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减刑,我带兔子飞上天 第965节

  “可第十四个年头,李二也活不下去了。”

  “洛阳官府加派的辽饷、剿饷、练饷越来越多,已到了将他压垮的地步。”

  “这样也便罢了。”

  “毕竟皇上您不是傻子,知道加派的粮饷再多,也要控制在一个基本范畴之内。”

  “这个范畴便是收粮一石,最多加派八斗,总要留下两斗给人家度日存活。”

  “可惜就剩下这两斗粮食,李二也留不下来。”

  “洛阳城中的福王朱常洵,早在天启年间便和洛阳官员相互勾结,经常强取豪夺各地士绅的家产田产。”

  “李二因为将貌美如花的闺女送到福王府中为妾,才没被福王吞并家财。”

  “可借着加派粮饷的机会,再次让李二雪上加霜。”

  “福王府的管家找到李二说,今年战事吃紧,皇上下了命令,到你们这些士绅大户贡献的时候了。”

  “往年加派基础上,再额外加派五十车粮食,供给洛阳城中守军。洛阳若是出事,所有人都得被闯贼斩了脑袋!”

  “李二听了天旋地转,明白皇上根本没下达过这样的命令。”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五十车粮食不拿出来,李家顷刻就要被扣上反贼名头,全家满门斩杀在洛阳菜市口内。”

  “莫要说女儿是福王的小妾了,小妾连福王身边的丫鬟都不如。毕竟福王小妾之多,连福王都记不清模样。”

  “李二哭求管家,能不能减免一些,若真拿出这五十车粮食,李家包括下面的长工佃户,以及所有靠着李家吃饭的人,全都得活活饿死。”

  “管家终于露出笑意。说不拿也行,将你家九成田产全部送到福王殿下,以后再不用担心摊派的事情。”

  “九成的田产啊!李二差点没当场晕死过去。”

  “可终究他盘算一番,还是痛快的交给福王。”

  “因为乱世之中,福王既然看中他家的田产,再死守不放的话,必然要举家灭门。”

  “送走福王管家后,李二午夜难眠,不知今后如何是好。”

  “没了田产也就没了收成,没了收成如何养活李家这么多人?”

  “还有那些个将田产挂靠在自己家中的贫民百姓。”

  “若是得知辛苦耕种的田地都给了福王,愤怒的他们会不会将自己生吞活剥?”

  “李二越想越怕,只想着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全家离开洛阳,逃命去吧。”

  “可想了一阵,还是放弃!”

  “能逃到哪里呢?洛阳有福王,开封有周王、南阳有唐王,安阳有赵王……整个河南道就有七个有名有姓的王爷。”

  “无论逃到哪里,都离不开朱家势力。就算逃到江南之地,还是要被当地豪强一口吞下。”

  “算了吧!留在洛阳好歹能吃上饱饭,离开洛阳便是主动寻死。”

  “可渐渐的,李二发现事情不对劲了。”

  “因为闯军距离洛阳越来越近,百姓们竟都盼着闯军早日攻打过来。”

  “甚至有人敢在街头公然宣扬,说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那人自然被官差擒拿,直接砍了脑袋。”

  “但这句话流传出来,百姓们越发期盼闯王早日攻下洛阳。”

  “李二越发惊惧,因为他明白,闯王来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杀了他们这些士族豪绅,给百姓们报仇雪恨。”

  “虽然他是十里八乡的善人,是经常熬粥赈济的老爷,可这有什么用呢?”

  “这个乱世,你有钱有粮,便是最大的罪!”

  “家里的长工下人看李二的眼神越发古怪,村里的百姓原本见了李二要喊一声老爷,可渐渐的也不喊了。”

  “终于有一天!”

  “李二一觉睡醒发现,家中已血流成河!”

  “原来闯军打过来了!长工奴仆们得知后,第一件事便是杀了李二老娘,老爹,还有二十出头的儿子一家。”

  “李二的妻子和儿媳,被这群往日听话的奴仆们凌辱致死。”

  “李二悲愤欲绝,想要找他们拼命。可一个四十多岁,常年养尊处优的老爷,如何打得过这些壮汉?”

  “李二受到极其残忍的对待,下人们将他不断殴打,想要拷问出李家那些金银细软的下落。”

  “毕竟开城门,迎闯王,总不能空手迎吧?”

  “所有人都想在李家找点什么,孝敬给闯王换取个一官半职,从此出人头地。”

  “李二却咬死不说,将那些银两藏的极其隐秘。”

  “因为他明白,一旦说出来就是自己人头落地的时候。”

  “终于,闯王来了!”

  “下人和百姓们一哄而散,李二高举双手,亲自献上了自己的银两和余粮。”

  “闯王大喜,让李二前头开路,去搜福王府,抓福王朱常洵。”

  “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李二,跑的比谁都快,喊的比谁都响。”

  “他亲手抓住福王朱常洵,将王爷带到闯王面前。”

  “他还告诉闯王, 只有将朱常洵和几只麋鹿一起烹了,才能让百姓出掉这些年的恶气。”

  “闯王依了他的建议,命人找来一口供千人吃饭的铁锅,百姓们欢呼着将福王扒掉衣服后,直接扔了进去。”

  “吃饭时候,众人不断争抢,唯恐尝不到福王滋味!"

  "李二站在最前面,一边喝汤吃肉,一边哭着大喊。”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闯王,今后我李二唯您马首是瞻,您就算打到京城,抓住皇上,我李二也要将他扔进大锅里炖了,让大家一起享用皇上的滋味!”

  “旁边的百姓们听了,哈哈大笑,都说李大善人你变了,你竟然不忠君爱国!”

  “李二气的大骂,我爱它,可它不爱我啊!”

  “……”

  “呼……”

  讲到这里,沈炼再次看向朱由检,轻声询问。

  “陛下,您说!”

  “这个士族豪绅李二,他又为什么造反?”

第735章 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轰轰!

  崇祯的脑袋再炸,听的目瞪口呆。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就算是士族豪绅,在自己治下,也能遭受如此待遇。

  对方恨不得食吾肉,寝吾皮,对我崇祯皇帝,或对朱家子孙恨的咬牙切齿!

  朱由检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是啊!

  加派三饷。

  还是轻飘飘的四个字。

  但对天下人来说,这四个字的分量重若泰山。

  贫民百姓或许拿不出粮食,任你再如何加派也就烂命一条。

  可士绅豪族有啊!

  他们被朝廷榨取的一干二净,还要受到各地朱家宗亲的敲诈勒索。

  提到朱家宗亲,更是朱由检心中永远的痛。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朱家子孙已繁衍成一个极其庞大群体。

  朱由检曾在宗人府看过卷宗,朱家子孙从洪武年间的一千多人,愣是扩张到现在的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朱家子孙,多么恐怖的数字。

  光是存放他们的姓名籍贯的书册,就用了一整个屋子。

  这一切,都得益于洪武爷和成祖爷对宗人的宽厚态度。

  凡朱家王孙,十岁起便能领薪俸田产,永不缴纳税赋。

  同时犯了律法,也可适当宽宥,拿钱赎罪。

  简而言之,任何事情都可满足你们,只要你们别起兵造反就行。

  所以几百年来,朱家各地的王爷除了拼命生子,再不会有任何想法。

  而每年朝廷为了给他们发钱发粮,就要支出国库一半还多。

  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满足,依旧仗着身份强取豪夺,吞并田产,壮大自身势力。

  大明亡国,三成的原因可归咎于他们身上。

  恐怕洪武爷爷和永乐爷爷打死也想不到。

  千防万防,最终大明不是被这些朱家王爷推翻,而是亡于百姓之手。

  “……呼……呼……呼……”

  朱由检喘着粗气,依旧喊道。

  “好好好,沈炼!这便是那些个士族豪绅造反的理由。朕姑且相信!”

  “可那些大明官吏呢?他们拿君俸,食君禄。教的是程朱理学,秉的是孔孟之道!”

  “这帮人却不想着抵御闯贼和辽东建奴,带领全城百姓当反贼,开城投降!”

  “他们又为何造反?难道,也是朕对不起他们!!!?”

  “大明官吏?”

  沈炼见朱由检还不明白,眼神越发黯淡。

  “陛下休急,这便是沈某给您讲的第三个故事。”

  “乱世……为官!”

  “说崇祯元年。”

  “有个重庆府的读书人,参加了那一年京城举行的恩科会试。考中举人后,又在殿试上名列三甲。姑且叫他陈大,为三甲第三十九名。”

首节 上一节 965/10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