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对质量方面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还特意请了日本的三方机构来定时检测各类供应商材料的质量。”周家杨回答道。
“好,那就等吧,到时候资金回流,我们就可以启动第二期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周家杨顿了顿,又说道:“除了黄埔花园,和黄目前主要还是与华资地产合作开发地皮为主,主要也还是李嘉成的长江实业,考虑到现在债务好转,我们还要不要再与李嘉成合作?”
“继续合作,和黄那么多地皮,留着干嘛?”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香港的华资地产公司,在70-80年代可以说是群雄乱舞,,各方人物上台,每个能够崛起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眼光、资源、胆量、机遇,也是因为这样,陈志文很乐意与他们合作,来开发和黄旗下的一堆非核心地皮。
虽然他们能够从中获利,但和黄也一样拿了至少一半的利润,且不需要垫付任何资金。
如果只看地产市场,和黄这样做是亏的,毕竟未来这些地皮能够翻个几倍,等到以后肯定收益更高,但陈志文所要的,则是急速套现,70年代的一亿港元,在他的手中,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可比十年后的10亿港元要有价值的多。
当然,比较好的位置,还是留给自家老头,或者自己旗下的星河地产来一起开发,随着香港地产市场的复苏,无论是和黄还是星河、恒义,现有的自持物业或者待开发的地皮物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涨幅,这样一来,就可以从银行中贷出更多的资金来开发项目。
不停的循环,不停的借贷,不停的发展,是香港地产公司永远的套路,只要地产市场一直上涨,其中获取的利润会远超自己持有物业带来的升值。
不过,银行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控制的,不会无限的放贷,这也是陈志文要与其他华资地产公司合作的原因,特别是李嘉成,银行关系很足,能够从加拿大帝国银行贷出很多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和黄也能更早的将自己空着的地皮转换成现金。
而这些现金,很快就会有重大用途。
“好的,另外零售这一块,上一次我们与纽壁坚谈崩了之后,我们双方都开始在地产市场上争夺可以用来开超市的商铺,但从最近的趋势来看,怡和似乎选择了以租赁为主,放弃了购买商铺。”周家杨又汇报道。
“哦,置地居然放弃持有物业了,看来,怡和系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虽说做超市不需要自己购买物业,世界上大部分超市都是以租赁为主,但以置地对商业地产持有的特性,居然也放弃了收购超市所有的地产,那就绝对是资金方面没有那么顺畅了。
“的确有可能,置地的中区重建计划都暂停了不少,73和74年地产危机最严重的的时候都没停,现在却停了。”周家杨分析说道。
“那我们就更要痛打落水狗了,除了继续收购物业,我们还得直接从置地的手中抢夺他们的超市才行。”陈志文接着说道:“就先这样耗着,看看谁也扛不住。”
“好,我明白。”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求月票
(本章完)
第206章 纠结的怡和
中环,康乐大厦:
“什么,7家物业都被和黄给截走了?你们干什么吃的?”鲍富达差点暴怒的跳了起来。
平日里,他们这群人一般都会显得很和善,但本质上,还是高人一等的,如果只是一两家物业被人截走了,那倒无所谓,但一下子7家,与竞争对手和黄一正一负,那可就是14家的差距了。
“抱歉,鲍富达先生,据我所知,和黄出了比我们高10%的价格,这个价格也比市场均价高不少,这7家物业中,还有两家被和黄给直接收购了。”来人也是一名英国人,此刻的他以流利的英语汇报道。
“2家收购物业,另外5家高价租赁。”鲍富达皱眉说道:“这和黄玩的可真狠,真要这样的玩法,那在零售市场上,就得投入几个亿的资金了。”
“好了,你先下去吧。”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纽壁坚,对着鲍富达的手下说道。
“多谢纽壁坚先生。”小英国佬连忙感谢,随后立刻退了出去。
“这是我们的资金问题,怪不得任何人。”纽壁坚对着鲍富达说道。
“是我失态了。”鲍富达点点头说道,不过这也就是对自己的领导纽壁坚说说而已,哪怕真失态了,他也不会对手下说的。
纽壁坚接着说道:“这陈志文,看来是铁了心要进入零售市场了,现在这就让我们很尴尬了,退出的话,之前几千万就白砸进去了,说不定以后等和黄的百佳超市成了规模,万一陈志文又发起价格战,我们的惠康还会一直亏损,但如果不退出,不说赢和黄,就算保持现在的局势,我们也得投入几个亿进去。
现在怡和的情况你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几个亿,哪怕用信贷,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这我知道,可如果我们退出了,那就是彻底放弃了,从亨利凯瑟克开始就筹备的控制香港零售市场的计划,就全废了。”鲍富达有些纠结的说道。
早在1972年收购牛奶之前,当时还是怡和系老大的亨利凯瑟克,便与纽壁坚、鲍富达等人对牛奶国际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除了看中它的地产持有规模,剩下的牛奶业务、冰厂、零售都是优质资产。
随着海外连锁超市的发展成了规模,怡和集团也准备借助牛奶旗下的惠康超市来完成对香港零售业的控制,不过收购牛奶之后,地产危机及石油危机爆发,影响了怡和系的一系列计划,对零售超市扩张的计划也暂时搁浅。
不过因为73年之后的香港市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型连锁超市,本地的超市也都是独立为主,外资则是水土不服,因此,怡和高层并不急,对零售市场也就是慢慢来的态度。
直到最近,怡和突然发现被华资收购的和黄,开始大规模进入零售超市市场,才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但显然为时已晚,和黄即使负债累累,也仍然有意愿投入巨资进场,这可就打乱了怡和的规划。
“最近一年,地产市场涨幅上升了不少,置地旗下还有没有哪个物业,信贷额度还没有用完?”纽壁坚又问道。
置地的规模很大,在中环、金钟、尖沙咀等黄金地段拥有20栋左右的大厦,这些大厦每年的租金,就有两三亿港元,但并不代表这些钱就是纯利润,因为置地发展到了现在,也一直都是靠着以租养贷的商业模式,租金收益虽然高,但基本上都去养贷款了。
甚至置地的欠债还在和黄之上,区别就是和黄抵押物不足,而置地,其主业核心地产对地产市场的跌幅敏感度不高,因此一直没出现资不抵债。
现如今地产市场复苏了一点,各栋大厦的市价提高,那可贷款的额度自然也跟着提高了。
“有倒是有,但这些资金都准备用来进行中区重建,这个时候抽调资金,就为了零售,似乎有点太不划算了,而且九龙仓目前也缺资金,我还想让怡和再拨点资金呢?”鲍富达皱眉说道。
中区重建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大坑,这也是亨利凯瑟克在位的时候提出的方案,主要就是考虑到置地在中环的很多大厦历史悠久,内外装修比较老旧,于是,决定花费十亿港元,对置地在香港的各栋大厦进行翻新,再就是以行人天桥,来链接各个大厦,,以增加人流,及保证客户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失去购物意愿。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十亿港元的资金太多了,又碰到了地产危机及石油危机,消耗了置地大量现金储备,偏偏这个项目跟海港城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很多大厦为了装修,付出代价将租户迁走,内部也在装修,这装修到了一半,根本就不可能停,停了也租不出去,也不可能停个几年以后再让租户出去再装修。
“别想了,怡和在菲律宾的甘蔗农场,已经亏了几千万港元了,南非与澳洲那边也一样亏损,海外那边还在拼命催我要钱呢。”纽壁坚摇头说道。
实际上,纽壁坚等人能够击败凯瑟克家族,掌控怡和系,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怡和系被亨利凯瑟克以及之前的凯瑟克家族带到了沟里去了,海外大量投资亏损,不得不从香港严重抽血,而香港这边也错过了很多机会,不过怡和系毕竟根基雄厚,即使长期经营有问题,也需要很久才会爆发。
全球爆发石油危机后,怡和系的海外投资开始出现雪崩式危机,正巧怡和管理层换届,于是,顺水推舟之下,纽壁坚等人就拿到了怡和系的管理权。
当然,说起能力,纽壁坚等人也是有的,就是之前怡和的亏损,实在是太严重了,很多问题还是一直在给怡和放血,想止住都难。
“那怎么办?难道真的要放弃?”鲍富达皱眉说:“零售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有着很大的流动资金可以沉淀下来,只要拿下这个领域,我们的资金问题也会好上很多,这可是一本万利的。”
“是啊,伱说得对,零售业最吸引人的就是资金量了。”纽壁坚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去找一找沈弼,让他再提供一点资金,惠康超市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就算击败不了百佳,我们也要控制一定的市场份额。”
“沈弼与陈志文的关系也很不错,他会帮助我们吗?”鲍富达问道,这些年来,怡和与汇丰虽然表面上一切正常,但实际上都在争夺香港第一财团的位置,关系并不算好。
“就是因为沈弼与陈志文关系好,他才更会借钱给我们,作为银行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客户更容易被控制。”纽壁坚说道。
“这倒也是,汇丰可真是坐山观虎斗了,我们明知道有利于汇丰,却也没办法了。”鲍富达有些不爽的说道。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中央银行。”纽壁坚摇摇头说道,如果不是汇丰被港府默认为“央行”,提供大量的财政帮助以及法律保护,怡和早就在规模上超过汇丰了。
“那这样的话,我先准备拿下港岛这一边的市场,只要我们拿下了港岛,基本上就是稳坐钓鱼台了。”鲍富达淡想了想说道。
PS:求月票
(本章完)
第207章 对置地下手
“置地这是跟上了?一下子买了中环5间物业?”陈志文看着送上来的资料,惊讶的说道。
“对,看情况是这样,置地似乎也是铁了心要与我们斗到底了。”周家杨说道。
“有点意思,我原本以为置地会退让的,没想到他们居然跟上了。”陈志文有点意外,要知道,在原先的历史上的1978年,李嘉成突袭九龙仓,偌大的怡和集团都不愿意与市值只有5亿港元的长江实业硬碰硬,反而找到了汇丰的沈弼来做中间调和。
如果是在5年前,李嘉成敢这么玩,反手就会被怡和拍死。
这足以说明,当时怡和的资金状况之差,虽然现在离1978年还差了一年半时间,但陈志文估计,现在的怡和应该也陷入了困境之中,毕竟,1978年的香港地价是远超过现在的,以置地在香港庞大的地产配置,光是这个房价涨幅就是一笔不小的信贷数字。
“这样的话,就只能大家一起砸钱了。”周家杨顿了顿说道,控制香港的零售市场,是当初陈志文给和黄定下的核心业务之一,控制香港零售市场后,就可以借着这个平台、经验以及美国零售市场带来的价廉物美的供应链,来进军其他东南亚市场。百佳超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那就砸钱吧,我倒要看看怡和为了这个惠康超市,到底舍得多少钱?”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虽然现在的资金很重要,但这两年暂时还用不到,先把资金投入到实际的地产项目中,等未来真的需要资金了,这些已经随着地产市场上涨而升值的物业,也可以用来抵押贷款,甚至还可以贷出更多的资金。
唯一的不好就是现在与怡和抢商铺,肯定会导致收购成本增加,但再怎么增加,也比不上地产市场翻倍式的增长,相对来说还是划算的,更不要说可以控制香港的零售市场了。
“如果怡和系在零售市场上消耗了太多资金,那么未来我们强行收购九龙仓的时候,也许压力会小很多。”周家杨突然说道。
“我也有这个想法,不过我想玩的更大一点。”陈志文接着说道:“我要在股市上收购置地的股票。”
“收购置地?”周家杨差点惊讶的叫了起来。
“不是收购置地,而是收购置地的股票。”陈志文摇头说道:“以现在置地的规模以及我们的财力,是不可能收购成功的,但收购部分股票,完全不是问题。”
陈志文历史已经不一样,但在自己早几年的长期布局下,收购九龙仓其实并不难,区别就在于到时候可能会与怡和硬碰硬一次,多花点钱的问题。
相对来说,陈志文反而觉得,如果怡和也找汇丰沈弼出来周旋,自己不给面子,恐怕会也与汇丰交恶了。
之前,陈志文没想过将资金花在置地身上,因为当时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和记与九龙仓,特别是和记还负债累累。
不过随着现在和黄与华资地产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开始摆脱资金链崩溃的问题,外加大规模瘦身的成功以及香港地产市场的上升,和黄的规模虽然小了,但在保住根基的情况下,还是成功解决了债务问题,待黄埔花园第一期预售,那整个和黄的资金就会彻底好转,除了需要与怡和砸钱抢市场的百佳超市。
而其他几个主打海外的业务也发展顺利,特别是美的的街机,会源源不断的给香港带来大量资金,神奇方块现如今已经在美国火爆,大量订单砸向了香港工厂,贪吃蛇虽然在美国开始被挤压,但欧洲、日韩、东南亚乃至南美洲都有需求,也许这些国家小、或者穷,但胜在数量多啊,综合起来的订单丝毫不比美国差。
同时,自己与花旗银行也有着很好的合作历史,想获得一定资金不难,再次一点,摩根银行那边都可以获得贷款,虽然也许有一定的小坑在里面。
目前,陈志文还真不缺钱,资金与信贷额度都有一些,这种情况下,自然需要投资出去,香港的地产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在81年之前基本上随时也可以套现,但除此之外,置地的股票其实也是与香港市场成正比的,毕竟置地的主要资产就是位于港岛的那十几栋大厦,现在还多了牛奶公司的大批地皮,至于其他的,哪怕是现在的零售,都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真的让惠康超市垄断了香港的零售,也许还能在置地规模中占几个百分点。
“那我们收购置地股票只是为了投资?”周家杨问道。
“投资是一部分,另外就是给怡和系压力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你知道怡和持有多少置地的股份吗?”
“听说是在20%左右,怡和并没有直接持有,而是通过很多手法间接控制,具体多少,估计没人知道。”周家杨回答道。
“其实根本就没有20%,置地当初收购牛奶,虽然一分钱没花,但本身也增发了大量新股票,这已经稀释了怡和对置地的控股,而且不说怡和,整个香港的英资,对自己旗下的公司股权控制都不高,这是西方公司的传统习惯了。”陈志文淡笑着说道。
发展上百年,跨越数代的企业,是很难长期保持控股家族的高控股比例的,哪怕是华资之中也是如此,不说其他,光是几个孩子一分遗产,必然股权就稀释了,传了三代之后,能有一个人持有10%就很罕见了。
只有现在的香港华资公司,都处于第一代创始人创业中,各自的持有比例非常高,加上能够在创业中内卷出来的天才都是经营高手,再借助历史发展的机遇,自然能够反向超过英资。
怡和系以前属于凯瑟克家族,这个家族历史悠久,对怡和系几大公司的控制权掌控的还算可以,但置地当初收购牛奶,不想花钱的情况下就只能大规模稀释股本。
原本这也不是问题,只要事后股价低的时候再想办法回购股份就行了,但73年的香港地产危机以及全球石油危机严重打击了怡和在香港及国际上的投资,结果就是长期以来,怡和系的自持股权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特别是九龙仓,为了增资获得资金修建九龙仓,几年内就释放是了数倍的二级市场股份,这也是陈志文能够安稳收购九龙仓股票却不被发现的原因。而置地也好不了多少,怡和对置地的股权在吞并牛奶之后一直就在10%左右,也许和记被收购会警醒他们一次,但没什么钱的情况下,再怎么想改变也很难,毕竟像增资置地,那可是需要差不多10亿港元为单位的资金。
“那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也获得了10%的股票,那整个怡和系就不得不处于高警戒状态了,他们的资金会全部陷入困境,因为不得不防着我们真的来一次收购。”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对,这本身就是不错的投资,外加在收购九龙仓的时候,也许还会有更大的作用。”陈志文说道:“不过你这边没这么多资金,你适当收购就行,主力那边,我从海外调钱回来。”
“好的,我明白了,只要资金到位,我会安排开始吸纳置地的股票。”周家杨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陈生,获多利那边已经与靑洲英坭的数名股东联系过了,收购了约18%的股票,外加我们自己在二级市场收购的股票,我们已经有了25%左右的靑洲英坭股票,也已经超过了靑洲英坭控股家族的份额,获多利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急,那就继续慢慢收购,但是也很容易再被靑洲英坭的董事会发现,如果急的话,那就直接公布收购计划,多花点资金,直接公开收购,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目的。”
(本章完)
第208章 双赢的汇丰
“那就公布吧,早点结束这个事情。”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相比于九龙仓、和记,靑洲英坭不过就是一个小公司而已,收购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靑洲英坭在红磡海边的一片土地,另外,靑洲英坭垄断香港一半市场的水泥业务,也不能说没用,给和黄还是可以的,如果和黄以后有能力,在这一块也许也能发展出不小的成绩。
虽然水泥业务看上去很低级,但总市场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北方内地未来会是一个超级基建狂魔,这方面也许也有一定的机会,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污染,靑洲英坭在香港混的越来越差,其实跟港府逐步控制工厂排放,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好,那我与获多利再商量下。”周家杨说道。
中环,陈旧的汇丰银行总部内:
副总裁迪斯刚刚准备进入大班沈弼的办公室,还没敲门,门却突然打开,一名白发白人走了出来,看了一眼迪斯后,友好点头示意后便离开。
“纽壁坚?”迪斯看着纽壁坚离开的背影,有些沉思了起来,香港就这么点大,这些名人大家都知道的,纽壁坚自然是其中最出名的。
走进沈弼的办公室后,迪斯说道:“沈弼先生,这是获多利最近三个月的财务报表,您过目一下。”
“好,最近获多利的生意发展还不错吧?”沈弼结果报表,随口问道。
“还不错,最近香港地产市场复苏,股市也恢复了不少,各类投资方面的需求也开始变多了。”迪斯回答道。
“有没有什么大收购计划?”沈弼问道。
汇丰作为香港的“准央行”,虽然有着很大的权利以及资金,但这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权利也代表着义务,汇丰在香港部分经济出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前几年地产危机,倒闭的银行就有很多,为了防止出现挤兑及引起金融危机扩大,汇丰也及时承担了相应“央行”的责任,这自然也严重影响了汇丰的净利润。
因此,获多利这家投行属性的公司盈利能力就很重要,获多利的主要业务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还可以提供相应的金融杠杆服务,从而在其中赚取手续费,不过更赚钱的,永远是大公司之间的收购,比如之前置地饮牛奶,获多利可是从中大赚3000万港元,一笔交易就相当于当时整个汇丰净利润的10%。
“大的收购倒是没有,但有一家可能有些例外,靑洲英坭公司,这家公司市值不到一亿港元,不算很大,但准备要收购它的,是和黄。”迪斯回答道。
和黄早就委托获多利来收购靑洲英坭,不过因为交易额度不大,迪斯之前也没有单独上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