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84节

  “那你想办法去见一面约翰马凳,将这个建议告诉他,他只要够聪明,就应该不会提供公司核心机密资料了,这样一来,这次收购就悬了。”沈弼说道:“而且我已经联系了一家东南亚财团,这是备用的选择,其实我也不太希望东南亚的资本过度进入香港。”

  “好,明天我约见一趟约翰马凳,但陈志文也想委托我们替他收购联邦与国际大厦,我们该怎么做?”迪斯问道。

  “接这个生意,我们不接,他也会找其他人。”沈弼想了想说道。

  PS:求月票

  (本章完)

第213章 与怡和的交锋

  “马凳先生,我的建议,您认真考虑一下。”会德丰大厦内,迪斯礼貌的对着眼前带着金色眼镜的一名英国人说道。

  此人正是会德丰集团现任大班约翰马凳,会德丰集团与怡和、太古一样,都属于家族制的企业,长久以来,整个会德丰都是由马凳家族管理。

  约翰马凳思考了片刻,随后有些意味深沉的看着迪斯,说道:“迪斯先生,汇丰应该不希望我将会德丰出售给怡和吧?”

  “我可以说实话,是有这个情况,但我刚刚说的也是事实。”迪斯不卑不亢的说道:“会德丰,与怡和在很多方面有竞争,如果你将会德丰内部的所有资料全部交给了怡和,倘若他们继续收购,那自然不是问题,但要是因为价格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收购,那这些资料,会让会德丰损失上亿的资金,马凳先生也是商界翘楚人物,这里面的可能性,我想您比我更了解。”

  “你说的有点道理,我的确需要再考虑考虑。”约翰马凳点点头,说道:“我会与纽壁坚就这个问题进行商量,而且,除了怡和,也还有其他华资以及东南亚财团。”

  作为一家靠着促进交易来赚钱的投资公司,获多利居然想阻止这一场交易,约翰马凳自然能够看出其中问题,不过看出归看出,但这是阳谋,他的确不太可能在收购前将会德丰公司的资料交出去,可如果不交,怡和胆子再大,也不敢直接收购,要不然一个坑就能把怡和坑死,似乎陷入一个死循环了。

  “香港的华资,大部分实力不够,至于东南亚的财团,他们对香港并不是很了解,跟他们合作,恐怕要等很久了。”迪斯淡笑着说道。

  如果会德丰卖给东南亚财团,汇丰是可以勉强接受的。

  “陈志文也不行?或者包玉冈?他们的实力足够吧?”约翰马凳皱眉说道。

  “包玉冈还没有对会德丰表态,而且会德丰的业务与环球国际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你愿意交出会德丰航运的所有资料吗?”迪斯说道:“至于陈志文,我们也与他沟通过,他不会收购会德丰,不过他对会德丰的部分资产感兴趣。”

  “哪些资产?”约翰马凳问道。

  迪斯说道:“联邦、国际两栋大厦。”

  “what?”约翰马凳愣了下,随后说道:“他倒是想坐享其成了,想收购我会德丰最优质的资产了?”

  会德丰,成立与100多年前,早期在上沪发展,后因为各类原因来到香港,彼时,置地已经是中环地王,不过凭借着在上沪累计的资本以及多年的发展,会德丰还是在香港获得了三栋位于中环的大厦。

  分别是联邦大厦、国际大厦与会德丰大厦,其中会德丰大厦为集团总部,联邦与国际大厦则属于投资,一直以来都是租赁给很多贸易、法务等公司,收取租金获利。

  “会德丰最优质的资产,不是还是那无数货轮吗?”迪斯笑着说道。

  “货轮自然也是,但这不代表联邦与国际大厦可以随意处置了。”约翰马凳点点头说道,虽然前几年发生了石油危机,货轮经营成本大涨,但海运需要一直在上升,运费涨的更厉害,夸张的时候,一艘货轮去一趟美国,净赚300万美元,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

  这可比中环收租赚多了,要不然,怡和集团也不会在康乐大厦修建好之后,想拿这栋大厦与船王包玉冈交换一艘超级油轮了。

  “那还是价格的问题,如果价格真的合适,马凳先生考虑出售吗?”迪斯笑着说道:“以现在海运的收益,这两栋大厦如果出售,再购置货轮,三年的时间足以收益翻倍了。”

  “迪斯先生可真会做生意,绕来绕去,我又需要向汇丰贷款购买货轮了?”约翰马凳有些自嘲的说道。

  “我的确有我的目的,但我说的也是实话。”迪斯点点头说道。

  获多利的直接收益,是促进投资、收购的中介费,而间接的,则是在收购与出售方之间周旋,然后让他们在汇丰银行进行交易、借款等等。

  比如这次,如果陈志文真的可以收购会德丰的两栋大厦,那他自己肯定只会出一小部分资金,剩下地走汇丰融资,同理,会德丰也是一样,海运行业,是吞金大户,一艘货轮、油轮的造价高达数千万美元,海运公司都是先借钱购买轮船,然后再经营还贷,要不然,香港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船王,没有银行的帮助,船运公司比房地产还要难起步。

  不过区别就是,香港的房地产业务,大部分资金流水、融资都通过了汇丰银行,而海运业务则不一定,特别是日本银行,非常喜欢抢夺这类客户。

  “的确是实话,不过等到会德丰确定不会出售的时候再说吧,或者我出售了会德丰,伱们与买方再商量。”约翰马凳淡笑着说道。

  发展海运,的确是他未来定的方向,就算会德丰出售,他也可以拿着这些资金去再建新的海运公司,或者去其他国家发展,如果还继续掌控会德丰,那么迪斯说的很对。

  房地产虽然也赚钱,但对他来说,这种留在香港的不动产太不稳定了,还不如卖掉算了,他非常看好海运的未来,只要将资金投入进去,绝对可以三年回本,后面的都是躺赚。

  “好,那我下一周再来拜访,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好消息。”迪斯点点头说道。

  11月1日,和记大厦:

  “咚咚咚”办公室外敲门声响起,陈志文说道:“请进。”

  大门打开,进来一位30多岁的中年人,来到陈志文的办公桌前方说道:“陈生,汇丰银行特批的2.5亿港元,已经汇入屈臣氏的账户了。”

  “哦,挺快的啊。”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来,老吴,坐。”

  眼前之人,名叫吴卫兵,是陈志文委托猎头公司,挖来的精通香港本土零售业管理的人才之一,目前负责屈臣氏的整个运作。

  “那也是因为陈生亲自出面,要不然,汇丰银行也不会那么爽快。”吴卫兵笑说道。

  “等这笔钱收购足够的物业后,就以这些物业为抵押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而且,汇丰这笔低息贷款,可不是没有代价的。”

  汇丰的这笔紧急贷款,显然有着让陈志文与怡和对耗的意思,不过陈志文也不在乎,低息贷款,越多越好,甚至哪怕不是低息也行,在如今香港地产市场快速上升的阶段,高息都不是问题,只要资金量足够就行。

  而且,百佳超市也算是和黄未来的一个核心业务之一,香港大本营是必须要争取的,拿下这笔钱,百利而无一害。

  “好的。”吴卫兵说道:“陈生,考虑到我们很多物资不需要垫资,现在有了这么大一笔资金,我打算加快速度在香港各个合适的地方购置物业,有了物业,我们就有着绝对的优势。”

  “行,最好全部是自持物业,不过如果碰到非常好的位置,对方也不愿意收购,那租也可以。”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百佳超市,有个非常优势的地方,那就是可以利用星河贸易的庞大采购链,因为星河贸易的长期购买,很多供应商也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及良好的合作关系,百佳超市与他们沟通后,这些供应商很乐意直接先将货物送到百佳超市的货架上,这可以减少初期扩张时,新超市里物资对资金的占用。

  而惠康超市,哪怕背后有着置地,也不可能有能力让那么多货物供应商进行全部垫支,这就是鸿沟般的优势。

  “好,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可以再找附近的物业进行收购,从长期来看,还是拥有自己的物业更保险,同时,物业本身随着房价上涨,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还可以用于向银行融资抵押。”吴卫兵说道。

  “可以,你先收集这类的物业,然后将信息统计上来给我,只要没什么大问题,我都会同意。”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目前香港地产市场正处于准备一飞冲天的起点,收购物业完全就是血赚,而如果顺便还能垄断香港的零售领域,那可就完美了,同时,打击一下置地的嚣张,也是很不错的。

  时间飞快,半个月很快就过去。

  香港,康乐大厦:

  鲍富达有些沉闷的来到纽壁坚的办公室,说道:“纽壁坚先生,和黄的百佳超市,这段时间简直是疯了,就我知道的,他们至少收购了超过20家物业用来开超市,不知道,我估计可能会更多,而且很多还在我们超市附近,这很不寻常。”

  “在我们附近?陈志文是准备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了?”纽壁坚眉头微皱。

  之前虽然与陈志文谈崩了,双方都开始在香港或买或租的抢夺合适的商铺,但大家都是相互避让的,不是谁惧谁,而是市场很大,目前还没必要争夺,同时,大家也都相互避开对方已经开的超市,因为两家超市在一起,最大的结果就是都赚不到钱。

  但现在,和黄居然挑着在自己已经开建的惠康超市或者已经准备开的超市附近开新店或者购买物业,那就摆明了是准备在未来打价格战了。

  “应该是这个意思,他这么做,估计就是为了表现出他的决心,想让我们知难而退。”鲍富达分析道。

  “哼,如果我们这样就退了,那还不被香港同行给嘲笑死。”纽壁坚不屑的说道:“我再调5000万港元给你,我就不信陈志文还能投入多少资金进来。”

  “怡和准备收购会德丰了,资金方面没问题吗?”鲍富达又问道,作为怡和系的二把手,整个公司的资金状况,他还是很清楚的,海外失血太多,香港这边最近的地产市场上升,勉强算是把血给输上了。

  “会德丰本身就有很多优质的资产,收购他们不是问题,不会亏很大,但约翰马凳一直不肯将会德丰的详细财报交出来,这让我不敢下手。”纽壁坚有些皱眉的说道。

  会德丰的很多资产,令怡和眼红,如在中环的三处大厦,在北角、奎湾、观塘都拥有大量地皮,而最让纽壁坚心动的是,会德丰的庞大海洋运输船队,虽然比不上船王包玉冈,但也有30多艘大大小小的运输货轮,海洋运输一直是怡和的弱项,一直以来,怡和都想将这个短板补齐,特别是70年代后海洋运输价格屡创新高,怡和急的甚至想拿康乐大厦与包玉冈换油轮,但还是被拒绝了。

  但是再眼红,纽壁坚也不敢在没有获得会德丰详细财务数据的情况下去收购对方公司,因为一旦有个坑,哪里有个几亿港元的债务,就能把现在已经在走钢丝的怡和给拉下水,虽然不至于变成几年前的和记那样濒临破产,但也足以元气大伤,同时,也会让他们这几个最高管理层卷铺盖走人了。

  “这的确是个很头痛的事情,约翰马凳不肯交出财务资料,本身就可能有猫腻。”鲍富达也点点头说道。

  “那就只能再看了,如果会德丰一直不肯真心的寻求合并,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现在香港地产市场与股市都在上升,我们不可能因为这件事一直耽误下去。”纽壁坚又说道。

  收购会德丰,是需要不少资金的,外加也需要动用不少信贷资源等等,可以说如果真的合并,半个怡和的资源都得投入进去,以后也许能够靠着一些出售物业、分公司、谋求上市等方法回笼资金,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不定下来,那怡和的资金与资源就只能悬在空中,长时间下去,肯定是受不了的,只能放弃。

  “也是,尽快定下来。”鲍富达点点头说道:“置地准备参与香港地铁公司在中环与金钟两处物业的竞拍,估计也需要不少资金,会德丰的事情的确不能一直拖延下去。”

  PS:求月票

  (本章完)

第214章 香港的隐形豪门家族

  “陈生,好消息,怡和已经停止了对会德丰的收购计划,而约翰马凳,也已经准备就出售联邦、国际两栋大厦的交易进行准备了。”电话里,迪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陈志文。

  “好,多谢迪斯先生了。”陈志文听完后心中颇为欢喜,跟历史上发生的一样,会德丰最终还是一直没有提供自己的详细财务及经营资料,导致怡和不得不收手,而这其中,除了这一点,汇丰肯定也动用了不少资源来阻挡这件事的发生。

  对于这件事,陈志文其实也不愿意看到怡和真的收购会德丰,虽然收购会德丰后,怡和会在初期资金困难一点,但会德丰的陆地资产也是很丰富的,随着香港地价的上涨,怡和的综合实力会更强,所以汇丰找到他的时候,他还是很乐意帮忙的,而且从其中他也能获得一定的好处。

  当然,自己能做的其实不多,顶多就是给怡和添点麻烦,百佳超市在最近两个月,开始疯狂挤压惠康超市,故意将超市开在惠康的旁边,然后立刻祭起了价格战,同时,大量的物业收购也在同步进行。

  怡和见到这种趋势,根本就没有太多反应的时间,只能跟着砸钱进入,要不然,不需要半年时间,惠康就会彻底被扫出市场。

  对于烧钱,陈志文自然也不是很乐意,但汇丰提供的低息贷款,购置物业后不需要交租金,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外加星河贸易公司所带来的廉价供应商品以,只是保持不盈利的状态,就足以让惠康超市陷入巨额亏损了。

  任置地的资金再多,旗下一个业务一个月亏几百万港元,而且还需要每个月千万港元砸进去,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就够纽壁坚与鲍富达头疼的了。

  其实这还是占了自己先知的优势,陈志文知道怡和不会收购会德丰,但汇丰的人可不知道,而且这种大企业收购,谈个一年半载也是很正常,所以,汇丰希望有实力对怡和造成冲击的陈志文来在其他领域狙击怡和,干扰怡和的收购计划,也因此答应了额度巨大的低息贷款计划。

  只是没想到,会德丰与怡和双方眼见有些矛盾,就立刻收锣罢鼓,白让汇丰折腾了一番,不过对汇丰来说,也算胜利了,因为他们阻拦了香港最大的两家英资公司合并。

  至于汇丰是如何干涉华资或者东南亚资本收购会德丰的,陈志文就不知道了,也没必要知道。

  电话对头,迪斯接着说道:“不过陈生,因为获多利与你们两边都有着合作关系,所以这一次收购两栋大厦,我们就不方便插手了,不过我可以提供相应的市场价,供你们双方考虑。”

  “哦,好,那市场价,你们认定为多少?”陈志文问道。

  迪斯说道:“按照联邦、国际大厦周边的房价与地价来考虑,这两栋大厦,目前的价值应该在5-7亿港元之间,具体多少还要看专业人士来测算建筑的老旧程度、内部设备状况、两栋大厦的租户状况以及最近几年的财务状况。

  我已经与约翰马凳说好,他愿意提供最近三年的两栋大厦的收入状况以及负债情况。”

  之前怡和要的资料,涉及到整个会德丰所有的业务,而大厦的收购,就只是简单的租金及负债,被外人知道了也无关紧要,毕竟,这类信息都是透明的,中环大厦的租金,靠的近的大厦也差不了多少。

  “行,那这件事,我们自己来谈。”陈志文笑说道。

  12月3日,半岛酒店:

  “马凳先生,伱好,张生,你好。”陈志文特意定下了一间总统套房,相约了会德丰的掌门人约翰马凳。不过约翰马凳表明自己还需要带另外一人过来,名叫张玉良,是会德丰的董事之一。

  陈志文一听张玉良的名字,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在后世的1986年,李嘉成力压船王包玉钢,第一次被福布斯排行榜排名为亚洲华人首富,李家也成了香江第一家族。

  但一次记者采访,李嘉成却公开表示,自己只是明面上的首富,在香江,资产超过他的能超过一掌之数。

  虽然这个数量可能夸张了一点。但在香江,隐形富豪还是有不少的,张玉良就是其中之一,后世如果不是在1985年,会德丰大战爆发,大部分港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会德丰,其最大股东居然是一个华人家族。

  张家从20世纪初就已经在香江经商,靠着卖西药起家,50年代开始涉足地产,在1962年,张家第四子张玉良以家族资金在中区兴建两栋大厦联邦大厦与国际大厦,也就是陈志文看上的这两栋。

  在60年代,一个华人家族能在中环核心区域买下两块地皮,再以自己资金兴建两栋大厦,其中的联邦大厦更是当时的香江第一高楼,家族实力可见一斑,船王包玉钢估计在那一年也没这个能力,说是当时的香江第一华人家族也不为过。

  但这样的家族,这种大投资,因为投资并非通过上市公司,加上张家刻意花费一点钱控制媒体,当时的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在60年代末,会德丰意图染指联邦与国际两栋大厦以及张家在香港的数处优质土地,但又苦于没钱,于是进行了股权交易,张家也成为了会德丰最大的股东。

  不过以张家一直以来保持的低调行为,也对控制会德丰没有任何兴趣,要不然,香港历史上第一个收购四大洋行的,就是张玉良了。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这样,约翰马凳才会做这笔交易,前提必然是张家不插手会德丰。

  得知张玉良也要过来会面,陈志文就知道,这次收购联邦与国际大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因为据他所知,张家其实与约翰马凳一样,都是准备将资金转移走香港的,不动产这一块,他们肯定要抛售。

  “陈生,你好。”约翰马凳说道。

  “陈生,久仰大名了。”一旁的张玉良,也同样握手说道:“最近几年,整个香港风头最强的,就是陈生了,收购和记,真是涨了我们华人的威风啊。”

  “哪里,如果不是张家低调,恐怕张家也早就成为香港的知名家族了。”陈志文淡笑着说道。

  “也是因为低调,我张家才有今天在会德丰的地位。”张玉良笑了笑说道:“我这个人,其实知道自己没什么经营能力,所以都是以投资为主,不参与香港商场的直接经营,我没有我父亲的能力,也就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家族财富就行了。”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陈志文说道:“投资有能力的人,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回报可能更高,守江山一直比打江山难。”

  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二代及三代们,根本就没有一代的能力,偌大的财富到了他们手中,经营能力不足反而会败光家产。

  如果只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废物,然后将家族财富交给专业的人来打理,只要选择忠心且有能力的人,那怎么着也不会没落。

  不怕二代荒yin败家,就怕二代努力奋斗,这是大部分富豪家族的真理,只有少数如李嘉成这样培养孩子的,才有能力安心将家族传递下去。

首节 上一节 84/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