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期自己规模还不大的时候,地产就是为了未来炒作黄金而存在的业务,在之后,基本上就听之任之了,即使是未来,他也只需要与置地那样,购置大型物业,然后长期持有就行了。因此,与李嘉成等人,也就没什么太大的竞争或者合作关系了,自然也不需要见面了。
“陈生,这次,你来到这里,看来我们这些人都是没什么希望了。”李嘉成又笑着说道。
“这可未必,我也好久没来拍卖会,加上这是地王,过来看看而已。”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李生与其担心我,还不如担心置地呢。”
“其实我无所谓,这块地的确很不错,但如果价格太高,还是不值得的。”李嘉成笑了笑说道。
“那走吧,拍卖会应该马上就要开始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在原先的历史上,这块地王的拍卖会,李嘉成的确没有与置地死磕,这也说明,李嘉成也早就看出地产市场的问题了。
不得不说,作为原先历史上多年的华人首富,李嘉成的能力的确强,哪怕没有了和黄,也一样将长江实业发展到了香港前五地产公司的规模,仅次于置地与太古,要知道,这两家可是靠着百年积累的大量地皮,才获得了高市值,但长江实业显然不是,靠着低买高卖的不停交易,长江实业成为了全港最大的业主,虽然地皮价值不如置地。
当然,如果将陈志文旗下所有的地产公司综合一起算,那长江实业可能也比不过。
又与其他地产巨头打好招呼后,大家便各就各位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时间很快就到了10点20分,拍卖会正式开始。
(本章完)
第358章 地王拍卖会(2)与上钩的置地
中环地王作为全港目前最大的新闻,自然会作为这场拍卖会的压轴,也就是在拍卖的最后一场,在拍卖之前,整个拍卖的顺序及每一场拍卖的地块名单都已经公布出来,毕竟,这些土地少则数亿多则十亿港元,任何一家公司或者联合财团,对于是否购买或者购买哪一块地,都是需要提前做准备的,不过,预售价会一直保密。
第一块被拍卖的是位于尖沙咀的一块面积为6万尺的商业用地,港府要求在这里兴建一栋容积率不超过5的商业写字楼,其中一半面积必须为获得竞标者自己持有5年,之后才可出售。
港府对于自己竞拍的地皮,一般都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开发最长时间年限、容积率、建什么样的房子、高度、车位数量、公用建筑要求等等,这也是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要不然很多人拍了地,很可能就囤在那,或者建一个非常矮的建筑做个样子,然后坐等升值,这种事情,在后世内地其实也有不少。
当然,内地政府其实对竞拍后的土地也有很多限制,一般国内的地产商是不敢瞎搞的,但某些香港来的地产商,就经常这样玩,很多地方政府也怕与港商闹的太僵不太好,最终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比如李某人。
不过这些都是地产市场效益较好,升值潜力较大的时候,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而现在么,相反,港府反而限制竞拍者出售物业的速度,这其实也是一种方法,来避免在房价不太好的时候,出现大量的新面积挂牌。
尖沙咀的土地价值当然比不上中环,不过也是香港为数不多的商业繁华地段,加上这块地的位置在尖沙咀也不差,这立刻引起了一些财团的兴趣,拍卖会将这块地当做首拍,估计也是想夺个好的开头。
只是对于置地、长江实业、太古这样的大公司来说,这块地不是必争之地,如果在平日,能买到这块地,他们也会努力争取一把,但拍卖会上,必须要有取舍,因为好的地皮太多了,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只会争的你死我活,最终拍卖方获利。
很快,几家稍微小一点的地产公司参与了进来,最终,鹰君实业拿下了这块地,成交价9.8亿港元。
陈志文看了一眼鹰君实业的老板罗鹰石,这位罗老板可以说是香港的风云人物之一,40年代开始创业,专攻房地产,到了如今,鹰君实业已经成为香港的十大地产公司之一,其大崛起的根本,就是在73/74年囤积了大量的工业地产,与曾经的陈志文一样,到了78年转手一卖赚了几个亿,随后又借着地产牛市,让鹰君实业的市值超过30亿港元。
接近10亿港元的投入,已经是鹰君的极限了,这也决定了后续的地皮基本上与他无缘了。
接下来,又有几块地皮出售,虽然成交价格没有之前那么高,但现场的气氛已经被活跃起来,不少媒体记者,都对准着现场的地产商们,意图抓捕出最适合上报或者上新闻的画面。
经过了一个小时后,最后一块地王地皮,终于上场。
“现在要拍卖的是位于中环康乐广场西侧,干罗道与港景道之间的一块临海地皮,总面积为14.4万尺,这幅地皮原为中巴与小巴在中环的总站,按照港府的要求,这块地皮将兴建三栋大厦,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空间将仍然给予中巴公司使用,作为新的总站使用。
同时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堂也会迁往这里,希望中标者竞拍之前考虑好这一切,未来大厦在设计方面必须要考虑以上两个因素。
本块地皮因为临海,容积率要求为15以下,可建楼层较高的大厦。
拍卖正式开始,起拍价55亿港元,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五千万港元,现在请各位举牌出价。”
只是起拍价,就超过了之前所有的交易金额总和,55亿港元,以现在的汇率,就是12亿美元,一块地卖出这个价格,不说后面的报价,光这个数据,就能成为全球之最了,未来,可能也就80年代末的日本东京银座能破这个记录了。
“55亿港元!”虽然媒体上早就放出了风声,但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赵立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比如果九龙仓的市值还要高。
在现场的,除了香港财团,还有一些日本财团的代表,他们也对这块地感兴趣,第一个报出了自己的价格:“56亿港元。”
“57亿。”新世界的郑宇彤第二个报价,不由得让很多人惊讶的看着他,要知道新世界虽然也是如今的地产巨头之一,但57亿港元,新世界就算能靠着贷款拿出来,也会导致整个新世界公司负债累累,能这样跟着,必然是对香港的地产未来看好。
“58亿。”李兆基很快跟上,更是让现场出现了“嗡嗡”的讨论之声。
李兆基的恒基地产,在香港位列地产前五,但他的发展模式,与其他人完全不一样,这么多年来,恒基基本上不参与拍卖,而是靠着收旧楼再拆了,然后建新楼。也就是他,提出了新楼建好之后,会按照原先业主的老物业面积,根据比例获得新物业的交易方式。
在这之前,基本上都是房地产公司给钱收购,但这样一来,对资金的要求太高了,李兆基的这种方法,虽然让新楼的可出售面积小了一半左右,但拆楼的成本降到了原本的3成,大大的增加了效率,也让恒基成为了最早的地产五虎之一,一直强盛到现在。
而这位拆楼大佬也忍不住来竞拍地皮,更是可以刺激香港的楼市了。
“60亿。”李嘉成竖起自己的手指说道,身边的人则举牌,这是他最喜欢的竞拍模式。
一次性将竞拍价格增加了3亿,这可是让所有人心中一震,价位冲到了60亿,此刻又有几人敢继续下去呢?
李兆基看了一眼李嘉成,随后又举牌说道:“62亿。”
又一个数字,刺激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就连四周拍摄的摄像师们,也开始力不从心无法聚精会神,虽然这个金额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也是他们这辈子,可能是唯一一次接触到这么大交易的机会了。
“63亿港元。”新鸿基的郭德胜举牌,。
地产五虎之中,除了已经明显要在内地大规模投资的胡应相,其他四家都出场了。
不远处的一名摄像师也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跳都不由得快了起来。
“师傅?”身边的徒弟看着有些发呆的师傅,提醒道。
“哦哦,我没事,你盯着摄像机,别漏拍了精彩环节。”师傅回过神来后说道。
“好,这边不会出问题的,只是,师傅,60多亿,就为了买块地?”徒弟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你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大佬们来说,就太正常不过。”师傅轻声说道:“这块地,以后房子建起来后,至少200万尺面积,现在香港中环甲级写字楼的房价,一万港元一尺都是正常的,就是租金,一尺面积,一年都要300多港元,你说60亿买地又算什么?”
“这么想倒也对啊。”土地顿时明白了过来,香港中环的大厦,寸土寸金,这几年交易的数量屈指可数,基本上大财团持有后都是坐等收租,因为就是靠收租,也能赚翻,就说这块地皮建好之后的大厦,按照现在的租金,一年就能收租6亿港元,难怪这么多大佬为之疯狂了。
“65亿港元。”在陈志文的示意下,赵立林举起了牌子。
见到陈志文出手,现场更是一片火热讨论,这位香港财神爷的参加,足以让这场竞拍达到高潮了。
“65亿港元第一次,不知道还有没有更高价格的。”竞拍员见到陈志文出手,也是很开心,虽然他没有任何提成,但这么大的一笔交易在他手中完成,也足以成为人生成就最高的履历了。
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坐在中间右侧的几位,置地、太古地产的几位代表。
鲍富达看了一眼纽壁坚,后者点头之后,鲍富达举牌说道:“66亿港元。”
“67亿。”陈志文毫不犹豫的说道。
“68亿。”
“69亿。”
“71.5亿。”陈志文报出了一个数字,现场之人又是一惊,倒不是金额太大,71.5亿与之前置地的71亿只不过相差5000万港元,但之前大家都是报、至少一亿港元一个台阶,这次,却是最低额度的5000万,似乎在底气上降了不少。
鲍富达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陈志文,随后与纽壁坚迅速说了几句,然后举牌说道:73亿港元。
一次性加了1.5亿港元,压迫之意显而易见了。
不少人将目光再次放在了陈志文身上,但显然,陈志文不动了,没有再跟的意思。
“73亿,第一次。”拍卖员将目光看向陈志文,显然,在场的其他人已经没这个能力与置地争夺了。
“73亿,第二次。”
“73亿,第三次,成交。”随着棒槌一声落下,置地拿到了这块人类历史上,成交金额及单价最贵的地皮。
73亿港元,等同于16亿美元,这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隔壁的内地,目前的外汇储备,也不过在20-40亿美元之间波动,一年的进出口额也才四五百亿美元,也就说,一块地的价值,相当于整个内地半个月的进出口额度,这可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外加大量的矿物进出口。
放在最强大的美国,通用电气作为美国的工业巨头,一年的净利润也才10亿美元出头,还不如这一块地,整个美国,净利润能够超过这块地的,估计不超过20个。
偏偏按照现在香港的房价,这块地的价格还不算离谱,毕竟房子建起来后,光是收租一年就有几个亿收入,而深知历史的陈志文还知道,等85年地价重新进入牛市后,中环的房价会更创新高。
虽然没有获得这块地,但陈志文还是很高兴,因为置地拿到了,这个价格太高,未来置地为此必然将付出天大的负债,而明年地产价格血崩之下,就是他对着置地下手的最佳时机。
未来的交易大厦虽然很值钱,这个位置也是独此一家,但比起置地的百年积累,中环的十几栋大厦,就又算不了什么了,再说,置地到手,那这块地也一样跑不掉。
拍卖会结束后,纽壁坚带着鲍富达以及太古的几人,来到陈志文的面前,笑说道:“陈生,好久不见,你可是港府拍卖会的稀客啊。”
“来看看而已,还是要恭喜怡和集团获得中环这样的宝地啊,有了这块地,置地在中环地王的称号可谓坚不可摧了。”拍赢了才跑来找自己,陈志文自然知道这几人的想法,估计是担心之前接触,万一有了什么矛盾,搞的最后竞争更激烈,就不太好了。
“这还要多谢陈生想让了。”纽壁坚笑着说道,在完成怡置互控之后,纽壁坚自认为这个控股模式必然坚不可破,因此,面对财力更强的陈志文,他已然无所惧,这也是置地这两年大肆扩张的底气,只要不被强行收购,就不怕任何风险。
“哈哈,还是比不了置地的财大气粗,这块地以后建成大厦,可得给我留个好位置。”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没问题。”纽壁坚点点头说道。
虽然九龙仓被陈志文抢走了,但商场只有利益没有朋友或者敌人,丢掉的已经丢掉了,还能怎么样?如果有合作,那还是会合作的,之前的怡和是香港的第一财团,现在显然不是了,想在香港混的好,怎么着也不能与陈志文对着干,因此,能合作还是合作的好。
“那我等着香港再多一栋地标建筑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未来的交易大厦,建成后的确算是地标,不过到了21世纪后就不行了,香港的顶级大厦,基本上三五年就会被新的替换。
回到家之后,老爹陈天福看到儿子坐在沙发上,走过来问道:“怎么了?竞拍没成功,心里不舒服?”
“怎么可能,我可开心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置地已经入坑了,香港现在的房价,估计很快中环也顶不住了,其实要不是置地、佳宁这几家大公司拼命的托市,恐怕早不行了。”
不要说明年9月地产危机爆发的时候,就是到明年年初,中环地价也扛不住了,原先历史上的地王,只拍了47.55亿,就是因为当时地价已经大跌了,就这半年时间,置地就得损失接近30亿港元,这也够置地吃上一壶了。
不过这种损失,对置地还算不上伤筋动骨,最多损失一个手指罢了。
“置地与怡和的互控,你打算怎么解决呢?”陈天福问道。
“互控,就代表着一起生、一起死,一旦拿下任何一家,那另一家也跑不掉了。”陈志文说道。
“所以,你是准备对怡和下手?”陈天福说道。
“差不多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还是有点麻烦,不过如果你成功了,置地那么多中环大厦,可得卖给我一栋,我也想体验一下拥有一栋中环大厦的滋味。”陈天福笑说道。
“没问题。”陈志文爽快的答应道。
(本章完)
第359章 马世明与和黄港口业务的扩张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香港的天气也开始转凉,如同香港的经济。
虽然一个多月前的地王拍卖刺激了房价与股价,但根本问题还是解决不了,那就是大量的普通人,已经买不起住宅了,商业写字楼的客户虽然不是普通人,但炒房的手中都会有着大量的住宅,住宅方面消耗了他们太多的资金,那么肯定也会影响其他投资。
不过,仍然有着数家大型公司在不断的烘托房价,港府的一些拍卖会,成交价格虽然比不上之前,但还算坚挺。
而最特殊的,就是香港新贵陈松青的佳宁集团,不停的购买各类大型物业,成交价格更是比市价高上不少,与“置地”一样,他们二家被称为香港地产市场的“大好友”。
“咚咚咚”和黄大厦办公室的大门被敲响。
“进来。”陈志文抬头一看,是自己最近亲自招聘的马世明。
作为穿越者,陈志文擅长的是指引公司的发展方向,不足的就是公司的直接经营,因此,招聘最厉害的经营者,是公司做大的必须之一,也就是后世的打工皇帝。
一个社会,能够诞生的人才很多,在原先历史上,能够被李嘉成看中,并直接邀请其当和黄大班的马世明,正是陈志文一直想要获得的人才,而前世,和黄在其手中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打工皇帝,如前世和黄的下一任大班霍建宁,目前还很年轻,不过也被陈志文找到,在暗中的安排下,也将他挖到了和黄,做起了他的助理之一。
而马世明,现在是可以直接为他创造价值的,于是,陈志文亲自面试,授予他和黄副总裁的身份,专门负责和黄的港口业务。
“陈生,早上好,这是我初步拟定的港口投资业务计划,请过目。”马世明将准备好的资料递给了陈志文,说道:“目前和黄已经接纳了九龙仓的泊位,目前葵涌的5个码头,我们拥有2个半,其中半个是与太古合资的,我也咨询过他们,他们不愿意出售。
港府这边,暂时还没有准备开发第六个泊位,而内地这边,目前也只有一个蛇口码头,因此,我们的港口需要向海外扩张,而我选择的投资对象,就是亚洲的一些发展较好的国家。”
“为什么不选择欧美?这些地方的消费能力更强吧?码头不就是依赖消费能力吗?”陈志文问道,基本上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码头,其主要商品都是生活用品,毕竟,民用品,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哪怕是化工,其最终目的,大部分也是日常民用。
马世明回答道:“欧美的确有很大的市场,港口基础设施也很稳定,我们如果收购,那么就可以直接经营,但同样,风险低的同时,收益也低,就算我们收购这种港口,也只能做到维持以前的运营或者稍微好一点,而且,这几年来,欧美国家港口的工会经常罢工,我们收购这类公司,并没有好处。
但东南亚不一样,虽然也很穷,但人口多,而且现在全球化模式下,欧美日开始将自己的低端产业与有污染的产业转移至这些国家,他们想要接手这些产业,最需要的就是港口,不然出口都成问题,而如果他们接住了这些产业,那么本身的经济也会发展,对外界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再加上,这些地方人工成本比香港还低,对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符合我们的利益。”
“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些地方,也保不准会出现针对外资的情况,你打算怎么处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目前的和黄,早就开始大规模套现自己的各种香港物业,外加曾经在黄金期货市场赚到的巨大资金,光是内地那边的投资,可消耗不了多少,京津塘高速公路虽然号称10亿美元投资,但实际上一个亿资金都不需要,还是分段支付。
这种情况下,这么多资金总不能放在银行吃利息,于是,招聘到马世明后,陈志文便准备开始投资海外的港口业务,毕竟,这是曾经李嘉成手下最稳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