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为了国内电影市场,好不容易来的一点起色,韩三坪想让蒋博动作小点。
打个不恰当的比如,舔狗知道女神第一次,怕女神疼,恨不能去求对方轻一点...
可惜,蒋博是什么人?
他可是渣男来着!
第一次不站起来蹬,就是他最大的温柔。
“九成吧。”蒋博保守估计。
“那就干他娘的!”韩三坪快到站了,不想再受夹板气。
蒋博感受到,韩三坪情绪不一样,思考了一下问道:“师哥,确定没机会了?”
“基本上定了。”韩三坪叹气道。
“有没有什么转机的可能?”平心而论,蒋博还是希望韩三坪,能够在这个位置升上去。
人脉资源还在,能做的事情很多。
“除非重大变故。”韩三坪说完,自嘲的笑笑:“几乎没可能...”
走一步看三步,很多事情发生的当下,其实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都已经确定走向。
“想忙完这个,我再想想办法吧。”蒋博随口交代一句。
“这次你放手干就行,我在后面帮你盯着点。”韩三坪能做的也就这些。
中影毕竟不方便直接下场,容易引起行业动荡。
“等事情结束,我准备邀请中影入股。”蒋博根本没把华宜和王家兄弟放在眼里,当着韩三坪的面都开始处理后事。
“到时候再说吧。”八字还没一撇,韩三坪不想这个,他给蒋博撑腰,也不是为了这个。
从中影出来,蒋博转弯就进了电影学院。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是校训也是提醒。
蒋博想做的事情有点大,作为在校生,拉上母校背一背锅,也是很有必要的。
“你小子,还知道来学校!”和韩三坪沉重的态度不一样,张惠军明显心情好很多。
学院派的上升路线明确,他未来可期。
“师哥,我这不是没做出什么成绩,不好意思回来嘛~”蒋博跟张惠军在办公室里打岔。
“少来,是有什么事儿吧?”张惠军现在猜蒋博,也是一门灵。
“好事儿。”蒋博顿了一下才继续道:“我准备把华宜收了,让后邀请学校入股。”
第517章 张晓斐:还不都怨你!
电影学院是有三产的。
原来的青年电影制片厂,就是电影学院的下属机构。
当然,蒋博的意思,也不是指这个。
电影学院可以成立产业基金,投资收益,扶持青年学子,在电影产业中发展。
也算是他送给张惠军的一项政绩。
“什么条件?”张惠军心动,也得先看看饵能不能吃下去。
“没有条件。”蒋博不开口。
“那还是算了...”张惠军拒绝的很干脆。
都是老狐狸。
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您别急...”蒋博连忙提交换条件:“师哥,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
“你说...”
“从长期来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发展和渗透,影视剧行业的专业壁垒,将会被突破。咱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蒋博这话说的有点含蓄,但张惠军作为业内大佬,尤其对这政策有影响力的大佬,还是很容易就听明白。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竞争。
以前登台的机会少,拍电视剧也有限,国内的几大院校,以及有数的制片厂,还有电视台,包括电影院,掌握着国内几乎所有资源。
改开之后,开始推行市场化,院线和制片放开,资本开始进入。
再到后来,流媒体崛起,电视台的地位也被弱化。
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在国内现行体制下,资本是不可能掌握学院的,于是选秀也好,去棒子那边练习也好,都是资本绕过学院体制的一种方式。
老戏骨和小鲜肉之间的二元对立,只是表面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背后的利益之争,权力之争。
张惠军点点头:“说具体方案...”
蒋博抛出想法:“劳烦您跟中戏和上戏提一提,看他们有没有想法入股...”
“现在你就选边站了?”张惠军饶有兴趣看着蒋博。
“只盯着国内没意思,与其内耗不如外耗。”蒋博微笑,看似和煦,实则充满杀机。
“你小子!”张惠军笑骂里充满了赞赏。
国内各个产业,从来不缺有雄心壮志的人。
媒体报道里的那些发烂发臭,更像是一种职业选择,他们也需要流量,来保证他们的利益。
大部分新闻反着看就成。
毕竟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晚上,还是老地方。
韩三坪和张惠军碰面。
自从有了蒋博这么个共同好友存在,俩人的来往,越来越密切。
老规矩,还是一壶清茶,把服务员打发了,两人都找个舒服的姿势靠着。
“小家伙今天来找我了,还是华宜那档子事儿,没想到他还挺记仇。”
难得熟人局,不用在乎形象,韩三坪已经把腿支起来。
“前一阵子我就听说了,有人买了华宜的股份,现在看来,就是他干的。”
两个人就在京城,郑小龙那么大动静,很难瞒得过有心人。
不过蒋博这一端,保密工作做的还不错,郑小龙不吐出他,就没人知道。
签合同这事儿,也用不着蒋博亲自来。
公司套公司,都是常规操作。
“王家兄弟做事乱来,华宜落到小家伙手上,未必不是件好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韩三坪临近退休,心态也差不多,说话都不再含蓄。
张惠军没有他那么乐观:“就怕有人不愿意...”
“由不得他们,不听话就按照教员的办法,以斗争求团结。”韩三坪眉宇间全是果决。
现实就是如此,个人的努力,抵不过大佬谈笑间定下的决策。
蒋博回学校,肯定要去看两位老师,尊师重道是传统。
再说刘永四和谢非,两位老教授,着实帮他不少。
“你那个《星际穿越》已经开机了?”
“有一阵子了。”
蒋博毕恭毕敬,两位老师明显要考校他的作业。
平时不上课也就算了,能拍几部好作品当作业,最后考核通过也算有个说法。
“开机了还有时间瞎跑!”刘永四批评了一句。
蒋博解释一句:“剧组常驻有三四个导演,我整体把握一下,在不在现场盯着,区别不大。”
“阵仗挺大?”谢非听过蒋博的设想,但没想到,真就落实。
之前他们帮蒋博找人,还以为蒋博只想要一个工具人。
其实没差。
只不过一个变几个。
老谋子大部分时间,也在影视基地,还有那几个做后期的导演,都能过来搭把手。
能组建这样的阵容,只能说蒋博确实牛逼,花钱花对地方了!
“目前剧组的所有工作,都是严格按照剧本,以及拍摄计划来执行。细节上可能有偏差,但主线绝对不会变。”
蒋博跟两位老师多说两句,顺便介绍一下,剧组工作流程的全新模式。
谢非点头称赞:“能把纷繁复杂的剧组,整理的井井有条,在你这个年龄段,是不多见的。”
刘永四则皱眉:“剧本作为一剧之本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也并非金科玉律。
你这套机制固然可以提高拍摄效率,但难免僵化,如果在试拍过程中,剧本需要修改,又该怎么处理?”
两位都是业内资深人士,一辈子都在跟影视剧打交道,除了实操还有大量的理论经验。
简单点说,整个世界电影理论在最近几十年,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他们依然掌握着理论前沿。
蒋博这套方案,参考了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只不过在国内推广阻力大。
二次变形之后,就成了剧本中心制。
作为剧组所有工作的核心参照物,剧本自然不能总发生变动。
也就产生了,刘永四担心的僵化问题。
都知道理论和实践是两码事,但如何在理论指导下实践,通过实践再验证提高理论,永远都是复杂而又艰难的课题。
“扁平化管理,现在联系很方便,重大修改开个电话会就行。”蒋博早有应对之策。
老谋子拍《长城》在老美身上吃的亏,他不可能明知再犯。
“这倒是个路子。”刘永四陷入沉思,蒋博的方案虽不完美,但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
“其实这只是制度性建设,小改动在片场,可以直接拍出来,就当是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