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诚这通电话打的正是时候,朱永扬刚从外边回到家,正抱着他媳妇儿年初才生下来的老三玩呢,就听到院子外边有人叫他。
“来喽”
一听是邮政所工作人员的声音,老朱马上就知道又有人打电话找他了,一边应着声,一边进屋把孩子交给媳妇儿。
“媳妇儿,邮政所的老曲叫我,应该是有人打电话,我去看看。”
“你去吧。”
正在做针线活的老朱媳妇儿范云华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孩子。
朱永扬是个有本事的,这些年给弟弟娶了个媳妇儿,给妹妹找了个好婆家,自己悄没的给自己攒了不少家当,直到三十五岁才给自己讨了房媳妇儿。
这家伙也绝,找了个比自己弟弟妹妹还小的媳妇儿,他比李言诚还要大两岁,今年四十一,弟弟妹妹也三十了,他媳妇儿才二十五,俩人结婚六年生了三个,老大是儿子,今年五岁,老二是闺女,三岁,年初生了个老三,是个小小子。
范云华娘家孩子多,她是她家老五,下边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娘家离这儿只隔了两条胡同,住在一个大杂院里。
她家里条件不行,她爹身体不好,虽然有工作,但每个月也就二十来块钱,她娘给街道办的工厂帮忙做手工,一个月能挣个不到十块钱。
这么点钱养活八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生活过的是紧紧巴巴的,前边俩闺女嫁出去了也没能力补贴娘家。
范云华她四哥十五岁的时候就跟在朱永扬身后讨生活,补贴家用,这丫头还小的时候就认识老朱。
她嫁过来后,老朱花钱给她买了个工作,在银行上班,还给她六弟也弄了份工作,老范家现在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
老朱现在一家五口住在这个小院儿里,地方虽然不大,但绝对够他们住,朱永扬这家伙还一直踅摸着想弄两套单元房。
有门,最起码一套已经有着落了。
银行要盖家属楼,缺的那些材料都是老朱托关系弄来的,行长乐呵的见牙不见眼,当时就让范云华在图纸上先挑了一套房。
将小儿子交给媳妇儿后,朱永扬哼着小曲走出家门,来到了胡同口的邮政所,进去先散了一圈烟和糖,这才坐到电话前耐心的等着。
“叮铃铃……”
没多大会儿,电话就响了起来,等第二声响完,老朱这才接起电话。
“喂,我是朱永扬,哪位啊!”
“老朱,我。”
“呃……大诚……”听到电话里传来的熟悉声音,朱永扬脸上闪过了一抹诧异之色。
这些年在他有意的维持下,跟李言诚还有金智海的关系特别好,这俩老同学算是他的多半个靠山。
他这里只要弄到点好东西,准保是先紧着这二位老同学送过去。
李言诚和金智海也从不占他便宜,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该帮忙的时候也不含糊,好几次他得罪人了,都是这俩给他摆平的。
但是……
像这样主动打电话过来找他的次数,十来年间是屈指可数。
“是我,老朱,你今晚有事儿没?”
“没事儿,大诚你有事儿就说话。”
“那你吃完饭到我家来一趟,我找你有点事情。”
“没问题,七点半准到。”
“好,我在家等你。”
第435章 放弃
有些话电话里不能说,以免隔墙有耳。
放下电话后朱永扬坐在那里寻思了一会儿,没有找到什么头绪,便不再多想,跟邮政所那几位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溜溜达达的离开了这里。
走出邮政所营业厅的大门后,他掏出烟点了一根,一边跟来往的街坊邻居说两句,一边往胡同里走去。
李言诚找他做什么?
这是自挂断电话后就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个问题。
是找他做什么事儿,还是说自己最近有些冒头,有人看不惯啦?
他今年以来不止帮银行联系了一批盖楼房需要用到的材料,还弄了几十吨计划外用煤,光这两项他就挣了五千多块钱。
在这个全国职工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的时候,他半年多就挣了五千多,这还不算倒腾那些票据赚的钱,也是他行事一向都比较机密,倒腾紧俏物资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
否则,就算有李言诚和金智海帮他,就算有他这些年维系的那些关系,他也早被人吞的连骨头渣都剩不下了。
要知道,京市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几代们,一个个胆大包天,就没他们不敢做的事儿。
紧俏物资一向被这些人视为囊中物,谁如果把手伸到他们的地盘里,那绝对会被这些人给剁了手。
手剁了都是小事儿,就怕连脑袋都给削喽。
这两年有不少人都因为捞过界栽到那些人手里。
两年多前他有一次就差点没被那些人给装麻袋了,得亏有李言诚这个罗家的女婿在,人家卖了个面子,否则,他这会儿的坟头草都不知道长多高了。
就这,有李言诚的面子在,他最终还是拿出来了两万块钱才把事儿给平了。
七八年的两万,可比几十年后的两百万还要硬。
想到这里,朱永扬皱了皱眉头,脸色变的有些难看起来。
如果真的是因为他今年前半年的那些小动作又被人发现了,找到李言诚那里,这次少不得又得大出血。
唉……
他有些郁闷的叹了口气,脚下的动作也随之慢了几分。
李言诚不是没跟他说过,让他不要再做那些大宗物资的生意,倒腾些小票据,紧缺的个人生活物资就可以。
这一块做的人不少,但真正有实力的那帮子人却看不上,因为太零碎了,冒的风险还不小,管理市场的,公安的等等,好几个部门都盯着这一块,抓住就往死里罚,罚了不说还得送去劳改。
那些有实力的当然不害怕这些,他们也不会亲自去做,都是找一帮跟着他们讨饭吃的人去给他们赚钱。
可这些人如果被抓了他们也得出面捞人才行,如果不管,那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捞人,那得搭人情啊,谁闲的没事儿喜欢欠别人人情。
所以,倒腾小票据、小物资这门生意,那些真正有实力的都看不上,嫌麻烦。
老朱做这行时间长了,城东、阳朝、文崇、台丰以及通县都差不多被他给垄断完了,都是下面的小兄弟在给他打理。
但就是那句话,这门生意太琐碎,破事儿也多。
早在十年前他就瞄准了那些大宗物品,想给人拉纤做中介,挣个中介费。
虽然最终他听了李言诚的话,放弃了那个生意,但偶尔也会做上一两次,毕竟做那个挣得多,做成一次最起码顶他老本行好几个月赚的。
两年多前那次出事儿后,他做的更加隐蔽了,不是老熟人老关系,他绝对不接。
现在一想到那次事情李言诚搭进去不少面子,欠了不少人情,后来还劝他不要再继续做这个,免得碰到个手黑的,或者才从其他省市跟着家里人调到京市来的,那可能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不单是让他不要做大宗物资的倒腾生意,甚至还让他把倒腾票据的生意也停了,最好联系个单位安稳的上上几年班,等政策基本上稳定下来了想做生意再继续做。
想到这些,朱永扬就感觉自己脸有些烧的慌,再想想家里的媳妇儿和三个孩子,他咬了咬牙,决定这次真的把这门生意给断掉。
不过倒腾票据那个生意他不准备停,现在跟在他身后讨生活的小兄弟越来越多,如果停了,这些人可能就真的吃不上饭了。
他能通过各种关系给自己找个稳定的工作,可没能力给所有兄弟都安排工作。
李言诚之所以让他停掉所有生意,就是担心三年后的那场大行动给这货扫进去。
三年后那场大行动,虽然针对的主要是那些到处惹是生非,天老大他们老二的家伙们,但对倒腾物资的这帮子也不手软,只要被扫进去的,都来了个从严从重。
就是因为这个,李言诚才想让老同学收手,反正这些年也赚了不少了,去找个正经工作把这几年混过去,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想做生意再继续做都不晚。
可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朱永扬从十几岁开始混鬼市到现在近三十年,心早就野的不行了,让他找个工作干,那就是要他的命。
李言诚当然知道这位老同学不可能按照他说的来。
否则,两年多前出事儿后,他也不会偷偷的还做倒腾大宗物资的生意了。
他今天叫朱永扬过去,并不是让老朱帮社会局去搞盖家属楼所需要的物资,找谁弄这个,在刚才老许说清楚来意后他心中就已经有了人选。
叫老朱过去,是想看在这么多年关系的份上,再劝他最后一次,这家伙如果还不听,以后是生是死他都不会再管了。
朱永扬现在倒腾票据的生意越做越大,早就进入了相关部门的视线,只是因为这家伙这些年编织的关系网还不错,所以才能得以平安,但等到了三年后,这些关系统统不好使。
就他现在玩的这么大的情况来看,到时候肯定是被打靶没商量。
这边,李言诚在挂了电话后,拉开抽屉从里边拿出了一个电话号码本,翻开看了看后,伸手又拿起那部淡黄色的电话,在转盘上拨了四位数的号码。
“喂,陆安,是我,李言诚。”
“呦,李哥,你好你好,好久不见了啊。”
“是好久不见了,你家老太太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还就说这两天找李哥要好好谢谢您呢,自打上次您出手后,我家老太太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好,最近这半个月都能在院子里让人搀扶着慢慢走动了。”
“那恢复的还不错,但每天运动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每次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这个一定要记住。”
“李哥您放心,您的医嘱我们记得清清的,老太太每次下床溜达,家里保姆都给掐着时间呢。”
“那就好,一个月后时间根据老太太恢复的情况,就可以适当延长了。”
“好嘞,我记住了。李哥,您今天打电话过来是还有别的什么事儿吧?”
“确实还有事儿,我们市局这不是要盖家属楼么。”
说到这里李言诚就停了下来,电话那头叫陆安的人也适时的将话接了过去。
“我知道了李哥,这样啊,都需要什么您写个单子出来,明天上午我让人……不,我自己过去取。”
“行,来前你打个电话,如果我不在,你过来找我的秘书小管就行,小管你应该认识。”
“认识,卫东我认识。”
“好,那就这样,我等你的好消息。”
“您放心,一定给您办的妥妥的。”
搞定!
李言诚将手中的电话听筒放回到了座机上。
他打电话的这个陆安就在物资总局工作,级别不高,但所处的那个职位确实握着实权,那四栋家属楼需要的建筑材料对他来说就是个小意思。
他们刚才说的老太太,是陆安的母亲。
以前李言诚也不认识陆安,能认识他,还是因为他母亲的伤。
他母亲去年在家里摔了一跤,把腰椎给伤到了,还挺严重,到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应该说是成功了,但目的没达到,他母亲还是站不起来。
用医生的话来讲,他母亲可能下半辈子都得坐轮椅了。
他老丈人是协和内科的副主任,帮着找了不少专家,中医、西医都有,看完老太太的情况后都没招。
他老丈人为了自己闺女的以后,拜托他们内科主任,同时也是保健局专家,求到了李言诚这里。
这不,经过近一年的针灸治疗,陆安的母亲已经可以在别人的搀扶下自行走路了,最终可以恢复成常人状态。
李言诚这次找他别说弄四栋楼的建筑材料,就是弄四十栋楼的,他也会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