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白月光的舔狗?退退退 第124节

  话落,跟旁边的同事交代了两句,就招呼着周立伟进了一间空办公室。

  “同志,你这衣服要布票不?”

  “自然,不过只要两尺布票。”

  厂里是没说要布票的,不过卖给个人的话,量不多,不要布票太亏。

  赵萍盘算着家里的布料,想了想,说道,“这样,同志,我要三件。”

  “行,明天我还会过来打电话,到时候给你带过来。”

  “好,那明天带给我,千万别忘了。”

  这一下要省好几块钱和三尺布票呢,简直不要太划算,赵萍美滋滋地想。

  “大姐,这么便宜的衣服,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看要不要问问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啥的,你要是一下子要的多,超过20件的话,我给你每件再少一张布票。”周立伟蛊惑道。

  “真的?”赵萍喜出望外。

  周立伟继续,“自然是真的,而且这衣服别人来问,我肯定报价3块5,不会只报成本价。”

  赵萍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那小伙子,就这样说定了,一件衣服3块钱加一尺布票。但要是别人问起来,你就要说是3块5加两尺布票。知道不?”

  周立伟嘴角上扬,“放心,大姐,别人要是问起来,我啥都不知道。”

  赵萍一愣,旋即“鹅鹅鹅”地笑起来。

  周立伟刚出邮局大门,脚步一顿,然后转身又走了进去。

  赵萍疑惑地看着他,周立伟笑笑,指了指电话。

  “我再打个电话。”

  这个电话他是要打给余振华的,他想起来,公社还有一个罐头厂,也有好几百的工人,虽说对于20多万的量来说,这几百件不算什么,但还是那句话,蚊子腿再小也是肉。能多销出一件,也是好的。

  余振华听完,没犹豫就答应了,“行,我跟罐头厂的厂长说一下,他们应该有几年没发厂服了,今年也该发一次了。”

  “好嘞,谢谢余社长。你到时候可以跟厂长说一声,这衣服质量不错,价格也只要一个成本价,要是厂子的家属也需要的话,我这边也可以给他们多分一点份额。”

  “行,我让他先统计,统计好了跟你说。”

  得到保证,周立伟心满意足地挂断了电话。

  交了电话费,又跟赵萍闲聊了两句才回到小院。

  云秀已经放学回来将饭菜做好了。

  平时都是董老太在家先煮好饭,菜也洗好切好,云秀放学回来就只用炒菜就行。今天也不例外。

  “周大哥,回来了,快洗手吃饭。”

  云秀将菜做好,就开始在院门口张望,看见周立伟,立马迎了上去。

  这一刻,周立伟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有人惦记着、挂念着,做好了饭菜等着,这就是幸福。

  周立伟看向云秀的眼神宠爱又温柔。云秀感受到那柔情似水的眼神,心又不受控制地跳漏一拍。

  逃也似的跑去厨房端菜盛饭。

  吃完饭,云秀要去上学,周立伟接过了洗碗收拾的活。

  董老太笑着道,“自打你俩住进来后,咱们两个老的就享福咯。”

  周立伟笑笑,“这才到哪,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您二老现在得保重好身体。”

  董老头神神秘秘地跟着进了厨房,围在周立伟的身边打转,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欲言又止。

  周立伟将碗清洗好了,见他还是没开口,无奈问道,

  “老头,说吧,到底有啥事?”

  董老头一听他这称呼就想跳脚,不过想到接下去自己要说的话,又生生忍住。

  “那个,我想问问你,你能不能多搞点粮食?我拿东西给你换。”

  “不能,我每个月的粮票就这么多,都拿去换了粮食。”周立伟回答得干脆。

  董老头吹胡子瞪眼:我信你个邪。

  下一秒,又换了一副表情,“小周啊,你帮帮我这个老头子,老头子家里难啊,有五个孙子,都是半大小子,每个月口粮都不够啊。”

  周立伟笑看他,“他们在京都,每个月都是有供应的。”

  董老头摆手,“就孩子的那点指标,他们又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根本不够吃。再说我两个儿媳妇下个月就要怀孙女了,这粮食就更不够吃了。”

  “呵~。”

  周立伟笑出了声,“老头,你连你两个儿媳妇下个月要怀孙女的事都知道,厉害啊。”

  董老头梗着脖子,“那是,我已经写信回去了,他们啥时候生孙女,我们两个老的就回去,他们还能不抓紧?下个月指定能怀上。”

  周立伟似是很赞同地还微微点头,

  “嗯,那就提前恭喜了老头。不过粮食真没有。等你儿媳妇真的怀上了,我下个月省省,给你匀一点哈。”

第211章 老泪纵横

  这老头明显不是给家里弄粮食,就算他孙子多,但是他也了解到他两个儿子儿媳有工作,工资也不少,孩子都有相应的供应。不可能缺粮食吃。

  所以,他根本就没说实话。

  不说实话,周立伟也不可能傻乎乎地给他弄粮食。

  擦了把手,就想往外走去,董老头赶紧拉住了他。正想再说两句好话,董老太也进了厨房。

  白了老伴一眼,“让你直接跟小周说实话,你还玩你那点子心眼子。小周是个好的,品行端正,你说出来,他就算不能帮忙也不会多说什么。”

  周立伟任由董老太给他戴高帽子,没吭声。

  这老太太说得没错,就算他帮不了,也不会多管闲事。

  董老头不自在地轻咳一声,没再隐瞒,“小周啊,是我们以前的那些老伙计,有两个同事,还有个朋友。他们去了农村,年纪都跟我们差不多,我们担心他们再不多吃点,怕是,呜呜,怕是熬不住了。”

  说到最后,老头居然已是哽咽出声。董老太早就抹着泪佝偻着身子走出了厨房。

  周立伟也有点触动,他对这种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但很多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搬了两张凳子,让老头坐下。

  “老头,你先跟我说说具体情况,我再看看要怎么办。”

  周立伟虽然同情那些个下乡的老人,但同情归同情,但能不能伸以援手还要视情况而定。

  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不能帮别人就将自己搭进去。

  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之前二老也明显出手帮过却依旧没事,说明问题不大。

  但小不代表没有,他还是要了解情况才能放心。

  董老头坐下后缓了缓情绪,才娓娓道来。

  原来当年,二老因为有学生的帮忙直接将工作从京都调到了志河县,没啥事。但在他们刚安顿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几个老朋友却出事了......。

  周立伟听完也是一阵唏嘘。

  “老头,那他们现在都在哪里?”

  董老头抹了一把眼睛,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

  “老齐一家在大西北,他是最先去的,我们当时没任何准备。小郑就在隔壁县的一个村子。小姜就在咱们这个县,就是你们公社的李庄大队。”

  周立伟明白了,这两个肯定是他们做了安排,才能将人弄到这边来。

  有这样的疑惑,他也直接问出了口。

  “老头,帮你们安排在这志河县的人挺厉害的,现在为什么不继续帮你们了?”

  董老头叹气,“哎,他也是如履薄冰,已经帮了大忙了,我们哪里还敢时不时去麻烦他。都不敢联系,盯着他的人也多。”

  李勇全那人还行,相信他不会为难这老头口中的那个小姜。

  “可是小郑身子骨不行,时常生病。还有老齐,他最远,又在环境那么恶劣的地方,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了。”

  周立伟心想,这隔壁县还能偷偷去看望一下,但是大西北的那位,还真是爱莫能助啊。

  想了想,他问道,“老头,你要粮食就是想给老齐和小姜寄过去是吧?”

  要是只要点粮食,他倒是可以帮帮忙。

  董老头红红的眼睛一瞪,“老齐和小姜是你叫的?没大没小,都要叫爷爷。”

  周立伟心想,上辈子自己嗝屁的时候比你们年纪都大呢,还爷爷!

  不过想归想,嘴上还是道,“行行,都叫爷爷。”

  董老头满意了,“是啊,得给他们寄点粮食过去。听说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了,要是不给他们寄粮食,我担心他们也撑不下去。”

  说着,董老头又是老泪纵横。

  周立伟无奈,那么傲娇的一个老头,居然还是哭包。

  不过旋即也能理解,有些人对待情感都是特别真挚的,尤其是那种朋友间的兄弟情,肝胆相照,两肋插刀。

  显然,这老头跟那几位交情匪浅,也一直牵挂着。

  “唉,老头,你别哭了,我帮你问问村里,看看大队有没有多余的粮食,今年大队分粮的时候我不在,就没买粮,到时候我去问也不奇怪。”

  董老头立马停止了抹泪,“好好,那就拜托你了。到时候我拿东西跟你换。”

  周立伟是知道他们每个月的粮票都没剩余的,也没将他这话当回事。

  跟老头说定,出来院子时,就看见老太太在院子里望风,担心有人会来。

  周立伟打了声招呼,就出了门,去了制衣厂。

  明天答应给邮局的那个大姐衣服,他要去将衣服拿了。

  不光只拿三件,直接问杨长春要了2000件放在了车上。免得要衣服的时候,又来厂里拿几件再拿几件,麻烦。

  杨长春喜出望外,没想到这才半天的时间,就能拉走2000的库存。这效率实在是高。

  周立伟看着这2000件衣服,心里想着明天回公社往黑市跑一趟,说不定能解决掉不少。

  以前跟这黑市合作过一次,周立伟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这样一来,跟杨长春约好明天吃晚饭的事估计得往后推了。

  “杨哥,明天我应该要回公社,吃饭就等下次吧。”

  杨长春一听,哪里肯,“那还是今天晚上。”

  周立伟拒绝,“晚上要回去吃,说好了的。”

  最后,杨长春想了个办法,提着一瓶酒,两瓶罐头,一包大白兔奶糖,跟着周立伟上门蹭饭去了。

  周立伟无奈,只好带着他。

  两人来到小院,云秀开的门。

首节 上一节 124/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