

  高振东主动找林连伟,林连伟还正儿八经的跑来请假,那肯定是有公事,而且多半还是有好事情。

  林连伟来到高振东办公室,已经是下午了。

  高振东拿出剩下的几个新的钨钼合金喉衬,还有测试报告:“给你,看看你们用得上不。如果用得上,那就回去让你们院里打报告办手续找我们要。”

  直接给他带走是不行了,高振东自己倒是没事儿,林连伟可就被坑进去了。

  林连伟掂量掂量了喉衬的重量,然后拿着测试报告看了起来。

  虽然他自己是自动化专业的,不过在导研院耳濡目染,也算是跨着行业的,对于发动机也有一些了解,以前也问过高振东相关的问题。

  所以他能大概看懂高振东给他的测试报告,代表的是一个什么材料。

  “振东,你这测试报告是真的?”

  “多新鲜啊,我弄份假报告逗你玩儿是吧?”

  林连伟也知道自己这话有点儿不靠谱,摸摸脑袋嘿嘿一笑。

  “振东,这份报告能带走么?”他能看懂参数特性,但是对于参数特性能带来的意义和改变,毫无疑问就没有固发专业的人来得精通了,所以他的想法很简单,资料我带走,给专业的人看。

  “不能。”高振东的回答简洁有力,林连伟的脸一下子耷拉了下来,不能带走,你逗我玩儿呢,我的眼睛又不是照相机。

  整蛊成功的高振东哈哈大笑:“哈哈,不过你能抄一份,这个原件只有那几份,你带走了我用啥。”

  林连伟这才高兴起来,也顾不得和高振东扯淡了,拿出纸笔就抄。

  林连伟一边抄,一边还在吐槽:“我这回,也算是替发动机那帮人分担任务了,这玩意我们制导的用不上,偏偏还要在这里替他们抄书。”

  高振东笑道:“闭嘴吧你,再说了,你们也不见得用不上。”

  测试报告不长,可是也不短,尤其是里面还带原始测试数据处理、分析、图表等等,可把林连伟给抄了个够呛。

  因为他务求与原件一致,数字和文字还好说,可是图表这东西难度就大了,虽然身为五道口学院的高材生,林连伟的绘图功底不弱,但是架不住数量多。

  碳研院的数据处理分析做得非常详尽,直观的结果就是图多。

  好不容易抄完,林连伟道了个别转身就要跑。

  高振东纳闷了:“你跑什么,眼看也就个把小时就要要下班了,你在这里休息一下,我下班请你吃饭,吃了饭再走啊。”

  林连伟拿起手中的测试报告复制件扬了扬:“吃个屁,先解决你这东西的事情比较重要,我要第一时间送回院里去。”

  有正事的时候,林连伟还是靠谱的,饭都顾不上吃,马上就和高振东道别,回到了自己院里。

  他骑着自行车一路猛蹬,速度飞快,甚至回到院里的时候,连下班时间都还没到。

  他把报告往陆工面前一放:“陆工,振东那儿果然有好东西,我把报告带回来了,你看看,不过好像这东西主要是固发那边用得上,我们没什么用。”言语中颇为遗憾。

  他们是做制导系统的,这东西一看耐温耐压,那不纯纯的奔着固发去的?

  陆工未置可否,拿起报告仔细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之后,他拿着报告顺手就在林连伟头上敲了一下:“不学无术啊你,谁说我们用不上?”

  林连伟捂着脑袋:“这东西我们能拿来做什么?”

  陆工笑道:“燃气舵啊!虽然我们现在仿制的这一款暂时不能用,可是以后就不好说了。”

  燃气舵虽然看起来装在尾喷管里或者屁股后面,可是这东西还真不是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它会对发动机的设计产生影响,毕竟装是在气流喷出的地方,可是从系统构成的角度出发,这玩意是制导系统的一部分。

  林连伟:“燃气舵是什么东西?”

  这倒不怪林连伟不学无术,而是这东西他根本没接触过,他们仿制的空空导弹的原型,AIM-9B“响尾蛇”,是没有燃气舵的,其方向控制主要靠弹体前方的鸭翼,其实也就是一套空气舵。

  响尾蛇硕大的尾翼上,还有一套陀螺舵,不过那东西是负责弹体滚转控制的,导弹飞行过程中,气流吹动陀螺旋转,陀螺旋转的进动效应产生力矩抑制导弹滚转,保持稳定。

  这套东西妙就妙在它的转速是根据导弹飞行速度自动变化的,在导弹的速度范围内,都能有效的抑制导弹滚转,它利用的是纯纯的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原理,和导弹制导系统根本不交联。

  可是这个看起来简单,与制导系统不交联的陀螺舵,却让抑制导弹飞行过程中的滚转,让导弹能适应更大的G值,简单来说就是机动性更好,转弯更快。

  陆工给林连伟解释了燃气舵的原理,听得林连伟一愣一愣的,他毕竟是自动化出身,不是导弹设计相关专业的,暂时对燃气舵不了解也正常。

  用一个高振东前世的高大上概念来说的话,燃气舵其实是一种推力矢量控制手段。

  利用舵体在高速燃气流中的偏转,产生控制力矩,同等舵面积下,控制效率优于空气舵,能让导弹动作更加敏捷。

  不过燃气舵用在中距拦射弹上效果却是一般,因为哪怕到了高振东前世,大部分中距弹在后半段是无动力的,自然也就没有燃气,燃气舵也就无从发挥。

  AIM-9家族,是到了后期的9X才用上了燃气舵,所以他们手上的9B残骸上,是没有这东西的。

  今天

  这两天承担了一些现场复核工作,白天基本上都在车上和现场,晚上还要开会商讨复核意见,能写书的时间极为有限。

  仅今天,明天依然恢复六点更两章。

第267章 意欲和光同尘的高大炮

  林连伟听了陆工的话,才知道有这个东西,不由得自语道:“难怪振东说我们也不见得用不上。”

  陆工笑道:“看来高主任对于这个的应用是非常熟悉了,用词很精准啊。不见得用不上的意思,大概是指现在用不上,不过日后技术发展了就能用了。”

  这下林连伟就不懂了:“难道现在就不能用上吗?比如用在我们现在这个弹上面,提升弹的机动性不好吗?”

  陆工笑了:“还真不行,光是燃气舵能提高机动性并没有什么用的,其他子系统配合不上,那这个高机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响尾蛇之所以直到AIM-9X才用上燃气舵,并且对导弹姿态控制方式进行大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燃气舵本身还好,可是要发挥燃气舵的能力,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早期红外导引头那可怜的视场角和性能,导致推力矢量控制方式带来的高机动性并没有什么暖用,反而增加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技术难度。

  导引头看都看不见,那就暂时不要考虑追不追得上的问题了。

  而且陆工说暂时用不上的原因在于,这个弹已经接近定型了,这个时候贸然大幅修改既定的技战术性能目标,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任何子系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修改,很难仅仅将修改范围仅仅限制在本系统之内,而是会影响到很多东西。

  以当前正在仿制的型号为例,如果鸭翼转向+陀螺舵稳定的方案改为燃气舵,那要改动的东西就多了。

  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弹体的滚转状态下的控制问题,因为没有陀螺舵了,弹体的滚转控制没有了。

  第二个要解决的,是导引系统的控制核心部件和控制方式都要改变,原有的核心部件和方式算法都已经不适用了。

  第三个,从导引系统到尾部燃气舵的接线问题,要知道原方案,从制导系统到弹尾,是没有任何接线的,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上面这几点,可以说是搞了半个新弹,比推倒重来强点儿但有限。

  总之就是,得不偿失,甚至能不能有所得,都还在两可之间。

首节 上一节 163/6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