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174节

  “小江,自从你来了首都汽车制造厂之后,厂里面可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如今给人一种蒸蒸日上的感觉,你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啊。”

  会议室里头只有秦浩和江辉两个,气氛自然就跟刚才不一样。

  秦浩干脆起身站在窗户边上,看着窗外的风景。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绿化工作做的不错,站在三楼的会议室里头,基本上可以看到半个工厂的情况。

  “这都是一机部运筹帷幄,厂领导指挥有方,我只是做了一些小贡献。”

  江辉肯定不能大咧咧的坐在那里跟秦浩说话,而是跟着起身来到了窗户边。

  “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别人抢不走,你也不用有那么多的顾虑。”

  “首都汽车制造厂现在是我们一机部的明星企业,为我们在其他部委那边挣了不少的荣誉。”

  “只是这段时间五机部那边的悍马项目异军突起,上级部门对他们的评价很高,部里面领导们也是想要做点什么出来,让我们一机部能够成为所有部委里头最受瞩目的存在。”

  秦浩跟江辉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虽然两人之间的级别还差几个等级,但是接触的多了,说话倒也不需要拐弯抹角。

  “悍马军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五机部能够把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的话,今后几年出口创汇的成绩肯定会超出大家的预计。”

  江辉有点不是很确定秦浩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所以只好先顺着他的话谨慎的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悍马军车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产品,所以五机部现在才会受到那么大的关注。”

  “在上周的一个高层会议上,五机部作为改革的模范被上级重点表扬了。”

  “我们部里面的领导也是一起参加了这个会,回来之后就希望我们汽车局这边也能跟各个工厂一起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改革的向前推进做一些有意义、有代表性的事情出来。”

  “最好就是能够有一两个值得全国推广的模范案例,不管是产品上面还是管理方面的,都是可以的。”

  秦浩今天过来就是为了应对周建的指示,来找江辉要“点子”的。

  所以他肯定要把大概的背景和期望给说一下。

  江辉不傻,听了秦浩的话之后,也大概明白他今天留下自己单独的交流,为的是什么。

  自己昨天还跟朱淋聊着今后准备做的一些事情,希望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去做点什么。

  没想到机会那么快就出现了。

  虽然自己今天跟秦浩提了一些想法,最终也不一定就会被同意,但是至少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

  不过,到底应该怎么提,这也是一个问题。

  看到江辉听了自己的话之后,陷入到了沉思当中,秦浩也没有追问。

  过了好一会,江辉才说道:“秦局,要作为改革的范本,可能更多的要从一些管理体制突破和改革方面着手,单纯的搞一款新产品出来,不一定就有什么推广性,并且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够有成果。”

  “而要从管理体制方面做一些改革的话,可能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找一些经营不善额的工厂上面做工作,可能会有更多的代表性。”

  “像是我们厂,现在的经营状况很好,就算是做了一些改革之后有了更好的结果,可能也没有什么推广的代表性了。”

  “至少其他一些厂的人会觉得没有代表性。”

  “但是如果是一家濒临倒闭,连续多年亏损,或者是上级部门都很头疼的工厂的话,那么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一旦这种工厂通过实施特殊的改革方案之后,局面出现非常大的改变,那么不管是上级部门还是兄弟工厂,肯定都会很感兴趣。”

  “这种情况下,它就很适合作为改革模范来存在。”

  江辉一边说,一边看着秦浩的表情变化。

  只要他的表情出现了任何不悦,江辉都不打算继续往下说。

  毕竟他后面要提的方案,放在1980年来说,绝对是很大胆的。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种厂不说全国,就是一机部下属的厂里面就有不少。”

  “特别是这两年的情况开始出现一些转变之后,立马就有了一批工厂的经营状况变得很不理想,完全是靠着部里面划拨的经费过日子。”

  秦浩脑中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好几家工厂。

  汽车局这边,别看首都地区的厂家都因为BJ212的项目而过的不错。

  但是在全国范围来说,还是有许多工厂经营不善的。

  不管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厂,都有不少。

  要是真的能够跟江辉说的那样,让这些经营不善的工厂的情况出现很大的改变,那个意义就太大了。

  “我前段时间也是听说了一些外面的工人们吐槽自己工厂的情况的事情。”

  “对于现在已经陷入到困境的工厂来说,如果预计未来几年都不会有什么改变,那么就有必要想一想对这些工厂做一些什么改革来扭转局面了。”

  “要不然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这些工厂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不理想。”

  江辉这么一说,秦浩听了忍不住点了点头。

  道理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应该怎么改呢?

  “小江,你的思路一直都是比较开阔,眼界也比同龄人要高很多。”

  面对这样子的局面,你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吗?

  秦浩干脆了当的问江辉,看看他有没有什么解决的方案。

  这个事情如果有什么结果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机部下一个阶段重点推进的改革项目。

  到时候做好了,不仅可以在一机部内部推广,还能在全国推广,那个意义就很不一样了。

  “办法其实倒也不是没有,不过估计有点离经叛道,比较让人难以接受。”

  江辉越是这么说,秦浩反而越有兴趣了。

  既然是要作为典型案例,那肯定是要有点冲击性才行啊。

  小修小补的改革,肯定是没有办法作为全国典型的。

  所以他立马就接着说道:“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上级领导在各种场合明确说过的事情,我们一机部肯定是要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

  “你不用有那么多的顾虑,反正今天就我们两个。”

  “如果方案可行,我就回去给周领导汇报,如果不可行,就当我们两个私底下交流,出了门就忘掉他。”

  秦浩生怕江辉有太多的顾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出来。

  这个担忧他是完全理解的,所以为了解除江辉的担忧,他也是把自己的计划给说了出来。

  “秦局,我觉得现在有许多工厂会陷入到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工人们干多干少都没有什么区别,大家没有什么工作的积极性。”

  “并且工厂里面存在各种各样的浪费的情况,也没有谁去特别的珍惜。”

  “再有就是产品都依靠上级部门统一的划拨,按照计划去生产,但是有一些产品其实是需要自己去考虑打开销路,单靠上级是肯定不够的。”

  “还有就是工厂基本上不重视新产品的研发,也没有资金和意愿去开发新产品。”

  “此外……”

  “如此种种,如果不做改变的话,以后出现经营困境的工厂,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江辉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把这些问题都给说了出来。

  反正大部分的问题,秦浩或多或少也是有所耳闻。

  要让接下来自己说的方案得到认可,那就有必要把情况说清楚。

  要不然现状都没有把握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案自然就显得很不靠谱。

  “你说的对,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并且每一家工厂或多或少都有这些问题。”

  秦浩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江辉,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能够说出问题,这不算什么特别的能力。

  只要秦浩想要调查,许多人都能把各种问题说出来。

  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却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拿出非常让人满意的方案。

  之前八大示范工厂的做法,固然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用在陷入到经营困境的工厂那边,显然是不够看的。

  “对于一些已经陷入到比较严重困境的工厂,我们要想改革的话,那就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

  “要从根源上有非常的改变,才有可能扭转局面,让工厂重新恢复生机。”

  “这两年,农村的土地承包改革,算是农业领域里头最大的变化点。”

  “从各地反馈上来的各种信息来看,这种改革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人也还是那些人,但是地里面产出的粮食却是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我觉得这个原因,最关键的就是在于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我们的工厂改革,也需要紧紧的围绕这一点来展开,才有可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江辉深呼吸一口气,准备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慢慢的抛出来。

  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好几年了。

  虽然创业的最好时机还没有到来,但是自己不可能一直等到1992年,那太久了。

  现在先把几年后可以做的一些事情提前一下,凭借着自己过去的成绩,也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210章 大胆的方案,侯国明的春天来了

  “你说的非常好,确实是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来改革,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部里面的领导也是这个意思,只是现在还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改革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大胆的说出来。”

  “还是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你不需要有什么顾虑!”

  秦浩继续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江辉。

  他有一种预感,自己这一次来首都汽车制造厂考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秦局,我觉得一机部可以考虑选择一部分工厂作为代表,试一试跟农村的土地承包一样,把工厂承包出去。”

  “一机部每年希望工厂做大的任务,可以作为承包的前提条件明确在合同之中。”

  “比如现在有一家工厂每年亏损二十万元,一机部可以定一个要求说承包之后要求每年上缴利润30万元。”

  “其他对于工人福利待遇方面的要求和产量的要求,也都是可以在合同之中进行明确。”

  “这么一来,承包人为了能够从中获利,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改善工厂的经营状况。”

  “如果是产品的质量不行,他肯定就会拼命的去提升质量。”

  “如果是产品的技术没有竞争力,他就会组织厂里的人去提升技术。”

  “如果是产品没有销路,他肯定就会想尽办法去把产品卖出去。”

  “这种主观能动性,不是现在的管理体制之下能够具有的。”

  江辉结合之前思考的方案,觉得现阶段还是先搞承包工厂,之后再慢慢的过渡到自己开设工厂。

  毕竟到现在为止,全国都还没有任何一个正式的个体户呢。

首节 上一节 174/4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