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2节

  洒在校园的阳光,似乎都充斥着一股青春的味道。

  “我确实重生了。”

  尽管脑袋还有些晕晕沉沉,但陈默已经渐渐理清了梦境和现实的区别。

  “陈默,课间活动都快结束了,你又跑出来干啥?”

  走廊的另一头,一名头发油腻到贴着头皮,脸上还带着一片青春痘的男生,一边甩着手上的水渍,一边招呼着自己。

  陈默听到声音,他注视着来人,神色有些茫然。

  “我出来透透气!”陈默顺口回了一句。

  这人看着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叫啥了。

  “透气?咋了,刚才睡懵了?”

  “赶紧进教室吧,下节是老巫婆的课,别让她瞅见你闲着。”

  “嗯。”陈默简单应了一声。

  对方盯着陈默瞅了一眼,很自然的将身体靠在墙壁上,手上的水也不知道甩干没,就直接插进兜里。

  距离的近了,陈默才发现这小子校服衣领都是黢黑黢黑的,瞧着像是俩月没洗似的。

  “走了,真不能耽误了。”

  靠墙的男生扭头瞅瞅后面,有些心虚的直起身子,像是生怕被他口中的“老巫婆”发现似的,顺手拉着陈默就想进教室。

  “董柯洋”

  陈默认真的回想了一下,脑海中蹦出这么个名字。

  对,就是他!

  他依稀记得俩人还是一个村的,只不过一个在村东头,一个在村西头。

  印象中,这个董柯洋好像从读完高中后就去南方打工了,后来很少回家,也就渐渐断了联系。

  高三时,他们两人还是同桌,只是这么多年没见,一时间还真有些认不出来。

  回到教室后,陈默并没有坐回座位上,而是顺势双手抱胸靠在桌子旁,盯着窗户上隐隐倒映出来的身影,有些怔怔出神。

  尽管窗户的倒影很淡,很模糊,陈默依旧看得清楚,那上面同样是一名青涩的男生,熟悉又陌生。

  半晌。

  他转过身子,看向教室后方的黑板上,那里红色粉笔写着一行显眼的大字——距离高考还有253天。

  “距离高考还有二百多天。”

  陈默轻着声重复一句,而后,转过头将视线再度放在教材上“高三一班”的字迹上。

  联想刚刚唤醒自己的课间歌声。

  没错,今年是九八年。

  1998年,不正是自己前世报名参军的时间点吗?

  陈默扫了一眼教室里,看到其他同学要么在聊天,要么在盯着书本,当然了,有些就跟董柯洋一样,弯腰也不知道在桌子斗里翻什么玩意。

  抑制住内心的情绪波动。

  陈默快速坐回到椅子上,开始陷入沉思。

  1998年,是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说是转折点都不为过。

  眼下这个时代,哪怕读了高中,也没多少人真的期望能上大学。

  一来是大学太难考了。

  这年头,高校还没扩招,考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部分人更是初中都没读完,高中毕业都已经算是高学历了。

  二来,就算考上大学,绝大多数家庭也都供不起,农村孩子全家那点三瓜两枣,根本撑不住一个大学生的开销。

  譬如某个电商平台的创始人,当初上大学还是全村一起捐了五百块凑得学费。

  陈默是豫省鹰城父县人,在他们这里,许多孩子读书读到高三,家里基本就开始托人,找关系给孩子谋生路。

  有些能熬到毕业,有些干脆高二读完就去鹏城或者羊城之类的大城市打工。

  这年头,南下打工是一股刚兴起的热潮,在工厂里面赚得工资,可比在农田里忙一整年卖庄稼赚得多了。

  陈默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有个木匠的手艺,但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地里农活干不了太多,平时都是帮着人干点零工补贴家用,母亲则是个地道的农民。

  印象中大概就是这个时间点。

  家里人瞧着邻村的孩子有人去当兵,回来还长壮实了,就一门心思想让自己也去部队,好歹有口饱饭吃。

  陈默当时也没啥太直观的概念,去就去呗。

  在父母求爷爷告奶奶,东奔西走,又塞礼送东西的情况下,好不容易才在镇上争到一个入伍的名额。

  去到部队,陈默也算是没辱父母的期望,能吃苦肯奋进,很快立功得到提干的机会。

  更是在部队一次战争理论辩论竞赛中崭露头角,被领导看重,混得风声水起。

  只是可惜,天不遂人愿。

  前世,在夜深人静时,面对自己一塌糊涂的后半生,陈默曾无数次幻想着如果上天能再给他一次重来机会有多好。

  没成想,这个机会还真来了。

  1998年,一切都来得及,一切都重新回到了原点,如今部队里,他的恩师还在,他的战友还在,他所熟悉的人和事,所有埋藏在心底二十年的遗憾,都还没有发生。

  参军,重扬人生之帆的信念,此刻在陈默的内心深深扎根。

  也并非是陈默执拗,都重生了还非要去当兵,别人重生都是搞钱泡妞,他似乎是个例外。

  其实不然,无论是搞钱还是参军,重生多一次选择,最主要的都是体现人生价值。

  更何况,前世陈默浑浑噩噩虚度二十年,说得不好听点,这个时代能搞钱的路子有很多,但大多跟普通人的关系并不大。

  尤其是目前脸比兜干净的陈默。

  商业运作他不懂,彩票号码之类的,谁没事记那玩意啊。

  更何况就算记住了也没用,这东西号称重生者克星可不是空穴来风。

  至于世界杯、房地产之类的,陈默前世后半生就是混日子的,压根不懂这些。

  他的理想在部队,他的魂,他的执念,他的精神,他所熟悉的人和事都在部队。

  所以这一世,陈默依旧选择参军。

  更何况,重生再次入伍,凭借自身的认知,他绝对能获得比前世更加傲人的成绩。

  捋清自己的想法后,陈默坐在教室内开始默默盘算。

  1998年,是他前世参军的时间没错,可这个时候也是部队大范围裁军的时候。

  入伍名额缩减,各地卡得非常严格,否则也不会让自己的父母求爷爷告奶奶,才好不容易搞来一个名额。

  但这点困难,能难倒现在的他嘛?

  他好歹也是在老领导跟前担任过秘书的人,若是这一世参军,还要让自己家里人东奔西走。

  岂不是显得咱这陈秘书,也太没能力了?

第4章 印象中的家

  “铛铛铛”

  一阵沉闷的铁钟声响起,将陈默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教室里,哗啦啦一阵推动椅子,翻腾桌子的动静传来,有不少学生开始提着布兜往里塞书。

  “收拾书走了,你咋还坐着啊。”

  同桌董柯洋伸个懒腰开口催促,顺势从桌斗里扒拉出一个布兜,开始装书。

  “该说不说啊陈默,我真挺服你的,老巫婆的课你都敢走神,还好她没发现。”

  听着身旁的嘟囔,陈默笑了笑:“咋滴,你还指望上大学啊,反正我是不指望了,听不听课有什么区别?”

  董柯洋听到这话愣了一下,随后道:“嘿,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这不是怕老巫婆点名吗?”

  董柯洋口中的老巫婆就是他们高三一班的英语老师,这高中的英语课本他都多少年没看了。

  这突然摆到跟前,毫不夸张的说,听课就跟听天书似的,看书就跟看鬼画符差不多,压根听不懂老师讲的是哪一块内容。

  还好今天是周五,上完这节英语课就能回家。

  要不然,陈默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教室熬得住。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去参军,陈默也就没带太多资料,只是象征意义的装上几本书,跨上自己的布包跟在人潮后方离开教室。

  这阔别多年的校园再次踏入,让陈默有种很陌生的感觉。

  一路上,都是董柯洋走在前边领路。

  还好这家伙聒噪话多,陈默从他口中得知不少有用的信息,让他这个重生者能够更加快速融入眼下这个环境。

  他们先回宿舍收拾下脏衣服,说是收拾,其实就拿一两件贴身的衣物。

  父城一高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二十世纪末可不像后世生活那么富裕,陈默在自己床铺上找半天,也就找到两件换洗的三角内裤。

  索性直接塞进口袋。

  等他们两人来到校门口时,早就被人群给堵得水泄不通。

  也幸好陈默体格坚韧,董柯洋也不差,两人一起挤出校门。

  外面停了许多拉客的中年人,有三轮摩托,也有两轮的摩托。

  瞧见两个小伙出来,不远处一名穿着皮都快掉光的羊羔毛外套中年人走过来,热情招呼道:“嫩俩孩哪庄哩?”

  “走走走,坐上都能走,送到嫩庄口。”

  陈默多年养成的出行习惯,听到招呼,下意识的就想去坐车,他们学校是在县城,距离镇子上可是有八九公里呢。

  哪成想,他这边还没有什么行动呢,董柯洋直接咧着大嘴一笑:“老师,俺不坐,俺俩家离这近。”

  “走着都中。”

  说完,董柯洋拐着陈默的手臂就朝着远处的净肠河方向跑。

  “陈默,我咋觉得你今个下午有点怪怪的,话变少了,连摩托都想坐。”

  “咱村离得又不远,要是坐摩托一人都要一块钱了。”

  “想省点时间呗。”陈默笑了笑,没有再多说。

  他们家都在父城的狮桥镇兴隆村,回去的一路上,确实看到不少同学都是走着回家。

  1998年的县城对于陈默来说,一切都充满着新奇,跟后世的区别也太大了。

  董柯洋一路上碰到熟人不断的打招呼,陈默则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周围。

  重回九十年代末,这里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不过还好。

首节 上一节 2/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