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博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师兄,公司先把房子买了,等婷姐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去住就行了。”
反正上国际学校,也不用看学区。
至于考察家长,那就是个笑话。
也不看看是谁家的孩子,放出去就是活广告。
即便是不对外公开宣传,圈子里哪还有秘密,稍微一留意,全都知道了。
“不太好在公司搞区别对待吧。”
老谋子还是替蒋博担心,不管在外面名气有多大,在公司层面上,他只是个股东。
要是公司出钱,给他把住房问题解决了,那么其他人的相关待遇,是不是也要一视同仁?
“您不用的担心这个,资产管理公司那边,跟咱们聚变传媒不是隶属关系,等于是我个人掏腰。”
“而且也不是说房子送您了,就是婷姐还有孩子们安排个落脚的地方,您不用有什么负担。”
蒋博倒不是送不起房子,而是心里清楚,老谋子才不会平白无故接受这么大礼。
要是真想收礼的话,敞开了收,送礼的人排队能排出去二里。
再说了,反正资产管理公司也要继续扩充资产,多买几套房子也是题中之义。
接下来的十年,房价一飞冲天,也算是个不错的投资。
至于占用的资金,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会造成流动性紧张,但是资产管理公司根本不存在这问题。
按照类型划分,买入的房产,属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底层资产,随着房价飙升,就等于是底层资产膨胀。
只要操作得当,二次抵押,或者扩大融资规模都顺理成章。
“要不咱们还是说一说电影的事情?”
老谋子把话题拉了回来。
“最近我不是在琢磨下一部电影的事儿,两个方向上,有点拿不定主意。”
蒋博也不隐瞒,直接说出了困扰。
“都是哪两个方向,不妨说来听听?”
老谋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一个还是继续做咱们的强项,继续拍剧情片,另一个就得冒点风险,要是有可能的话,我想试试科幻片。”
蒋博打开酒娓娓道来。
这两个方向,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当导演的,票房很重要,奖项也很重要。
拍剧情片的话,比较符合市场的主流,控制一下制片成本,投资回报应该会很可观。
内容题材深刻一点,说不定还能拿个奖。
至于科幻片,或者说是重工业电影,则是蒋博比较想发展的方向。
不只是说,这些电影能够带来高票房,在提高制片成本的同时,能够推动电影工业的发展。
所有的产业,都必须要有个前期投入的过程,按照经济学上的说法,这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
宏观层面的例子是几十年前,农村的劳动剩余转移到城市,搞了最开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微观层面的例子,可以类比摆地摊,进货以及出摊的三轮车,都是原始积累的一部分。
“挣钱对你来说很难吗?”
老谋子捏了两粒花生米,问了一句,并没有给建议。
反正就二选一的选择题。
实在选不出来要哪个的话,能选出来不要哪个也行。
都一样。
“我明白了,谢谢师兄,回去我就开始筹备。”
蒋博端起酒杯,跟老谋子碰了一下,表示下感谢。
懂多少,跟能用上多少,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肚子里货再多,用不上也是白搭。
“先别着急谢,不敢当。”
“既然你已经有方向了,不如把另一个故事说来我听听,等这这边拍完了,我腾出手来,把它也给拍出来。”
老谋子放下酒杯,又惦记上了蒋博的剧本。
也是另一种认可。
“合着您在这儿等着我呢?”
蒋博也放下酒杯笑道。
“反正你短时间也拍不了,不如拿来给我看看,说不定还能让它早点上映。”
老谋子理直气壮的说道。
“行行行,回头我就把剧本拿给你。”
蒋博也明白老谋子的好意,连声就答应了。
用火柴人讲故事,可比画分镜头简单多了。
“你先给我说说呗。”
老谋子又提了一杯,感觉需要故事下酒。
“那我就说说,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在一个村庄里,一口黑棺材,还有一具面目全非的焦尸,引发的……”
没错,蒋博选中的就是《心迷宫》。
至于为什么选上这部片子,道理也很简单,它太特么的便宜了。
制片成本只有一百七十万!
第167章 闷声发大财
一百七十万是个什么概念?
就这么说吧,爽子的日薪是两百零八万。
多出的钱都能搞一波网络宣发了。
制片成本低,票房可不低,几乎没享受到什么宣发上的扶持,票房都破千万了。
评分 8.7,进了top250。
而且是当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
《心迷宫》是一部非常完整的剧情悬疑片,做到了任何观众在看的时候,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但也同时做到了,大部分观众,在影片的最后,都能看明白影片到底在讲什么。
不要小看这一点,对于一部商业向的电影而言很重要,许多大导演都做不到。
更让人惊讶的是,到了影片结尾的时候,之前埋下的额所有线索,几乎全都用上了。
单从这一点评价,《心迷宫》就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剧本。
插叙和倒叙的方法,也在最大程度上,把悬疑效果拉满。
另外就是不得不说的长镜头。
模拟人的视线,对于悬疑气氛有帮助。
但实际上,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长镜头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制片成本。
而且,在风格化的同时,减少了机位设置,拍摄的流程也会缩短。
所以青年导演酷爱用长镜头。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精致而态度诚恳的好故事,远远大于那些花里胡哨的技巧。
等蒋博把故事讲完,老谋子回味了一下才说:“这个故事不错,结构很完整,而且拍起来难度也不高,确实比较适合你。”
对于导演来说,有剧本就等于有了一切,后续所有的部分,都属于导演的创作历程。
“您要是想拍的话,尽管拿去,不过最好还是再继续改一下,目前打磨的还是有点粗糙。”
蒋博已经放弃了,老谋子能看上,自然是件好事,也省得把这么一个剧本束之高阁。
新人掌控不住节奏,需要控制成本,所以才大量使用长镜头,但到了老谋子这里,就大可不必了。
大纲是根据原片扒出来的,所以蒋博才会说粗糙。
“你就这么放弃了,这部片子大概率应该能拿奖。”
到底是老谋子,已经拿了不少奖,能够一眼就看出来,什么样的题材,能够拿到什么样的奖项。
欧洲三大电影节各有偏好。
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反正类似的称号很多,欧洲人确实喜欢认爹。
它的风格主要偏向于艺术和先锋电影。
相比之下,戛纳电影节属于后来居上了,审美品味上更加偏好于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听听这走向,就无比正确。
没有商业,就没有变现,也就没有办法做大做强。
至于柏林电影节,这里更加关注政治性和社会性。
说起来应该跟历史上两德分立有关。
也有可能是因为,这里是人类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的故乡。
《血迷宫》这部片子,要是采用新人阵容的话,威尼斯电影节比较适合。
搞艺术的,一般都不太看钱多钱少。
要是采用大卡司明星阵容的话,戛纳电影节也不是不可以。
非得论个远近亲疏的话,威尼斯老谋子是最熟悉的,拿了不少奖项,《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
《菊豆》也在戛纳拿过奖,可能就只剩下柏林电影节没怎么打过交道。
“拿奖的话,还是您去吧。”
蒋博十分客气道。
对于奖项,蒋博并不是十分在意。
也不能说完全不在乎,可能就没那么在乎,没有那么大的得失心,看的很平淡。
“你不图名,不图钱的性子,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