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1082节

  技法面板——

  【油画技法:lv.6职业三阶(9916/50000)】

  【素描技法:lv.6职业三阶(12167/50000)】

  【中国画技法:lv.5职业二阶(9999/10000)。备注:有破境任务待完成。】

  【水彩技法:Lv.5职业二阶(1126/10000)】

  ……

  技能面板——

  【书画鉴定术:152次/1000次(升级进度)】

  ……

  经验值面板——

  【当前可分配自由经验值余额:19529】

  顾为经把目光停留在了中国画的经验栏之上,沉吟了片刻。

  近段时间。

  他的绘画技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能短时间内临时把油画相关的等级拉升到殿堂级的水准,顾为经不久前烧掉了大量自由经验值在缪斯女神的赐福小蜡烛上。

  回报是非常喜人的。

  顾为经不仅收获了一幅油画技法、素描技法双双达到大师一阶水准的油画稿,与此同时,从无到有的完成一副妙笔生花等级的作品,对他的绘画技法乃至艺术思想,都算得上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他没有把经验值直接加在经验面板之上,可在创作的过程中,顾为经的两项技法依然获得了零零总总各有数千点之多的经验点数。

  再加上心境的突破。

  顾为经手头又有了接近两万点的自由经验值。

  过去做为最常用到的主力绘画技法,他一直都是中国画、油画、素描三项技能齐头并进,经验平均分配,绘画熟练度始终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之上。

  从仰光的植物园回来后,他的中国画技法还一度有着小幅度的领先,是最先职业二阶圆满,达到Lv.5瓶颈的绘画技能之一。

  如今。

  他都已然品尝过创作大师级别的油画作品的滋味,连水彩技法也在他频繁使用【真实世界】这项技能,以及心境突破的雨露均沾之下,几日前迈入Lv.5级,已然追了上来。

  在两两相互对照之下。

  依旧还牢牢被卡在Lv.5圆满等级的中国画技法,以及那个“破境任务待完成”的提示字眼,就显得有点刺目……拖了后腿。

  准确的说。

  并非他不争气。

  而是自家老爷子给他拖了后腿。

  顾为经眉头轻皱,把手插进裤子口袋里,摆出了一个分外威严的姿势。

  排在他身后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的小毛孩,大概是年轻的母亲想要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请假带着刚刚上小学不久的孩子来看画展。

  小孩子看得懂看不懂严肃的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不好说。

  但小毛孩正是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的年龄。

  原本,女人牵着的小朋友正在新奇的盯着顾为经前胸的口袋上别着的和所有游客都不相同的天蓝色VIP胸卡瞧个不停。

  在他身前这位大哥哥神色发生变化的一瞬间,小男孩的脖子顿时缩了一下,乖乖的缩回了母亲的身后。

  全天下所有忙碌于工作,疏于对自家熊孩子管教的东方式家长,想到自家上课不努力,写作业不用心,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小朋友时,都会摆出这样的威严的脸色。

  而这样的脸色,又能对全天下的小毛孩,都产生宛如血脉威慑一般的气场压制。

  能够压制小毛孩。

  压制掉毛的老爷子,大概问题也不大。

  “再忙也不能放松教育啊。”

  顾为经在心中自我检讨。

  这段时间,大事小事纷至沓来。

  如今他和老爷子又分隔两国,确实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勤奋的督促顾童祥练习了。

  这样不好。

  业精于勤,荒于嬉。

  自家老头新到伦敦,全新的工作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

  英国又是一个花花世界。

  把顾童祥放着不管,搞不好老头子就在那里把心荒废野了。

  如今顾为经手头空闲的自由经验值不少,但能用经验值换取大幅度提高的技能又不多。

  要不然是点不满。

  要不然是没法点。

  Lv.6等级的绘画技法达到等级圆满,需要足足5万点经验值之多。

  两万点自由经验值砸上去,提升一定有,也肯定很难引起质变。

  版画技法,顾为经能用到的地方目前不是特别多。

  水彩技法在【真实世界】这项完美级技能的加持下,每天进步的都很快。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国画技法迈过职业三阶的门槛。

  “还有,正好获得了一大笔自由经验,那么……手指涂抹法的那里……”

  顾为经打开自己的物品栏上的百艺树看了一眼。

  这颗银色的小树苗上目前还是只有画刀画技法一项传奇级技能,显得空荡荡,光秃秃的。

  他原本定好了每获得一些经验,就要按比例把一部分用在浇灌百艺树上的。

  豪哥的事情实在棘手,在西河会馆里,顾为经是以对待可能是人生最后一幅画的态度,对待那幅《人间喧嚣》的。

  有一点力,就使一点力。

  他把近乎所有富余的经验值,都用作了缪斯女神的赐福小蜡烛的燃料,点出手指涂抹法的计划,也暂时搁置了。

  浇灌百艺树的计划,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似乎淤堵被疏通,前方的展厅又开始放人。

  人流向前涌动。

  顾为经确定好下一步的计划,随手关闭身前的虚拟面板。

  他决定从今天晚上开始,每天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给顾童祥打个微信电话,上上视频课。

  如今网络通信这么发达。

  林涛教授能够通过互联网给他上课,树懒先生能够通过语音聊天室和他谈话。

  自己的小皮鞭,也得要远程抽起来了。

  顾为经跟随人群移动脚步。

  身前的红T恤把自己的参观票递给了工作人员,对方从已经被检过一遍的入场票上撕下一个附带着的额外参观券,放他入场。然后看了顾为经身前的胸口,礼貌的点点头,也请他入内。

  顾为经刚走没两步,他便看见前方的年轻情侣走入展厅,然后驻足,彼此对望一眼,发出一声很轻的赞叹。

  优秀的作品有征服观众的魔力。

  游客的行为与神情能直接的反衬出作品的好坏。

  混在人群里一起看画,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观察游客的人流动向,能非常直接的判断出你的作品在策展人心中的地位如何,也就是可以清晰明了的判断出承载你的旋律的“共鸣腔”是否能发出足够大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见。

  进入展后的游客们应该怎么走,人们会先进入哪个厅,会后进入哪个厅。

  平均每个厅呆多长时间。

  大多数人会在哪个厅多呆一会儿,人们在展馆里呆的久了,逛的累了,又有哪些偏远的展厅就懒得去了。

  ……

  这些事情放到每个游客个人身上,当然是个体自由意志的结果。

  每个人之间的选择千变万化,难以预测。

  对于群体来说,则是另一回事。

  一次大型国际双年展览期间,会到场的游客人数从少则上万,多则十数万。

  还有威尼斯双年展这般热门些的独立展馆提前几个月门票一放出来就被预约光了,威尼斯市政府甚至会向不过夜的游客征收几欧元的“入城税”以打击超出城市承载能力的“过度旅游热情”,总游览人次百万级的超级大展。

  他们会形成庞大的统计学样本。

  站在大数据的角度,游客的参观数据全部都可以预测。

  换句话说。

  每个游客在展览期间的行程,看展的路线,在每间展馆内停留的时间,它们都是可以被大致操控的。

  而在背后悄悄的操作这一切,就是展览的“大脑”——策展人先生。

  绘制观展动线,确认游客们应该怎么进入展览,又应该怎么离开展览,是策展人将展览从脑海里的设想变为场馆里的现实的第一步工作。

  这一步很考校策展人的办展经验,以及他对各个展厅受欢迎的程度的预先判断。

  不需要依靠大数据预测。

  经验丰富的策展人早在展览开始之前,就应该对他的展览上会发生各种状况,观众们会如何参观,有一个清晰的初步直觉。

  展览就像是一本书。

  策展人如何安排一本书的内容,如何把它们一章一章的排列好,将会直接决定一本书的传播效果与广度。

  理论上。

  策展人应该尽可能的保证每一张来自同级展览的作品,被参观的机会均等,就像他应该尽可能保证买了一样价格门票的游客,参观机会均等一样。

  但实践起来则很困难。

  唐克斯可以在展厅里贴心的安装小斜坡,让未成年的小孩子,身高不够的老人,尤其是“坐轮椅的小姐姐”这样的弱势群体获得和普通一样的最优看展视角。

  不过。

  再优秀的策展人也没有办法让几十上百张作品,全部都摆放在同一个展台上,让它们获得完全一样的曝光度。

  所有元素全都堆积在开篇的第一页,一本书就没法读了,所有的作品堆积在同一个展台上,观众就没法看了。

  就算真的堆上去了。

  观众看起来,也是要分个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的。

  因次就诞生了好展台,坏展台,热门展台,冷门展台,核心展台,普通展台的三六九等区别。

首节 上一节 1082/1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