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第505节

  “说我来你们学院给你们长训班上课的事儿。”李言诚对妻子没有丝毫的隐瞒,直接将他要来这边授课的事情讲了出来。

  “你说什么?”听到丈夫的话,罗敏是一脸的懵逼。

  “给我们还要开中医针灸方面的课吗?”

  自己男人一直都在编撰针灸方面的教材这她知道,在总院给来癌症病项目组培训的学员上课她也知道。

  可是她所上的政治学院里的学员都是来自公安、法院、社会局、监委这些部门,给她们这些人上针灸课干吗?

  难道以后政法干部还要学针灸吗?

  嗯?不对!

  还没等李言诚解释呢,她又紧跟着说道:“难道是上边让你把你那个特殊审讯方法教给我们吗?不是说那个方法别人都学不会么?”

  进入到社会局工作后罗敏才知道,自己男人还掌握了那么一手审讯犯人的方法。

  提起特殊审讯方法,李言诚也有些挠头。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想办法教别人也学会这种方法,不管是有针灸基本功的,还是对中医,对针灸一窍不通的都试验过。

  没有一个人能学会,哪怕是那些中医老专家们,连需要扎针的那几个穴位都找不到。

  就算李言诚给他们指出来,他们再扎针都没有任何效果,有一次还差点把一个待审的犯人给扎死,从那次以后上边再不敢让随便试验了。

  这项技能就成了他的专属技能。

  他也不愿意这样啊,多一个人学会,就可以多一个人来替他分担一些工作,他就可以少出一点差。

  这年头还没有那遍布全国的高速路交通网,更没有高铁串联起来的几小时都市生活圈,出一次差哪怕是坐飞机,来回都得好几天,更别提多数还是要坐那时速六十公里的火车了,出差一次的时间更长。

  如果有人能替他分担一些工作,他求之不得,在家呆着不香么。

  不过他也知道,能用到这项技能也就是这些年,随着法律的完善,随着刑侦技术的发展,公安办案往后会越来越重证据轻口供,尤其是到了几十年以后,零口供办理的案件也不少。

  真到了那时候,需要他的地方肯定就会越来越少。

  这个念头在李言诚的脑海中就是那么瞬间一过,他就笑着摇了摇头,否定了妻子说的话。

  “教什么特殊审讯方法啊,那玩意别人就学不会。”

  “那你教啥?真的让我们也要学中医和针灸吗?”

  “怎么可能,上边让我给你们教审讯。”

  “呃……你不是说别人学不会吗?”

  坐在副驾驶位的罗敏侧过身子呆呆的看着自己男人,感觉自己的脑袋瓜子都快不够用了。

  “我的老婆啊,你男人做审讯工作十几年了,亲自参与审讯的犯罪分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个,你不会认为我只会用那种方法审讯吧?”

  李言诚有些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抬起放在挡位杆上的右手揉了下妻子的脑袋。

  “这么多年下来我什么样的犯罪分子没见过,说点不好听的,他们屁股一撅我都能猜到他们要放什么屁,这都是经验。

  现在长训班培训的都是年轻的政法干部,欠缺的就是经验。

  我不单要到学院给你们上课,上边要让我编撰关于审讯工作的教材书。”

  “啊?还让你弄这个?你现在手头工作够多了,领导怎么这样用人啊?”听到丈夫说还要再弄一种教材,罗敏的脸上满是心疼之色。

  她可知道,为了写出那个关于针灸的教材,自己男人有多忙,这一个还没完呢,又来一个。

第437章 幸福

  李言诚侧头看了眼副驾驶位上的妻子,看到了她脸上的心疼之色,笑呵呵的伸手拍了拍她的腿。

  “这次不是白写了,有稿酬的。”

  “是钱的问题嘛,我是担心你的身体。”罗敏有些不满的白了一眼自己男人。

  虽然她知道丈夫的身体很好,可每次看到他熬夜还是特心疼,尤其是那天她看到丈夫头上都有了白头发,虽然仅仅只有几根。

  “让你写这个教材有时间规定吗?”

  罗敏伸出自己的左手放在了搭在挡位杆上的那只大手上。

  “当然是要尽快了,不过你放心,我这段时间白天都没什么事儿,可以在办公室写,晚上不熬夜。”

  李言诚也知道妻子是心疼自己工作多,笑呵呵的反手握住了那只小手。

  “嗯,虽然你自己就是大夫,可咱还是要注意身体,你都四十了,不是二十多岁的时候,身体就算再好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嘿嘿,老婆你看你说的,我的身体和十年前有没有什么变化你应该是最清楚的,只要在家我哪天晚上不加班,一个月也就休那么几天假。”

  回应他的就是罗敏那一个接一个的白眼,以及那微微发红的面颊。

  尽管已经结婚超过十年了,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可每次碰到自己男人说这种隐晦的“荤话”,她还是会感到害羞,尤其是这大白天的,也就是晚上在家里关了灯,她才能稍微好点。

  李言诚就喜欢看自己媳妇儿那害羞的小模样,没事儿就爱逗逗她。

  话题一转移,他工作量又增加了的事情暂时就算是翻篇了,罗敏绝对不是忘了,她只是清楚,在这种公事上,最多也就是发发牢骚,组织上分配下来的工作,还能不做了咋滴。

  眼睛余光扫了眼正在开车的丈夫,罗敏的心底满满的都是幸福。

  她觉得自己前半辈子这三十年来,做的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嫁给这个男人。

  结婚十一年来,家里家外的,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没让她吃过一点苦。

  姐夫对姐姐也算是不错的了,还有二哥对二嫂也好,可这要看跟谁比,跟外边人比起来确实还行,跟自己男人就没法比了。

  就连罗老爷子和老太太都经常说他们这个小闺女是傻人有傻福。

  对自家小闺女这运气二老是绝对没话说。

  那会儿老爷子刚出事儿,别人躲都来不及,就怕把自己给牵连进去,老爷子的那几位老战友虽然一直都在想办法,可当时的情况是他们自保尚且费劲,更别提拉罗家一把了。

  要不是李言诚那会儿歪打正着的弄出来了不少那边的问题,罗家在下边肯定是要遭老罪了。

  就在当时那什么都不明朗的情况下,他竟然敢跟罗家的小闺女私定终身,还利用出差的机会跑过去看望罗家。

  患难见真情,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些年老爷子越走越高,尤其是后来在李言诚不停的灌输发展经济所能带来的好处下,扭转了自己的那些保守想法,获得了那位更多的支持。

  罗老爷子不是没想过好好扶持一下这个小女婿,可李言诚现在走的路子他也确实是插不上什么手。

  和公安系统一样,社会局这种专业性特别强的职能部门,如果不是主管领导,其他人最多就是在某些方面提提建议,想插手进来那是要出问题的。

  罗老也清楚,这个小女婿这辈子可能都没办法脱离公安和社会局这两个部门了,他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但也不能违背某些规则的去做一些事情,只能是想办法让小女婿今后的路能走的更加顺畅些。

  方老今天找李言诚谈话,想让他去基层锻炼几年,就是在铺路,当然啦,不愿意去也无所谓,罗老给他找的路也不会只有这一条。

  在小两口说话间车子已经开到了煤山东胡同二十号的门口,将车子停好,在街坊邻居的招呼声中二人走进了院子。

  欢声和笑语五点半就放学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哥哥正带着妹妹趴在后院的石桌上写作业。

  看到爸爸妈妈回来了,小丫头把手中的笔一丢,噌的一下就跑了过来,距离爸爸还有两步远就跳了起来。

  “爸爸妈妈”

  “哎呦我的小宝贝……”

  李言诚伸手将张开双臂跳起来的女儿抱住了,这是他们父女俩经常玩的小游戏。

  被爸爸抱住后,小丫头探头亲了妈妈一口,回头又亲了爸爸一下,咯咯咯的笑着。

  那边欢声则是放下笔站起来跟爸爸妈妈打了个招呼后,就又坐下继续写作业了。

  吃饭前把作业写完,吃完饭以后就可以消停的去玩。

  七岁的小丫头已经都马上一米四了,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跟她哥哥的同学身高都差不多,同样的,十岁的欢声在同龄人中也是鹤立鸡群。

  一方面是俩孩子都继承了李言诚身高的基因,最重要的还是营养跟的上。

  这年头能吃到的菜品种类不多,也没有什么反季蔬菜,肉蛋奶那些需要凭票购买的就更不要说了,所以,这个年代的人们个子普遍不高,胖子更少,尤其是从那三年过来的,城里人还能好点,乡下的就别提了,粮都不够吃,还啥营养不营养的。

  李言诚这里是朱永扬经常给他送些紧缺的生活物资,正常情况下,拿着粮本在粮油门市部买每个月的定量粮都是百分之三十的细粮,百分之七十的粗粮,也就是这两年好点了,可以全部买面粉,买大米。

  因为朱永扬的关系,李家一直吃的都是面粉、大米,肉更是不断。

  再加上李言诚经常要出差,出差就要全国粮票,他每次都是拿着全国粮票到地方了就找人换成当地的粮票,这样一来换到手的就多,走的时候再把剩下的一处理。

  就这样,一来一回的他都能多赚到不少钱,再让老朱给帮忙掏弄些鸡蛋、奶粉之类的,孩子们的营养在这个年代绝对是足足的。

  把扑进怀里的小丫头放到地上让她去写作业,李言诚洗漱了一番后就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没两分钟罗敏也跟了进来。

  虽然她现在做的饭还是让人难以下咽,可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她也喜欢给自己男人帮帮力所能及的小忙,喜欢这种两个人一起做饭,一起做家务活的氛围。

  两个人手底下一边忙活着,嘴里说着一些趣事,厨房外两个孩子安静的写着作业,一种叫做幸福的气息在煤山东胡同二十号院儿的上空缓缓流动着。

  ……

  七点半,新闻联播刚刚结束,朱永扬便准时过来了。

  两个孩子吃完饭就已经出去跟胡同里的其他小孩子们玩耍去了,罗敏在泡了一壶茶后也出去溜达,让出了空间,刚才吃饭的时候李言诚就说了,晚上有点事儿要跟老朱谈。

  “给,大诚,抽根烟。”

  看着朱永扬递过来的华子,李言诚笑了笑,接到手中后拿着烟示意了一下。

  “你这家伙现在是越来越高调了。”

  看着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老朱心底不由得就是一紧。

  “大诚,是不是……”

  “是不是什么?”

  没等朱永扬把话说完,李言诚就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我听说你这段时间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去老莫吃一顿,你手里有钱,带着老婆孩子吃顿好的这很正常,但是……”

  什么话就怕但是二字。

  

  被李言诚打断话后老朱就没再作声,只是认真的听着,连手中的烟都没点。

  他知道,这位老同学能叫他过来,肯定是要说些什么的,不管怎么样,人家是为了他好,听着就行。

  即便知道今天叫他过来肯定是有事儿,可在听到但是二字后,他的心还是忍不住的扑通乱跳。

  李言诚说的老莫是家饭店,五四年开业的俄式西餐厅,早期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熊国援华专家,驻华使节,以及从熊国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

  建国十七年的时候改名为京市展览馆餐厅,桌上的刀叉被撤下,俄式大餐也变成了中餐,直到建国二十七年之后,这里才恢复了以前的雅致与宁静,但名字还是没改回原来的名字,只是京市人都习惯了将这里叫做老莫。

  餐厅里的味道到底咋样先不说,价格那是真的贵,一家三口在里边吃顿饭花的钱,是在自己家做饭一个月的开销。

  现在的老莫不像以前,只要有钱就能进去吃饭,可老百姓没人为了过过嘴瘾就花一个月的饭钱。

  所以,能进那里边吃饭的要么是不用自己花钱的,要么是那些某几代,老朱这家伙是隔三岔五的就带着老婆和孩子去老莫吃饭,或者就是请哪个需要维持的关系去搓一顿,餐厅里的服务员就没有不认识他的。

  去的次数多,证明他有钱,可他的钱经不起查啊,真要收拾他,都不用找理由就能把他摁死。

  “老朱,这些年我知道你攒了不少家底,上次出事儿后,虽说花出去了两万,但这两年你又悄没的继续倒腾那些大宗的紧缺物资……”

  听到这里,朱永扬的脸一白,张口就想说什么,李言诚没给他说话的机会,竖起手示意了一下。

  “你也不用解释什么,老朱,你不会认为你现在做的比以前更仔细就没人能发现吧,今年前半年你就做了两次,计划外物资就那么多,真想查,怎么可能查不出那些东西最后到哪里去了,又是经谁的手转出去的。”

  越听,老朱的脸就越白。

首节 上一节 505/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