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645节

  但抄画从来都是抄灵感。

  最牛逼的抄画,是和对方画面具体内容上处处不同,却能用相似的神意和内核碾压你。

  这是毕加索一生最传奇的“借鉴”方式,也是他的名言——“优秀的画家模仿,伟大的画家偷窃”的精髓。

  就算没有毕加索的本事。

  他们能以对方的作品为基础,在自身所提交的“答案”上做出针对性的文章和改进的地方。

  也非常的多。

  以雷奥妮的眼光,和与丈夫合力从儿时便教导崔小明所累积的经验。

  这幅画转拍的照片清晰度不算太高。

  但大致上的门道,她也能看了个七七八八。

  这幅画是顾为经摸索到了新体画门道开始后,林涛教授一次分享到了师门群里,给曹老看的阶段性汇报展示成果。

  那时。

  顾为经的油画、国画、素描三项技法还没有全部突破到职业二阶。

  雷奥妮觉得,这幅画最大的亮点在构图灵感。

  以及用国画为体,油画为肉的创意风格。

  技法肯定,也是少见的优秀和成熟。

  但是——这个优秀是对于18岁的年纪来说的,不是对于新加坡双年展来说的。

  放眼整个参展画家的群体。

  这技法水平未必就有多么出彩了。

  至少还比不上她家儿子崔小明二十多年练习的绘画功底。

  灵感可以轻易的借鉴,技法自家儿子更占优。

  唯一短期内学不来的,就是顾为经以郎世宁为主体的绘画路线。

  双方都是东西合璧,都是融合国画和油画的绘画元素。

  目标相同,

  选择入手的道路则不同。

  顾为经的绘画风格在于国画、油画一骨一肉。

  两种元素都保持原本的特色,彼此以一定的层次分割,上下相互交叠。

  类似做意大利千层面。

  而崔小明的绘画风更加近似于吴冠中。

  他走的是完全打破传统东、西方画法定式,像把玉米面和荞麦面和小麦面混合,直接硬揉成杂粮高筋面饺子皮一样。

  不以绘画地域为单位局限自己。

  不区分油画、国画画法。

  而是改以点、线与面,以及黑、白、灰和红、黄、绿等最基础的绘画元素为单位,全部尝试将它们无所拘束的在笔下混为独属于自己的“融合画”画风。

  两种画法内核上有共通的所在。

  能彼此借鉴,又不完全一样。

  就算是以崔小明的能力,短时间内,想改走顾为经的融合路线,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办到的。

  可话又说出来。

  凭什么要改啊?

  强行往对方靠,那才是东施效颦。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唯一无法模仿的绘画风格,反而才是雷奥妮有信心,这场较量崔小明必胜的杀手锏。

  论风格的成熟度,色彩的表现力。

  论不同绘画元素在一张画纸上共处调和时,针对那种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碰撞,所形成的无法避免的割裂感的消融处理。

  郎世宁画了一辈子研究出来的新体画路线,要比崔小明自己目前的风格,做的更好,走的更远,表现力更强。

  然而。

  在组委会眼中,决定一幅作品是否能够获奖,最关键的元素是画作是否成熟,表现力是否出彩么?

  不。

  不是的。

  画的“好”,画的“漂亮”当然非常非常的重要。

  却不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个画展。

  只要是正经的组委会,那么在考量评价、评价作品时。

  有一个标准定然天生是最高的优先级。

  它高于看着漂亮,高于画法是否成熟,甚至也高于画家的技法本身——那就是原创性。

  原创性是任何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天。

  一个艺术家一生中所能成就的最牛逼的伟业就是开宗立派,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流派。

  对美术史发展的角度来说。

  第一个毕加索千金不换,第二个毕加索一文不值。

  而参加普通的画展,画面本身内容具有原创性是必须的。

  行业内,固然抄画抄的飞起。

  大家都说,天下艺术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但前提条件是你抄袭别赤裸裸的临摹着画。

  就算临摹着画,至少也别被人家找到证据抓住。

  借鉴一点画面元素无所谓。

  真要画展上出现了画面内容复制粘贴般的两张画。

  那就是你死我活的下场。

  你证明不了自己是原创的那个,就会留下巨大的不光彩污点。

  参展时提交的创作日程和作品说明材料就是干这事用的。

  而画面内容是否具有原创性的基础门槛之上——绘画风格是否具有原创性,这个要求就实在太高了。

  画展方面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参展画家,都是开创美术先河的超级大宗师,都是毕加索、莫奈、修拉。

  纵然是最顶级的威尼斯双年展。

  组委会会希望参展作品在风格上有让人瞩目的闪光点,却也不可能会奢望艺术家全都自己开创一种艺术风格出来。

  那就没几个人能参展了。

  顾为经这个年纪,参加画展,根本都不会考虑技法原创性相关的内容。

  哪怕是严苛曹轩。

  看到这幅《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的时候,老太爷笑骂的一句“偷奸耍滑,没有心意”批评,也只是一句不当真的玩笑话。

  曹老嘴边说说就算了事,内心里还是更多的赞扬顾为经“研究郎世宁,研究出了门道来了,不容易”。

  可就是这个不能当真的玩笑,没有人会苛责的小小“缺陷”,正常参加一千次画展,也不会有评委真觉得有什么问题的所在。

  偏偏一旦撞上崔小明。

  就会变成阿咯硫斯之踵的致命缺陷,甚至完全无法补救。

  当然,崔小明如今也离真正意义上的开宗立派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是至少已经尝试着迈出了自己的脚步。

  有没有这一两下向前迈步的苗头,他就是本质的区别。

  别说自家儿子的画技功底更扎实。

  退一万步。

  就算技法方面崔小明占劣势,那又怎么样。

  崔小明的融合风格再不成熟,那也是崔小明自己的东西。

  顾为经的画面风格再规整,再精细,那也是人家朗世宁的东西。

  郎世宁第二碰上崔小明第一。

  一个技法上有个人的想法。

  一个没有。

  除非画面的表现力能拉开非常大肉眼可见的段位差距,不然的话,组委会基于对创新血液的发扬,评价两幅画高低的时候。

  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就该投下偏向崔小明的一票。

  高仿品遇上原创品,就得老老实实的让位。

  否则。

  雷奥妮一定会掀翻桌子,大骂特骂,在媒体面前撒泼打滚的指控,这其中有黑幕存在。

  既使以女人的淡漠性格,想到这里,她都有点想笑了。

  这条泄画消息真的帮了大忙了。

  明明对方的作品内容是原创的,而自家儿子却可以以此为参考,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偏偏根本不可能被抓到抄袭的尾巴。

  而在作品风格上,对方却反而会因为“原创性”成为压挎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真是黑色幽默。

  于是雷奥妮真的忽然笑了起来,笑的捂住了嘴。

  一条简简单单的短信,竟然就能造成这么天翻地覆般的效果。

  “你有一万个赢下来理由,而他连一个赢的可能性都想不到。如果说这不是上帝的旨意,我都不信。”

  没准这个顾为经是天纵奇才。

  没准对方的绘画技法有超过自己儿子的那一天。

  没准未来的某一天,他能在郎世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想法来。

  没准这一天会来的很快,十年,乃至五年。

  但那不是几个月后的新加坡双年展。

首节 上一节 645/1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