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八一厂、西影厂、以及长影厂,目前都属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历史上都曾经辉煌过,但是发展后继乏力,可能是制度的问题,也可能是经济的问题,总而言之,都没落了。
直到后来,大概是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才诞生了华宜兄弟、京城新画面,以及博呐电影,这一批的民营电影公司。
民营电影刚起步阶段很艰难,国内的院线还都是大锅饭模式,没有什么先进的播放设备,大部分人也没有买电影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
再加上 VCD和 DVD的发展,以及盗版刻录光盘技术的不断迭代,能在家低成本的看,何必非得花那份冤枉钱。
说到盗版,就离不开港岛黑帮的产业转型,那是另一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说。
电影公司投资拍电影是要赚钱的,搞投资要求投资收益只是正常的诉求,不赚钱的买卖肯定没人干。
国内放映市场不成熟,就只能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投向那些先发国家。
钱和资源可能比较紧张,但咱们确确实实也是能拍出片子来的,而且其中还不乏非常优秀的作品。
比如《红高粱》,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
陈果富要做的,或者说哥伦比亚要做的,就是进行新市场的开拓。
当年的制片成本低,比如说《英雄》和《卧虎藏龙》,换算成美元的话,成本分别是三千万和一千七百万。
但是全球票房,分别来到了 1.8亿和 2亿,怎么看都是赚钱的买卖。
更何况,当时内地就已经有十多亿人口,经济上可能还不够发达,但是市场潜力确实十足。
对于老牌的电影制片厂而言,与其相互之间斗得你死我活,不如开拓新市场,这样大家都有肉吃,有酒喝。
而当时作为哥伦比亚方面的负责人,陈果富打交道最多的民营电影公司,就是华宜。
第4章 四旦双冰
在和哥伦比亚的合约到期之后,陈果富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华宜,担任电影总监制。
有一说一,王家兄弟俩,没一个是做电影出身,也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能把陈果富搞过来负责主营业务板块,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再合适不过了。
2006年,陈果富加入华宜之后,当年华宜就出品了四部电影,《夜宴》、《宝贝计划》、《鸡犬不宁》、《墨攻》。
除了《鸡犬不宁》采用的是纯内地班底之外,其他三部都有港台资本,以及港台演职人员参与制作。
华宜想搭上港圈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有陈果富做中间人,可谓是如虎添翼。
总体来看,陈果富已经成为,除了王家兄弟之外的三号人物,更何况还有外面的资源,在某方面发言权更大一些也不为过。
“姐,你也知道,国内的盘子就这么大,僧多粥少,要是想跟进一步的话,资源不争不抢,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以前我没来就不说了,既然现在我负责你的演艺事业,咱们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为难。”
李雪的话有点委婉,可能考虑到车上有外人在,有些话得留三分面子。
不过不妨碍蒋博听明白其中深意。
娱乐圈的女明星,想要混出点名堂,着实是不太容易。
尤其是资源高度垄断的阶段,得在各种棍棒底下求生存。
为了争抢资源,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就跟好莱坞一样,恨不能把自己打包进礼盒,送给导演和制片人。
李兵兵并不属于表演天分特别高的那一类女演员,只能说是成绩及格,全靠勤奋。
长相身材什么的,在一线女明星里,也不算是顶级。
能混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之后的成果。
新世纪之后,也就在本世纪的前十年,四旦双冰占据了大陆影坛最强的一线女星阵容。
谁都想压谁一头,但始终很难突围。
这种情况下,身处局中,竞争如此激烈,想不掉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只是见一面的话,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李兵兵还没到躺平养老的阶段,已经尝试过人前的风光,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拱手把舞台让出去。
只是对于自家妹妹的做法不是很认可。
“姐,这只是初次拜访,自从我当上你的经纪人,还没机会跟陈导见个面,这次要是不抓住机会的话,不知道又要等什么时候。”
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是明星的经纪业务并不在陈果富的管理范围之内。
可能是被王菁花给坑怕了,华宜的经纪业务部门,基本上都是王忠磊一手亲自抓。
业务上没有往来,即便是同一家公司,也没有太多的碰面机会。
更何况,陈果富这个人,自从负责了电影业务之后,为了躲麻烦,除了必要的碰头会议,基本上很少在公司坐班。
“而且,关键还是你的业务能力过关,才有可以运作的空间。”
要说拍戏,李兵兵是行里人,也足够敬业。
但要是谈起经纪业务来,师从内地第一经纪人王菁花的李雪,无疑更加专业一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运作”二字,已经可以窥见其中一斑。
“既然你有这份心思,那咱们姐俩就一起努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作为姐姐,李兵兵还是称职的,从供养妹妹上学,再到后来为了妹妹的事业牵线搭桥,能做的都做了。
好在李雪也有出息了,能反过来帮衬下姐姐。
“其实你们大可不必如此焦虑,总体而言电影市场还处在高速增长期,说一句方兴未艾也不为过。”
“去年国内的总票房也就三十多亿,其中国产电影票房的占比,也就不足一半,这个数字以及数字结构很不合理。”
“折算成美元的话,还不足一部《加勒比海盗》的全球票房,放在全球票房排行榜里,也就勉强能进前十,你们觉得正常吗?”
蒋博对于数据数字报告相关的内容,基本上能做到张口就来,主要还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而且那时候的美元是真值钱,汇率一度来到8.67,可谓是相当的炸裂。
三十多亿人民币,折算一下,也就 4个亿的美元。
数字一出口,第二排的姐俩,直接就懵逼了,直勾勾的看着蒋博。
一个是学表演的,一个是学新闻传播的,哪里研究过这个。
数字一多,内容就密集,跟听天书差不多。
学渣跟学霸的差距,就是如此残酷,拿统计数据来为难娱乐圈的人,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解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能被称为学霸的圈子,还能有什么更高的期待。
没错,就是说你呢,关小彤。
“这……有什么问题……?”
“咱们就打一年,有一亿人看电影,票价五十每张,那也得有五十亿的票房才对。”
“更何况能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怎么可能每年只进一次电影院?”
最朴素的数字,往往最有震撼力。
“这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兵兵还是没有反应过来,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对于头部演员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关系可就大了。”
毕竟是预定的金主,蒋博还挺有耐心,赚钱嘛,不寒碜。
“电影产业的主体构成,其实就只有两个部分,拍电影和放电影,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不可能脱离这两个方面。”
“想赚钱的话,自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着手……”
即便是金主,蒋博也只是简单点了几句,并没有进一步分析,也没有给出保证。
钱还没有见到影子,下面的内容要付费。
闲话几句,正好片场也到了,一行人下车。
《风声》的取景地,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外景在大连,内景取景在天津。
内景布置起来相对容易些,环境灯光之类的拍摄要素,绝大部分都可以人工干预,可控性强很多。
而外景对于天气的要求,则更高一些。
悬崖之间的桥,以及悬崖边的城堡,都是现场搭出来的临时建筑,拍完之后还得还原回去,自然是早点搞定为好。
控制项目进度的,永远都是节点性控制性的工程。
修路的控制性工程,一般都是指桥隧,而拍电影的控制性节点,一般都是外景,尤其是场景特殊的外景。
内景加加班,赶赶进度,相对而言容易控制的多。
人到的时候,剧组的大部分人马都已经到了。
作为献礼 60周年大庆的重头戏,这是华宜今年最大的项目,可谓是众星云集。
李兵兵是大咖,但绝对不是所谓最大的咖,简单点说,就是电影并不指望,或者并不单纯指望李兵兵一个人来撑票房。
跟后面小鲜肉拍的电影,完全是两码事。
都已经忙活起来了,各自都有安排,下车的时候,除了一个导演助理,并没有专门安排人迎接,比不上一个十八线小明星,出门配十八个保安围起来,结果根本没人认识来的尴尬。
人到了,见导演肯定是首要的安排。
行内的规矩,只要是在片场,就是导演最大。
刚好导演高群叔,还有陈果富,以及电影的编剧麦加、张佳鲁都在。
看起来像是在开会,问题应该不小,地上扔了一地的烟头,屋里烟气氤氲,像着火了一样。
“导演好,张老师好,麦老师好。”
屋里的人李兵兵肯定是提前都认识的,一上来全都打了招呼,没落下一个。
在娱乐圈混,对于烟味的适应能力一定要强,都是搞艺术创作的,灵感很重要,但同时也很飘渺,不太可控。
尤其是不可控这一点,是商业模式的天敌,不可控就意味着风险,转嫁到导演编剧的头上,就是创作的压力。
压力一大,就想抽点烟,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也就只能抽点烟,搞其他更刺激的活动,它也不合法。
真当只有朝阳区存在朝阳群众。
司法口每年的业绩压力也很大,所以想玩点花活,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硬。
“兵兵来了。”
第一个打招呼回应的是陈果富,虽然在联合导演里排第二,但却是剧组实打实的老大。
不仅导演里有他,编剧里也有他,甚至现场制片监制的工作,也承担了一部分。
华宜出品的片子,出品人和制作人肯定要挂王忠磊的名字,不过也就是挂名,没那么多功夫在剧组常驻。
监制挂的是冯晓刚的名字,跟王忠磊一样,也就是挂个名字。
剧组已经有两个导演了,冯晓刚干脆连出现都没出现,没必要趟这一趟浑水,又不是自己的作品,挂个名字行了,算是给东家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