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 第1075节

  唐克斯放在洗手台边的手机终于震动了一下。

  【绘画类别:传统油画】

  【作品名:《人间喧嚣》】

  【作品风格:印象派作品】

  【绘画尺寸(英寸):——】

  【——】

  在唐克斯向他的策展助理打了招乎以后,邦妮终于把顾为经的那幅《人间喧嚣》的详情,给他发了过来。

  信息栏里显示的,便是关于那幅画的电子信息。

  “印象派作品?哦,换了艺术风格的。”

  他注意到了在屏幕上停留了几秒的信息里,艺术风格后面所附缀的——“Impressionism(印象派)”这个单词。

  顾为经和崔小明,他们两个原本所采用了同时结合东西方艺术特点的绘画方式,都曾给唐克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小明的创作更加倾向于一种点、线、面结构的立体化融合。

  而顾为经的作品,则还是以传统国画体系的散点透视理论为基础,以郎世宁的新体画为思路,并加以一定的变革。

  两人的作品气质“相近”,选择达成这种气质的艺术路线,则明显各有千秋。

  顾为经的作品完成度更高,崔小明的作品原创属性更强。

  唐克斯想着顾为经第二幅作品,依旧会选择一幅和《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如出一辙的绘画思路。

  他觉得再怎么着,对方的作品也不会“太差”,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顾为经的绘画“框架”在那里,就算一板一眼的画下去,交出了一幅纯粹的“艺匠”式作品,下限肯定也不会太低。

  艺术家改变绘画内容是没有任何门槛的。

  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画家把作品的框架定下来,然后愿意画风景画风景,愿意画肖像画肖像,只要时间充足画一百幅、画一千幅不同内容的艺术作品,都不存在技术门槛。

  这个行为相当于在同一个骨架上肆意填补血肉,或者在同一个地基上不断的“叠床架屋”。

  若是改变绘画风格,那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了。

  这么干,它就意味着把整个骨架子拆了重搭,或者在原本的地基之外,另外架设地基。

  艺术家在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的时候,永远是慎之又慎的。

  在过去,改变绘画风格还会牵扯到很多的利益之争。

  一种绘画风格相当于一个画坛小帮派。

  各个画坛小帮派间很多还互相看不爽。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在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之争的时候,轻易的改换画法,性质可能会有点类似于从华山派“叛变”到了“武当派”。

  原本的社交圈子和人脉积累崩掉了,新的社交圈子还未必接纳你。

  到了现代社会。

  艺术家们讲究一个海纳百川,互相融合。画法之间的门户之见已经不明显了,但更换画法依旧是很困难的事情。

  大量艺术家很可能一生就只画一种风格的作品。

  艺术道路多变如毕加索,各种跨界玩到飞起,搞版画,玩蜡笔,烧瓷器,捏陶器,做花瓶,铸造个银盘子。

  几乎就没有老毕不玩的,高产的要命。

  乾隆皇帝很多收藏是有“抢劫”的嫌疑,他往往看到好的就往自家宝库一抱,就这样,乾隆在世的差不多90年时间,最顶峰时期皇室宝库艺术品收藏加起来,应该也就几万上下。

  而老毕同学一生中在世的差不多也是90,同样随随便便干了几万件作品出去。

  平均下来他一个人的制造速度还能略微小胜乾隆爷“飓风吸入”的速度一畴。

  然而。

  说到绘画门类——抛除童年时期和学生时代,以风格百变著称的毕加索,92年的人生历程里,做出杰出探索的,应该也只有四到五个艺术风格而已。

  平均下来,一种绘画风格的酝酿,需要足足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的苦功。

  虽说印象派和他原本的画法有相似之处,尽管印象派的作品也是几乎任何一个艺术生都一定会接触的画派,但顾为经……他真的能做的好么?

  这届艺术展上,纯粹的印象派画法,唐克斯印象最深的是酒井胜子。

  两个年轻人的关系亲密,可关系亲密不意味着绘画风格就要亲密。

  顾为经抛弃原本发展的已然十分成熟的画法思路,转向传统的印象派画法的路线,在唐克斯心中,多少有放弃了自己最大的优势之嫌。

  这可和他曾经在乳制品展里插入绵羊展,并非同一个概念。

  “是因为关于那篇他的印象派研究论文的争论,让他急切的想在印象派这个领域证明自己么?嗯……懂得研究印象派也未必就需要懂得画印象派嘛。”

  唐克斯耸耸肩膀。

  策展人抽了两张纸巾抹了把手,拿起手机,大步流星的向着卫生间外走去。

  一边走着,一边点开了手机上的信息——

  仰光潮湿的雨季,吹入他的眼中。

第761章 顾为经的印象派

  唐克斯觉得他手捧着的不光是一幅画,还是一抔阳光、一汪雨水和一阵浓雾。

  印象派是讲究“模糊”的画法。

  就拿莫奈与雷诺阿的很多作品举例,他们画作上的人物与风景往往大量被细碎的笔触隐没在阳光和空气里。

  人物面部五官,风景的细节与阴影半隐半现,朦朦胧胧。

  因此。

  印象派刚刚出现的时候,有收藏家会认为这是一种并不追求艺术技法的绘画风格,乃至早在印象派诞生的几十年前,在透纳的成名后将绘画风格转向刻画“斑驳光影”,作品开始带上些神似后来印象派画家的风情气质之时,也会有一些艺术评论家号称这是一种过分“模糊不清”的画法。

  当时已经成为英国成就最高的色彩大师,也许也能被认为是历史悠久先后诞生了提香、乔尔乔内、丁托莱托等数十位著名艺术家的威尼斯画派在十九世纪的隔代继承人的威廉·透纳面对这样的指控,他微笑的回答——

  “唔,模糊不清?说的好,这正是我从事绘画多年之后,最为擅长的事情。”

  唐克斯从专业的策展人的角度来解读,与其说印象派是一种强调斑驳而模糊的画法,更准确的说,印象派是一种强调氛围感的画法。

  印象派的气质甚至有一点点近似于侦探猫,那位参加本次狮城双年展的特邀插画家,她非常有个人特色的画刀画。

  两者都是刻画精确的氛围胜于追求精确的细节。

  两者都是一种采用厚涂法的情况多过采用薄涂法的情况的画法。

  画刀画是一种看上去入门没有什么技术门槛,想要走到高处,却又极为考校画家绘画功力的画法。

  印象派同样也是。

  红、白、黄、蓝,五颜六色的厚厚的颜料被艺术家手里的画笔亦或画刀在画布纵横纤维间调和为一体。

  调的差则杂乱无章。

  各种颜色彼此冲突,互相挤压。

  调的差则是为“模糊”。

  调和的好则乱中有序。

  笔触与刀触层层叠叠有序的排列在一起,变为了一张拢住画面的大网。

  调的好则是“气氛”。

  优秀的印象派画家往往都拥有着一种天赋——

  他们能够把朦胧风景抽象化,概念化。

  他们从明月之中取出明月,从激流之中抽取激流,从巍峨山峰之间搬走山峰。再把人间的芸芸众生抽象化,概念化,萃取成功者的成功,失意者的失意,神采飞扬的脸上的神采飞扬……

  将这所有的一切,完完全全的混合在一起,再加上一滴神秘的,类似宗教意义上的超越体验的,充满个人主观气质的灵魂解读,用画笔做为搅拌棒搅拌均匀,最后将这所有被概念化的元素又重新化为了画布上有形有质的色彩与风景。

  听上去不像是画画,而像是在做一种通过古怪的材料和神秘仪轨制造“哲人之石”,从凝固的材料之中升华出生命的炼金实验。

  艺术家从写实走向写意,这般绘画风格的转向本来就带有一种从现实世界走向哲学世界、精神世界的超然气质。

  因此印象派画的好,在抽象写意绘画领域能够走到高处的画家,往往绘画功底一定要比旁人更加好才行。

  若是连什么是明月、激流或者山峰都画不明白,连人物脸上细微的情感都用画笔捕捉不到,解读不出来,那么何谈从明月中捕捉明月,从群山之中搬走山峰?

  一味的想要把它们朦胧的混为一团,那画在画布之上的就不再是精确的气氛,而是模糊的苍白。

  策展人唐克斯把这一“实质——朦胧——实质”的三重转变,称呼为艺术的炼金之术。

  若是用唐代青原行思禅师的东方式的参禅经历做为应照,大致应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再回归为看山还是山的哲学解度。

  莫奈人生经历了父亲的离世、普法战争爆发、作品参加艺术拍卖失败、妻子卡美尔先患病后离世,他经历生活的种种刁难才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梵高在不断的自我折磨和精神疾病的反复反复之中,落在画布间的笔触变得越发激情四射,终于变得不像是在用画笔作画,而像是在用乡间潮湿的泥土作画。

  透纳倒算是画家里人生非常顺风顺水的类型,他只是个理发师的儿子,母亲还死于精神错乱,看上去是人生模版像是那种走“悲惨流”的画家。

  但他有个身为皇家艺术学院第一任院长的老师,还比较会经营人脉,自己26岁以前就当上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史上最年轻的院士,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要名望有名望,坐着私家马车出入上流社会。

  不过。

  成功的透纳和落魄的梵高一样,都是走“信念流”的艺术家。

  有学者会喷毕加索的某些作品明显看上去像是手头缺钱花,赶紧生产出来一批卖给画具商的敷衍之作。透纳非常不同,他是少见的终其一生,几乎从未画过任何一幅应付差事的作品的画家。

  威廉·透纳的出生日期是1775年4月23日。

  威廉·莎士比亚的出生日期是1564年4月23日。

  没错。

  英国文艺领域,历史上最有名,最重要的文学家没有之一,和英国文艺领域,历史上最有名,最重要的艺术家没有之一,他们都叫威廉且他们出生日期是同一天。

  这可不是巧合。

  至少透纳丝毫不觉得这是巧合。

  透纳一生都带着一种“钱是什么?钱是王八蛋,老子是带着特定的命运来到人间”的气质。他觉得他的生日和莎士比亚是同一天,就是老天爷派他下来要去Make Britain Great Again哒!

  成名之后的透纳,只要他有兴趣,只要他觉得这个任务有趣。他是能不乎自己的“身价”跑去接那些只有他这个等级的大画家市场价格四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的小委托的,透纳甚至愿意所谓“降低身份”去接一些出版公司的插画类作品。

  对透纳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出绘画风格上的突破以及对于全新艺术道路做出自己的探索。

  可透纳也是到了绘画技法走向成熟,人生阅历也逐渐走向成熟之后,他的那种“前”印象派式的水彩与油画风格也才逐渐酝酿成型。

  印象派不一定需要多么苦大仇深,要被生活啪啪啪反复毒打过,才能画的好,但好的印象派画家,必要的人生沉淀却必不可少。

  如果把印象派只等成一种用笔方式来理解,怎么画都问题不大。

  如果把印象派当成一种“哲学思想”来理解。

  那么就像世上的大多数“哲学思想”一样,想要研究的深入,便要反反复复的体味生活。

  这也是唐克斯在看到手机屏幕上的作品以前,对顾为经的印象派作品,并不十分看好的原因。

  他的技法也许已经准备好了。

  他的思想准备好了么?

  他的画笔也许准备好了。

首节 上一节 1075/1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